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而涵大論,芳墨且表澄心--------《中華聯墨淺賞》

對聯而涵大論 芳墨且表澄心--------《中華聯墨淺賞》序

文 / 古廣祥

“對聯”,文約而事豐,其價值在於表現思想內容、聲律節奏和詞采文華的技巧;“書法”則是一種瞬間的“寫情”藝術,其美學價值在於體現結構美、章法好的神采藝術。前者是我一直以來的練習“作業”,後者或許是我未來擬需完成的“科目”。

2017年5月,湖北省楹聯學會常務理事李學文老師致函本人,內容有三,一則,其正整理《中華聯墨淺賞》書稿;二則,委託香港新聞出版社刊行該書;三則,希望我擔任該書主編及寫篇序文。我欣賞學文老師之才華及景仰其人品,本著學習目的與擔當宣傳員角色,我樂意擔任該書主編。惟7、8月間,本人要參與勘校《古廣祥對聯品讀》書稿,10月又忙於接待赴京參加國慶典禮回程途經香港、深圳的海外僑領,故時至11月才閱書稿及寫此短文。為提高及擴大該書的影響力,我請孫中山孫女孫穗芳博士題寫書名。


對聯而涵大論,芳墨且表澄心--------《中華聯墨淺賞》


《中華聯墨淺賞》有別於其它單一的“聯墨”書,讀者既可從中品讀對聯,又能欣賞書法。該書內容選收北宋至當代摘句、集句和自撰聯墨260餘副,聯語表現了近千年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內容,集對聯書法墨跡、聯墨考證、詞語釋義、題款形式說明和賞析於一體的聯墨集子,可以說,它具有研究歷史人物、時代人文、民俗風情等基因功能,是值得一讀的聯墨選集。

《中華聯墨淺賞》以時代為經,以書法對聯為緯,條分縷析,脈絡清楚。該書分上中下篇,上篇摘句聯墨(111幅),中篇集句聯墨(96幅),下篇撰書聯墨(58幅)。摘句、集句和撰書聯是書法創作的內容。選收書法對聯墨跡均標明所自,並對書幅上的款識和跋語均作句逗,對摘句、集句聯語均考證出處,錄引原詩文,擴大了閱讀面,增廣了閱讀內容,此乃該書的特別之處。

對聯而涵大論,芳墨且表澄心--------《中華聯墨淺賞》


《中華聯墨淺賞》選取聯墨素材也較規範。從聯墨表現形式看,有多種形制的書幅圖式,對開兩行幅式、龍門幅式、瑤琴式、立軸中堂幅式等。從聯墨題款方式看,有單款和雙款。款識有名款、時間款、釋文款、題跋款等。從聯墨表現手法看,涵蓋了言志寫懷、詠景抒情、讀書議事等。從聯墨表現的題材上看,題園的如文徵明“拙政園”聯墨,題亭的如何紹基“濟南歷下亭”聯墨,題樓的如柳如是“望江樓”聯墨,題祠的如趙藩、陳毅的“武侯祠”聯墨,題草堂的如董其昌“西河草堂”聯墨,題紀念館的如董必武《南湖革命紀念館》聯墨,題廟宇的如文懷沙的“伍子胥廟”聯墨,題賀的如馮其庸賀《對聯》雜誌創刊和蘇士澍《賀中國楹聯學會成立20週年》聯墨,也有書春和祝壽的聯墨等等。“對聯且涵大論,書法還表真情。”這就是我讀聯的體會。


對聯而涵大論,芳墨且表澄心--------《中華聯墨淺賞》


《中華聯墨淺賞》選收聯墨書法字體十分完備。含蓋了漢字5種書體篆、隸、楷、行、草。還有甲骨文、金文等字體,也選收個別創新書體如美術體。聯墨書幅書體同書法異,這表現了不同的書法風格,尤體現書法的美感。

《中華聯墨淺賞》從選素材到考證、賞析,學文老師花費不少精力。從編輯思路而言,所錄內容完全符合書法家必須具有楹聯家的文學素養,楹聯家也必須具有書法家的藝術素養之要求。

學文老師湖北黃梅人氏,30多年來痴迷對聯創作、蒐集、整理、研究及編著,著作等身。為編好此書,學文老師對作品進行認真考究,力求做到精準解讀。惟部分作品久遠,個別跋語由於字小,又是草書,辨識和句讀亦難做到“明”與“切”,儘管如此,卻瑕不掩瑜。過去一切時代的精華盡在書中。我認為,《中華聯墨淺賞》不僅是文學讀物、撰聯範本,同時也是人們學習書法的好教材。聯墨結合,榮於當世,垂之百代,寶之於珠。

聊述斯感,是為序。

2017年初冬寫於深圳古公館

對聯而涵大論,芳墨且表澄心--------《中華聯墨淺賞》

李學文,1936年生,筆名聆聲,自號絳竹軒主人。中學高級教師,是黃梅縣楹聯學會創建人之一。系中國楹聯學會會員,曾任湖北省楹聯學會常務理事、黃梅縣楹聯學會常務副會長。

參賽對聯多次獲省市楹聯賽一、二、三等獎,發表對聯論文90餘篇,對聯作品收入多種楹聯專集中。參與編輯《中國對聯集成?湖北卷》,任《黃梅分卷》執行副主編。

出版《絳竹軒吟草》、《古今名人輓聯選注》、《對聯格律例話》、《怎樣作哀輓聯》、《語文與對聯》、《清聯三百副》、《普通話四聲對聯讀本》、《集唐詩句聯三百副》選注、《中華聯墨淺賞》,合編《天下對聯奇趣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