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名將傅恆是怎樣的一個人?

勇敢堅強ygjq


於正應該算是編劇裡面比較另類的一個了,作為一名金庸粉,只要是金庸武俠劇基本都會看,只有於正拍的幾部實在是看不下去,後來看了於正新拍的《神鵰俠侶》還算挽回了點對他的好感。

去年的時候,我已經開始全身心的投入到歷史自媒體創作當中,尤其以解讀影視劇中的歷史為主,所以去年熱播的歷史類電視劇,都沒有錯過。

於正也拍攝了《延禧攻略》,相對於一般的垃圾清宮劇,或者於正以前的清宮劇來說,還算有些靠譜些。

在這部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男二——傅恆,自古男二多優質,傅恆不僅長相帥氣,劇中形象也是十分完美,有情有義,簡直是迷倒了萬千少女啊,與心上人魏瓔珞的愛情故事更是跌宕起伏,讓人惋惜。

於正腦殘劇的特點,就是大膽對原著或者歷史進行修改,改到估計就是傅恆穿越回到現代都不知道那個電視裡那個人是自己。

在影視劇中,傅恆與魏瓔珞第一次見面,傅恆就被瓔珞的與眾不同吸引了,她不稀罕攀附權貴,對傅恆不屑一顧,傅恆一下子就注意到了這個特別的女子。

瓔珞的膽識、不拘小節、敢說敢做、真實面對自己的心,為人愛憎分明都深深的吸引著這個看慣了宮廷裡死氣沉沉氣氛的男子。

兩個人不打不相識,魏瓔珞錯以為是他玷汙了自己的姐姐,所以故意接近他,後面才瞭解這只是一個誤會。

但在真正的歷史上傅恆和令妃兩人並沒有特殊關係,甚至連詳細的記載都沒有,更沒有什麼愛而不得的愛情,哪怕是野史,也沒有相關內容,如果硬要說有過一些關係,那只有冊封史上的隻言片語了。

乾隆十四年四月初五魏瓔珞冊封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十七日冊封為令貴妃,同年命大學士傅恆為正使持節,僅此而已。

在真正的歷史上,傅恆也是一個很厲害的人,傅恆出身名門,其祖上就是滿洲重臣,當然,他最大的標籤應該是外戚,傅恆作為乾隆的富察皇后最小的弟弟,深受乾隆的寵信,富察皇后是乾隆最喜歡的女人,對於富察家的人,乾隆也是格外重用,而傅恆從小也和乾隆一塊長大,兩個人的關係很不一般。

乾隆十年,傅恆就進入軍機處,乾隆十二年就晉升為一品大員,其生前速度之快,簡直令人咋舌,傅恆能夠有如此生前,與其卓越的軍事指揮能力分不開。

傅恆作為清朝屈指可數的名將,指揮過平準噶爾、大金川、緬甸等戰役。而且幾乎都在乾隆帝無將可派的緊要關頭,傅恆都不顧自身安危地平定叛亂,最後勝利而歸。不出徵時,他也會輔佐乾隆治理朝政,使得當時政治清明。

被偏愛也是有理由的,歷史上的傅恆有深謀遠慮的軍事眼光而且能夠掌控大局,在戰場上運籌帷幄,為乾隆做了不少事情。

乾隆十九年,清朝的死敵準噶爾汗國內亂,乾隆主張出戰,而底下的大臣卻覺得和平萬歲。關鍵時刻,傅恆挺身而出,贊同乾隆的做法,他帶領軍機處積極協助乾隆帝在後方出謀劃策、制定戰略戰術以及調兵撥餉,保障前線的一切需要。

就這樣,乾隆不僅除掉了準噶爾,還一併收復新疆。這是中原王朝從安史之亂失去西域後,第一次收復故土。此時距離中原王朝上一次在西域駐軍,已經過去了九百多年。打完這漂亮的一戰,乾隆便特地頒諭,傅恆又被封為一等忠勇公。

這已經是他第二次被封為一等忠勇公了,如此大的榮譽是前所未有的。可見乾隆對傅恆的偏愛可不是一點點啊!

但是傅恆上疏力辭,執意謝絕了乾隆的恩賜,可見乾隆十分欣賞倚重傅恆,甚至離了傅恆便覺得萬事難辦。

乾隆這個人看起來很仁慈,其實很刻薄寡義,他施恩的方式最為狗血,比如這個人明明沒有犯什麼大罪,但是乾隆總是用文字獄的方式給你上綱上線,最後判你個斬立決,這個時候乾隆開始展現自己的演技,開恩“秋後問斬”。

乾隆在位六十年,與其交好的臣子並不多,甚至在其沒登基之前的好友,在其登基之後也被其雪藏了,原因是擔心他持寵而嬌。能在滿朝之中既有人望又有能力還頗得皇上稱讚的怕是隻有傅恆一人了。

也許是出於愛屋及烏吧,對於富察氏一家,乾隆是悉心照顧,格外關注。

不過富察一家也的確為國家做了不少事情也出了不少名人,傅恆首當其衝,而且官位做的最高,在乾隆的心中地位也最重,對他十分欣賞器重,唯獨對傅恆是念想極深,旁人都不及。

富察氏家族裡,傅恆的兒子福康安和福長安也深受乾隆的疼愛,曾經不避嫌的將這兩兄弟養育在宮中,用心栽培。對於這兩兄弟,乾隆視如己出,甚至超過了自己的孩子,在乾隆一朝,兩人都備受重用,是乾隆最信任的臣子。正因為如此,民間很多野史當中認為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

真正的傅恆並沒有那麼多的感情史,他只是一個一心只為國家,有膽有謀深得皇上器重愛惜的一名大將,只是影視中將他這個人物豐富化,多了些修飾。


史論縱橫


在乾隆朝中前期,傅恆是一顆極為耀眼的朝堂明星,建功立業、出將入相的好事一件沒落。他官至保和殿大學士兼首席軍機大臣,封一等公,還被乾隆稱讚為“社稷臣”。

一、強大的家世,超級“關係戶”,造就傅恆的高起點

在古代封建社會,尤其是和平年代,僅憑本事太容易遇見天花板,有關係才能平步青雲,傅恆就是一位超級“關係戶”。

傅恆的曾祖父哈什屯,是清朝的開國功臣,曾擔任朝廷的內大臣;祖父米思翰,曾擔任戶部尚書,是皇帝近臣;父親李榮保,是察哈爾總管;《雍正王朝》中,那位上書房“三巨頭”之一的馬齊,是傅恆的伯父。

尤其重要的是,傅恆的姐姐富察氏是乾隆的皇后,他也就成了乾隆的小舅子。如此之強的家世背景,只要不是個人能力太差,想不發達都難。

在乾隆的後宮之中,富察皇后又是最受寵愛的一位。有次乾隆生病,富察皇后在三個多月時間裡常伴左右,悉心照料。她是後宮之首也是乾隆的賢內助,孝順太后又善待嬪妃,贏得一致好評。乾隆曾高度評價富察皇后:

“朕得以專心國事,有餘暇以從容冊府者,皇后之助也。”

乾隆寵愛富察皇后,自然也會愛屋及烏地讓小舅子沾光。傅恆在官場的晉升速度之快,如同坐了直升機。乾隆五年還是藍翎侍衛,兩年後就成了內務府總管;過了一年,又成為戶部右侍郎。這麼一路高升,到了乾隆十四年,傅恆就位極人臣,保和殿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一等忠勇公。

乾隆朝,擔任首席軍機大臣時間最長的就是傅恆。從乾隆十四年,到三十五年傅恆去世,前後二十一年,不管是鄂爾泰、阿桂還是和珅,擔任首席軍機大臣的時間都不及傅恆。

清朝沒有宰相,雍正設軍機處後,朝廷的權力由內閣過渡到軍機處。首席軍機大臣,實際上約等於宰相。但首席軍機大臣並不一定是寵臣,比如,鄂爾泰曾為首席軍機大臣,但他是乾隆的眼中釘。

傅恆既是首席也是寵臣,是整個清代為數不多的,集太師、太傅、太保於一身的臣子。紫光閣陳列功臣圖像,傅恆位居榜首;兩次晉封一等公者,在乾隆朝,唯傅恆一人。

二、低調的作風,讓其成為“常春藤”,始終屹立不倒

在歷史上,許多臣子都跳不出一個規律,大紅過後就是大悲之時,前有年羹堯,後有和珅,但傅恆偏偏就能避免,這與他的為人處世有很大關係。

傅恆與其他身居高位就得意忘形的臣子不同,他沒有因自己的關係和位置而趾高氣揚,反而低調行事、為人謙和,有兩件事很能說明問題。

其一,傅恆有一次得到乾隆賞賜的四團龍補服,乾隆明確允許他穿,但他擔心樹大招風,只在慶典時穿著,平時將四團龍補服供奉在家。

其二,軍機大臣接到皇帝旨意後,會退出來獨自起草諭旨,輪到傅恆時,他總是與軍機處的其他小官員一同草擬,然後呈送乾隆。這種小心謹慎的特點,讓其避免許多過失。

傅恆為人謙善,從不仗勢欺人,也不會獨斷專行。對待長輩十分禮讓,對後輩諄諄善誘。因此,朝中大臣對其十分敬重。

如果說傅恆平步青雲得益於姐夫乾隆,那他長保高位,主要是因為他人品好,不向年羹堯那樣居功自傲,更沒有擺出皇帝小舅子的威風。

三、能力出眾的將領,頗有戰功

1748年,金川戰時吃緊,傅恆臨危受命,暫管川陝總督,領兵出征大金川。出征時,乾隆高規格為其壯行。

傅恆日夜兼程,克服重重困難,馬不停蹄地趕往前線。到了金川軍營,傅恆很快出擊,派副將馬良柱,沉重打擊依附大金川的小金川。

他根據地形地勢,在總結之前清軍失利的基礎上,向乾隆提出自己的用兵主張:各路大軍繼續正面進攻,牽制敵軍主力,然後另外派一支奇兵,從小道出擊,直搗敵軍大本營。這是正確的用兵之策,但乾隆考慮到金川並非大敵,清軍已經勞師動眾兩年,損兵折將,國庫也已快撐不住了,因此,乾隆下令,命其班師回朝。

這時候的傅恆已經在佈置自己的戰略戰術,而且攻下好幾個據點。乾隆一邊派人給傅恆加官晉爵,一邊催促他回朝。傅恆認為,沒有勝利,敵人只會更囂張,自己也很沒面子,表示不能撤兵。

就在傅恆進軍時,大金川土司莎羅奔堅持不住了,想主動投降。傅恆堅持要莎羅奔等人自縛到軍營請降,實際上是想趁機將其逮捕。乾隆堅決反對這個計策,還命傅恆結束戰爭。傅恆不得已,只有接受莎羅奔投降。

這場金川戰役,也是乾隆“十大武功”的首功,對於立功的小舅子,乾隆之前已經封了他公爵,沒有更高的爵位可賞,只能此外賞賜親軍二名、豹尾槍二杆。

在傅恆回京後,乾隆命皇長子率大臣迎接。不久,乾隆又將傅恆擺在與額亦都、佟國維一樣的高度,為他建立宗祠,祭祀其先祖。

乾隆十九年,準噶爾部發生內訌。乾隆趁機出兵,企圖徹底解決困擾清朝數十年的準噶爾問題。當時,滿朝文武皆反對,堅決力挺乾隆的只有傅恆一人。後來,清軍攻克伊犁,俘獲準噶爾首領達瓦齊,平息戰亂。乾隆回想出兵時傅恆的眼光與支持,甚為感激,再次授傅恆為一等忠勇公。

四、出征緬甸遇阻,不幸染病

在清軍對緬作戰多次失利,統兵主帥也紛紛喪命的情形下,傅恆再次臨危受命,掛帥出征。清軍水路並進,開始時進展順利,很快打敗對方水軍。

但進攻老官屯時,清軍遭受重大損失。傅恆調集主力猛攻,各種戰術都用上,就是不能拿下。加上官兵因水土不服,連傅恆也染上重病,清軍基本已經失去戰鬥力。敵方也撐不住了,有意和談,乾隆也決意撤兵,正好借坡下驢地同意和談。

傅恆在接到對方的投降信物後,宣佈撤兵。

1770年,傅恆班師回朝,帶病覲見正在天津巡遊的乾隆。兩個月後,傅恆病情惡化,乾隆多次親自探望。但皇帝的關懷還是沒能為傅恆續命,當面七月,傅恆駕鶴西去。

秋媚說:傅恆與乾隆,一開始就超越君了平常的臣關係,更像是合夥人。為了大清,傅恆真的很拼,拼到油盡燈枯,以至於乾隆在其靈前賦詩:“鞠躬盡瘁誠已矣,臨第鳥悲有是哉”。


秋媚讀史


清朝的內閣大臣死後,朝廷都會給他們上一個諡號。在這些諡號中,以文正的等級最高,文忠其次。而傅恆的諡號,就是文忠。需要說明的是,傅恆病死之前,文正和文忠各只有一個人(湯斌和索尼)。清朝的歷史上,文正只授予漢臣,文忠才是滿臣的最高諡號。由此也可以想象,傅恆在乾隆皇帝心中的分量了。

傅恆,全名富察傅恆。他是乾隆皇帝的原配皇后,富察皇后的弟弟。乾隆一輩子只認可一個女人,她就是富察皇后。因此,乾隆也是愛屋及烏,對傅恆也是非常信任。但是傅恆並不是常人想象中的那種提籠架鳥的八旗子弟,他的能力在當時也是出類拔萃的。很像漢武帝時期的衛青,雖然是外戚,但卻是很爭氣的外戚。



乾隆十九年(1754年),清朝的死敵準噶爾汗國因為爭奪汗位,爆發了內亂。乾隆皇帝認為這是一個機會,非常想趁此機會一舉滅了準噶爾。但這是大事,乾隆他一個人也不敢拿定主意,便召開朝會詢問眾大臣的意見。由於雍正晚年的和通泊慘敗,滿朝文武對乾隆進攻準噶爾的建議,基本上都持否定態度。甚至還有人故意誇大難度,想借天意難為讓乾隆就此打消念頭。

就在眾人議論紛紛之際,傅恆挺身而出,他對主和派大臣一通斥責,並且與之辯論。主和派大臣當時就不樂意了,出言諷刺他。傅恆也不甘示弱,當即向乾隆請奏,願意接手出兵準噶爾的工作。乾隆批准後,傅恆一心一意的投入到軍務辦理的工作中。他帶領軍機處官員日夜隨侍,候報抄錄,對前線的戰況非常關心。並且積極協助乾隆皇帝在後方運籌帷幄、制定正確的戰略戰術以及調兵撥餉,以保障前線的軍需。

第二年,清軍以五萬人的兵力攻克了準噶爾汗國的首都伊犁,並且俘虜了準噶爾的大汗達瓦齊。與清朝大戰了將近七十年的準噶爾,就此覆滅。乾隆皇帝收復新疆,這是中原王朝從安史之亂丟掉西域後,第一次收復故土。此時距離中原王朝上一次在西域駐軍,已經過去了九百多年。(為我們國家現在擁有新疆主權,提供了“自古以來”的法理依據)



能夠滅掉準噶爾,並一舉收復新疆,乾隆也非常意外。在論功行賞時,乾隆想起回想起上年決策用兵之時,文武百官均不支持,唯有傅恆贊成。便特地頒諭,封傅恆為一等忠勇公。而傅恆在此之前已經封過一次一等忠勇公了,兩次被封為一等公,這是前所未有的。對此,傅恆上疏力辭,執意謝絕了乾隆的恩賜。乾隆也被傅恆感動了,將他的畫像陳列在了紫光閣之中,排在所有功臣的第一位。

需要說明的是,在《清史稿》中,傅恆的主要事蹟都是用兵打仗,給人一種傅恆的主要成就在軍事上,是個武將的錯覺。但是其實,傅恆從乾隆十三年開始,就是領班軍機大臣了,一直幹到了去世。他是文官,而且是乾隆很信任的文官。在歷史上,乾隆和傅恆的君臣關係還是和諧的,算得上是君臣相得。甚至於,乾隆經常在傅恆身上玩雙重標準!

曾經有一次,有個大臣上疏彈劾傅恆,說他目空一切,有違禮制。(根據記載,確實是傅恆的問題)

結果,乾隆沒有治傅恆的罪,反倒還明發上諭替傅恆辯解。這麼幹,乾隆還不安心,又讓張廷玉親自去調查。張廷玉老狐狸,他哪能不懂乾隆的意思?在調查結果上寫明,這是有人在誣告。然後,上書彈劾的人就被革職了……

皇帝袒護自己的小舅子,而且袒護的這麼不低調,把小舅子的責任撇的乾乾淨淨。由此也可見,乾隆和傅恆的關係真的不一般。



還有一次。乾隆十三年,清軍平定大小金川的戰役。由於前線的進展不利,乾隆大罵清軍統帥訥親無能,就知道躲在後方,你怎麼不敢上前線拼命呢?結果當他聽說副統帥傅恆要親自上帶兵前線玩命的時候,把乾隆給嚇得喲。反而是下諭旨給傅恆,拼命的勸傅恆,差不多就行了呀,你不要這麼拼啊!是訥親那個廢物沒打好,跟你沒關係。(這些諭旨,現在都有資料存檔)

上諭一:


諭軍機大臣等。朕夜間接到經略大學士傅恆所奏事件,系寅刻拜發,計算大學士又復經夜不寢矣。大學士責任重大,此身尤宜保愛。可傳諭達勒當阿等,嗣後朕所發事件,若在酉戌間到者,則告知大學士,聽其閱看辦理。倘在戌刻以後,即暫行收貯,不必告知大學士,俟次日清晨,或帶至下站俱可。聞大學士起身甚早,行走甚急,著達勒當阿等,留心視大學士體中若何,如行走從容,則可不必勸阻。倘稍有勉強,伊等即當竭力勸阻。伊等乃朕特命隨大學士前往之人,大學士亦應聽伊等之言也。將此一併傳諭大學士知之。

乾隆的上諭用大白話說,就是說:我跟你們這些人講啊!大學士(傅恆)就是朕的心腹,你們抱大學士的大腿就等於抱我大腿。大學士對朕來說,是很重要的人。我聽說他又是一晚上沒睡覺,這怎麼行呢?!你們要記住,以後我發下來的上諭,如果是下午到的,可以拿給他看;如果是晚上到的,你們就藏好了,不許讓他看!你們累點沒關係,別把大學士累著了。


上諭二:

諭軍機大臣等。金川用兵,定不可過四月初旬之期。朕已屢經傳諭。今晨恭請皇太后聖母萬安,蒙詢及此事。……經略大學士傅恆忠勇奮發,勤勞任事如此,何不可見眾人之有。且人事既盡,成功與否,則當聽命於天。若天意不欲殄滅醜類,人力何能強違。經略大學士傅恆之出力,期於國事有益也,必謂不能成功,即不可見眾人。試思果如所見,於國事有益乎?否乎。自宜遵奉朝廷前旨為是。朕思皇太后諭旨聖明,洞悉事理,益覺經略大學士傅恆所見之偏於建功立業也。然以朕觀皇太后之意,亦非止為經略大學士傅恆而發,乃為朕躬宵旰焦勞,仰廑慈念也。可將此傳諭經略大學士傅恆。令其敬體懿訓,以慰朕懷至進兵取道。


乾隆的上諭用大白話說,就是說:我說過很多次了,你們在金川打仗不能超過四月上旬!今天早上我媽(皇太后)還在問這事兒呢。金川不好打,我們都能理解。傅恆你這麼玩命,是不行的。你已經很努力啦,剩下的就順其自然吧。所以傅恆你就聽我的話,四月上旬就回來吧。你不給我面子,難道還不給太后面子?現在不是我讓你回來,而是太后讓你回來。你自己看著辦吧!



從乾隆的這些上諭中可以看得出,他是真的很關心傅恆。一方面,傅恆是皇后的親弟弟,自己的小舅子;另一方面,傅恆的處事態度,以及他的辦事能力,也讓乾隆對他格外青睞。甚至很高調的玩雙標,袒護傅恆。別人打不下金川就治罪,傅恆打不下來就以各種理由調他回去。而傅恆回去後,乾隆也怕他再去玩命,就讓他領了首席軍機大臣的差,就在北京城裡待著吧,哪也別去了。一直到二十年後,清朝與緬甸的戰事不利,三任雲貴總督都翻車的情況下,乾隆才不得已讓傅恆去前線。

但是傅恆掛帥,乾隆也是再三的強調,你去歸去啊,不要玩命啊!當得知清軍難以適應緬甸的氣候,傅恆也未能倖免的染上惡疾,腹瀉一天比一天厲害,以致一病不起後。乾隆大驚失色,急調傅恆班師回京。在乾隆眼裡,仗可以暫時先不打,傅恆的命才是最重要的。只不過傅恆這一次,還真就把自己的命賠進去了。回京後兩個多月,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惡化了。傅恆也因此而病逝,死時還不到五十歲。

傅恆的一生,不能否認的是,他沾了皇后姐姐的光。乾隆十三年,年僅二十八歲就當上了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署理川陝總督等一系列要職。但是,傅恆也確實是有真才實學。三個月拿下金川;消滅準噶爾時堅決的支持乾隆的決定,這都是他的過人之處。乾隆能自稱“十全老人”,傅恆做出了重要貢獻。

因此,在傅恆死後。乾隆的賞賜也是極盡的奢華。先是親登其府在靈前祭酒,並諭示喪禮按宗室鎮國公規格辦理;接著又賜其“文忠”的諡號;後來乾隆退位後,又追封傅恆,推恩贈郡王銜,並配享太廟。這些都是乾隆對傅恆一生功績的充分肯定。


Mer86


傅恆是清朝乾隆年間的名將,他本身出身於名門,姐姐又是乾隆皇帝的皇后。正因為有了這麼一層關係,所以他非常受乾隆皇帝的器重,給了很多機會栽培他,他本人能力也非常強,不負乾隆的重望,在乾隆一朝可謂是立下了很大的功勞。


雖然傅恆是以軍功聞名於清朝,但是如果不是去年熱播的電視劇《延禧攻略》,知道傅恆的人並不是很多。更多的人知道他的兒子傅康安,因為傅康安實在是太有名了,本身也是清朝的名將,同時是也清朝極其罕見的異姓封王的人。由於傅康安實在是太得乾隆的寵愛了,以至於很多野史都謠傳說他是乾隆皇帝的私生子。

傅恆本身出生於清朝的名門富察氏,看電視劇和了解歷史比較多的人,肯定知道這個姓氏在整個清朝的重要的地位。傅恆的先祖旺吉努在努爾哈赤時代,便歸附了後金,之後這個家族自始至終在後金和清朝都具有極大的影響。他的曾祖父哈什屯在皇太極和順治時代是議政大臣,地位可見一斑。傅恆的祖父米思翰受在康熙時代是戶部尚書,也是議政大臣。傅恆的伯父馬斯喀、馬齊和馬武都是康熙雍正時代非常顯赫的人物。傅恆的父親李榮保,官至察哈爾總管。

也許很多人會說傅恆既然有這麼好的條件,自然能夠飛黃騰達,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但是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每一個朝代都有傅恆這樣家庭顯赫的人,但是能夠有他這般成就的少之又少,印象中只有衛青,而敗家子確是絡繹不絕。例如乾隆時代還有一個軍機大臣訥親也很受乾隆皇帝的寵愛,本身也是出自名門,祖上遏必隆與索尼、鰲拜同任康熙時代的輔政大臣,家庭門第不亞於傅恆。但是他能力不行,在征討大小金川的時候屢戰屢敗,最後被乾隆賜死。

傅恆起初侍衛,不久升任任御前侍衛、總管內務府大臣。後來又出任戶部右侍郎,不久後,擔任山西巡撫。乾隆十年傅恆進入軍機處,短短七年之間,由一名普通侍衛,一路升為一品大員,其升遷速度可謂是相當的快。傅恆二十幾歲就已經是一品大員,雖然有乾隆的器重在裡面,但是傅恆本身的才能也是不可忽視的。

在後來的軍旅生涯中,傅恆也表現出了極佳的軍事才能。乾隆十一年,大小金川造反,乾隆派出的平叛軍隊均告失敗。最終傅恆出馬,平定了大小金川的反叛,乾隆十分高興,封傅恆為一等忠勇公。後來傅恆又出馬,平定了準格爾之亂。乾隆三十四年,傅恆在與緬甸的戰爭中病逝,但是之前已經打得緬甸損失慘重,所以緬甸方面也派人求和。乾隆聞知傅恆的死訊,非常悲痛,給傅恆的喪事大操大辦,諡號為文忠,配享太廟,這是一個非常高的規格,因為之前只有索尼得過這個諡號。

縱觀傅恆的一生,在乾隆時代乃至整個清朝可謂都是非常耀眼,他能夠獲得如此殊榮雖然與乾隆的賞識有很大的關係,但是傅恆本身也極具才能,這是他能夠取得如此成就的重大原因。而且傅恆死後,這個家族的傳奇依然在繼續,他的兒子福康安也是取得了更為耀眼的成就。


平安讀歷史


《清史列傳》記載:傅恆於公元1770年7月13日逝世,享年49歲。乾隆賞賜五千兩辦理後事,親自前往弔唁,並御製詩一首以寄託哀思:“平生忠勇家聲繼,汝子吾兒定教培”(《清史列傳》)。傅恆何許人也,竟讓能得到皇帝的如此禮遇?禮遇到身後,乾隆真的將他兒子(福康安)帶回宮中撫養。


顯赫家世

傅恆曾祖為太宗與世祖時議政大臣,相當於軍機處大臣。到了康熙朝,其祖父為戶部尚書,父親是察哈爾總管,伯父馬齊歷任尚書、軍機大臣、保和殿大學士等要職,更重要的是他姐姐(深得乾隆的寵愛)還是乾隆的皇后,他是乾隆的小舅子。


如此,出身名門的傅恆,起點比別人來的要高,晉升速度要快。公元1740年(乾隆五年),授予(正六品)藍翎侍衛(不是藍翔啊!),到了公元1748年(乾隆十三年),已是侍衛內大臣(正一品),加太子太保(按時間推算,是在富察皇后去世之後。)。訥親兵敗賜死,出任首席軍機大臣長達22年。難道這樣開掛人生只因為他的顯赫家世?

為人謙恭,敬業,謹慎

觀其一生,傅恆的起點比較高,出身名門又是乾隆的小舅子。但他的姐姐富察皇后於公元1748(乾隆十三年)逝世,等於失去了庇護。乾隆看到了傅恆是可造之材,才提拔培養。

《清代大學士傳稿》記載:傅恆勤慎謙和,敬禮士大夫,人皆樂為之用,是以高宗於傅恆特加培養。

雖然位極人臣,但傅恆並沒有變得跋扈,相反處處小心謹慎,如履薄冰,深諳“伴君如伴虎”之道。某日傅恆上朝晚到,氣喘吁吁,侍衛開玩笑:您該減肥了。(相公身肥,故爾喘籲。)乾隆說了一句“膽子大了(豈惟身肥,心亦肥也)”的玩笑,藉機敲打。結果傅恆連忙跪下請罪,之後幾日都心神不寧(傅恆免冠叩首,神色不寧數日)。有次為鹽政高恆(慧哲皇貴妃之弟)求情,理由是:念慧哲皇貴妃之情,姑免其死。乾隆回了一句:要是皇后的弟弟犯法,該怎麼辦?(若皇后兄弟犯法,當如之何?)

提攜才俊

趙翼,清代著名學者。“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便是出自他的手筆。民國期間,名重一時的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的趙元任,是他的六世孫。時值趙翼也在軍機處,囊中羞澀,一頂貂帽戴了三年,毛皆“拳縮如蝟(貂毛都立起來了)”。一日,傅恆掏出50兩銀子給趙翼,要他過年買頂新帽子,這讓趙翼很感動。對於後起之秀,傅恆從為社稷著想,大力提拔。與其一起出兵緬甸的,雲貴總督阿桂就是傅恆一手提拔的,在鎮壓甘肅回民起義、臺灣林爽文起義,起了關鍵作用。

大小金川戰役

明朝在大、小金川設土司管理當地少數民族,至康熙年間莎羅奔因派兵,協助清廷平叛西藏有功,被授予副長官,管理大金川地區。隨著莎羅奔勢力增強,不斷襲擾,企圖吞併周邊土司。乾隆先後派出三次派兵鎮壓,都以失利告終。久經沙場川陝總督張廣泗被處斬、首席軍機大臣訥親賜死。

“此任非傅恆不能勝,此功非傅恆不能成”(《清高宗實錄》)。於是,乾隆任命傅恆代理川陝總督,總攬軍務,挽回敗局,也挽回大清的聲譽。乾隆不僅提詩勉勵,還派出皇子和大學士組成的“高級送行團”,重視程度可見一斑。受此重託的傅恆路上不敢耽擱,頂風冒雪,日月兼程趕往軍營。

考察地形,瞭解軍情,總結得失,很快擬定方案:1、誅殺內奸,斷絕軍事情報的洩露。2、改變前任張廣泗的攻擊重點,專門繞開敵人堅固的碉樓,直插巢穴。很快,傅恆挽回局勢。但突然乾隆下詔,命令傅恆班師回朝。乾隆的理由:(1)從之前張廣泗、傅恆的奏摺綜合分析,金川地勢複雜,平定絕非易事。(2)軍事耗資巨大,出現財政危機。(通計三千七百萬,若遲至秋冬,而士馬疲憊,饋餉繁難。)

是時,莎羅奔憑藉地勢以及碉樓的優勢,雖不至於很快被打垮。但清軍的圍困,讓其糧餉告急,傅恆頂住乾隆壓力,迫使莎羅奔臣服大清,乾隆大喜過望,將傅恆降服莎羅奔比作諸葛亮七擒孟獲。

遠征緬甸

縱觀傅恆一生,兩次的遠征也拖垮了他的身體。尤以出征緬甸為甚,《中國遠征軍》紀錄片講述了遠征軍穿越野人山的慘狀,常常發生依靠在樹下休息,睡著了馬上被白蟻、螞蟥吞噬,很快就成了一具白骨。更別提近一百年的緬甸,遠征難度尤甚。從緬甸回來,雖然乾隆沒有怪罪,責任心強的傅恆陷入深深自責,心理加身體上的雙重摺磨,令其臥病兩個月之後便逝世。乾隆久久不能釋懷,念及傅恆的功勞,將其愛子福康安接入宮中撫養,以致後世有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的猜測,超越了一般的君臣之禮。

後記:

傅恆出身名門,但沒有驕傲自滿,以後也沒有囂張跋扈。恪守君臣之道,不敢逾越,小心謹慎,兢兢業業,方得善始善終。對於履立戰功,乾隆的嘉獎,總是推脫不敢接受。兩次臨危受命,出征四川與緬甸,雖然說緬甸之戰不能說是獲勝,起碼為世界版圖上,已是搖搖欲墜的“天朝上國”,挽回了顏面,在乾隆的“十全武功” 中佔了兩功。另外,傅恆還擔任過國史館總裁官,撰寫《欽定旗務則例》、《御批歷代通鑑輯覽》等書,真是孔夫子掛腰刀,能文能武。


公子霜塵


傅恆出自滿族上三旗之一的鑲黃旗富察氏,富察氏在清朝屬於八大姓氏之一,出了許多皇后與貴妃,富察氏先祖旺吉努在努爾哈赤起事之初就早早歸附,即從龍之功乃首功,其獨具慧眼的決定也得以蔭庇子孫將近300年。

從努爾哈赤一直到乾隆年間,富察氏深得皇族信任,如傅恆的祖父米思翰因鎮壓三藩之亂立有大功,被康熙加封太子太保。

到了傅恆父輩一代,富察氏更加權傾一時,父親李榮保官至察哈爾總督,兩位伯父更是鼎鼎大名,馬齊與馬武,馬齊在《雍正王朝》中戲份不少,官至武英殿大學生,太子太保,是康雍兩朝皇帝比較信任的官員。

可見,傅恆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想不出人頭地都很難。當然,父輩們的蔭庇遠遠抵不過他的另一層身份,即傅恆是乾隆皇帝的嫡親小舅子。

姐姐是清朝最受寵愛的皇后

傅恆的姐姐富察氏是清朝鼎鼎大名的孝賢純皇后,孝賢純皇后在乾隆還在潛邸的時候就被雍正一眼相中,親自指婚,將這名溫婉賢惠的少女嫁給了自己默認的接班人。

與眾多因父母之命而成親所不同的是,乾隆皇帝對這位從未謀過面的妻子一見鍾情,小兩口結婚之後度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蜜月期,乾隆皇帝對自己的妻子是又敬又愛,即位之後立刻冊封其為皇后,統領後宮。

孝賢純皇后一共為乾隆生下了2子2女,只可惜兩名皇子永璉和永琮都先後夭折,連喪愛子,讓皇后悲痛欲絕,鬱鬱寡歡,沒過多久的乾隆13年,孝賢純皇后就在苦悶中去世,年僅37歲。

連喪愛子與愛妻的痛苦讓乾隆很是悲傷,甚至為這件事乾隆一直視為最大的遺憾與不幸,他下旨文武官員不論品級爵位,一律跪迎皇后靈柩,並親自護送,皇后的死也讓乾隆性情大變,再也找不到一位可以訴說心裡話的知心人。


傅恆的確是難得的文武之才

如果說家族的顯貴與姐姐的關係是傅恆扣開朝廷大門的敲門磚,那麼日後的飛黃騰達卻是憑藉著自己的才能與忠心一步步走出來的。

傅恆比乾隆小了將近10歲,剛剛成年就被乾隆選為御前侍衛,這是一種榮耀,也是接觸皇帝的機會。傅恆的官場生涯也極其順利,僅僅用了5年,就得以入職軍機處,又過了兩年,傅恆擔任戶部尚書,正式成為朝廷的一品大員,這一年,傅恆不過27歲。

然而此時,傅恆依然擺脫不了人們對他身份的質疑,因為大家都認為,是乾隆皇帝愛屋及烏,為了彌補亡妻之痛而重用傅恆,傅恆也因此遭到了許多元老功臣的抵制,但傅恆並沒有因為姐姐的關係而決定安樂一輩子,在他的內心中,他始終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像衛青一樣的“外戚”。


乾隆的“十全武功”有傅恆一份軍功章

乾隆皇帝號稱“十全老人”,他對自己一生的文治武功相當自信,並且自詡除了聖祖康熙,他也是前無古人,而他所稱道的“武功”,傅恆卻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乾隆11年,金川土司叛亂,乾隆皇帝調兵遣將,派大學士訥親前往平叛,可訥親指揮不力,清軍損兵折將,雙方在康定一代展開了長期的拉鋸戰。

三年之後,徹底平定金川的計劃再次提上議程,這次傅恆毛遂自薦,乾隆大喜過望,授予他保和殿大學士署理陝甘總督,親自在乾清宮為他設宴送行。

傅恆也沒有辜負乾隆的期望,僅僅用時一年,就徹底剿滅叛亂,金川土司莎羅奔戰敗投降,為他的首次帶兵之旅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乾隆皇帝絲毫不吝嗇自己的恩賞,敕封傅恆為一等忠勇公,賜穿四團龍補服,此時傅恆也讓朝廷那些蔑視他的人徹底閉上了嘴巴。

乾隆19年,困擾了清朝半個多世紀的準噶爾發生了內亂,乾隆皇帝決定趁此機會,一雪雍正西北之敗的憤恨,可群臣卻不怎麼看好。

畢竟從噶爾丹到阿拉布坦,清朝始終沒能剿滅西北的心腹大患,許多人畏首畏尾,生怕勞師遠征最後徒勞無功。

此時傅恆站了出來,力排眾議,堅決支持乾隆武力平叛,乾隆皇帝採納,傅恆在軍機處也是把所有心思撲在了平叛上,他親自制定戰略政策,統籌調撥糧草。

準備了足足一年之後,清軍大破準噶爾,攻佔其首都伊犁,這一勝利可謂是中國歷史的一件大事,即從唐代之後,新疆脫離了中央政府將近千年,自此再次迴歸中華,新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實事求是的說,乾隆與傅恆功不可沒。


乾隆30年,傅恆再次掛帥出征,這一次,他打出了國門,直接攻入緬甸境內。其實,這還要從緬甸多次騷擾我國邊境說起,在西南地區,中國曆來與南亞國家有著領土摩擦,緬甸軍隊也仗著地緣優勢多次襲擾邊境。

三任雲貴總督都因治軍不力而畏罪自殺,最後乾隆不得不再次派傅恆執掌征討緬甸之印。傅恆率軍對緬甸軍隊發起突襲,一舉攻克緬甸重鎮新街,緬甸軍隊只能收縮兵力,被動防守。

可在緬甸境內,瘴氣嚴重,清軍水土不服,造成了很大的傷亡,甚至連總兵、提督也多有病亡,而真正讓乾隆大為擔心的是傅恆也染了病,這讓乾隆如坐針氈,畢竟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他下旨讓傅恆立即返京接受治療,加上緬甸人也見識了清軍的威力,順坡下驢,同意向清朝乞和,雙方這才罷兵回去,各守疆土。

可傅恆卻因為這次徵緬行動徹底拖垮了身體,回到京城僅僅2個月就病發身亡,年僅50歲,乾隆對寵臣的病故傷心欲絕,親自到傅恆的府上吊唁,並賜諡號“文忠”,配享太廟,贈郡王銜。


值得一提的是,傅恆死後,乾隆對富察氏的恩寵並沒有戛然而止,傅恆的兒子福康安因為父親的赫赫戰功而得到了乾隆的特殊對待,對福康安的寵愛視如己出,這也正是許多野史懷疑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的原因。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亮仔學史



傅桓是一個極精明的人,深諳乾隆帝的心理,他和明朝嚴世藩一樣,是一個能把自詡精明的皇帝玩弄於股掌之間的人。

傅桓的家世我這裡簡單介紹一下,傅桓出身於滿洲大族富察氏,他的祖父是康熙帝時的戶部尚書米思翰,他的伯父馬奇、馬武都是康熙、雍正兩朝重臣。

而真正讓傅桓進入乾隆帝核心小圈子的是傅桓的姐姐,傅桓的姐姐就是乾隆的元皇后(第一個皇后)孝賢純皇后,也是清高宗乾隆帝最愛的妻子,乾隆帝曾經兩度把孝賢純皇后所生的孩子立為太子,可見乾隆帝對孝賢純皇后那是真愛。

但是真正讓傅桓在乾隆朝榮寵不衰的是傅桓對於自己“姐夫”乾隆帝心理的把握堪稱爐火純青,堪稱職場揣摩上司心理的典範。

我就以傅桓成名戰——金川戰役來說明傅桓是如何一步步把乾隆帝玩弄於股掌之間的。

金川戰役具體情況大家可以看看這個問題下面其他答主的回答,我這裡只介紹傅桓在平定金川戰役時是如何玩弄乾隆帝的。

首先,傅桓之前,乾隆帝派出的慶復、張廣泗、訥親都是赫赫有名的重臣宿將,訥親還是乾隆帝的伴讀,可以說訥親和乾隆帝親密程度、受信任程度都不遜色於傅桓,但是這三人不但戰事失利,而且都不約而同選擇了欺騙乾隆帝的策略,尤其是訥親後來乾脆承認自己不敢告訴乾隆帝真實情況,可見在訥親看來乾隆帝絕不是一個寬容的君主。


傅桓當然很清楚金川這個地方用武力是很難解決的,慶復、張廣泗、訥親不行,他傅桓也不見得行,想要解決金川,必須乾隆帝自己自己開口。 但是想讓自詡精明的乾隆帝鬆口,絕不是事前苦口婆心勸說就能起作用的,十有八九還會被乾隆帝認為是有“畏難情緒”。 所以傅桓從接到任命第一分鐘開始,就已經準備上演一場大戲,給乾隆帝挖一個大坑,最後讓乾隆帝自己鬆口。


第一步,傅桓建立自己的職場形象,既然乾隆帝批評訥親“偷安、萎靡”,那傅桓就反其道而行之,傅桓在第一天路程超過三百里(一百五十公里)的情況下,安頓下來立刻給乾隆帝些奏摺,從目前史料看,傅桓第一封奏摺是凌晨四點發出的,之後傅桓幾乎隔幾天就會有一封凌晨兩點—五點的奏摺發出,這無疑就給乾隆帝一個“勤勉,認真”的印象,所以乾隆帝在硃批裡說“朕心甚慰”。


還主動關心起傅桓的身體,在上諭裡“批評”傅桓不能老這樣通宵給皇帝幹活,要注意休息。


而且傅桓深知自詡精明的皇帝最愛“兼聽則明”,所以他特別注意自己的風評。因為訥親一路上衣食住行都很奢侈,對地方官很傲慢,傅桓就主動不做轎,改為騎馬,並且對待地方官很客氣,並不要求地方供應珍饈美食。這就讓沿途各省地方官對傅桓印象很好,所以他們給乾隆帝奏摺裡全都說傅桓的好話,這也讓加重了傅桓奏摺的可信度。



第二步,傅桓率軍從成都向金川進發,他絕口不提戰事艱難,地形險要,只是在奏摺裡拼命渲染行軍道路的具體細節:比如經過某山間小路,自己也得牽馬而行,而且因為下雨路滑,還有十幾匹馱馬掉到了山崖下……他到目的地時渾身溼透云云。


而傅桓這些對金川地勢的具體渲染,讓遠在京城的乾隆帝對金川地形地貌有了非常直觀的印象,以至於乾隆帝在上諭裡感嘆“蜀道之險峻如此,從前實所未知。”


第三步就是傅桓極力向乾隆帝灌輸前線困難,但是他不是直白的說“好睏難啊,好睏難”,而是用過對前線具體事務的報告讓乾隆帝自己“發現”金川前線的困難。


比如傅桓會極力渲染從成都運糧到金川前線會導致多大的浪費,需要多少民夫,四川等地供應前線造成經濟蕭條具體情況,並且多次在奏摺上向乾隆帝請示能否放低四川捐官的門檻,從只收白銀變成白銀和糧食、布匹都收,並且提高四川捐官待遇,以鼓勵四川士紳踴躍捐官。 傅桓通過對細節的描繪,不知不覺就向乾隆帝灌輸了“金川之役,打的四川民窮財盡,金川地勢險要,大軍根本無法展開”。


第四步,傅桓向乾隆帝如實報告前線戰鬥細節,比如金川戰役最基本的奪碉(奪取碉樓),清軍時常是以上千人傷亡為代價奪取十幾人駐守的碉樓。當然傅桓肯定不會報告清軍損兵折將碉樓沒拿下來,而是渲染每拿下一座碉樓清軍的損失。 傅桓通過以上四步讓乾隆帝充分了解打金川的困難,所以乾隆帝的口氣也越來越軟,從最開始“犁庭掃穴,誅其敵酋”變成了“若敵酋乞降,俯準納降”再到“既有斬獲,亦謂之成功”。


可以說傅桓通過前面四步,成功的讓乾隆帝不知不覺之間降低了完結金川戰役的標準。



大家以為傅桓的表演結束了嗎?


錯了,傅桓經過前面四步的渲染,這才要開始他真正的表演。


當乾隆帝降低對金川之戰的要求後,傅桓自己反而求戰的調子更高了,比如他就上奏說自己一定要“犁庭掃穴,誅其敵酋”,並且表示只有這樣才能有面目回朝見乾隆帝云云。


乾隆帝看到這樣的奏摺,果然中了傅桓的圈套,因為傅桓從頭到尾沒有表示過退縮,所以乾隆帝真以為傅桓“忠心耿耿”要為他這個姐夫找回面子。


結果乾隆帝反而主動在上諭裡勸阻傅桓不要當鐵頭娃,不要這麼“軸“,甚至“威脅”傅桓,說你不能這麼抗命,太后生日快到了,你不要多造殺戮。


甚至乾隆帝還不知不覺做起了檢討,說如果自己早知道金川地勢這麼險峻,絕對不會派大軍征討,所以,傅桓,你趕緊回來吧。


傅桓收到乾隆帝上諭,不但不班師,還向乾隆帝報告了一個他制定的“犁庭掃穴,誅其敵酋”的作戰計劃。 乾隆帝收到傅桓計劃後真以為傅桓要親自率領精銳部隊去“犁庭掃穴”,非常感動,不過感動之餘也堅決不同意傅桓的計劃,這個時候渲染金川難打的變成了乾隆帝,乾隆帝在上諭裡屢次表示傅桓的計劃不靠譜,肯定打不下來,傅桓你不要為了自己的功業,多造殺戮……並且表示傅桓你一再抗旨不遵,是不是有其他想法啊?不想我誤會,就趕緊班師啊。


不但如此,乾隆帝還明發上諭讓王公大臣來給他評理,讓王公大臣幫他一塊勸傅桓班師。 一副朕拿傅桓這個戰爭狂魔沒辦法的樣子。


至此,傅桓大獲全勝,而傅桓在金川前線究竟有多大戰果其實很難說,活躍在乾隆朝的宮廷傳教士在私人信件裡表示傅桓在前線主要工作是悄悄和金川反抗軍首領談判,希望他們名義上表示對乾隆帝的順從。實際戰果可能還不如慶復、張廣泗、訥親。


傅桓的這一套也就騙騙自詡精明的乾隆帝,當時官場早就看穿了傅桓的表演,時人程穆衡就說傅桓這一切都是“微示難克狀,陰啟罷兵之萌”,“其曰精兵直搗賊巢,無非姑為大言,以強上意,明知上必不從,而己可解於廷臣,謂非一無所能者”


蘭臺


傅恆一個幸運的人,因為他親姐姐富察皇后是乾隆最鍾愛的女人

傅恆,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貴族出身,其曾祖父哈什屯早在努爾哈赤時期就追隨愛新覺羅家族,後來被皇太極授予一等男兼一雲騎尉,逝世後追贈一等公。

傅恆的祖父是康熙朝議政大臣米思翰。父親是察哈爾總管,一等公李榮保。伯父是軍機大臣、保和殿大學士馬齊。

論出身,傅恆算是比較高貴了,不過也算不上特別厲害,真正讓傅恆平步青雲的並不是家中的這些男人,而是一個女人,也就是他的姐姐,乾隆的原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

在雍正五年,16歲的富察氏在選秀中一眼就被雍正帝看中,雍正帝決定將她指配給皇四子弘曆為嫡福晉。由此雍正早早地就已經選定弘曆為自己的繼承人,這次選秀也就是為日後的皇帝挑選皇后。如此深得雍正帝中意之人,可見富察氏的品行樣貌都是極好的。

富察氏自嫁給弘曆之後兩人感情非常甜蜜,待乾隆繼位之後,富察氏便被立為皇后。而乾隆也準備將富察氏所生的兒子立為太子,希望他與皇后所生之子能成為大清首位以嫡長子身份克繼大統的皇帝。(《延禧攻略》中的乾隆和富察皇后)

不過天不遂人願,乾隆和富察氏生的兩個兒子相繼早夭,而富察氏也在乾隆十三年去世了,乾隆為之大為悲痛。

出於愛屋及烏的原因,與富察氏一切有關的東西乾隆都非常喜愛,而作為富察氏的親弟弟,乾隆的小舅子,富察傅恆也是深得乾隆帝的器重。

傅恆的具體出生時間不詳,推斷大約是在1720年出生的,比乾隆小了9歲。作為乾隆的小舅子,傅恆深受乾隆寵信,就連日後的權臣和珅都不足以與之相提並論。(《延禧攻略》中的傅恆)

在乾隆五年,年僅20歲的傅恆被乾隆掉進宮內擔任藍翎侍衛,隨後升任頭等侍衛,兩年之後再升御前侍衛、總管內務府大臣再過一年,傅恆便出任戶部右侍郎(財政部副部長), 次年又擔任山西巡撫(山西省省長)。

乾隆十年傅恆被調入軍機處,此時傅恆才25歲!試問一下,諸君25歲是都在幹嘛?傅恆25歲已經當上了軍機大臣。

乾隆十二年,傅恆再度升任戶部尚書(財政部部長), 兼任鑾儀衛、議政大臣、殿試讀卷官、會典館副總裁、正總裁等職務。此時傅恆剛剛27歲,在短短的七年間他已經一躍成為從一品大員,傅恆升遷的速度用坐火箭來形容不足為過。

乾隆十三年,傅恆的姐姐富察皇后去世,但乾隆對傅恆的寵信卻並沒有因皇后的去世而減少半分,反而是更加的器重傅恆。同年,傅恆自薦希望前往參加平定大小金川的戰事,乾隆於是任命傅恆為“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署理川陝總督”,前往四川與總兵嶽鍾琪一起鎮壓大小金川土司叛亂。

在傅恆前往四川之前,金川之亂已經持續一年多了,由於鎮壓不利,乾隆處死了川陝總督張廣泗,並賜死了經略訥親。此時傅恆上任,擺在他面前的就是一個爛攤子。傅恆深知,之前的慘敗主要是因為張廣泗與訥親不和所致,於是在上任之後他積極聽取嶽鍾琪的意見,並於嶽鍾琪率軍自黨壩大破金川軍,僅用三個多月的時間就平定大金川,乾隆聞之大喜,立即加封傅恆為一等忠勇公。

(《延禧攻略》中的傅恆)

到乾隆十九年時,準噶爾汗國發生嚴重內亂,乾隆想借此良機消滅準噶爾,但卻遭到群臣反對,唯有傅恆一人表示支持。於是乾隆命傅恆為大將軍,主辦對準噶爾的戰事。傅恆在接受任命後僅用一年多時間就消滅了準噶爾汗國,平定了整個新疆,乾隆大喜過望。

由於清代非皇族和蒙古親貴外,他人不得加封王爵,於是乾隆再度加封傅恆為一等公,而傅恆則堅決推辭了這一封賞。

傅恆年紀輕輕的就兩度封公,這在清朝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乾隆不僅對他本人非常寵信,就連傅恆的兒子福康安同樣是恩寵優渥,乾隆對福康安甚至比傅恆還要好。

與父親傅恆一樣,福康安也是一位將才,他相繼平定過小金川之亂、甘肅回民田五起事、臺灣林爽文起義、廓爾喀入侵、苗疆起事,累封一等嘉勇忠銳公。就在福康安去世前夕,乾隆為了給他沖喜,特地加封其為貝子,這可是皇子才有的封爵!而在他去世後,乾隆悲痛不已,更是直接追封福康安為嘉勇郡王,諡號文襄,配享太廟,入祀昭忠祠與賢良祠。要知道就連乾隆的親兒子都一定能獲得郡王的爵位,可見乾隆對福康安的寵愛至極。

由於乾隆對福康安的寵愛實在是太過了,民間盛傳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否者不肯能對他這麼好,難道僅僅就是因為他是傅恆的兒子嗎?如果福康安不是乾隆的私生子,那麼乾隆對傅恆一家真的是非常好了。

乾隆三十五年,傅恆因征討緬甸時感染重病在北京去世,享年不滿五十歲。

傅恆死後,乾隆為其上諡號“文忠”,這是清代滿族大臣的最高評價。到嘉慶元年,在其子福康安病逝後,乾隆更加思念傅恆,於是追贈他郡王爵,將其配享太廟。


千佛山車神


因為乾隆對富察氏的喜愛,所以傅恆常常出現在乾隆身邊,愛屋及烏,乾隆也有意栽培傅恆。乾隆五年(1740年)傅恆出任藍翎侍衛,由此開啟了他的仕途之旅,隨後不久就升任頭等侍衛。從乾隆七年(1742年)起傅恆開始擔任御前侍衛、總管內務府大臣,管理圓明園事務。乾隆八年(1743年)傅恆出任戶部右侍郎並在不久之後外放為山西巡撫。乾隆十年(1745年)傅恆進入軍機處。次年傅恆又接任軍機大臣、戶部右侍郎、內大臣等職。乾隆十二年(1747年)傅恆升任戶部尚書併兼任鑾儀衛、議政大臣、殿試讀卷官、會典館副總裁、正總裁等職。至此傅恆在短短七年的時間內由乾隆皇帝身邊一名普通侍衛晉升為當朝一品大員。乾隆曾這樣評價過傅恆:“及崇爵再加,堅讓不受,尤足嘉焉”,就是說傅恆這個人特別謙虛謙和,從不居功,他的這點很是受乾隆賞識。


除了自己姐姐和皇帝的栽培,傅恆自身的能力也是能夠擔得起這些名號,乾隆初年大小金川土司蠢蠢欲動,卻不料朝廷發兵征討之時屢屢出師不利,乾隆憂心忡忡,傅恆臨危受命,帶兵平定金川,重還邊境一個安寧,成就了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之一。《清高宗實錄》中也曾記載,乾隆都認為,大小金川戰役只有傅恆能夠成功,他也確實沒有讓皇帝失望。

乾隆十年,當時準噶爾內訌,乾隆想要徹底消滅準噶爾汗國這個世仇,擴張清朝版圖。但是,由於在康熙、雍正年間,兩次出兵討伐準噶爾都戰敗,朝中大臣對於此事全部反對,唯有傅恆一人力挺皇帝。雖然他沒有親自出兵打仗,但是他在後方積極處理軍務,最終讓這場平準戰役取得勝利。正是因為這場戰役的勝利,傅恆的畫像進入了紫光閣,在所有的功臣之中,傅恆排在首位,榮獲一等忠勇公。

後因緬甸軍隊多次對西南邊境騷擾,劉藻、楊應琚、明瑞前後三任雲貴總督,因徵緬戰爭失敗而自殺,最後仍是傅恆出面,覽此重任,在到達緬甸邊境後,命人造戰船,採取突襲、水陸並進的戰術攻打都城阿瓦,初戰告捷。但因西南環境惡劣,戰爭傷亡人數眾多,緬甸也有罷兵乞和之意,最後雙方議和休戰。乾隆34年二月傅恆班師回朝,因為緬甸水土溼熱,不幸染上瘧疾,不久病重而亡。


大老二爺


隨著《延禧攻略》走紅的傅恆,是乾隆的小舅子,可他卻不是靠姐姐清高宗孝賢純皇后上位的花瓶。

傅恆是一位能文能武,人生開掛,事業愛情都圓滿的成功人士。

乾隆五年,傅恆還只是六品帶刀侍衛,可到乾隆十二年的時候,傅恆已經成了一品大員,這升遷速度,可以羨慕死看到他履歷的人。

但這,還僅僅是他開掛人生的開端。

準噶爾內亂時,滿朝文武都不看好這次出征,紛紛推諉,不打算出頭做事。

傅恆獨自奏請,向乾隆提出自己打算帶領內閣成員,學習蕭何那樣,做一個統籌後方“日夜隨侍,候報抄錄”,支持乾隆的男人。

《清史稿·傅恆列傳》:上將用兵,諮廷臣,惟傅恆贊其議。

正是有傅恆在後方操作,才使得乾隆能夠放心大膽的派兵攻略準噶爾,事後《乾隆朝上諭檔》記載:至同朕辦理軍務者,惟大學士公傅恆與朕一心,日夜不懈。

傅恆此人,在文化方面也是個好手,他參與的撰寫作品包括《附明唐桂二王本末》、《平定準噶爾方略》、《皇朝職貢圖》、《吏部則例》、《欽定詩義折中》、《欽定大清會典》、《欽定旗務則例》、《西域圖志》等書,是一位造詣頗深的全才。

因而,在他去世後,及賦懷舊詩,乾隆非常隆重的處理了他的後世,《清史稿》記載:許為“社稷臣”。嘉慶元年,以福康安平苗功,贈貝子。福康安卒,推恩贈郡王銜,旋並命配享太廟。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1】《清史稿》

【2】《清高宗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