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尋常的“回家路”請讓我為你開門

不尋常的“回家路”請讓我為你開門

拱北海關所屬港珠澳大橋海關傾情保障因疫情滯留澳門的湖北籍旅客分批集中返程紀實

田子正/文

這個春節,有些人不得不回家,

有些人必須要出門

在口岸抗疫一線連續堅守48小時,需要休息到什麼時候才能恢復?一天?兩天?港珠澳大橋海關旅檢一科副科長邵梁告訴你,“到下一個任務來的時候”。

1月27日上午,珠海情侶路冷清得有些壓抑,疫情的不斷升級徹底封住了人們出行的腳步,只在家歇了幾個小時的邵梁卻再一次“逆行”出發。

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是滯留澳門湖北籍旅客分批集中入境的指定口岸,防疫經驗豐富的他堅持申請調了班,第一個“衝鋒在前”。到達“站位”,邵梁迅速地做好了工作準備,並將早已爛熟於心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項在腦子裡仔細“過”了一遍。很快,指令傳來:“第一批旅客馬上到達。”值守在珠澳大廳的邵梁和組員們聞令而動,迅速佩戴好口罩、手套,趕赴臨時設置的專用驗放通道。

衛生檢疫崗是口岸防疫的第一道防線,疫情洶湧,要做到“逢疑必查、逢警必處”,精準鎖定風險,切斷傳播鏈條。工作中,邵梁和同事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收驗健康申明卡,按照風險高低組織旅客逐一測量體溫,對高風險旅客做進一步的流行病學調查,有發熱跡象的,還要進行採樣。整個流程下來,最順利的情況至少也要半個小時,而這樣的工作量,每天都有近10批。

監管五科黨員謝志斐負責的是流行病學調查,對於高風險旅客,無論是否發熱,流行病學調查都必須詳盡。謝志斐一邊引導旅客複測體溫,一邊同旅客“聊起了家常”。“去往的城市、住過的酒店、搭乘的交通工具……”問題很多,但這樣一份詳細的調查記錄,就是一個完整可供追溯的“檔案”,一旦有風險,就可以保護“一串人”。

不寻常的“回家路”请让我为你开门

港珠澳大橋海關關員收驗健康申明卡。圖/ 拱宣

防疫服有多重?預防醫學的“學霸”鮑錦佳自然可以告訴你。但他無法告訴你的是,從帽子、手套、N95口罩、防護服……到最後的鞋套,穿一次這樣密不透風的“套子”,即便是“千錘百煉”的他,也要10多分鐘;直面病毒風險、近距離進行咽拭子採樣,即便是“身經百戰”的他,鎮定自若的操作裡也有一絲緊張;有時一次工作就要幾個小時,即便是“年富力強”的他,脫下防護服的那一刻,也顧不得擦汗就坐在了地上。他還不會告訴你的是,疫情來時,已經批了休婚假的他,直接退掉了旅行團,主動請纓,堅守崗位,把蜜月度成了“密”月。

疫情肆虐,許多人“超負荷運轉”堅守崗位,許多人“跨領域作業”主動支援,以大橋口岸為代表的拱北海關關員紛紛迎難而上,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1月27日以來,港珠澳大橋口岸先後完成百餘批滯留港澳湖北籍旅客集中返程任務,為1486名旅客開展醫學排查,用行動宣示了,關鍵時刻,海關人“衝得上去”。

不寻常的“回家路”请让我为你开门

把科學的方案一絲不苟地執行,

這就是戰勝困難的“底氣”

分批集中入境,口岸防控工作難不難?分析研判會上,拱北海關關長、黨委書記劉曉輝給出了最有力的答案,“千難萬難,行動不難”。

1月26日,拱北海關接到通知,要安排因疫情突襲而滯留澳門的湖北籍旅客分批集中入境,入境口岸在“大橋”。波詭雲譎的疫情變化不斷催生更新更急的任務,留給海關的時間不足20小時。“做好疫情防控,保障滯留的湖北籍旅客安全順利通關,既是職責所在,更是政治擔當。”劉曉輝書記連夜組織召開線上會議,對這項緊迫的工作“動起了手術刀”。很快,一線海關關員就收到了專項工作的詳細方案,人力部署、防護措施、體溫監測、醫學排查、轉運移交……20頁紙的方案對整個工作進行了科學的佈置。

這次的病毒十分狡猾,潛伏期較長且具有傳染性、前期無明顯症狀等等,給疫情防控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然而壓力更是動力,經過多方研判,港珠澳大橋海關上下充滿了信心。

不寻常的“回家路”请让我为你开门

港珠澳大橋海關關員對旅客進行體溫監測。圖/江霞

信心從哪裡來?港珠澳大橋海關疫情應對技術組組長賴子平一定有發言權。“為了完成好這項任務,我們著眼‘最短距離,最少接觸’,制定了細緻的操作流程,甚至從檢疫臺到醫學負壓隔離室的旅客轉移路線,都是經過科學設計的。”直到27日上午,賴子平還帶領關員進行了流程推演。“我們有一支強大的防疫專業力量,一線關員有豐富的抗擊非典、防範埃博拉等應急防疫經驗,我們有信心完成好這項緊急任務。”

專業處置,有效化解。疫情“魔高一尺”,應對 “道高一丈”,以大橋口岸為代表的拱北海關關員堅持科學有效的防控手段、謹慎負責的工作態度,始終堅守在抗擊疫情的口岸一線。截至目前,該關在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先後完成近百批滯留澳門湖北籍旅客集中返程任務,為500多名旅客開展醫學排查,挑戰面前,海關人“能打勝仗”。

我不能讓你看到我春天般的微笑,

但我一定要讓你感受到春天般的溫暖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一次迫不得已的“回家”,一批批入境旅客“五味雜陳”的心情,誰能給幫他們疏解?入黨積極分子王蕾說:“當然是我們,我們是老鄉們入境後見到的第一個親人。”

王蕾叫旅客們老鄉,那絕對是叫對了,她可是地地道道的湖北妹子,和入境的旅客一樣,她的很多親人和朋友也正籠罩在病毒的恐懼之中。“我最能理解他們的心情,但最好的幫助就是引導他們配合醫學排查。”1月27日,第一批湖北旅客剛到,她就衝到了最前面,用一口濃重的湖北口音開始了工作。“我也是膚白(湖北)咋!”成了她的口頭禪。“我就是要老鄉們感到親切,我會告訴他們湖北現在的情況,告訴他們大家的努力,告訴他們為什麼要醫學排查。”

防疫服隔斷的是病毒,卻怎能隔斷濃濃的血脈深情?疫難壓城,多難興邦的中華民族隨處可見團結一心的感動。人手緊、物資缺、任務重,剛剛上任的旅檢一科科長李燕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而不為人知的是,她要面對的困難遠不止這些。就在春節前,李燕的公公因病住院,可疫情暴發,自己和當警察的愛人立即投入到抗疫一線,不僅無法照料病人,連自己五歲的孩子也顧不了太多。每次出門,兒子總對她說:“媽媽,注意安全,我等你回來!”

家,也許沒有酒店舒適,沒有外面熱鬧,但回家不是為了躺在自己熟悉的床上,而是為了等待你的人。每次值班,不管多累,不管加班到多晚,走出單位的一刻,李燕總是急切的期盼。“這種心情,我知道每一個入境的旅客也都有!”所以,看到年齡大的旅客下車,她總會去扶一把,對煩躁的旅客,她從來不會介懷,當得知有旅客沒吃飯,她會把手上剛剛拿到的盒飯遞給他。

同在口岸一線的王敦韜的期盼卻是“離家”。疫情暴發後,剛開始休探親假的他便匆匆定了返程的機票,從祖國最北的黑龍江趕回。他是拱北海關衛生檢疫戰線的“能手”,在抗擊埃博拉最兇險的時候,不知多少次站在日通關40萬人次的閘口一線。更為不易的是,他的愛人王淑慧,也是海關人,同他一起千里馳援,現奮戰在珠海保健中心。

不寻常的“回家路”请让我为你开门

港珠澳大橋海關關員在複測旅客體溫。圖/ 俞波

奉獻溫情,日夜守候。不管回家的路多崎嶇,以大橋口岸為代表的拱北海關關員,永遠傳遞著戰勝病毒的信念和萬眾一心的火熱,他們用真心詮釋了,挑戰面前,海關人“胸有大愛”。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連日來,拱北海關所屬環澳門各口岸堅持統籌、精準、聯動,篤定決心、信心、恆心,切實保障滯留澳門湖北籍旅客順利、安全返程。閘口海關緊盯通關人數多、人員密度大這一突出困難,設立湖北籍旅客專項通路,實現安全、暢通雙保障;跨境工業區專用口岸著眼通關人員以務工為主的實際,建立聯防聯控聯動機制,密切布控,精準排查;灣仔口岸圍繞輪渡特點,與輪渡公司緊密配合,加強預先申報、歸類聯防,預先鎖定風險人群,有效提升了防控效率;橫琴海關充分發揮黨員帶頭作用,以老帶新、合理組織人員力量,密切同澳門海關溝通,加強信息共享,保障口岸24小時通關。據統計,疫情期間,先後有2300多名湖北籍旅客通過拱北海關關區各口岸安全順利入境。

大疫有大愛,平凡見真情。無情的疫魔也許推遲了春天的腳步,但請相信,春天也許會遲到,但它一定在趕來的路上!

不寻常的“回家路”请让我为你开门

供稿:拱北海關

發佈:朱秀亮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不寻常的“回家路”请让我为你开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