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路的足球小將這麼厲害,為什麼關注度並不高呢?難道大家真的不看好中國足球了嗎?

源大萌


他的足球小將不過是賺噱頭,也就是一個以前的校隊水平,這些孩子能有一兩個踢進職業聯賽就不錯了,與根寶魯能差的太多,有什麼可關注的呢?


張越8832


來來來,你告訴我U10有跟幾個歐洲豪門的比賽,別人都是訓練營一樣的友誼賽,女孩子都上場了,這種比賽贏了有意義?何況全場打得像無頭蒼蠅,就靠個別尖子隊員的身體速度衝擊進球,你要說U15U16贏了球那還可以吹一下,畢竟那才是真的進梯隊了,你懂青訓麼?中國目前的困境是缺一個這種捧上天的足球小將?董路就是抓住你們這些人的心理,蹭眼球蹭流量!見過哪個踏踏實實搞青訓的人天天抨擊這個噴那個?動機都不純!


蜀黍523VV


中國足球小將的宗旨可以瞭解一下,這是中國青訓的補充,是一種青訓模式的探索,再說了,青少年足球中國發現的時間也不短了,為什麼越來越不行呢?我想大家應該是思考的,董路先生作為與足球有關的知名人士,憑自己的力量為青訓做出自己的貢獻,真實體現了他對足球的熱愛,是希望中國足球越來越好,再環顧周遭,一些所謂知名人士和媒體,只會說大話說套話,這不行那不行的,缺少實實在在的擼起袖子加油踏實幹的作風,要沉下心,營造出有利於青訓發展的環境,尤其是民間發起的青訓足球,更要支持與鼓勵,藉此推動青訓的發展,這就好比國家經濟發展,除了國有企業外,民營企業為全國的經濟發展是注入活力的,是有很大貢獻。中國足球小將這個民間發起的青訓,他的存在意義在現行的青訓下是有其重要作用的,也希望他能突破一些傳統的青訓思維與理念,更為國家足球的發展提供一個模式。


地理邢超


提出這個問題大概也有將近半年時間了吧,非常感謝,得到了大夥們真摯的關注和回應[握手]

在現下如此特殊的疫情下,感覺不管是小朋友,還是成年人,能夠有球踢比什麼都重要[捂臉]

在此,本人真誠的希望踢球的小朋友越來越多,或者說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們越來越多,畢竟,免疫力的提高比什麼都重要~

也希望疫情過後,能警醒更多的人多參與身體素質的鍛鍊,提高國民體質,從而帶動各類體育活動的發展~

當然,作為一個球迷和家長來說,也希望有更多的小朋友參與到足球運動當中,可以肯定的是,現階段的足球小將真心不錯,取得的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我作為在滬寧線上的一個球迷了解,有很多優秀的青訓俱樂部的青訓質量都非常不錯的,小將們過來比賽也未必都能取得勝利,說明這個年齡段的小朋友們的成長質量相比之前要好太多了~

最後希望疫情早日結束,大夥們都安然無恙,小朋友們早日踏上綠茵場,也希望董路的小將們茁壯成長,永續發展,讓喜愛足球的小朋友都能走上健康成長的道路~


源大萌


首先我說下我的觀點。

有助於中國足球發展的,不管他的方式對不對,最後是否有成果了,我都贊成。或者說,這種方式沒有取得成果,只是告訴我們此路不通。我一樣支持。

但是,我堅決反對無限拔高,文中的表述就不對,

什麼“這麼厲害”,下面還有人回應,被巴薩看中什麼的。都屬於拔高。青訓是個漫長的過程,特別是我們是從零開始。也許這一批出不來成績,也許10年20年出不來成績,我們一樣要努力。不忘初心。青訓沒有標準模版,對於我們從零開始的國家來說,借鑑別人的都是學習,具體如何出成績,都在摸索。

我要說的是,給徐根寶致敬,他的崇明島。給恆大、魯能、綠城致敬,他們的青訓體系。給董路致敬,他的模式。我們要做的。不是批判他們行不行,而是支持他們繼續搞下去。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對酒當歌98884531


12歲以下的小球員厲害與否不是關鍵,關鍵的是12歲這個年齡要確定是否準備走職業路線,一旦確定走職業道路,進入職業青訓體系,其差距也就從此拉開,青訓系統質量越高,球員隨年齡增長所具備的技術能力也和比賽能力增長的速度也就越快,最終,量變導致質變!

同樣一個有天賦的小球員,其是否能夠成為職業球員、優秀的職業球員 還是泯於眾人,在這個階段就註定了!

所以,足球小將到底能發展成什麼樣,還是要看12歲以後發展,特別是十五六七歲這個階段大致就能看出來了!


理智悍虎


很早的時候關注過 後來放棄了,老董沒有自己的青訓基礎,到處挖所謂踢球好的孩子,也很會鼓動 會抓贊助,但可惜他沒有臥薪嚐膽 低調耕耘的耐心。他所謂的球星模式也不允許他這樣做! 足球青訓是很苦很專業的活, 不是一日之功。


小小歐寶


拿8至12歲年齡段的打擦邊球而已。這個年齡段還是小學生,理解能力有限,在職業青訓機構是練基本功,培養興趣,觀察天賦,打小場比賽的階段,不注重體能、戰術及比賽結果,董路充分利用了這一點。


星歌看球


董路的足球小將走的是吃了藥的中國舊青訓思路,靠身體吃飯,打對手技戰術還沒發展成熟,鼓勵個人玩球的時間差。


花旗集團董事長


中國足球的大環境註定了這些愛踢足球的孩子們的未來發展的道路不會很寬。

中國足球發展了幾十年、幾代人,結果收穫是微不足道,即使現在足協亡羊補牢,又是歸化球員又是加強青訓,甚至是從娃娃抓起大肆開展足球學校,但是想要取得效果仍然需要時間,並是不一蹴而就的。

董路帶的足球小將訓練和比賽模式,其實和很多國內的足球學校或者小學足球培訓體系基本一樣,都是在訓練和比賽中得到進步,發現苗子,初衷都不錯,但實現起來難度重重,要不是靠著董路的公眾人物人脈,恐怕這個足球小將也是眾多培訓班的一支吧。

宣傳多了自然造勢就得到了關注,但其實國內很多這樣的少年足球俱樂部也一樣實力不容小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