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扩!个人、寝室、食堂、校车等要这样消毒!四川出台开学安全预案和消毒指南

记者2月5日从省教育厅获悉,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四川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工作要求,全力做好全省教育系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学校安全开学,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制定了《四川省教育系统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确保开学安全的工作预案》(以下简称《工作预案》)。


《工作预案》具体有哪些要求

一起来看看↓↓↓


四川省教育系统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确保开学安全的工作预案


各地应按照“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原则,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工作预案》的组织实施,督促学校认真落实《工作预案》各项要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疾控部门、医疗机构负责支持指导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落实《工作预案》的各项防控措施。本《工作预案》适用于全省幼儿园、托幼机构、中小学、中职学校、普通高校、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等(以下统称“各学校”)。


一、各地各学校要全力以赴做好开学准备工作。各学校不得早于2月17日开学,具体开学时间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经评估批准后方可开学。各地各学校要做好假期留校学生的疫情防控和管理工作,指导做好在疫情防控重点地区高校就读的四川籍学生的疫情防控工作。


二、各地各学校要全面覆盖、无遗漏、精准掌握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教职员工、学生分布情况;精准了解防控重点地区的教职员工、学生在校内各院系、各年级、各班级分布情况;精准掌握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每个教职员工、学生返校前14天的身体健康状况。


三、各地各学校要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精准安排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教职员工、学生,分院系、分年级、分班级、分省份、分期、分批有序返校。在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疾控部门指导帮助下做好返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全面健康监测、健康保护工作。


四、返校的教职员工、学生要填写健康卡,不允许带病或未解除医学观察的人员上班上学。健康卡的内容主要应包括:自身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寒假期间是否曾前往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是否接触过疫情防控重点地区高危人员等情况。


五、各地各学校要根据学校医疗条件,加强与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疾控部门、医疗机构联系,做好防控疫情所需设备设施、物资、医务人员等准备工作,为及时准确应对、处置疫情打下坚实基础。


六、各高等学校校医院(卫生科)要立即规范启动“发热门诊”。设立独立的健康观察区域,完善相应的设施设备、专业人员、医疗条件、生活条件保障。


七、各地各学校要加强对疫情防控重点地区返校的教职员工、学生的政治关怀、工作学习关怀、情感关怀、人文关怀,做到情况摸排到位,教育宣传到位,学习安排到位,生活保障到位,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学校对他们身心健康的关心关爱和保护。


八、加强师生心理防护,充分发挥我省教育系统学科和人才优势,更好地面向广大高校师生和人民群众开展疫情相关心理抚慰、危机干预工作,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伤害。各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关注、指导、帮助农村和偏远地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


九、各地各学校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通过网络、微信、手机短信等方式,加强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加强教职员工培训。


十、各地各学校要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加强值班值守,及时报送疫情防控信息,做好舆情监测,加强正面引导。


十一、各地各学校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人责任,制定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预案,建立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督查督办,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落细。


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各高等学校及时将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书面报送教育厅。


转扩!个人、寝室、食堂、校车等要这样消毒!四川出台开学安全预案和消毒指南

当天,我省学校清洁消毒指南也出台了!

个人、寝室、食堂、校车等要这样消毒

↓↓↓

四川省学校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卫生清洁消毒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幼儿园、托幼机构、中小学、中职学校、普通高校、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等。


No.1

个人卫生


(一)教职员工、学生及幼儿要做好健康监护。


(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流行期间,室内会议室、教室内人员密集空间建议戴一次性医用口罩,若使用复用口罩,应勤洗勤换。有咳嗽症状的人员要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三)鼓励学生、幼儿多参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四)在咳嗽、打喷嚏、摸公共物品后,餐前便后,接触宠物后应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水以“七步洗手法”洗手。必要时也可用快速手消毒液搓揉双手。


(五)食堂工作人员工作时应穿工作服,工作服要每日清洗,如被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清洗,接触食物时应戴口罩和帽子。


No.2

环境清洁卫生


(一)校区环境应以清洁卫生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


(二)每天应及时清除校园内落叶、积水、污水、污物等,室内地面应每天至少湿式清洁一次;校园公共卫生间、公用垃圾桶应每天清洁和消毒,及时清倒废弃杂物,避免蚊蝇等病媒生物滋生。


(三)室内场所如教室、图书馆、活动室、宿舍等应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教室应于每节课课间休息期间开窗开门通风换气,每次10-30分钟。


(四)通风条件不良的教学、会议场所尽量减少人员进出,应采用排气扇进行机械通风换气。采用紫外线灯定期照射消毒,具体操作见以下消毒方法。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消毒频次。


(五)疫情期间,应加强校园各类场所如教室、图书馆、活动室、室内体育馆、宿舍等的日常预防性消毒(具体方法见本指南的第三、六)。校园内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并有14天内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停留史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疑似病例或有聚集性发热病例时,应及时与当地疾控中心联系,开展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具体方法见本指南的第四、五、六)。


No.3

日常预防性消毒


(一)空气消毒


可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或空气消毒机消毒。


1.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在无人条件下开启,每次照射不少于1小时,每天一次。


2.空气消毒机消毒:可采用紫外线循环风、高压静电循环风等类型的空气消毒机。提倡有人条件下开启使用。


(二)空调滤网


每月清洁消毒一次。


(三)地面、物体表面消毒


地面可用含有效氯浓度为250 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拖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拖拭干净;讲台、课桌椅、窗台、角橱、门窗把手、床栏、电话机、开关、洗手盆、坐便器、台面等高频接触的部位可用250 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每天至少一次。


(四)集体食堂厨房的清洁消毒


每餐工作完毕用清洁剂如洗洁精清洁各种厨具餐具表面,并用清水冲洗干净,保持卫生。厨房地面可用含有效氯250 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拖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每天至少一次。


(五)集体食堂餐具消毒


首选餐具消毒器消毒,常用的消毒碗柜有紫外线臭氧消毒碗柜和高温加热消毒碗柜等,按照操作说明书使用;也可用高温蒸汽或煮沸15~30分钟消毒,或采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 mg/L~500 mg/L)浸泡30 分钟后,再用清水漂洗干净。餐具消毒后应注意保洁。


(六)手的消毒


学校应在校园内配置足量的洗手设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期间,学校应配备充足的肥皂、洗手液,督促学生在入校后、离校前、饭前便后、集体活动前后等进行洗手。洗手时应采用流动水,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可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含乙醇快速手消毒液。


(七)卫生间的消毒


可用有效氯浓度250 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水龙头、马桶按钮、洗手台面等或用以上消毒液放入喷雾器中进行空间及表面喷雾至湿润,等待30分钟 后开窗通风,清水洗净。


(八)校车的消毒


无空调的校车应开窗通风,有空调的校车到终点后应开窗通风;校车内座椅、扶手、吊环等表面可参考本文三(三)物体表面的消毒;车内空调滤网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无窗密闭的校车,可在人员清空后用移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1小时,或可用有效氯浓度250 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喷雾消毒,作用30分钟后,开启空调外循环通风换气。


No.4

随时消毒


学校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或暴露病例时,患病学生应立即隔离,学校指定疫情报告人立即上报当地疾控中心,在疾控部门指导下确定密切接触人员,采取相应处置措施;同时对相关环境实施消毒。


(一)消毒人员应在疾控部门指导下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消毒完成后及时清洁消毒双手。


(二)根据疾控部门的指导确定消毒范围,对疑似病例和密接人员的生活用品(包括文具、餐具、洗漱用品等)、随身物品、排泄物、呕吐物(含口鼻分泌物、粪便、脓液、痂皮等)等进行随时消毒。


(三)疑似病例所在班级座位及其前后三排座位用有效氯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喷雾处理或2~3遍的擦拭消毒。


(四)消毒人员及时填写随时消毒处理记录(附表)并存档备查。


No.5

终末消毒


发现疑似病例送至医院治疗后,学校环境应及时由当地疾控机构组织进行终末消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