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農民糧價,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北斗LJP


想什麼哩,想提高糧價,這一條是絕對百分之一萬是不可能的。

而且你這問題都是錯誤的。

現在比的是大規模農場作業,幾十個人就能管理上萬公頃的農田。這種低成本高效率的作業方式,根本不是小農戶可以比擬的。

另外一點,像糧食,水電,還有流量都是支撐整個國家運轉的最基本的血液。如果提高一點糧食的價格,你可以想象,與之相關行業會受到多狠的打擊。

低價的糧食,一起逼著農民向城市進發,進而空出來的土地承包起來,包給大企業主種植,更進一步降低糧食價格。

而進城的農民工就為城市低價的勞動力缺口填上了,一舉多得。

保證城市有足夠的勞動力,為失業的農民提供一個飯碗,空出來的地可以集中起來利用,無論是建工廠,還是大規模機械化種田,都是一舉多得的事。

請問,為什麼要提高糧食價格?


艾洛布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老農民,現已六十七歲,由於子女們都不願搞農業外出務工,我雖年歲已高,但還在家年復一年的種地,為了土地不荒蕪,也快維持不下去了。我有一個道理始終沒弄明白,在我們這裡農村種糧不划算,都改種蔬菜,一每地一年最低收入在六萬元以上,但在家種菜的都是留守老人,在家請的外地的人種出來的,沒有一個年青人在家種菜,都在外面打拼,一家有五畝地就得幾十萬,但總麼也吸引不住年青人,我個人認為以前農村基礎設施特別差,年青一代始終認為農村沒有前途,都進城了,放棄了農業,告別家鄉,就目前情況就是提高糧食價格也未必起作用,最好的辦法是搞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吸引年青一代重返家鄉。


用戶6622866156392


什麼都在漲價,糧食它不漲,年景不好就是賠錢,種地跟本就養不家,農民的家庭也出了問題,離婚的越來越多,種地越種越窮,種地越多賠的越多,我有十六響地,19年賠了5萬多,這是自己的每年交承包費就4萬元,賠的連生活費都沒有了,誰能體會到農民的心情,能出去打工的都走了,不可能種這賠錢又白出力的事情了。


希望農民的日子會更好


各位朋友大家好,這兩年我始終在鄉村扶貧,知道老農非常關注糧價,經常收集他們的想法,現在我把他們的想法說說,僅供參考。

1,現在糧價狀況。我國糧價這幾年,始終處於徘徊低迷階段,比如小麥,前幾年,國家保護價1.18元/斤,後來1.16元/斤,今年又降了幾分錢。結果種地成本漲了,糧價上不去,種地效益低,老農種地的積極性不高。

2,糧價低的原因。

1)國際市場衝擊。國際小麥到岸價格0.8元/斤左右,比國內糧價低30%左右;

2)種地成本增長,種地的種子、農藥、化肥都漲了,還不算工錢;

3)種地轉化率低,我們都是小家小戶的小面積種植,行不成大兵團種地,抗風險性能低,機械化率低,打藥、收割不科學,生產過程跑冒滴漏。

3,提高糧價的方法。

1)頂住國際市場的衝擊。如果不是萬不得已,不需進口那麼多的糧食,給國內糧食騰出市場;

2)嚴格控制種地成本,尤其是種子、農藥、化肥,政府不需嚴格管理,在流通環節減少損耗,為農民降低成本;

3)土地流轉,進行大規模種植,提高抗風險、抗災的能力,必須科學種植,這樣,我們的糧食在國際上才有競爭能力,才能提高糧價,才能提高農民種地的積極性。


暢敏


如何提高糧價,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下面就這個問題談談我的看法。

我覺得,討論任何問題都不能脫離實際,否則就是空談。關於糧價,我們首先應該看明白國家的態度,多少年來,國家都把社會穏定放在首位,可以說這是國家的總體指導思想,有著不可動搖的政治地位,這也是經濟發展的需要。而糧價,正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國家的態度是,寧可提高農業補貼,也不會用行政手段來提高糧價,因為糧價關係到國計民生,千家萬戶,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必須穏上加穏。

那麼既然提高糧價沒有可能,而農民種糧又不賺錢,這個矛盾該如何解決呢?其實發達國家早已給出了答案,那就是大幅度提高農業補貼(歐美等發達國家,從事農業生產人口的收入中,有45%以上來自政府補貼,日韓等國家從事農業生產人口的收入中,政府補貼則高達60%以上)。(數據來自網絡)當然國情不同,補貼的方式也不能照搬,但是總的模式就是這樣。

只有通過提高補貼,使種糧農民有賺頭,才能真正調動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國力的增長,對農補貼也會逐步加大,這是可以預見的。因此可以斷定,在目前情況下,較大幅度提高糧價是不可能的。


十里八村眾鄉親


在農村人均只有一畝三分地,按一畝田收一千斤稻穀,把稻穀每斤提高到三元,一畝田也只有三千元毛利收入,扣除機耕費,農藥、化肥種子、人工,光成本就要用去近一千元,一畝田只剩下二仟元,按每戶五畝田計算,純收入一萬元,再按每戶三個人口,留下三千斤口糧,包括再養十多隻雞鴨吃糧食,也就只能賣二千斤餘糧,賣掉賣掉二仟斤餘糧後,一年的純收入只有四仟元。農村大批年輕人肯定是不願種田的。種五畝田辛辛苦苦一年下來純收入四仟元,相當於外出打工一個月的工資收入。

現在的農村獨生子女佔大多數,能留在農村種地的也是60歲以上的老人佔多數,很多農村獨生子女,通過多年在外打拼,已在城鎮買房定居,農村現在最主要的是缺少年輕人,農村的土地必須要通過流轉以後規模化種植,適當漲糧價是調動種植大戶種糧的積極性,而不是突然每斤大米漲到十元到二十元,如果糧食漲到二十元一斤,那麼城市人均工資起碼漲到每月3萬到5萬元,可能嗎?

現在農村面臨是土地轉讓後如何解決農村老人生活保障問題。


鄉村老農有話說


我是一個真正的農民,淺談個人看法,不對之處請批評指正。首先糧食涉及到農業的方方面面及國家的穩定,老話手裡有糧心裡不慌。糧食價格肯定不能太高,要提高農民種糧的收入,首先是要控制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化肥、農藥、農膜、農業機械、柴油和農電、農業水利和農田用冰冰費價格、糧食種籽價格等等),這些管控好了,糧食價格適當,種糧的收入穩定和從事工業人的收入差距不是很大。這樣才能保證糧食的穩定和社會的安穩,


愛瑪78368964


這幾年我國糧食價格基本上變化不大。根據國國務院發佈消息顯示,2019年生產的早秈稻,中晚秈稻和梗稻最低收購價格分別為每50公斤120元126元和130元,最低收購價和2018年基本上不變。而玉米收購價格也在0.70~0.90元/斤不等,而小麥收購價格在1.1元/斤左右。這兩年隨著農資的不斷上漲,而糧食價格卻不見漲的形勢下,農民種植糧食的積極性也大大的受到了影響。



糧食作為我國一切生產的物質基礎,是一切生活的根本。因此國家戰略角度來看,糧食價格不會出現很大的上漲。因此,想要提高糧食價格,只能在糧食品質提高以及國家補貼力度上對於農民加大扶持力度。這幾年隨著城鄉建設的發展,國家也逐漸加大了對農村經濟扶持的力度。農民的收入渠道也越來越多,很多農民除了在種植糧食上,在其他收入方面也逐漸提高。



而提高農民種植糧食的積極性,就要加大種植補貼力度,同時通過宏觀調控擴大糧食市場需求,從而進一步提高糧食價格,只有這樣農民種植糧食的收入增加了,種植積極性也隨之增加。另一方面,加大規模化、機械化種植,提高糧食種植產量和效率。讓農民在單位種植面積上獲得更大的收穫,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農民的積極性。



現在我國糧食價格普遍不高,這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民種植糧食的積極性。很多農民工依靠外出打工,每年收入都能大於種植糧食帶來的收入。因此很多農民正在逐漸轉型,由種植業轉向其他產業,以此來獲得更多的利潤。

種植糧食現在所面臨的問題比較突出,首先種植糧食價格較低,但是糧食作為我國物質的基礎,不可或缺。所以只能在更加產業化、機械化的道路上才才提高農民種植糧食的積極性,同時保障農民的利益。


鄉村波比


只能變相提高糧價,比妨說,補貼農業生產機械化企業,免費贈與農民使用,促進農業生產力,產權歸國家,鼓勵補貼生產濃藥化肥企業,半價賣與種田種糧農戶使用,傾全國各業之力支持農業,增產才價低。也等於漲價了。


雅幽野仙


現在的糧食價格比進口糧價高的多的多、國家對糧食的補貼已經是世界上最高的了!現在提高農民效益的方法再也不能指望再單一的提高糧食價格來保住產量了、而是要通過快速轉移農村人口、快速進入集約化、規模化的現代農業模式、才能真正解決農業後勁問題!

難題之一、農村土地撂荒嚴重、但是:農民又不願易將土地無賞交給他人耕種、寧願荒著也不給別人白種!這是當下最嚴重的問題!許多承包大戶前兩年出資高額以實現規模化、但是:農產品利潤低根本不賺錢、今年以來、大部分承包商紛紛跨臺!這是普遍情況!現在:現實的問題是:農民的土地承包權是每個農民人人有份的、而且三十年不變、農民都把這個權力當作他的財富而不願輕易送人!事實上呢、一文不值、真實的現狀是:種起來沒利潤、白送人又捨不得!這就大大的延緩了農業規模化的進程!從而使糧食的生產效率老是停留在一畝三分田的水平上!以我之見!應該完全取銷現有的糧食補貼、把這筆錢用來免費賠訓農民的職業素養、以使農民自動的放棄農業而投入工業化的大潮中、這樣、才能真正走糧食無效益的怪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