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過好日子,也要會過緊日子,疫情之下,企業如何度過難關?

有人說,這次疫情風暴讓我們看到了兩場“戰爭”:一場是白衣天使在前線奮戰,與病魔較量;另一場是各行各業的眾多企業不僅想方設法馳援疫區,同時自身在困境中鏖戰,在挑戰中進擊。

縱觀全局,受疫情影響的行業不在少數,尤以餐飲、旅遊等為代表的幾大服務行業首當其衝。而在防控一線,醫藥、物業等行業同樣面臨著巨大壓力。與之相對,電商、線上教育等領域則迎來了用戶規模忽然擴大的挑戰。疫情之下,這些行業正在如何應對,又展現了怎樣的韌性和應變能力?

今天,我們邀請了來自餐飲、酒店、醫藥、在線教育、物業等五個行業的中歐校友,與我們分享他們當下的實踐與思考。

餐飲業

我們要會過‘好日子’,也要會過‘緊日子’

能過好日子,也要會過緊日子,疫情之下,企業如何度過難關?

趙亨(中歐卓越服務EMBA2020、南京大惠企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疫情肆虐期間,餐飲業的確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前段時間,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提到的餐飲業困境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也引發了同行的思考,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餐飲業的普遍現狀。大惠公司旗下包括“南京大牌檔”在內的多個品牌,為了減少人流聚集和保護員工,也都進入了暫停營業狀態。

回望2003年,非典疫情過後,餐飲市場曾迎來了一波“報復性”消費井噴。在那一年,雖然大惠的上半年營收有所下滑,但從全年來看,受到的影響並不顯著。儘管如此,我們對此次疫情對於餐飲業的影響卻並不樂觀。

2020年,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整個餐飲市場的增速或將進一步放緩。與此同時,去年年底豬肉價格上漲,進而帶動其他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餐飲業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由於短期物資供應不足,今年的疫情可能會推動原材料價格在短時間內再度上漲。儘管有些企業已經在嘗試外賣模式,但由於病毒的傳染風險,消費者仍然對登門配送的服務心存戒備。在這樣的形勢下,餐飲企業可能需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另一方面,疫情也在推動餐飲行業的變革。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高速發展,餐飲行業也享受了多年改革的紅利,形成了現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而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加速,特別是在這次疫情的衝擊下,很多餐飲同行都意識到:我們要會過“好日子”,也要會過“緊日子”。

能過好日子,也要會過緊日子,疫情之下,企業如何度過難關?

具體來說,大惠打算集中做好以下幾件事:一是進一步提升品質,做好服務升級和轉型;二是通過管理創新,進一步提高勞動效率並管控成本,保持現金流充沛;三是以“小馬過河”的精神探索新的業務模式;四是做好品牌建設,成為消費者心中不可替代的品牌;五是繼續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疫情期間,大惠發揮自身供應鏈的優勢,每天向供應商採購多個品種的蔬菜,贈送給周邊居民,為確保他們安心宅家盡了一份我們的責任。

酒店業

疫情將加速酒店業的智能化和多元化發展

能過好日子,也要會過緊日子,疫情之下,企業如何度過難關?

耶律胤(中歐EMBA2007、亞朵集團創始人 CEO)

此次疫情,使旅遊業特別是酒店業受到了極大的衝擊。以亞朵為例,相比去年春節同期,今年的出租率下降了85%。行業裡也有很多門店暫停營業,經營受到了很大沖擊,特別是位於湖北武漢等疫情嚴重地區的景區門店。目前,亞朵在全國有近500家門店,員工人數近1.5萬。疫情若持續數月,對任何一家企業來說都將是一個極具考驗的關隘。

疫情暴發以來,在承擔巨大壓力的情況下,酒店人表現出了極大的勇氣和擔當。以亞朵為例,我們在第一時間成立了應急處理小組。每日通報防控情況,同時強調員工保護和門店消毒防護。針對用戶,我們及時推出了退改保障政策,還對會員等級的有效期進行延長。針對加盟商,我們也推出了費用減免政策,助力大家共渡難關。

在給酒店業帶來重創的同時,疫情也將加速行業的洗牌與迭代。一些企業將退出競爭舞臺,與此同時,行業將更加註重智能化和多元化發展。具體而言,我認為,疫情將給酒店業帶來四個方面的變化。

能過好日子,也要會過緊日子,疫情之下,企業如何度過難關?

第一,一批酒店無法熬過這段特殊時期,最終倒閉。快捷和經濟型酒店將會加速洗牌,退出一、二線城市核心地段。

第二,疫情將加速行業的智能化發展,提供無接觸安全服務的酒店有望規模化。未來,無人前臺、刷臉入住、語音客控、智能服務機器人等服務,將會替代部分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服務。

第三,疫情將加速酒店業的線上電商業務及多元化發展。以亞朵為例,我們正在從銷售間夜的酒店向生活方式的平臺演進,業務構成中的非酒店業務發展迅速,過去一年的新零售銷售額同比增長了3倍。竹居作為全國最大的流動圖書館之一,也是我們可以大力發展的新業態。此外,亞朵也會繼續探索酒店與IP品牌的合作。

最後,經過這次疫情,消費者的安全理念會進一步提升,未來大家在出行時會更加看重有安心服務及產品的酒店。

醫藥行業

互聯網醫療可能會迎來新的拐點

能過好日子,也要會過緊日子,疫情之下,企業如何度過難關?

張天澤(中歐EMBA2016、零氪科技(LinkDoc)創始人)

社會行為的改變,是內生驅動力和外部推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前者源於公眾心智的改變,一般是暫時的、反覆的,只有疊加外部推力後,才會對社會行為產生影響。比如,線上辦公在疫情發生之前就已經是很大的產業,但由於缺乏外部推力,發展進程非常緩慢,此次疫情無疑加快了該產業的前進速度。

醫藥行業同樣如此,疫情像是一股巨大的外部推力,在推動著該行業的一些新技術、新模式在此期間得到更深入的應用。

短期來看,除部分與疫情有關的治療藥物、防護用品、檢測試劑等的需求會有爆炸性增加外,絕大部分醫藥企業受到的影響有限。但是長期而言,疫情會對醫藥行業產生一些深遠影響。首先,它會加速醫藥產業的創新升級,比如在新藥瑞德西韋的研發過程中,其臨床審批速度、社會關注程度都前所未有。其次,疫情會促進醫藥信息化和數字化的發展,推動遠程診斷、在線問診、醫藥電商等領域的精進。

能過好日子,也要會過緊日子,疫情之下,企業如何度過難關?

比如,零氪目前正在開展“互聯網醫院+DTP藥房”的O2O醫藥服務模式,通過線上問診、患者教育,結合線下實體藥房提供的藥師服務、藥品配送和患者管理的模式,形成服務閉環,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安全、便捷和精準的醫療服務。我們相信,在疫情和政策的影響下,這一輪互聯網醫療疊加大數據發展的進程將加速。

作為醫療大數據和AI領域的企業,零氪正在利用自身的業務優勢協助抗擊疫情。比如,我們在新冠肺炎AI輔助診斷系統方面的研發,可以幫助臨床專家更快地完成診斷。我們還利用真實世界研究方法,幫助專家探索針對新冠肺炎的有效藥物、治療方案等。我們相信,以數據為驅動的創新技術和理念,在疫情過後,可以繼續在臨床中應用併發揮相應價值。

此次疫情帶來了大量的線上診療需求,這也在倒逼互聯網醫療平臺加快自身建設與發展。因此,疫情過後,互聯網醫療可能會迎來新的拐點。比如,數字醫藥營銷平臺、數據驅動的醫患管理平臺等模式將會成為藥企剛需。遠程醫療、醫用機器人、遠程藥房等新技術和新模式,由於在對抗疫情時可以最大限度降低交叉感染風險,未來會得到重視和普及。與此同時,企業雲辦公、數字化管理以及大數據的整合挖掘與利用,也會成為未來的大趨勢。

在線教育

學生湧進來,服務能否跟上,是大家的共同挑戰

能過好日子,也要會過緊日子,疫情之下,企業如何度過難關?

張月佳(中歐EMBA2018、北京大米未來科技有限公司(VIPKID)聯合創始人、總裁)

疫情仍在繼續,公眾必須堅守在家裡,因此很多課程開始向線上平臺轉移,意外推動了在線教育行業的發展。目前來看,包括學而思、新東方在內的很多培訓機構都將線下課程轉移到了線上。與此同時,幾乎所有在線教育平臺都推出了線上公益課。一時間,在線教育領域的用戶數迎來了爆發式增長。

現在的在線教育行業,就像“非典”時期的電商。疫情讓很多人被迫開始嘗試線上教育,而且也看到了它的價值。從我們VIPKID收集到的反饋來看,一些老師和家長髮現,孩子在線上和線下上課沒太大差別,線上效果也很好。對於此前沒有接觸過在線教育的用戶來說,這段時間他們無疑會獲得更深入的體驗。

與線下教育相比,線上教育的優勢在於便利性和數據化。首先,家長們無需再在接送孩子的路途上花費大量時間。其次,線上教育會根據學生上課的專注程度、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等建立個性化的數據檔案,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因材施教。

能過好日子,也要會過緊日子,疫情之下,企業如何度過難關?

但是教育本身並不僅僅是知識點的學習,而是對學生綜合素質、品德和價值觀的全面培養。目前,線上教育可以幫助孩子學得更高效,但不能說線上教育會取代線下教育,二者只會隨著社會的發展,更好地分工。

儘管疫情加速了在線教育行業的發展,但從長期來看,教育是一個慢行業,能不能走得更遠最終取決於能否為學生帶來真正的提升。

教育的成效需要時間才能體現出來,這一點與電商的短鏈條又不相同。學生湧進來了,公司知名度也提升了,接下來該如何把學生留住?服務承載能力能否跟上?這是擺在大家面前的共同挑戰。

物業

疫情將整體重塑中國物業行業

能過好日子,也要會過緊日子,疫情之下,企業如何度過難關?

王宏傑(卓越服務EMBA2018、誠信行物業管理集團董事長)

救治一線在醫院,防控一線在社區,物業是社區防控的排頭兵。事實上,物業行業在此次疫情中面臨的壓力非常大:首先,作為人力資源密集型行業,此次疫情恰逢春節,物業在人力配備上面臨極大挑戰。其次,疫情的發展,對廣大物業公司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是一次全面考驗。最後,防護、消毒物資的匱乏,對物業公司的管理能力和資源協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但從另外一方面看,疫情是對中國物業行業的整體重塑,將會全面提升行業能力。

一是強化物業行業的管理和抗風險能力。在此次疫情中,品牌好、專業性強的物業公司能夠迅速反應,及時做出完善的管理方案。我們也看到了一些專業性不足的物業公司,在應對疫情方面防控措施執行不力的案例。可以預見的是,這次疫情將會促使物業行業進一步完善和統一行業規範。

能過好日子,也要會過緊日子,疫情之下,企業如何度過難關?

二是提高物業企業面對公共衛生事件和其他公共社會事件的反應能力。這次疫情給物業行業敲響了警鐘:從行業到企業,再到員工,必須進一步建立和強化對公共突發事件的預案和演練,提升應對社會公共事件的反應能力。

三是會促進物業公司重視智慧化和數字化轉型。人工智能、雲平臺等技術手段在物業和社區的使用,不僅能夠幫助一線員工減輕管理和服務的壓力,更重要的是使得數據可追溯、可分析,讓企業在面臨突發公共事件時能夠更從容地應對。

這次危機也讓整個行業反思,物業管理的核心價值其實仍然是管理;同時也讓社會各界對物業管理的社會屬性,以及其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與價值有新的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