人性本就有善惡兩面?為什麼世人一般只能接受善,不能包容惡呢?

用戶102855198297


有人問,人性有善惡兩面,為什麼世人只能接受善,而不能包容惡?

我想問,你能包容惡嗎?你不能包容惡,憑什麼要別人包容惡?

也許你會說:“我能啊!”

那麼我也會說:“你變態啊?那麼多善你不善待,偏要包容惡!”

人心向善,誰會喜歡惡呢?​

確實,人性有善惡兩面,但人總喜歡善的一面,比如善行,善事,善人,善心、善意。

一個人有善行,你會賞心悅目,受他感染,願意與他為伍,跟他一起做一些對社會和他人有益的事。

一個做善事,人人受益,會得到大家讚賞,群起而仿效,讓社會更純淨美好。

一個善人,讓你如沐春風,很有安全感,很願意接近他,何樂而不為?

一個人發善心,你會同頻共振,感受到不同尋常的愛。這樣的人,磁場是巨大的。

一個人不管是善意地關心你,提醒你,幫助你,你會覺得很溫暖,很受用,不孤單,不被遺棄與隔絕。何等舒服!

而惡呢?它剛好是善的對立面。比如兇惡、惡行、惡人、惡意、醜惡、惡貫滿盈、十惡不赦、罪大惡極。

兇惡的人你肯定不敢親近,因為他隨時威脅你的安全與利益。所以,凶神惡煞,歷來是常人敬而遠之的。

至於惡行,更是很多人鄙棄與深惡痛絕的,我們不可能跟他們同流合汙。

對我們有惡意的人我們也不敢輕易靠近的,因為我們保不準什麼時候他們就會對我們發起攻擊,造成傷害,讓我們後悔不迭。

醜惡的人或行徑也是我們要保持距離的,因為我們向善,得遠離惡、杜絕惡。因此,我們不可能包容惡,更不可能親近惡。

當然,我們承認善惡是人性的兩面,很多時候是會隨著環境和事物的改變而轉變的。但我們的本能和社會的要求需要我們遠離惡,抑制惡、消除惡。因此我們容不得惡的生長,更不能成為惡的溫床。

當然,惡也分大小,性質輕重,時間長短。有人一輩子向善,偶爾不得已惡了一下,雖然很可悲,很可惡,但後果不算特別嚴重,我們也是可以諒解的。這不是包容惡,這只是一種諒解,一種寬容。

我們必須明白,對惡的包容,就是對善的摧殘與戕害,這同樣是不可原諒的。





世照網傳媒黃河


本人觀點如下:

善與惡,此消彼長。人間只需要善,不需要惡,為什麼還要包容惡呢?

如果讓惡佔了上風,人間豈不淪為弱肉強食的動物世界!



藍天白雲LGF


“人渴望善,抵制惡,對自身充滿渴望”

人之初,性善惡皆存,一念為善,一念為惡,為善亦是為惡皆在你我一念之間。

既然是一念之間,就看我們此刻的選擇,選擇當下會因很多因素進行影響。

如利益,環境,現狀等。

總之,善惡最終迴歸於你自己本身。

隨著時代的發展,集體經濟到競爭經濟轉變,一家多子到一家獨子。人們不再像以前擁有那多忍耐性,大多數人絕得生活太苦。

他們渴望善意溫暖自身,依靠著善意抵抗生活。

因此,人本身有兩面性,出於個人 生活,導致自身渴望善,抵制惡!

另外,這又何嘗不好,正如目前病毒。

春天依舊會來,我們準備迎接春天。





不懂文章的大叔


給你舉一個例子,當你掉進了一個深坑了已經一天了,而且身上多處受傷。這時候來了兩個人,其中一個找到一根繩子把你拉了上來。而且撥打電話120。另外一個看見你在坑裡喊叫,走到大坑的邊上看了看坑裡的呢。衝你白了一眼扭頭就走了。嘴裡還罵了一句‘活該’。請問你希望和哪個人交朋友。請選擇。


海哥53201


金剛怒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我們去寺廟常常可以看到慈眉善目的菩薩像,讓人心生歡喜,也會看到面目猙獰的怒目金剛,同是菩薩,造像風格差異這麼大,這背後有什麼樣地奧秘?恐怕很難解釋清楚。那麼我們活生生的人呢?在生活中,有人積極傳播正能量,為人剛正不阿、維護正義、助人為樂、敢於奉獻,有人卻唯恐天下不亂,違法犯罪、栽贓陷害、無惡不作。

是什麼原因導致兩種不同的結果呢?原因確實很複雜,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 成長環境不同。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生下來都是平等的純良的生命,不分善惡,但是出生後成長的環境的不同,會讓孩子往不同的方向發展,如家風的好壞、父母是否離婚、育兒觀念的好壞、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家庭經濟實力、學校的教育觀念等的不同,都會導致孩子養成的性格分別很大,有的開朗、陽光、善良老實,有的脾氣暴躁、心胸狹隘、報復心強。

2. 社會風氣的好壞。如若出現腐敗、拜金主義、人情冷漠、道德敗壞等各種妖風的盛行,以及推崇病變的 “成功觀”,處在在當今物慾橫流的社會環境裡, 容易導致許多人盲目從眾、精神萎靡、投機倒把,迷失了基本的生活方向和目標,自我放縱、自我沉淪、私慾膨脹,導致社會責任感缺失,一念之間,就可能走上犯罪之路。

3. 個人修養的不同。《大學.中庸》裡說:“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做人最大的區別,還是在於自己的修養程度的高低。你所讀過的書,走過的路,經遭遇的人生歷練等,會讓你形成自己獨有的三觀,三觀的不同,有人會走向天使,有人則變成魔鬼。

古人云:“人行善,福雖未至,禍已遠行。人行惡,禍雖未至,福已遠行。”我們都清楚,世間的美好在於感受到真、善、美,願今後的我們都能走正道,行善積德,不斷修煉,最終都能尋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


美文美換


如果一個正常人不知好壞,不分善良,那這種人就沒臉活在世上,活著還有意思嗎?

因為自古以來,人就有好,有壞,有善,有惡之分,所以邪不壓正。作為有點理性的人誰都站在正義的一邊,痛恨那些沒有人性,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因此大多數人都接受善良,而不包容醜惡的一面。

做人堂堂正正,積善行德,才能活出人生的價值來。


從零開始147105818齊


人的本性是喜歡善,而善也在陽光的一面,而惡的一面被深深的藏在了陰溝裡,偶爾,能看到!


順順順順大順






優優奶奶6751


天道善惡兩邊。舍我為公者皆善,損公肥私者即惡也。故公者千古,私者一時!


一生即佛


一切好人好事都屬善,一切壞人壞事都歸惡。

只有好人好事佔主流,社會才能公平公正和諧發展,人類才能和平共處。

要是壞人壞事佔主導,社會的公平秩序就會被打亂,人們就會生活在一個恐怖的環境裡。只能是極少數惡人作威作福,而絕大多數善人只能充當奴隸,任人宰割。

所以,懲惡揚善一直是文明社會的法則,包容惡人就是給自己套上枷鎖,宏揚善德,就是給社會留住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