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奔騰年代》,終於理解了馬雲的那句"我對錢不感興趣"的深意

看完《奔騰年代》,終於理解了馬雲的那句

01

在《奔騰年代》裡,主角常漢卿是一個資本家後代,姐姐送他到了美國留學,再次回到中國,到江南電力機車廠任職電力機車工程師。雖然國外的條件很優厚,回國前也極力挽留他,但他卻毅然決然地回國了。

對自己的選擇從不後悔,對面工作卻很嚴謹,也很刻苦,敢於創新,不斷的去試探、去突破。他有兩大夢想:一是打造中國的電力高速機車,二是跟自己的愛人白頭偕老。他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這兩大夢想。

蘇聯專家團第一次誠邀他到國外去發展,給了他更好的平臺、權力和待遇,他不曾動心,因為自己的夢想必須要在中國去實現,更重要的就是對國家進步的那種使命感迫使他想為中國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看完《奔騰年代》,終於理解了馬雲的那句

一心只想造出中國的電力機車,哪怕現在還落後別人一大截,也堅持著自己最初的夢想。

把國家發展放在前面,個人志向緊密結合,讓我無數次淚崩,原來這才是真正的熱愛啊!哪怕這樣熱愛祖國、熱愛事業的人在四人幫時期因為資本家身份而遭到了不公平待遇,也沒有澆滅他心中的那團火。

在最艱難,大家都沒有飯吃的情況下,這些電力工程師們依然憑著自己的一腔熱情在努力的工作著,絲毫沒有對工作有任何懈怠,這就是真正的熱愛。

SD公司還希望通過常郡博去勸服常漢卿到法國發展,並給了很高的報酬和權力,但這些,他依然不為所動。因為他的夢想是在中國造屬於自己國家的電力機車,所以這一前提就必須是中國。

於是才有了最後的完美結局,常漢卿一代人的心血沒有白費,終於通過自己的研究和下一代的努力造出了屬於中國的高速電力機車,而且在全球範圍都算佼佼者。

看完《奔騰年代》,終於理解了馬雲的那句

這就是夢想的力量。

威爾遜說過:我們因夢想而偉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夢想家:在冬夜的火堆旁,在陰天的雨霧中,夢想著未來。有些人讓夢想悄然絕滅,有些人則細心培育、維護,直到它安然度過困境,迎來光明和希望,而光明和希望總是降臨在那些真心相信夢想一定會成真的人身上。

我們的一生很長,又很短,中間可能會遇到很多的誘惑,很多的東西,但有一樣是一定不能忘記的,那就是夢想。只有努力堅持了自己的夢想,才會有實現的那一天。

02

想起馬雲說過的一句話:"我對錢不感興趣。"一度被世人誤解,其實他是真的對錢不感興趣,只是對自己的夢想不離不棄。

馬雲通過一次偶然的機會到美國接觸到了當時剛剛興起的互聯網。這一行業在中國還沒有多少人知道,而他看到了網絡的巨大能量,於是從美國回來就開始了創業夢想。

那個時候他也沒錢,更不敢賭這個行業能給他帶來多少錢,但他還是決定辭職並創辦了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網站——中國黃頁,只是源於自己的一腔熱忱,和堅信自己的內心。

為了夢想,馬雲義無反顧的衝進了互聯網,這才有了阿里巴巴。但畢竟,中國的整個行業裡也沒有多少人懂這個,所以大家都相對要保守很多。

記得在一次員工大會上,馬雲激勵大家:在未來三五年內,阿里巴巴會成為上市公司,他們每一個人所付出的代價都會得到更多的回報。

當時很多人質疑馬雲,對於阿里巴巴的前景也並不看好,可馬雲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怎麼說,依然堅信自己能夠做到。當每一次提出都招來反對意見的時候,他都堅持住了,到後來一個個變成了現實。

看完《奔騰年代》,終於理解了馬雲的那句

夢想終於實現的快感遠比賺了多少錢來得痛快,而在追夢的過程中,我們更多的關注點也只在自己的夢想能否實現,忽略了金錢存在的價值,它不過是實現夢想後的附加值。

馬雲的那句:"我對錢不感興趣"。其實它的真正涵義是:我在追求我自己的夢想呢,要那麼多錢幹嘛?有多少錢都沒有我的夢想實現來得重要。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用錢來衡量的,比如夢想。

03

人為什麼一定要有夢想?

在知乎裡看到了這樣的回答:夢想,應該是一個人十分憧憬而嚮往的東西,一個人有了夢想,或許能夠為了實現夢想而積極奮發。但如果沒有,我們也不能因此斷定他為鹹魚,不是人人都必須要有橫穿太平洋那麼偉大的夢想。夢想也可以很小,小到微不足道。

當你有了夢想,你就知道現在要做什麼,你就能感覺到現在做的事情的價值和意義,當你稍微有了一點點的進步,你說會感覺到滿滿的幸福。

如果沒有夢想,那麼你所做的事情,就想不出有什麼做更好的理由去做更好,由此而懈怠;明明可以做得更好,而不去努力地做,那也是因為你並沒有把這件事情當成最想去做的事情。

失去了動力,像機械一樣的去工作、去生活,就缺少了激情,做什麼都提不起勁,幹什麼都沒有快樂的感覺。

看完《奔騰年代》,終於理解了馬雲的那句

04

很多時候,我們富了口袋,卻窮了腦袋。在現實生活裡,有人開始以今年要賺多少錢為目標,慢慢地變成了金錢的奴隸,這樣的生活,可能一時間會覺得很好,因為畢竟有賺到錢了,但我們的思想卻沒有得到昇華。

當然要去實現自己的夢想,首先要保證自己的溫飽沒有問題,其實人要保證正常生活,不需要很多物質條件,這也就是馬雲說的:我最開心的時候是做老師90元一個月的時候。

當我們達到了能解決基本問題後,下一步,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了。我們總是在想,如果我們不去賺錢,哪有錢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呢?其實這不是一個矛盾的問題,堅持夢想,也可以很簡單。

看完《奔騰年代》,終於理解了馬雲的那句

筷子兄弟的《老男孩》爆紅時,他們一個29歲,一個42歲,而做音樂是他們的夢想,在兜兜轉轉中慢慢去實現了。經歷了現實的洗禮,他們更有勇氣去承受失敗的打擊,但很幸運,他們成功了。

就像他們那首歌裡唱的: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來不及道別,只剩下麻木的我,沒有了當年的熱血。生活像一把無情刻刀,改變了我們模樣。

我們要有面對現實的勇氣,也要有堅持夢想的行動。夢想什麼時候去實現都不算晚,我們能邁出第一步,就說明已經在行動了。

願我們都能記住自己的夢想,並努力地去實現它,那樣的人生會更精彩、更有趣。


看完《奔騰年代》,終於理解了馬雲的那句

夢南君。一個熱愛生活,熱愛寫作80後,想要努力活出獨特的自己。願我們共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