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晁蓋一直是被宋江架空的,那麼他有沒有翻盤的機會呢?

魯赤水


《水滸傳》最大的陰謀論就是所謂的“晁宋之爭”,宋江架空晁蓋,然後拉山頭、搞派系,甚至利用“現代科技”,讓一塊石碣從天而降,從而按照自己的親疏遠近排定了梁山座次。

這種不顧文本的解讀,是對《水滸傳》的深度曲解。那麼,《水滸傳》中晁宋關係到底怎樣,宋江有沒有架空晁蓋呢?

梁山好漢到底來自哪裡?

貫華堂本《水滸傳》“楔子”,容與堂本《水滸傳》第一回,講的都是“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的故事。這個故事清楚的交代,洪太尉奉命到江西信州龍虎山詔請張天師虛靖先生,前往京師設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祈禳瘟疫。

洪太尉到了龍虎山,遭到了張天師以及道眾的奚落,在上清宮住持真人的引誘下,懵裡懵懂之間,打開了伏魔大殿的地窖,放走了妖魔。那麼,這些妖魔又是何方神聖呢?

貫華堂本把這個故事做“楔子”,分明講到,由於洪太尉放走了妖魔,便引出了七十回書目。也就是說,龍虎山下逃出來的妖魔將出演七十回書,最終在梁山完成大聚義。

這群妖魔實際上就是梁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一百單八條好漢。道家神話認為,道家紫府管轄這北斗七星群,是紫薇大帝的屬下。這個星群中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原本就是“酆都”之鬼,是紫薇大帝降服的。因而,九天玄女曾對宋江說,斬斷魔心,“替天行道,輔國安民”就可以重歸紫府,否則就要再次被打下酆都。

這些神話乃至於涉嫌“封建迷信”的神話,並非施耐庵要宣揚迷信,而是為《水滸傳》故事開篇,最終要在梁山大聚義時照應,給梁山好漢排定座次。至於梁山好漢的座次是如何排定的,綠野老道曾經寫過一篇《綽號對應星號,星號決定排名……》的文章,比較詳細的解讀了這個問題,此處不再重複。

總而言之,梁山好漢原本就是道家北斗七星群中的“妖魔”,下界作亂,在梁山聚義。那麼,一百單八個妖魔的首領是誰呢?毫無疑問,就是“天魁星”宋江。北斗七星群中,天魁星就是排名第一的。所以,梁山好漢本來就都是宋江的兄弟,有晁蓋什麼事?憑什麼說宋江架空了晁蓋?

那麼,為何又是晁蓋做了寨主呢?晁蓋手底下不也有好幾個兄弟嗎?

施耐庵早就交代晁蓋不是“妖魔”

《水滸傳》第十五回“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這回書,施耐庵就告訴讀者,晁天王不是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

書中寫道,晁蓋在得到生辰綱消息時,夢見北斗七星聚集在他的屋脊之上,七星斗柄上有一顆小星化作白光飛去。吳學究當時聽了晁保正這個夢,便立即意識到要劫取生辰綱必定得七八個人才行。於是,去了石碣村說服三阮加盟。三阮隨著吳用到了東溪村,六個人便聚集在晁蓋的莊上商議大事。此時,公孫勝撞了進了。

公孫勝的到來,吳用再次為晁蓋圓夢,說是聚齊了七人,正應了晁保正“七星之夢”,乃是“應天垂象”。但是,晁蓋緊接著說出了安樂村的白勝,建議(只是建議)大家先躲到此人家中,然後悄然上黃泥岡,神不知鬼不覺的劫了這筆財富。

吳用一聽這話,立即又第三次圓夢,說:“北斗上白光,莫不是應在這人?自有用他處。”吳用此言,晁蓋等人深信不疑,同時,也以“白勝”之“白”對應白光,瞞過了古今以來諸多讀者。

白勝,綽號白日鼠,在七十二地煞中對應的是地耗星。“鼠”與“耗子”難道不就是一回事嗎?地耗星就是排在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倒數第二位的,這是道家早就固定的排名,宋江有什麼辦法進行調整?因而,白勝才是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晁蓋便是斗柄上化作白光飛去的小星。

這是意味晁蓋當時居斗柄,是名義上的帶頭大哥而已。更為重要的是,施耐庵告訴讀者,晁蓋不在北斗七星之列,他不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真正領導人。既然如此,憑什麼說宋江架空晁蓋?

晁蓋究竟是哪路大神?

書中介紹,晁蓋在東溪村做保正,因為把西溪村的鎮妖寶塔奪了過來,便得綽號“托塔天王”。這個綽號名副其實嗎?肯定是名不副實的。按照晁蓋的行為,稱他“奪塔天王”才實至名歸。那麼,施耐庵為何要把晁蓋寫成托塔天王呢?

究其原因,還是與晁蓋不是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有關。“托塔天王”在《西遊記》中是李靖,然而,施耐庵所處的時代,托塔天王則是佛教四大護法之一,原本叫毗沙門天王,後來又叫北方多聞天王。梁山上的好漢都是道家的“妖魔”,晁天王是佛教大護法,遲早是要把權力交給天魁星的,憑什麼就是宋江架空晁蓋,然後篡奪寨主之位呢?

假如一定要不依文本說宋江架空晁蓋,那麼,早在劫取生辰綱行動啟動之時,晁蓋就已經被吳用架空了。

不妨按照梁山“陰謀論”的觀點,先來把劫取生辰綱的人分個派系。劉唐是前來報信的,暫且算作晁蓋的人,白勝是晁蓋舉薦的,是老相識,也是晁蓋派的。公孫勝到東溪村找晁保正,也劃入晁蓋派系。而三阮則是吳用說服入夥的,雙方也是4:4。然而,整個計劃都是吳用策劃,晁蓋根本就說了不算。

說服三阮時,吳用並沒有先提生辰綱的事,而是打聽梁山的情況,激怒三阮上山落草。這一點,晁蓋完全矇在鼓裡。

晁蓋要先去白勝家躲藏,假若這樣,恐怕就不會如此輕易的被破案,晁天王依舊可以整天坐在葡萄架下喝酒,過著逍遙自在的日子。但是,吳用是要上梁山的,便否決了晁蓋的提議,把大家裝扮成濠州棗客,住進了安樂村酒店。

吳用自小與晁蓋在一起,晁天王有事便與吳學究商量計較。吳用當然知道晁蓋的秉性,專一愛結交江湖好漢,遠近聞名。吳用此舉,就是要暴露晁蓋,好實施自己上梁山落草的計劃。果然,晁蓋一露頭就被何濤認了出來,於是,吳用的計劃得以實施。

吳用很鬼這倒不假,但是,施耐庵的隱喻則是吳用是天機星,是當時七星聚義排位最高的星宿。因而,這件事情還得由道家“妖魔”來完成,晁天王在這個時候實際上已經交權了。

宋江上山後,吳用自然要依附於宋江。所以,從三打祝家莊起,吳用便安安心心的做軍師,輔佐宋江,從來就沒幹私活,宋江想什麼、做什麼,吳用立即出謀劃策,極少失誤。吳用以下的兄弟則更不用說,他們都是天魁星以下的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本來就屬於宋江領導。

施耐庵的寓意就是“佛道合一”

《水滸傳》有個故事藍本,就是《大宋宣和遺事》,其中,就有晁蓋、吳學究等人劫取生辰綱、宋江報信,以及宋江接到晁蓋的書信之後殺了閻婆惜的故事。同時,還講到了宋江殺惜後逃進九天玄女廟得到天書的事情。宋江得了“天書”,便直接上了梁山,按照“天書”的指引聚集三十六人。宋江上山時,晁蓋就已經死掉了。

施耐庵改寫了這個故事,而且,把晁蓋的綽號由“鐵天王”改成“托塔天王”。施耐庵這一改,也是有藍本依據的,龔開《宋江三十六人贊》中,就說晁蓋是毗沙門天王。施耐庵不僅據此做了改寫,還進行了昇華,寄託了自己“佛道合一”的宗教思想。

書中說,晁蓋是毗沙門天王,佛教四大護法之一。但是,在晁蓋做保正的東溪村山上,卻有一座靈官殿。靈官,卻是道家大護法。“劉唐醉臥靈官殿”,但是,書中的細節顯示,劉唐當時並沒有醉,他完全可以直接去找晁蓋說事。那麼,施耐庵為何要讓劉唐“醉臥”靈官殿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道家護法與佛家護法聯手,做下了這起大案。

宋江是梁山上最大的道家魔頭,正與佛家大護法處於相對應的位置。然而,宋江殺惜後逃回家中,卻躲在了供著三世佛的佛堂地窨子裡,受著三世佛的庇佑。

佛道合一的暗示在《水滸傳》中還有很多,晁宋身上的符碼最為典型。既然是佛道合一,哪來的晁宋之爭,施耐庵會自己打臉嗎?

晁蓋在梁山一個人都沒發展入夥,所謂林沖是晁蓋的死黨,也是脫離文本的臆想。晁蓋去世後,法事尚未正式開始,林沖就聯絡吳用、公孫勝等人,迫不及待的勸宋江坐頭把交椅。假如說林沖是晁蓋的死黨,那麼,到底是宋江架空晁蓋,還是林沖最善背叛呢?

宋江做了臨時寨主,梁山好漢盡皆歡喜,拱聽約束。因為,晁蓋作為佛教大護法,庇佑了梁山一段時間(宋江曾經就接受過三世佛的庇佑),然後,便被施耐庵稀裡糊塗的寫死了。其實,也不是稀裡糊塗的寫了晁蓋之死,施耐庵的意圖是,晁天王此時又昇華到另一個境界,繼續對梁山進行庇護,佛道合一始終存在。這件事情,就是晁天王的兩次顯聖。

道家自己管理自己,為什麼就被說成是架空了呢?

晁天王兩次顯聖為了什麼?

卻說宋江在九天玄女廟接受了九天玄女的法旨,要“替天行道,輔國安民”,並受到了九天玄女“罪下酆都”的警告和威脅。但是,宋江並沒有按照九天玄女的法旨行事,把“替天行道,輔國安民”改做“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差了兩個字,意思便完全不同了。九天玄女的“替天行道”本質上是“替天子行道”,結果是“輔國”,為失道亡國之君宋徽宗服務。宋江的這種行為,其實就是有點“背道”了。這也是施耐庵“佛道合一”思想的另一種表述,九天玄女是道家最高階神,如此強勢,如何“佛道合一”?

施耐庵這樣寫,實際上就是反皇帝的,針對的就是宋徽宗“崇道抑佛”,最終“革佛”的錯誤宗教政策。書中以魯智深大鬧五臺山隱喻了宋徽宗的“革佛”,這一點,綠野老道多次論及,此處不再重複。

因而,晁蓋“昇天”後,得知梁山好漢都是道家紫府的星宿,當然也知道了自己的身份。於是,在決定梁山命運的兩大節點時,顯聖幫助宋江渡過劫厄。

晁天王的這兩次顯聖,首先是在大名府時告知宋江背瘡將發,要去找“江南地靈星”救命。按說,“天書”原本就是梁山好漢的花名冊,但是,宋江、吳用都沒有翻看天書查找此人是誰。反倒是張順提供了線索,吳用猜出了此人,“兄長夢晁天王所言:‘百日之災,則除江南地靈星可治。’莫非正應此人?”

宋江、吳用不再視九天玄女的天書為神品,意味著宋江此時已經“背道”,梁山還得是“佛道合一”的梁山。

再一次就是活捉史文恭時以陰魂纏繞,彷彿就是在幫助盧俊義,阻止宋江做寨主。其實,晁蓋並沒有指定說是史文恭射殺了他,反倒是宋江篡改了遺囑,嫁禍給了史文恭。所以,晁蓋到底還是在幫助宋江。這件事情關係到梁山戰馬問題,盧俊義不過是附著在“玉麒麟”身上的一匹神駒,專門制服照夜玉獅子的。

梁山打仗,需要大量戰馬,而曾頭市則是金國的榷場,專門限制馬匹進入宋境。梁山蕩平曾頭市,制服照夜玉獅子,還有抗金的寓意。按照歷史記載,梁山好漢確實參加過抗金戰鬥,這就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寓意所在。

假若一定就是史文恭射殺了晁蓋,宋江難道是個白痴,竟然讓吳用設計、公孫勝做法來阻止自己做寨主?

活捉史文恭不需要多少武力,假若宋江要去捉他,簡直比盧俊義還容易。

晁天王兩次顯聖都是在幫助宋江,幫助梁山,體現了佛教大護法的職責,何來“晁宋之爭”?

最後還說兩點,說晁蓋反對招安的,同樣是脫離文本的臆想。《水滸傳》呼延灼攻打梁山的幾回書中,就有晁蓋積極支持招安的故事,評《水滸傳》總不能不看原著吧。再就是晁蓋大名府顯聖時,與宋江的對話,實際上就是宋江東溪村私放晁天王時的文本翻版,幾乎就是一個人在說話,金聖嘆批註的貫華堂本《水滸傳》很清楚的這樣寫著。

歸結一句話,梁山絕無晁宋之爭,晁宋本是一體,宋江絕沒有架空晁蓋。


綠野萍蹤01


晁蓋是由可能翻盤的,問題的關鍵在於:選擇哪個時機,從哪一處入手,又如何破局。現在假設我們自己就是晁蓋,來推演一下。

宋江上梁山後的第一次排座次,直接就跟晁蓋分庭抗禮了。宋江一派系的頭領坐了27個,晁蓋一派的老弟兄只剩了9人,秦明,花榮,燕順等早於宋江上梁山的一夥,也公然坐在了新頭領一派裡面。一直到了60回,感覺宋江的勢力越來越龐大,最後無能為力。但並非沒有勝算,坐在宋江那一邊,不見得 就是宋江的人,這需要晁天王自己去發現。

我們先劃分一下陣營。

有些人是為了招安上的梁山,誰當老大他們無所謂,只要能帶他們當官,算是A陣營。有些人是為了仰慕宋江上的梁山,至於宋江想幹什麼他們都無條件支持,這是宋江的鐵桿,算是B陣營。有些人是想佔山為王上的梁山,誰當老大也無所謂,只要能帶他們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算是C陣營。有些人是被宋江吳用陰謀詭計逼上梁山的,這批人雖然表面上在宋江陣營,實際心懷怨恨,算是D陣營。這麼一劃分,梁山上的敵我態勢是不是就明朗了很多?

按照實力來講,C陣營是最複雜的一個,這裡面晁蓋宋江的人都有,但是既然宋江要叫著招安,那麼這個陣營晁蓋應該主要關注才對。尤其是最強大的三山派系,這是明顯反對招安的一系人馬,也是梁山上數一數二的強大力量。有二龍山的魯智深、楊志、武松、施恩、曹正、張青、孫二孃;桃花山的周通、李忠;少華山的史進、朱武、陳達、楊春,僅僅這個派系有13人。如何打開這個突破口呢?很明顯的一把鑰匙——林沖,他和魯智深可是結拜兄弟,不在這個時候多親近一些更待何時。

接下來要動的,是D陣營,雖然他們是一個陣營但都是鬆散的個體。李應,杜興,徐寧,朱仝,李雲都是被坑過來的,無一不恨宋江。晁蓋只要表示會替他們出氣,他們應該就很快改旗易幟。後來朱貴的弟弟朱富上山,公孫勝收服的芒碭山李袞,項充,樊瑞,這時候晁蓋派系就能有33人了。

轉過頭來,再下手C陣營,這次選擇扈三娘為突破口。扈家全家老小被宋江鐵桿李逵砍了個乾淨,宋江一句功過相抵就沒事了,扈三娘心裡一點都不記恨嗎?扈三娘嫁給王英之後,沒再聽說王英去禍害女人,所以她在家裡是說了算的人。通過這麼一層關係,把招安的壞處一擺明,我相信清風山三個喜歡吃人心的頭領也會動搖的。一下子又能挖走宋江4個人。

此時盧俊義,關勝,董平,索超等很多人還沒上山,晁蓋手裡掌握了將近40人的力量,可以說已破局,完全有實力跟宋江分庭抗禮了。


百勝刀王胡逸之


機會肯定是有的,晁蓋之所以被架空乃至最後死的不明不白,都是宋江精心算計的。晁蓋失敗在於心很不狠,不懂得厚黑。因為晁蓋不是政客。沒有經過官場的侵蝕。而宋江則不然,宋江雖然不是正式官員,但做為府衙吏員,他更加了解官場的黑暗。所以他才能在梁山遊刃有餘,並且最終架空晁蓋,最終成為梁山首領。

晁蓋被架空不是漸進式的。而是一下子就完成了,宋江以後做的就是不斷鞏固而已,《水滸傳》第四十回《宋江智取無為軍 張順活捉黃文炳》。晁蓋為了救宋江冒了極大風險,梁山當時二十一個頭領人,晁蓋此次帶來了十七個。剛剛救出宋江第一件就是施法號令要殺黃文炳。晁蓋反對,但宋江鐵桿花榮同意,但晁蓋就沒有話了,以後就是就出宋江。宋江上山第一件事就是新舊頭領分開做。從這時候起,晁蓋就基本上被架空了。就是說江州法場救他出來那一刻起,每一步都在宋江的掌控下,晁蓋實在是無能為力。如果當時晁蓋強行把宋江帶走。也許也就沒事了。可惜晁蓋沒有。缺乏應有魄力和狠勁。

無論古今中外,還是國家和一個組織基本上都是老大和老二不和,一個要上位,一個要保位,這很正常。一個組織的架構的權力應該如何分配,尤其是對梁山這樣的黑社會組織來說。也就是說應該是分權還是集權,梁山第一代頭領王倫是集權,第二代頭領晁蓋是分權。第三代頭領宋江是集權。應該說晁蓋敗就敗在分權,不是分權不對,而在分權太小,晁蓋分權分的太少,晁蓋只分權給了宋江,大哥手下垂直的只有二哥一人,大哥被架空是遲早的事。晁蓋犯了“政治性錯誤”。如果晁蓋能夠大分權,有三哥,四哥,五哥。人事一旦繁雜宋江就無法架空晁蓋 ,而晁蓋如果能夠給予林沖,劉唐,魯智深等人分權,晁蓋就會始終掌控最高權力。

用現在話說,積極培養和拉攏對抗宋江的力量,讓其能夠與宋江抗衡,要有一定的獨立性。二龍山集團是除梁山之外的最大軍事集團的魯智深、武松、楊志獨立性很強,可以培養為與宋江抗衡的力量。這三人皆有勇有謀,反對招安,與宋江有政治衝突,完全可以成為自己人。給予一定權力就是自己人。但晁蓋沒有這個政治水平。這實際上就是晁蓋和宋江的格局的不同。也註定晁蓋不會走遠。

晁蓋給自己的定位就是黑社會老大,沒有政治目的,情商和智商太低沒有格局。晁蓋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沒有凝聚人心的目標,跟著晁蓋大概就是混吃等死,不知道幹啥。晁蓋要想翻盤,就得讓手下覺得跟你有奔頭,有發展,說白了就和現在的老闆畫大餅一樣,成不成功說出來再說。而宋江則不然,不僅會籠絡人心。還有政治頭腦,有目標,有野心。有手段。這樣的人肯定日後肯定能成事,晁蓋作為草莽之輩肯定不是對手。李密要當老大,翟讓就必須死;朱元璋要當皇帝,韓林兒就必須死。楊廣,李世民當皇帝,父子兄弟之間都可以相殘刀刀見骨。晁蓋在這方面顯然過於幼稚。江州劫法場,只要延遲幾個時辰就可以了,但晁蓋沒有這樣做,這一切都說明晁蓋失敗是肯定的。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晁蓋接納了宋江即己引狼入室,俗語說請客容易,送客難。晁蓋知道自己被架空時,想翻盤為時晚,宋江沒有給他留下翻盤的機會。

首先,晁蓋在人數上對比宋江明顯處於劣勢。關健人物吳用反水投向了宋江,是對晁蓋的致命打擊。

其次,晁蓋與宋江的路線不同,晁蓋只有死心塌地對抗朝庭或能有一線生機,追隨者都是亡命之徒,只求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快活一天是一天,並無其它奢望。而宋江打著反貪官不反朝庭準備召安的旗號,許多人入夥梁山只是做權宜之計,因此那些不得志的官軍將領也投到了宋江陣營,來為自己尋求出路。使宋江的陣營不斷擴大,忠於宋江的人數對晁蓋形成了壓倒性的多數。在攏絡人心上晁蓋也處於下風。

所以晁蓋想推倒宋江重新

翻盤,幾乎就是妄想。晁蓋不明不白的死,足以證明宋江在梁山己完全佔穩了統治地位。


用戶李森


晁蓋哪來的翻盤機會?

首先,宋江上山之後,晁蓋的基本盤"七星聚會"的另外六人中,吳用改投了宋江,且成為了宋江的主要助手;公孫勝只掛了個虛銜,基本不問山寨之事;阮氏三兄弟分管了水寨,根本過問不到梁山領導核心之事。六人之外的白勝,則從來都是一個可有可無、無關緊要之人。可以說,晁蓋已經沒有得力心腹可用了。

其次,梁山的新增力量中,有的本來就是宋江的心腹,例如李逵、戴宗、花榮、張順、石勇、孔明、孔亮等人;有的則被宋江收買成了心腹,例如秦明、黃信、扈三娘、王英、甚至包括盧俊義等人;有的則是隻掃自己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中立派,打仗參與衝殺,其他百事不問。例如林沖、關勝、武松、魯智深等人。可以說,在"七星聚會"之外,晁蓋沒有新增半個心腹。

最後,梁山的所有軍事行動,晁蓋每次都被一句"哥哥豈可輕動"排除在外,剝奪了軍權。好容易爭取到一次攻打曾頭市的戰役,卻輕易中了暗箭而亡。

很多人懷疑,射暗箭的不是史文恭,而是宋江安排的心腹花榮。這個懷疑,《水滸》沒有提供證據,我們姑且不論。但以上三個方面的事例已足夠說明,晁蓋的被架空篡位,是沒有機會翻盤的。


跛翁


首先對與標題晁蓋被宋江架空和翻盤一說我不贊同!

首先根據影視劇情梁山頭目前後共三任,

第一任是白衣秀士王倫此人心胸狹窄不能容人!

第二任是託塔李天王晁蓋,晁蓋是一個比較正義的人物,他行事光明磊落,不會陰險使詐!

第三任才是宋江,而宋江也是頗具義氣,人稱及時雨宋公明!由此可見其樂於助人且道義並存,之所以分析三個人是因為我認為以宋江的人品,做不出來篡權奪位的事!而且當時梁山初期,以晁蓋及他的兄弟為先入梁山,再林沖,後宋江,當時宋江並沒有多少兄弟,又和來架空晁蓋一說?

晁蓋後在攻打曾頭市時被箭射傷,不治而亡。才有第三任宋江,因此不應該說宋江架空晁蓋!!!!!個人觀點!最後付呂良偉帶頭大哥劇照哈哈!



我真的來了


宋江上山排座次明顯看出這個人的心機城府,晁蓋客氣,推宋江做第一,宋江剛上山當然不能這麼直接,所以推辭,然後大家提出按功勞排名,宋江不置可否,提出說先上山的頭領坐左邊,後上山的坐右邊,日後再按功勞多寡排名。這排名還能一直變嗎?誰立功了再往上提排名?再說日後宋江有多大功勞?也沒看他把誰提到自己前面啊,所以這一說法完全是打臉的,再看看左右的分人,右邊40個,左邊可憐巴巴9個,這一劃分就是把先上山的9個算晁蓋的人,另40個算自己的人了,你說他沒私心,你家狗信嗎?宋江為人垃圾,人品極其底下,但是表面做事非常漂亮,也就是那時代信息不開通,人和人溝通也不多也不方便,放現在,你這樣一分人,誰都看得出你意圖,沒人會信你了。


用戶1809197382833


《水滸傳》中,晁蓋一直是被宋江架空,那他有沒有翻盤的機會呢??

在我看來,他是沒有機會翻盤的。

首先,晁蓋在水滸傳中是因本人樂善好施行俠仗義而聞名、他平日喜歡舞刀弄槍,其本人武功高強,在江湖上有著很高的地位,被江湖人士稱之為托塔天王晁蓋。平日喜歡結交江湖人士的晁天王,在江湖上的朋友更是多不勝數,正因為晁蓋為人仗義所以很多人願意跟隨晁蓋出生入死,就好比阮氏三兄弟和後來的梁山一眾好漢!晁蓋後來因為搶劫生辰綱而被朝廷通緝,去投奔梁山在梁山落草為寇,後來成為一代梟雄。

再者,晁蓋能成為一代大哥不得不說一下他身邊的這個人,他就是吳用也是後來的梁山軍師。吳用才高八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常被人們以諸葛亮對比,道號‘’加亮‘’吳用長相英俊瀟灑,足智多謀,和晁蓋等人本是同村,後來就是吳用獻計讓晁蓋等人截取的生辰綱,可見吳用有很大的能力,後來微避免朝廷的緝拿,與晁蓋等人一起去梁山落草,後來掌管梁山的軍事大權!

但是在書中為什麼宋江會取代晁蓋,不難看出,因為前期吳用為晁蓋出謀劃策,晁蓋才能風生水起,然而晁蓋只是有勇無謀的莽夫,吳用感覺繼續跟隨晁蓋幹不出一番大事業,而後來宋江的到來,讓吳用看到了宋江不僅有勇有謀,而且在江湖上的地位不輸於晁蓋,跟隨宋江日後必定比跟隨晁蓋更有發展前途。正因為吳用的叛變才導致晁蓋在梁山大哥的地位不保!所以說晁蓋的死和吳用有直接關係。




愛推文的小懶貓


晁蓋,是梁山泊的總寨主,山東鄆城縣東溪村人,東溪村保正,本鄉財主。平生仗義疏財,為人義薄雲天,專愛結交天下好漢,聞名江湖。喜歡刺槍使棒,身強力壯,不娶妻室,終日打熬筋骨,是一個真正敢於為民請命的好漢、人稱“托塔天王”。 是一個帶有悲情色彩的悲劇英雄。

作為好漢,往往講究義字為先,晁天王這一點上無可挑剔,

書中在晁蓋出場就說他:平生仗義疏財,專愛結識天下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不論好歹,便留在莊上住。若要去時,又將銀兩齎助他起身。短短几十個字,就把晁蓋的為人說的一清二楚。晁蓋是一個東溪村的保正,身份上遠遠不比皇室出身的大官人柴進,可是卻可以做出絲毫不次柴進的舉動,不能不說和讓人欽佩。

對待兄弟的問題,晁天王的表現也是仗義和大度,救下與自己素昧平生的劉唐,作為一山之主親自前往江州救宋江。梁山的恩人柴進有難,被陷於高唐州,晁蓋也是一心要前往搭救。由此可以晁蓋對待兄弟的確仗義,能做到富貴不忘本,絕對配的上好漢二字,對待兄弟,對待朋友,晁天王可以做到兩肋插刀,出生入死,不顧自己的危險,甚至出賣過自己的白勝,都託人救出。所以說晁天王義氣深重毫不過分。

晁蓋明知自己沒有本事打天下,於是就得過且過,臨終前幡然悔悟,寄希望於替他報仇的人能帶領梁山好漢走第一條道路;宋江也知道自己不是第一條道路的料,又不願落得第二條道路的下場,只有選擇第三條道路,受招安後替朝廷賣命,為家人和子孫後代謀幸福罷了。

晁蓋為人忠厚,敢於伸張正義,在群眾中很有威望。晁莊二十里外有個東市村,村中有個教書先生名吳用,足智多謀,是晁蓋的好朋友。他們聯絡劉唐、公孫勝、阮氏三兄弟造反上了梁山,提出“殺富濟貧、推翻大宋”的口號。《水滸傳》中,在黃泥崗智取生辰綱的故事引人入勝。不過缺乏政治才能是他的悲劇,當然這缺點也是古代農民起義的致命傷。

中國成功的政治領袖,第一個條件是“忍”,包括剋制自己之忍、容人之忍、以及對付政敵的殘忍。第二個條件是“決斷明快”。第三是極強的權力慾。

人物生平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

五月初,晁蓋等人七星聚義共同商議劫取生辰綱。

五月半,楊志運送生辰綱由大名府往東京,晁蓋等人依計行事。

六月初四日,晁蓋等人在黃泥崗劫取生辰綱。

六月上旬至八月半左右,晁蓋等人殺散前來圍捕的官兵投梁山泊,遭王倫拒絕。林沖殺王倫,奉晁蓋為寨主。

八月半左右,晁蓋遣劉唐往鄆城送信及黃金一百兩與宋江和雷橫。

宋徽宗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

二月初,宋江因殺閻婆惜被髮配江州,經梁山,晁蓋勸宋江入夥,未果。

六月初旬,宋江因題反詩被捕,蔡九知府命戴宗送信往東京,路經梁山,晁蓋知宋江有難,命人將蕭讓和金大堅賺上梁山,命他二人造下假書信欲救宋江。

七月十九日,晁蓋與吳用察覺假書信有誤後,晁蓋率人下樑山前往江州法場救下宋江和戴宗,並與群雄在白龍廟舉行二十九傑小聚義。

七月底,晁蓋等人攻破無為軍,殺死黃文炳,返回梁山。

宋徽宗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

正月初至二月半,楊雄殺妻後與石秀、時遷路過祝家莊,以偷雞啟禍。楊雄、石秀投奔梁山泊,晁蓋欲下山攻打祝家莊,被宋江以“一寨之主,不可輕動”為由攔下,宋江親自率軍下山攻打祝家莊,最終大勝而歸。

八月底,李逵因在高唐州打死殷天錫,因而牽連柴進入獄。晁蓋得知欲下山攻打高唐州,解救柴進,被宋江以“一寨之主,不可輕動”為由攔下。宋江親自率兵攻打高唐州,最終大勝而歸。

十一月中旬,呼延灼奉旨征討梁山。宋江向晁蓋請命下山與呼延灼交戰,晁蓋應允。最終宋江收呼延灼歸順梁山泊。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

二月中旬,史進和魯智深被陷華州城,晁蓋欲往解救,被宋江以“一寨之主,不可輕動”為由攔下。宋江親往攻打華州,最終大勝而歸。

三月中旬,晁蓋率兵攻打曾頭市,中箭死,臨終遺囑:若哪個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





K來愛


晁蓋義字當先,為人只知忠厚俠義,不識詭計,不讀厚黑,空有一個好名頭,只在義字上用心,又哪讀得懂人心叵測,又怎曉得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此句。不幸,卻真被暗箭所傷,一命嗚呼。

即使不為暗箭所傷,到最後也不免落得王倫樣的下場,火拼而死!

自古,名利場中,說的是勢力!名聲!

為何岳飛慘死風波亭,勢力名聲賽過了皇帝。皇帝怕呀,難道你岳飛想和朕爭江山,這還了得,小嶽嶽,你死期到了,隨便安個謀反的大罪名殺了岳飛,這樣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

在梁山也一樣。

  • 論勢力,晁蓋七星聚義,劉唐,三阮,吳用,公孫勝外加個叛徒白日鼠。勢單力薄,而且詭詐的文人吳用又成了親宋派。公孫勝逍遙道人,於事無爭。晁蓋身邊止三阮和劉唐四人是死黨。
  • 再看宋江。武松,王英,周通,李逵,等等。除去晁蓋身邊四人,剩下的全是宋江黨羽。勢力上佔壓倒性的優勢。
  • 論名聲,江湖上一聽是山東運城及時雨宋江宋公明,立時納頭便拜口呼:哥哥。好象這名字就是通行證,宋江就是個大網紅。那名聲如雷貫耳,你小小晁蓋只是個保正,村長的名頭怎抵得上江湖大佬的名聲呢。

所以勢力名聲不及宋江的晁蓋,結局就很悲慘。不是被暗箭所殺,就是被毒酒所殺。

結語:

一山不容二虎,何況那宋江又是奸滑之人,苦讀厚黑之學,於仕途之道上爾虞我詐諳熟,又於江湖上俠義之事上作秀,你一個小村官怎鬥得過身兼黑白兩道,腹有暗黑之術,心有奸邪詭計的文人呢!

所以晁蓋翻身無忘,宋江上位是大勢所趨。一版民間版的岳飛壓倒趙構,直接上位的寫照!

岳飛沒上位是因為一個忠字。

宋江上位是因為一個奸字。

勢力名聲是好東西,但要看它的主人怎麼用它,用得好就能呼風喚雨,用不好身首異處。

你晁蓋這兩樣東西一樣都沒有,拿什麼翻盤呢,無異於痴人說夢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