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武漢戰“疫”前線的報道:開封市中心醫院援鄂醫療隊紀實

來自武漢戰“疫”前線的報道:開封市中心醫院援鄂醫療隊紀實


今天是河南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出征後的第三天。開封市中心醫院四名出征隊員:外科重症病區主任醫師張文學,黨支部書記、控感科副科長趙娜,內科重症病區主管護師仝瑩瑩、護師焦婷婷在前方的動態時刻牽動著家人、單位領導和同事的心。今天我們接到了出征隊員趙娜前方帶來的消息。


來自武漢戰“疫”前線的報道:開封市中心醫院援鄂醫療隊紀實


此次河南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來到的戰場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醫院新區。是同濟醫院的一個分院區。醫院把這個分院專門騰出來專門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組建了12個病區,每個地區有50個病床。此次河南省醫療隊負責的是C7病區。


來自武漢戰“疫”前線的報道:開封市中心醫院援鄂醫療隊紀實


河南省第二批醫療隊醫療隊共有120人,其中醫師18名,護士100名,感染控制人員2名。張文學擔任此次醫療隊隊長。趙娜是此次醫療隊僅有的兩名感控人員其中一名。仝瑩瑩、焦婷婷為護理隊員。


來自武漢戰“疫”前線的報道:開封市中心醫院援鄂醫療隊紀實

投身一線


來自武漢戰“疫”前線的報道:開封市中心醫院援鄂醫療隊紀實

奮戰至凌晨的合影


張文學主任和趙娜主任在到達武漢第一時間均主動請戰第一批進入病區。

C7病區於2月3日下午六點鐘開始正式收病人。2月3日晚上09:02收治一個病人。兩個小時,已經收治了17個病人。直到2月4日3點為止, 50張床已經收治了37位病人,目前還在陸陸續續收治。預計下午整個病區全部會滿床。


來自武漢戰“疫”前線的報道:開封市中心醫院援鄂醫療隊紀實

指導隊員做防護


此次組建的120人的醫療支援隊伍,醫護人員相對比較充足,但感染控制專職人員只有兩個。感控人員要負責所有醫護人員上崗前防護服、口罩、護目鏡等防護物品的穿脫培訓和把關。每一班次都要有感控人員的參與。


來自武漢戰“疫”前線的報道:開封市中心醫院援鄂醫療隊紀實

額頭的勒痕


從2月3日下午六點半開始,兩名感控人員同時上崗,一直在連軸轉。2月4日凌晨四點半,回到賓館進行休整休息。2月4日早晨七點半趙娜又再次來到病區,直到下午三點鐘換班,這麼長時間只睡了一個多小時。


來自武漢戰“疫”前線的報道:開封市中心醫院援鄂醫療隊紀實

來自武漢戰“疫”前線的報道:開封市中心醫院援鄂醫療隊紀實

培訓演示


趙娜說:“但我們也沒有感覺到特別疲憊。最關鍵的是,我們寧願辛苦一點,每班都要上崗。也不願意看到咱們醫療隊任何一個工作人員,由於防護不到位而發生感染,我們不敢有絲毫的鬆懈。”


來自武漢戰“疫”前線的報道:開封市中心醫院援鄂醫療隊紀實


“我們每一個人都崩了一根弦,特別是我們感控工作,壓力非常大。因為整個河南省120名工作人員的感控都需要我們前期培訓。有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我們不能讓任何一個醫護人員受到任何的侵犯。所以說這次的防護級別要求的特別高,比國家的級別還要高一等級。”


“暫且不說在病區裡工作的時間,不能吃、不能摸、也不能小便。最關鍵的是,如果從病區出來,光穿脫防護服的這個過程需要花費很長很長時間,需要不停的調整。我們也不停的在觀察,唯恐再有哪一點兒皮膚暴露在外邊,就有感染的風險。所以說我們就是非常非常小心。”


“現在最主要的是不敢喝水。有時候由於趕不上飯點兒,吃不上飯。最重要的是沒有時間睡覺。今天上午醫護人員穿戴好防護服進入到病區後,我實在太累了,就在更衣間,坐在那凳子上睡著了。”


“雖然這次的疫情非常嚴峻。但是我們也會用洪荒之力來打贏這場戰爭的。”


“在開封,我們科裡幾個姐妹們也很給力,我走了之後也非常辛苦,科裡那麼多事就交給他們幾個來做了。我也覺得很感動。其實在家的工作也不輕鬆。我常常在想,我只是換了一個打仗的陣地。在家也是也照樣打仗,在這兒也是照樣打仗都會閒不下來的,所以說一樣。我在前線,你們在後方,大家都是在用洪荒之力對付這次疫情,大家都不容易。”


此次河南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來自河南省各個醫療單位,每個單位都帶有一定數量的防護物資。但防護物資的品質參差不齊,不是所有帶來的防護物資都能夠使用。因此,趙娜等兩名感控人員還擔負著對所帶來的防護物資進行篩選把關的工作。


據悉,護士仝瑩瑩、焦婷婷作為護理第六組將於2月5日凌晨三點進入病區開始工作。


文字 | 服務中心 王思佳

圖片 | 援鄂隊員 張文學 趙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