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古代宮廷“對食”史,宮女和太監是如何做夫妻的?

硃砂丄172cm


古代宮廷因年代久遠,后妃與帝王的宮闈之事總會引起人們猜測,乃至於宮女與太監之間都有令人遐想的宮辛秘史。其實同為宮中伺候帝王與后妃的僕役,宮女太監日久生情,有風流韻事流傳出來也是正常現象。只不過因為地位卑賤,加之太監殘缺,並沒有正常夫妻生活來為眾人所宣揚。

自漢代起,宮女和太監之間就已經開始有“對食”現象了。一開始這都是私下裡進行的,只有到了唐代以後,才漸漸擺在檯面上,有的還會像皇帝奏明,相當於官方認可的夫妻關係。

“對食”的淵源

對食一詞最早起源於《漢書》,裡面用來描述宮女之間的曖昧性行為,後來引申到宮女與太監身上。所謂對食,也只是面對著一起吃飯,並沒有夫妻之實,而且宮中也不會給他們開闢這樣的條件。對於大多數辛勞的宮中人來說,也是隻有在吃飯的時候,相互有一點相處的時機。對食可以看做是一種彼此的安慰,也可以看作是情感寄託。宮中事務繁多,身為僕役常常是夜裡睡下不久天不亮就要起來勞作,也沒有什麼時間和機會去尋找家庭生活,能夠有一個伴兒也足以。

對食發展到了唐代,已經有很成熟的模式了。有的太監相中了宮女,會私下託人前去說媒,如果湊成一對,還會感謝媒人。到了宋朝,宮女太監對食的現象也越來越普遍,皇帝即使略有耳聞,也不會妄加干涉。乃至到了明清時期,還有太監因為爭奪宮女引發情感糾紛的事件發生。明熹宗的乳母就曾經與太監結為對食,而後又轉投魏忠賢懷抱,由此也成為魏忠賢后期飛昇的一大助力。

宮女太監的生活側面

雖然宮女到了一定年齡可以出宮,但是不是所有宮女都有這樣的機會,還是很多宮女在宮中勞累一生的。能夠選擇與太監結為對食,很多宮女也是沒有選擇的,畢竟宮裡的除了皇帝就是侍衛和太監,而且並不是每一個宮女都有機會接觸到侍衛。所以與太監結為假夫妻,也算是一種歸宿。

有的太監地位較高,能夠出入宮內外,還會在宮外置產置業。雖然沒有辦法過夫妻生活,仍舊會在民間娶妻收養孩子。地位較高的太監一般很受人推崇,有很多人主動將女兒嫁給太監,條件好的還會娶好幾房妾室。這種畢竟是少數,大多數太監還是會在宮裡勞碌一輩子,並沒有錢財萬貫。所以能夠找到一位宮女結為對食,對於大多數太監來說,也是彌補人生的缺憾了。

如何對食

一般情況下,宮女與太監都會有休息的時間。對食的宮女與太監會在儘量讓雙方的休息時間安排在同一天。有的太監會採取賄賂的方式,讓自己與對食的宮女同一天休息,兩個人就會像普通夫妻一樣過一天正常生活。有一定地位和金錢的太監,還會在宮外自己的宅子裡度過這少有的快樂時光。雖然做伺候人的工作是沒有尊嚴可言的,但是能夠在宮中伺候的人,也不是完全被剝奪了人的權利。我們看到《紅樓夢》裡賴大家林之孝家都是賈府的僕役,也都自己在外面有自己的宅子,除了在賈府上班以外,還會回到自己家裡生活。雖然宮中事多,但是皇帝身邊的太監亦然可以享有這樣的權利。至於那些沒有在宮外置產的太監,也只有在逢休息的時候,與對食的宮女在宮內度過了。

平時在後妃和皇帝面前伺候,宮女和太監也不敢太過放肆,畢竟這種對食還是屬於私下的事情,只是皇宮沒有禁止這種行為。那些傳聞所描繪的太監用各種變態的方式折磨宮女的說法,有的是來自於野史,有的是民間傳說,大多發生在太監與買來的妻妾身上。

太監屬於身體上被閹割的男性,但是激素的分泌和精神上的男性角色決定了他們還是有對異性的渴望。有的太監可能會因為長期的壓抑和環境導致心理變態,但是能夠找到對食宮女的太監一般都不敢在宮內太多猖狂。除非到了宮外,這種情況下,一旦宮女發現了太監的真面目也沒有辦法脫身了。

太監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封建社會與奴隸社會的不平等現象,宮女則是正常的奴隸與僕役角色,一個是正常的心態,一個是殘缺的身體,會流傳出各種變態的故事也是正常。


春朝青牛


《明史》有詳細的“對食”記載,意為宮女和宮女同性戀愛結為“夫妻”,也就是現在的女同性戀,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宮女11、2歲就入宮,地位最低下,長到青春期時,情竇初開,整日的無聊與寂寞的宮女們為了彌補內心世界的空虛,在宮女之間產生了一種畸形的性愛關係,稱為“對食”。

宮女與宮女之間叫“對食”,宮女與太監之間叫“菜戶”。

最早的“對食”記載於漢武帝時期,劉徹的第一任陳皇后,膝下無子而受冷落,長期苦悶中的陳皇后想解乏,就讓隨身宮女扮成男裝,然後媾和於室,劉徹發現後大怒,廢黜了陳氏的皇后封號,打入長門宮幽禁起來。《漢書》也有“房與宮對食”的記載,可見漢朝時宮女之間“對食”不在少數。

仇英的《漢宮春曉圖》中,捧壺端盤的宮女。

後來“對食”範圍逐漸發展為異性,北齊的胡太后養了男寵不滿足,還與太監“對食”,被兒子高緯發現後,斥責其淫亂行為;五代的南漢,大家都知道,是個禽獸王朝,想當官必須自宮,於是南漢朝廷臣子們都是太監,正好成了宮女們的“對食”對象,《南漢宮詞》有“莫怪宮人誇對食,尚衣多半狀元郎”的句子。

圖為北京恭儉衚衕,左邊幾個大煙筒就是當年的淨身房。

到了明朝時,宮女和太監對食現象達到鼎盛,還出現了新名詞叫“菜戶”,不但有中間人作媒,還要舉行婚禮拜天地,在宮內各司其職,出宮後夫唱夫隨,雙方互相接濟親屬,養老送終,宮女和太監們都以找到“菜戶”為榮,如果有宮女或太監找不到“菜戶”會被恥笑,受人欺負,其中會廚藝的宮女最吃香,位高權重的太監最吃香。

圖為明朝內宮監太監腰牌。

最出名的要數大太監魏忠賢和明熹宗乳母客氏了,就是那個木匠皇帝的奶媽客氏受寵信,太監們都巴結她,想組成“菜戶”,客氏本來就有相好的,是掌印太監王國臣,但這老傢伙年齡大了弄不動了,而魏忠賢以前在社會上就是個混混,會來事兒,把客氏搞得五迷三道的,於是客氏和魏忠賢廝混在一起。

一次被王國臣撞上了,被戴綠帽子的王國臣不敢找客氏鬧,於是去找魏忠賢麻煩,兩國三言兩語就打起來了,驚到了正在趕木工活的明熹宗,這傻皇帝知道宮中有“菜戶”現象,這是不公開的秘密,所以就當成一件平常事在一旁看熱鬧,而這時的客氏請皇帝做主,明熹宗就讓客氏自己選跟誰,於是選了魏忠賢,從此小魏子一步登天,王國臣不久被殺。

張嫣,明熹宗的皇后,21歲開始守寡,長得年輕貌美,受到宮內太監覬覦,想與其對食,被張嫣嚴厲拒絕。

還有件事,明熹宗23歲就死了,留下了年輕的張皇后守寡,當時後宮“菜戶”現象極為普遍,便有膽大的太監想靠上年輕貌美的張皇后,成為其“菜戶”那還不但抱得美人,還能飛黃騰達,當時內侍太監總管陳德潤自恃優秀,收買張皇后身邊宮女,幫忙美言幾句,旁敲側擊,但被張皇后嚴厲拒絕,氣到不得的陳德潤決定硬闖張皇后寢宮,結果強上未遂,被貶到孝陵守墓,此事說明,對食和菜戶在明朝是一種公開的普遍現象,也說明了明朝的太監膽兒有點肥。


圖文繪歷史


對食是啥意思?字面理解就是面對面吃飯。你一口我一口,大家都是好朋友。不過對食這個詞在古代的宮廷裡,就是另一種情況了。我們現在所理解的對食,就是宮中的宮女和太監生活在了一起。

在我國古代的皇宮裡面,能在裡面睡覺的男人只有一個,就是當朝聖上,其他的都是伺候的太監們和宮女嬪妃們了,有人會問,那那些大內侍衛呢?天天待在皇宮裡,其實大內侍衛都是有宿舍或者有家的,上班的時候進宮,下了班就得出去了,不能一直待在宮中的。

皇宮裡面的真男人只有皇上一個,那宮女們自然很難得到皇上的賞識寵幸,於是為了寬慰心中的寂寞,對食就出現了。

流傳最早的對食,就是秦朝大太監趙高,相傳趙高就娶了一個宮女,還認領了一個女兒,不過關於趙高婚配的事情正史沒有詳細記載啦。

對食這一情況最早有記載的發生在漢代,不過漢代的對食和我們現在電視裡看到的對食是不同的,我們現在看到的對食是太監和宮女,在漢代的對食是兩個宮女之間。按照現代來說,漢代的對食就是女同性戀。

漢代除了宮女之間對食以外,比較出名的就是漢武帝的皇后陳皇后,陳皇后又叫陳阿嬌,成語金屋藏嬌說的就是她,年輕時候的陳阿嬌深受漢武帝喜歡,不過隨著年紀的增長,激情減退,漢武帝慢慢的不理她了,陳皇后就讓宮女穿上男人的衣服“素與皇后寢居,相愛若夫婦。”漢武帝發現後,把陳皇后廢掉打入了冷宮。

後來對食的範圍漸漸的變為異性,我們知道,北齊的時候,想要當官從政,必須自宮,成為太監,所以北齊的臣子都是宦官,也就成了宮女對食的對象。

到了明朝的之後,宮女太監對食就更為普遍,除了朱元璋時代,朱元璋對於對食十分厭惡,處罰更是狠辣,直接處以剝皮之刑。朱元璋之後,對食就十分普遍,對食還有了另一個名字叫做菜戶,菜戶是可以結婚的,而且吹拉彈唱樣樣俱全,當時宮女和太監們都以找到菜戶為榮。

其中最出名的就要數明熹宗朱由校的奶媽客氏和魏忠賢了,魏忠賢之前,客氏對食的對象是掌印太監王國臣,後來魏忠賢進宮之後,憑藉一張好嘴贏得客氏喜歡,蹬掉了王國臣和魏忠賢在一起了。

其實無論是對食還是菜戶,都是後宮中宮女和太監互相安慰,慰藉自己孤獨之心的一種方式,有夫妻之名卻無夫妻之實,使他們一種精神上的安慰,只在感情方面來說,算是好事了。

關注小太陽,每天都有新鮮的歷史知識雙手奉上哦。


小太陽D


“對食”這個詞,從現代語境來解釋就是面對面吃飯。但從歷史角度來解釋這個詞就有兩層意思了。

其一指宮廷女子之間的“同性戀”行為,形象的說就是“磨鏡”。兩個女人長得“東西”都一樣,好像對著鏡子“作”一樣,這個詞是不是很形象?

第二層意思是指有錢的太監為了體驗一把家庭生活,感受一下家的溫暖,於是和宮女在皇宮外組成家庭,他們之間沒有真正的夫妻生活,也就是在一起吃飯、睡覺而已。太監不是完整的男人,別指望他和宮女之間發生點什麼。

歷史上最早對食太監應該是秦始皇時期的宦官趙高,趙高本來沒有生育能力,然而他有個女婿叫閻樂,查了一下史料,原來趙高娶了個宮女,收養了一個女兒,女兒長大嫁給了閻樂。



到了明朝對食也稱“菜戶”,只不過菜戶專指太監和宮女組成的家庭。宮女和宮女之間組成的家庭不能稱“菜戶”,只能稱之為“對食”。現代稱呼為“拉拉”。

明朝時期的“菜戶”很多,比如著名的宦官魏忠賢和明熹宗朱由校的奶媽客氏結成了菜戶。慈禧的太監安德海娶了好幾個女人。裡面有宮女也有民間女子。

其實明初朱元璋禁止太監和宮女談戀愛,太監的地位很低,到了明成祖稱帝時,太監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原來在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攻打南京城時,是城裡的太監打開了金川門,迎進了朱棣軍隊,從此以後太監的地位得到了提高。比如後來的太監鄭和,鄭和不能生育,但有個兒子,鄭和也是和宮女結成了對食,把自己的侄子收為了兒子。唐朝太監高力士、李輔國都是這樣的人。



“對食”一詞最早見於《漢書》,漢武帝劉徹的皇后陳阿嬌就是因為同性戀(對食)而被打入了冷宮。就是歷史上那個“金屋藏嬌”成語裡的陳阿嬌。

巫著男子衣冠幘帶,素與皇后寢居,相愛若夫婦。事發,楚服伏辜,皇后廢處長門宮。

意思是說,皇后阿嬌讓女巫穿上男人的衣服,白天在一起吃飯,晚上在一起睡覺,形同夫妻。事情敗露後,皇后被劉徹廢居長門宮。這時候的“對食還”是女女之間的同性戀行為。



清代的太監小德張就娶了個宮女,後來還娶了一個妓女,這個妓女叫方金翠。人稱“金痰盂”,原來小德張有一個怪毛病。他吐痰都是吐在方金翠的口中,然後再由方金翠吐到痰盂中,後來人們形象的稱方為“過籠痰筒”。

結語:對食和菜戶都是宮中寂寞男女發明創造的新鮮事物,是長期性壓抑產生的怪現象,是一種表面夫妻關係。


秉燭讀春秋


我國古代,皇帝為了防止嬪妃淫亂,就讓太監和宮女在宮中伺候,太監就是一群不能房事的男人。其實太監也並非就不能娶妻,有些太監還是和宮女做了夫妻,他們的這種關係被稱為“對食”,那麼對食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宮女與宮女同性之間的對食,相互滿足。

(宮女與太監對食)


史書中關於對食最早的記載是在《漢書》中,其中記載“宮人自相與為夫婦名對食”,不過這裡的對食特指宮女與宮女之間,也就是今天社會我們所說的同性戀。

皇宮大院之中,女子成千上萬,而且大多是花季美女,她們這些人也是有生理需求的,甚至是心理需求也未曾得到過滿足。而宮中男人僅有皇帝一人,其他皇子也不敢招惹後宮女子,所以這些女子是寂寞的,她們精神上寂寞,情感上也寂寞。
(宮女與太監對食)


後來就有些宮女,喜歡上了同性女子,兩人或許只求一種心理陪伴,又或許是別的。野史傳聞,漢武帝的第一個皇后陳阿嬌也曾有過同性戀行為。不過這畢竟是野史,至於是不是真有其事,還有待於考證。

當然宮女之間對食,在當時是不允許的,所以並不是所有宮女都敢,只有一些膽大的宮女才會找人對食。其實對食對於處在深宮的宮女,也是一種生活手段。
(宮女與太監對食)

宮女與太監之間的對食。

記載隋唐五代歷史的《宮詞》中有記載“莫怪宮人誇對食,尚衣多半狀元郎”,這描述的是當時宮中宮女與太監的對食。

對於宮女與太監的對食,大多數皇帝是允許的,有些皇帝甚至會幫助撮合宮女太監。比如明末皇帝朱由校,他的乳母就和當時的大太監魏忠賢對食,魏忠賢之所以能夠權勢滔天,與朱由校的乳母也有著很大的關係。當然並非所有皇帝都允許對食。

朱元璋當了皇帝后,他就很討厭後宮之中的對食,於是就下令禁止對食,一旦發現對食者要受剝皮之刑。比起宮女與宮女之間對食,太監與宮女的對食就好多了,這一來大部分皇帝允許他們這樣,二來他們面對的好歹是個異性。
(太監與宮女)


無論宮女之間,還是宮女與太監之間,他們是如何做夫妻的?

宮女與宮女之間對食,說白了就是同性戀,她們可以有一系列情侶之間該有的親密舉動,但是無法性生活。

至於宮女與太監之間的夫妻生活,其實也就是相互陪伴,住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同床共枕但是無法房事。他們尋求的只是一種陪伴。

對食這件事,歷來受到爭議,不過其實這似乎也是一件好事。深宮大院之中,對食可以讓那些寂寞的人有一點精神陪伴。


斯幽說歷史


“對食”,從字面來理解很好解釋,就是面對面的吃飯。而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對食”這個詞又產生了兩種解釋,第一種指宮裡女子間的同性戀;第二種指宮女和太監結成的無性夫妻。但無論是哪種解釋,都是古代深宮中產生的畸形關係。而現在最廣泛的理解就是宮女與太監之間,相互結為的名義上夫妻。

對於“對食”這個詞的記載,最早出現在《漢書》中,其關係指的就是女同性戀。“官婢曹曉、道房、張棄,故趙昭儀御者於客子、王偏、臧兼等,皆曰宮(曹宮)即曉子女,前屬中宮,為學事史,通《詩》,授皇后。房(道房)與宮(曹宮)對食。”但隨著歷史的發展,對食所指代的關係也有所改變。

“對食”這種畸形關係,伴隨著皇家深宮的產生而產生。但因所處的歷史朝代不同,各個朝代對待宮女太監的標準也不同。雖然太監都要淨身,但對於宮女來說,在一些朝代,宮女到了一定的年齡,也是要出宮嫁人的。而且年齡大都在二十歲出頭,出宮後生兒育女,也能有一個好的後半生。

但是處在深宮之中的妃嬪們可就沒這麼幸運了,作為嫁給皇帝的女人,她們可不能像宮女一樣,沒受過皇帝的臨幸到時可以出宮。等待她們的要麼是受皇帝寵幸,最好還能有個一兒半女,要麼只能老死後宮。但是,不管怎麼說,她們是人,對於生活的陪伴和性的需求是避免不了的。

所以在這個背景下,妃嬪與貼身宮女之間,保持一種同性愛戀的關係,彌補精神與身體上的空虛,而這種關係多出現於野史記載,畢竟屬於皇家不光彩的事情,但是這方面野史的可信度還是有的。但這也是在一個強迫的背景下形成的,這些妃嬪一面等著有朝一日被皇帝臨幸,一方面和身邊的宮女過著自我安慰的日子。

而正史上的記載,這種對食關係多出現於女官之間,也更接近於搭夥過日子的範疇。“宮人自相與為夫婦名對食,甚相妒忌也。”女官沒有宮女幸運,沒有宮女到了一定年齡就可出宮嫁人的好事,只能一輩子辛辛苦苦待在深宮之中。而這種不見天日的生活,也只能女官之間“對食”,才能在這深宮冷院中體會到一點溫暖。

但太監作為中國古代黃泉之下的特殊產物,在“對食”上而言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在那些宮女到了年齡就可以出宮的朝代,太監想要找到“高質量”的對食兒可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這也難不倒這些在大內之中的太監,在那個用錢可以買到一切的時代,花錢買一個對食還是沒問題的。

但明代是在所有朝代裡比較特殊的一個朝代,明代的宮女和太監,到了年紀是會被淘汰,但是卻出不了宮,只能老死在宮中。所以在明代,宮中男女太監對食,也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雖然太監淨了身,但好歹也還是半個男人,搭夥過日子還是沒問題的。而此時的對食,也換了一個稱呼——菜戶。

在明朝前期,皇宮內對宮女和太監結成名義夫妻過日子這件事情還是限制的很嚴的,尤其是朱元璋時代,是絕對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的。但是到了朱棣時代,卻瞬間就放寬了,而菜戶這個稱謂也就隨之興起。菜戶這個指代也更加準確,拋開了宮女之間同性的關係,只指宮女與太監之間名義夫妻關係。

宮中太監與宮女或兩情相悅,或迫於無奈而結為的對食,往往都想平常夫妻一樣,而且感情也十分好。《萬曆野獲編》曾記載,京師外一寺廟中,一座廟宇中供奉的全是已亡宮女的排位,每逢宮女的忌日,與其結為菜戶的宦官便會前來致祭,有的宦官甚至會嚎啕大哭,感情比普通百姓家的夫妻感情還要好。

但是不論什麼事情,遇見有權有勢的人物的時候,都會變得不一樣。在有權有勢或者謀求權勢的宦官手中,對食家不過是一個籌碼。這些宦官依靠年輕貌美的對食家討好拉攏權貴,而一些權勢極高的宦官,也是其他人所逢迎討好的對象。如呂玄晤將女兒嫁與高力士、元擢將女兒嫁與李輔國,這些例子女人都是不值錢的犧牲品而已,也沒有了對食夫妻同甘共苦的美好。

以上為狼君個人見解,如果您有不一樣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與我討論。

我是狼君,喜歡狼君的觀點歡迎評論、點贊,轉發加關注


狼君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對食?老梁大嘴巴直接就裂到了後腦勺上了,這叫啥?這叫題主的八卦之心是無處不在啊!

今天老梁就滿足一下題主這顆八卦之心。

首先咱來了解與喜愛啥是對食

這對食本來的意思是,倆人湊一起蹲一張桌子上搭夥吃飯。在往深一點講專指面對面的吃飯。舉個例子,同事老王和小王中午蹲食堂一個桌子上面對面的整兩碗麵條,您就可以對著他們說:“哎呦!你兩對食呢?這拉麵好不好吃,我也整一碗和你們對對食?”

很正常的一個詞,不知道咋就整偏了,這就變成了女孩子之間的同性戀行為。所以真要是遇到上面的場景,估計老王和小王就得把您按到大地上,和地球來個對食,他們都不解恨。

到了後來這“對食”又進行了一次延伸,包含了太監和宮女蹲一起過家家的行為,也稱之為對食,當然這種現象後來也叫“菜戶”。

所以對食現象他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曰宮女和宮女,另一曰太監和宮女。

那麼這個現象是怎麼來的呢?

大家可以想象,宮女的身份在宮裡那是最低等的。而一個宮女十一二歲的時候,就入了宮,天天的伺候那些個貴人們吃喝拉撒睡,這還不算您伺候好了,這是你應該的,如果伺候不好大板子伺候,身邊還沒有一個人來說說心裡話,排解心中的苦悶。在加上走到青春期的時候,哪種懵懂無處排解,而周圍除了宮女就太監的,而且宮女之間走的也近,慢慢的就發展成了一種畸形的戀愛關係。

這戀著戀著就整到一起過活,而她們整合在一起過家庭生活,有時也叫摩鏡。那為啥叫摩鏡呢?

這有點說不出口,大傢伙可以腦洞一下,倆女的,都一樣,就像那鏡子一樣,左晃晃又瞅瞅的就想看鏡子一樣,所以叫磨鏡。

民間的說發就更多了,在文章裡咱也不提了。繼續聊!

舉例說明

咱歷史上最早的記載是趙高這小子,對,就是秦始皇時期宰了那不爭氣的秦二世胡亥的主。本來他就是沒有生育能力的,但看史書他有一個女婿——閻樂。


就是因為趙高娶了一個宮女,捎帶著收養了一個養女,這才有了閻樂這倒黴蛋。後來閻樂配合趙高殺了胡亥,沒嘚瑟多久就被子嬰給滅了三族剁了腦袋。

在往後就是《漢書》中的記載,漢武帝的皇后阿嬌。對,歷史著名的金屋藏嬌的主角。後來這女人太過驕橫,漢武帝漸漸的就不搭理她了。

這阿嬌想讓漢武帝回心轉意,這不就整了一個女巫來捯飭這事。可這女巫沒啥本事,除了整一大坨上了色的丹藥,就是自己搞一身男裝,天天在阿嬌的面前晃悠。

這時間一長,阿嬌整了藥丸就和這女巫同吃同睡的胡鬧。可這世上就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事可就捅到漢武帝的耳朵眼裡。

“啥玩意?爺們腦殼上長了一片綠油油的大草原啊!還好長時間了!關鍵您還是個女的!哎呦!”沒得說,漢武帝直接就怒了。

阿嬌直接就被廢了,蹲在了長門宮自己玩去了。這能和皇后玩對食的還真不多,所以這一出應該是最著名的。

估計老梁說道這裡,有人較真了:“那不是還有武則天嗎?”

打住,人家那是皇帝,能叫對食嗎?不一樣的,大傢伙要分清楚,再說就為了這事,還專門給武則天的情夫起了個名叫面首。不懂了哇,這不一樣的,沒的比!

咱接著聊。

宮外的對食

那麼對食現象只是出現在宮裡嗎?那到不是,宮外也有。

這最為著名的發生在五代十國。大傢伙都知道,這時間點上,咱大華夏是最扯淡的時期,那叫個亂,啥怪事都能發生。

當年在南方有一個小朝廷——南漢。就這小國比現在的棒子國都不靠譜。那皇帝劉鋹有一套神奇的理論,認為咱普通人家裡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人這就屬於牽掛,有了牽掛他就有私心,這有了私心他就不能將自己無私的奉獻給皇帝。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問了:“老梁那咋樣就能無私呢?”

按照這劉鋹的說法,太監就無私,這叫無鳥一身輕啊。太監沒後,所以就沒有後顧之憂,一定會拿命來換取忠心。

這套理論整下去,那些蹲在朝堂上的大臣,想要更進一步您就得把自己個給閹了,這整個就整成了太監王國,這一下子下去就弄出了二萬多個太監。

這宮外的大臣都成太監了,所以這對食現象在這一時期被放到了外邊。

當然這宮外的想象就這麼一個,其他朝代都發生在宮裡。

後來的對食現象

記載最多的就是這大明朝,沒辦法誰讓咱這最後一個漢人統治的大一統王朝挨著滿清最近呢?

就在這明朝時期,整一對對食,也就是菜戶出來,中間還有正兒八經的媒人存在,這還不算,他們還拜堂。在宮裡的時候也是夫唱婦隨,出了宮也能相互給對方養老送終。

老梁說道這裡,插一句,您別看他們這樣的似乎有點畸形。但在那個年月他們大多數做到了一夫一妻。還在宮裡的時候,一方先走了,後走的一方一般都不會再嫁或者續娶。

所以他們也花前月下,也海誓山盟,但也做到了彼此相愛,不再與別人有感情。

老梁舉個例子大傢伙聽聽,萬曆年間,有一個叫宋保的太監和一個宮女結成菜戶,結果這宮女整岔氣了又喜歡上了另一個太監,得,這宋保憤怒之極,自己個出宮就把那頭髮全剃了當和尚去了。

這事傳出來之後,宮裡的太監堆這宋保的的評價很高的。而那個移情別戀的宮女讓人嫌棄的不要不要的,所以移情別戀的事在對食的現象中很少出現。

再有《萬曆野獲編》中記載,說有一個讀書人寄居在一座寺廟了,這時間長了他就發現這寺廟裡有一個黑屋子,基本上長年累月的鎖著門,但擱個十天半個月的就有和尚進去打掃一番,打掃完畢就又鎖上了。

於是在好奇心的趨勢下,他乘著和尚打掃的時候,就擠了進去瞅,發現這屋子裡放的都是牌位,男的女的都有。

這個時候,和尚告訴他,這是宮裡的宮女和太監的牌位,而且都是有對食的,他們中的一個人死了,另一個人就把這牌位寄放到這裡,到了忌日的時候,這另一個一準就會來祭祀一番。

每次來的人都哭的稀里嘩啦,和一般人的夫妻是一樣的。

到了清代,太監娶妻他也是常有的事,比如說慈禧跟前的大紅人小德張,這貨認識了一個妓女叫方金翠,倆人也算是情投意合。

小德張吐口痰都要吐到這方金翠的嘴巴里,然後由方金翠轉到痰盂裡,人稱“過籠痰筒”,結果想要娶人家,人家不同意,理由是人家還是處女。把個小德張氣的轉頭就娶了另一個張小仙為妻。

當然清末的時候那叫個亂,有錢的有權的太監那個不是三妻四妾的,都在宮外頭整套園子養著一家老小。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對食”很好理解,就是對坐而食,兩個人坐在一起吃飯,形容太監和宮女插夥過日子。

什麼是“對食”?

皇宮之中是一個不近人情的地方,除了皇家的男人要成為太監,失去最寶貴的命根子,女人不得嫁人,要成為老女人。這便是太監和宮女,而無論如何太監和宮女卻也是人,也渴望能夠過上和其他人一樣的生活,娶妻生子,生子是不太可能了,但是娶妻卻多少還有些可能,所以一些條件好的太監也想找個老婆一起過日子,至少可以互相安慰一下,沒事嘮嘮嗑,說說暖心的話。而宮女更是如此,本身就是正常的女人,有正常的需求,其本身也是趨勢群體,小女人嗎希望有人保護,但是在皇宮之中找一個正常的男人是不可能,只好退而求其次,找個條件好的太監,一起插夥過日子。



朝廷之中允許“對食”的存在嗎?

歷史上各朝各代均有對食的現象發生,畢竟是有這個需求嗎,就像是高中生老師學校禁止談戀愛,但是卻還屢禁不止,總有談戀愛的男女同學,太監的宮女的“對食”也是如此,官方說法自然是禁止這種現象,但是卻也是屢禁不止。到後來大部分皇帝對“對食”這種現象相當於是默許了,只要不太過分,低調行事,一般是沒人管你的,但是要是像小年輕的那樣談起了轟轟烈烈的戀愛,弄得滿城風雨多半是沒有好果子吃。但是歷朝歷代的規矩多少有些不同,或者說每個皇帝的變態程度不同。比如明朝的朱棣皇帝、嘉靖皇帝就因太監宮女“對食”而處死過太監宮女,弄出了任命,但是有的皇帝卻對其不太嚴格。所以朝廷對待“對食”的態度是,表面禁止、實際默許、偶爾嚴格、平常寬鬆。



你如何看待“對食”?

很多人覺得“對食”這種行為很難理解,太監宮女談戀愛,多少有些匪夷所思,但是我卻覺得這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了,這無外乎是兩個幼小的心靈互相尋找依靠,兩個薄弱的身體報團取暖罷了!皇宮之中雖然富麗堂皇,但是皇宮之中的底層的太監宮女卻是淒冷無助寂寞異常,所以他們也想為沒有色彩的生活增添一絲色彩,而這絲色彩就是尋求一個伴侶,不求能夠像正常男女那樣有夫妻之實,沒事平時嘮嘮嗑,解解悶,互相安慰一下也是好的,所以我很理解這種行為。



歷史上誕生“對食”這種行為其實是可悲的,因為誕生“對食”,必然要誕生太監和宮女,這兩個群體是歷史上最“可憐”的群體,並不是說他們物質條件有多差,生活的有多悽慘,而是說一但他們成為了這兩個職業,那麼就意味著他們放棄了身體,放棄了心靈,再也不能如正常人那樣思考事情,也不能如正常人那樣生活,一天有的只是機械與麻木。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歷史時刻錄


對食原本指搭夥吃飯,後來引申的意思其實也有兩種,一是指宮裡女子間的同性戀,也稱磨鏡,這個也是“對食”這個詞的最早來源;二是指宮女和太監結成的掛名夫妻,也稱菜戶。一入宮門深似海,宮女常年生活在宮中,根本無法接觸到異性,因而便有宮女同性戀的出現,而太監雖然不是“完整”的男人,但畢竟還算是個“異性”,但卻無法實質性的結成夫妻,只能算是精神上的慰藉。分別簡單介紹一下吧。

“對食”之一:宮女與宮女的同性戀

宮女長期生活在宮中,形同幽禁,乾的又是伺候人的活,不僅無法過正常的家庭生活,遭受打罵也是常有的事,情感空虛、缺乏慰藉的她們,便隨之產生了這種女同性戀式的“對食”現象。

△對食最早指宮女間的同性戀

這種“對食”現象雖然不太為人所熟知,但在史料和文人筆記中卻並不少見,例如“對食”這個詞最早便來源於《漢書》的記載:“官婢曹曉、道房、張棄,故趙昭儀御者於客子、王偏、臧兼等,皆曰宮(曹宮)即曉子女,前屬中宮,為學事史,通《詩》,授皇后。房(道房)與宮(曹宮)對食”。東漢應邵注曰:“宮人自相與為夫婦名對食,甚相妒忌也。”

△漢武帝皇后陳阿嬌也曾有“對食”記載

在野史小說之中,漢武帝的皇后陳阿嬌也有類似的記載,如明朝沈德符的《野獲編·內監·對食》中,便有“然皆宮掖之中,怨曠無聊,解饞止渴,出此下策耳......按宮女配合,起於漢之對食,猶之今菜戶也。武帝時,陳皇后寵衰,使女巫著男子衣冠幘帶,與後寢居,相愛若夫婦。上聞窮治,謂女而男淫,廢后處長門宮”的記載。

△宮女與宮女之間也稱“磨鏡”

可見,“對食”最早指的便是宮女之間的同性戀關係,而且早在漢朝時期便已經出現。至於“磨鏡”則專指宮女與宮女之間的同性戀關係,根據沈從文的考證,磨鏡最早便是“用細細的毛呢使勁摩擦,使鏡面產生反光”,這個顯然更為形象。

“對食”之二:宦官與宮女的掛名夫妻

後來,“對食”一詞也指宦官與宮女之間的掛名夫妻關係,正所謂“宮掖之中,怨曠無聊,解饞止渴,出此下策耳”,宦官身為不完整的男人,沒有妻兒,宮女又長期深鎖宮中,也沒有丈夫,故而便結成了臨時的伴侶關係,從而在寂寞之時相互慰藉。

△“對食”後來也指宦官與宮女的掛名夫妻

隋唐五代時期的《宮詞》中有載“莫怪宮人誇對食,尚衣多半狀元郎”。可見,當時宮中便已經出現了“對食”現象,但相對來說還較為少見,直到明朝時期這種情形已經相當普遍,才逐漸為人們所熟知。明朝之所以會如此普遍,主要源於當時大太監通常會有資財娶妻納妾、收養兒女,從而在名義上過上了正常的家庭生活。但帝姬宦官卻無力娶妻納妾,而宮女又很少有機會被皇上臨幸,這才促使了這一現象的普及。

明朝初期,朱元璋對宦官與宮女之間的這種行為深惡痛絕,不僅嚴加取締,對娶妻成家的宦官處罰更是極為嚴厲。但自永樂年間之後,隨著宦官地位的逐漸上升,這一禁令隨之煙消雲散。

△明朝這種“對食”現象極為普遍

如果一個宮女入宮很久,而沒有對食,甚至還會遭到同伴取笑為“棄物”,這簡直跟我們現在說的剩女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宦官與宮女兩情相悅之後,甚至還有熱心而甘當媒妁的人為之撮合。

從字面意思來看,“對食”最早指的應該是宦官和宮女在一起吃飯,而“菜戶”這個稱呼才更進一步,且更為貼切。據《萬曆野獲編》所載,最初因值房宦官和司房宮女接觸較多,便逐漸產生感情。宦官以此為基礎,往往主動替宮女採辦衣食、首飾及日用雜物,以表達追慕之情。宮女若相中此宦官,即可結成伴侶,稱為菜戶。菜戶在明代宮中是公然允許的,即使是皇帝、皇后有時也會問宦官"汝菜戶為誰?"宦官只據實回答即可。宦官與宮女成為"菜戶"後,唱隨往還,除了無法過正常的夫妻生活外,其實與普通的夫妻已經別無二致。

△魏忠賢便憑藉與客氏結為“對食”上位

從史料記載的來看,“對食”類似於我們現在的戀愛,而“菜戶”則相當於夫妻,一般情況下結成“對食”還會出現類似的分手、移情別戀情況,而一旦結成“菜戶”關係,大多能終身相守,且彼此都以守節相尚,雙方還是有真實感情存在的。如明朝萬曆年間鄭貴妃宮中的宮女吳氏,曾和宦官安保相愛,後來又移情別戀,與宦官張進朝結為了“對食”。結果宋保萬念俱灰之下,竟然出宮削髮為僧,就此一去不返。

△從“對食”到“菜戶”就是從戀愛到夫妻

宦官娶妻、奪妻的記載歷代都有,可謂史不絕書。宦官娶妻雖然不能過正常的夫妻生活,但宦官有男人的性意識,也當然有相應的性要求,性慾的強弱雖然各有不同,心理上的需要應該是相同的。況且宦官本來就不承認自己是非正常的男人,無時無刻不想證明自己有男人的本色,讓人忽略他們受過宮刑,娶妻便成了他們最大的安慰,可以說,心理上的慰藉和潛在的性要求是宦官娶妻成家的兩大動力,自然也就促成了宮中這種特殊關係的出現。


綜上所述,“對食”可以說是宮中男女空虛寂寞之際為了尋求精神慰藉而形成的一種特殊關係,是宮女與宮女同性戀、宦官與宮女異性戀的統稱,而“磨鏡”則專指宮女同性戀,“菜戶”則專指宦官與宮女的掛名夫妻。


香茗史館


“對食”,顧名思義,食就是吃飯,對食就是對著吃飯,面對面吃飯。但對食在歷史上顯然不是對著吃飯這麼簡單,有其延伸的含義。在皇宮大內,只有一個真正的男人,那就是皇帝,而皇帝的周圍,除了被閹割的太監,就是嬪妃與宮女。

太監不能說是男人了,算半個男人。雖然太監是半個男人,但久在宮中,難免也心生寂寞;而宮女們大多數一生中連皇帝的面都見不到,更別談雨露之恩了,所以就更寂寞。共同的寂寞使他們自願對成“假夫妻”,但只能一起吃吃飯,享受夫妻生活是不可能的。太監與宮女,宮女與宮女之間,有夫妻之名,沒有夫妻之實。所以在歷史上這種關係,被稱為“對食”。

中國古代宮廷“對食”發展歷程

“對食”在有些歷史朝代是違法的,要遭受嚴厲懲罰

早在秦漢時代,其實就已經有類似關係了。太監不見得就不“娶妻”,那個秦朝的大太監趙高,還有個女婿叫閻樂呢,所以秦朝的趙高是有歷史記載的太監娶妻第一人。趙高真實的生活狀況是什麼樣子,是否是對食產生的夫妻關係,歷史語焉不詳,有待考證。

到了漢朝,真正的“對食”產生了,不過,最早的對食不是太監與宮女,而是宮女與宮女。史書記載“房與宮對食”,房是官婢道房,宮指曹宮。曹宮是趙飛燕的宮廷教習,色藝雙全,被漢成帝偶然一次看上了,且懷上了龍種。

《漢書》記載曹宮除了與皇帝發生關係外,還與另一名宮女道房是對食關係。這個曹宮下場很不好,最後母子皆被殺死。要知道,那個趙飛燕和趙合德,都是史上有名的妒婦,哪能容得其他嬪妃或宮女懷上龍種。

漢武帝的皇后陳阿嬌也曾有過“對食”的經歷,陳阿嬌年輕時,漢武帝是非常愛上的,因此有金屋藏嬌的故事。但隨著陳阿嬌年老色衰,漢武帝寵幸上了更年輕的衛子夫,陳阿嬌寂寞之中,讓其他宮女穿著男子的衣冠幘帶,“素與皇后寢居,相愛若夫婦”,這事後來被漢武帝發現了,武帝勃然大怒,將陳阿嬌的皇后之位都廢了。可見漢武帝並不認可“對食”。

另一位皇帝朱元璋也不認可對食,如果他發現宦官敢於娶妻,哪怕是假的,也要對該宦官處於剝皮之刑。夠狠吧!你寂寞可以,但你必須忍著。否則嚴懲不貸。選擇了當太監和宮女,就等於選擇了寂寞。

明朝後期 “對食”關係也可發展成“菜戶”,如膠似漆

不過朱元璋之後,明朝的皇帝選擇了寬容,當然這裡面也有太監權勢越發壯大的原因。最後寬容到什麼程度呢?皇帝和皇后可以當面問太監,你的菜戶是誰?而太監也可以光明正大地回答。對食現象由隱晦走上了前臺。而沒有找到對食關係的太監或宮女,反而會成為恥笑對象,是廢物的象徵。

其實對食就是面對面地吃吃飯,並沒有實質的夫妻關係,最多逗逗樂子,互相幫忙做做活而已。但時間久了,感情也會升溫。起初,對食大多是臨時關係,就像現在的北漂、南漂農民工們,往往臨時搭夥一樣。這種感情並不固定,有時會為了某個矛盾,斷絕對食關係,而與另外一個人對食。

也有的由臨時對食,發展成海誓山盟,“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樣“的對食”就發展成了“菜戶”。菜戶關係是長久的“夫妻”關係,由太監與宮女或宮女與宮女結成。

結成菜戶的太監與宮女,關係可就不一般了。對於門內人,自然在宮中互相照顧,宮女不讓太監多幹活,心疼他;而太監也願為所愛的宮女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儼然夫妻一般。對成“夫妻”的太監與宮女,就具有了排他性,一方發生情變,往往對方會痛不欲生。

萬曆年間有個太監叫宋保,因為與他結成對食的宮女發生情變,一怒之下萬念俱灰,竟然出宮削髮為僧。從宋保身上可以看出,雖然太監沒有男人的生理功能,但他卻有男人的情感功能。他也有慾望,只不過把這慾望用另一種方式來體現。一旦受到刺激,與正常的男人也沒有什麼區別。

宦官也會發生奪妻事件,情之所致也。和正常男人不同的是,太監與宮女結成的菜戶關係,感情反而更牢固,一方去世,另一方廝守終生的比比皆是。

值得一提的是五代的南漢皇帝劉龑,他下了一道聖旨,“作狀元者,必先受宮刑”。這可真是一個變態的皇帝,把全國的才子都變成太監。因此《南漢宮詞》有詩:莫怪宮人誇對食,尚衣多半狀元郎。這時候的對食可說是文化程度最高的對食,太監享有狀元學歷。文人的骨氣被一道聖旨腰斬,但報名者也踴躍,“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如果活著,得氣死。

“對食”或成政治的工具,為了升官發財

對於普通的太監與宮女來說,對食可能只是簡單的生活,聊以解決寂寞而已。但對於有政治權力慾望的人來說,對食也可能成為一種達到政治目的工具。

當太監權勢正盛時,往往有朝廷官員巴結太監,將自己的親生女兒嫁與太監,結成對食關係。這對於女人來說,是送入地獄的痛苦,但對於女人的父親來說,卻可能因此飛黃騰達。

歷史上最有名的例子,唐玄宗年間呂玄晤只是一名普通的刀筆吏,但他為了巴結大太監高力士,將其妹呂國姝嫁給他,因此飛黃騰達,被擢為少卿、刺史,成為一方大員;唐肅宗年間元擢為了巴結大太監李輔國,將親生女兒嫁給他,因此升為梁州刺史。

太監也有用對食妻子謀利的,五代時太監王承休與嚴氏是菜戶關係,當他得知嚴氏與蜀主王衍私通時,不但不生氣憤怒,反而高興的了不得,慫恿嚴氏與王衍加深交往,自己也因此升為天雄軍節度使。王承休算是想開了,反正自己也用不上,不如將妻子作為謀權謀利工具,兩全其美。

對食”最成功的太監,當屬明朝天啟年間的大太監魏忠賢。魏忠賢初進宮時,只是一名小太監,而且,他是結婚後才進宮的。魏忠賢進宮後,為了儘快掌握權勢,與大太監魏朝結成兄弟關係,又通過魏朝巴結上了天啟皇帝的乳母兼情人客氏。而魏朝又與客氏是“對食”關係。為了徹底俘獲客氏芳心,魏忠賢與他的伯樂兼兄弟魏朝展開了宮廷爭鬥,最終取得勝利。

不但與客氏結成“對食”關係,而且致魏朝於死地。魏忠賢是喜歡客氏嗎?非也,客氏只是魏忠賢利用的宮廷棋子而已。利用客氏,魏忠賢取得朝廷大權,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九千九百歲。

這真是:一入皇宮深似海,“對食”是個小天地。太監宮女皆寂寞,相對吃飯假夫妻。可憐情深無處解,惟有互助得慰藉。為爭權勢心如蠍,同病不憐相煎急。“對食”的歷史,完全是宮廷鬥爭中小人物為主角的宮廷劇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