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養戶,魚蝦消費狂跌,今年養殖如何調整,才能達到利益最大化

從目前看,由於疫情進入很關鍵的階段,很多地方做出了非常嚴格的措施:封城、封村和封路,取消一切公眾活動。很多人也足不出戶,造成了流通不暢,飼料供應不足,銷量大減。導致絕大數鮮活食品價格大跌,雞鴨鵝等更是慘重,一是斷料,二是賣不出,導致很多達到上市的低價出售,沒達到上市的大量捕殺,虧損嚴重;

水產品還好一點,短時間可以斷料,上市時間也可以延後一段時間,白對蝦40條規格15元左右,比成本價略高,是水產品裡相對影響最小的,但是目前甲魚、泥鰍、蛙等“名聲受損”打擊很大,很難讓人接受。

現在政府已嚴令各地不能封高速,民生行業優先給予綠色通道,飼料供應問題和流通問題很快得到逐漸解決,水產行業逐漸恢復正常,很多水產品會就會及時地送到市場上,價格有所恢復,但是在疫情解除之前,就算政府不強制餐飲業,大部分人還是不敢去飯店消費,那麼還是有較大程度的影響,未來一段時間的情況基本是這樣:每天家庭的日常生活還跟以前差不多,就是飯店裡的銷路下降比較多。總體來說,需求會下降一部分,加上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大家的消費慾望下降,水產品價格總體估計會有20%-30%左右的下跌,估計再過十幾天流通方面得到解決,蝦價估計會逐漸上漲,在5月份(含5月份)之前40條規格蝦價估計在20到30元之間。

從長期來看,這次疫情對水產品的正面影響非常大。目前價格很低主要受三個方面的影響,一是媒體報道肺炎的傳染是從武漢華南海鮮市場開始的,水產品無辜躺槍,不明就裡的人不敢吃水產品;二是受封路影響而流通不暢;三是還沒有正式上班,大家都還躲在家裡,消費不給力。隨著信息不斷傳播,廣大民眾都會知道肺炎病毒來自野生陸地動物,水產品洗去冤屈,特別是經過這次疫情,國人安全和健康意識應當快速提高,而水產品由於與人類基因相差很遠,水產品不攜帶會傳播給人類的傳染性疾病,最多是一些寄生蟲而已,陸地上動物由於跟人類基因比較接近,所以攜帶較多的會傳染給人類的病毒,從人類歷史以來,還真沒有從水產品傳給人類的傳染性疾病,全部是陸地動物傳染的,再說,水產品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各種對人體有利的微量元素等,比陸地動物更有營養,對人體更有利,以後國人食用水產品的比重會不斷上升,需求大增,那麼水產品的利潤空間就會大增。

今年養殖該如何調整

才能達到利益最大化

1、價格走勢

總體來說,受疫情影響,需求下降,絕大多數產品在上半年價格同比會下降,6月份解除疫情是非常大概率事件,疫情解除之後估計會出現報復性消費,即很多人會短時間內大量消費,把之前沒有消費的補償回來,前面也說過,水產品很快會成為大家最認可的高品質食品,而且這次疫情對畜禽衝擊更大,加上現在湖南也出現禽流感,豬瘟也還在延續,6月份之後畜禽的缺口會很大,對水產品有更大的需求,所以今年下半年水產行業會有很大的機會。

拯救養戶,魚蝦消費狂跌,今年養殖如何調整,才能達到利益最大化

1.1白對蝦

這兩年國內的白對蝦缺口嚴重,成為白對蝦進口國,由於像越南等國的成本低,對國內的蝦價衝擊很大,今年上半年國內蝦價不好,進口蝦沒有優勢,所以上半年可以不考慮進口蝦的影響,另外,由於近段時間蝦價太低,很多本該上市的推遲上市,那麼就會出現棚蝦尾造放苗時間比較分散,這有利於避免集中上市,6月份之前的蝦價不會出現突然暴跌現象。因為6月份之前只有華南有蝦可以上市,所以珠三角40條平均價格估計能在25元左右,雖然會比去年低很多,一斤的利潤還是超過10元,如果能在產量上和規格上有提高,利潤還是比較可觀的。目前由於封路,北方想放苗的也放不了,都要推後,這有利於6月份前華南的蝦價,由於上面所分析的原因,6月份之後各方面恢復正常,國人信心恢復及報復性消費,估計會比去年價格高一些。

拯救養戶,魚蝦消費狂跌,今年養殖如何調整,才能達到利益最大化

1.2羅氏沼蝦

羅氏沼蝦沒有進口,一般都是當地消費,所以受到的疫情影響相對小一點,所以價格相對下跌沒有那麼大,相對更加平穩。

1.3斑節對蝦和日本對蝦(花蝦)

斑節對蝦和日本對蝦比白對蝦和羅氏蝦貴較多,大部分消費是在飯店,家庭消費比較少,所以在疫情解除前受到衝擊比白對蝦會更大。

1.4泥鰍

泥鰍主要是外地和國外消費,所以受出口到日本和韓國及流通和餐飲影響比較大,上半年變數比較大,要謹慎對待。

拯救養戶,魚蝦消費狂跌,今年養殖如何調整,才能達到利益最大化

2、氣候預判

2019年華南嚴重暖冬,是近十年來最高溫的一年,往往暖冬的第二年上半年氣溫會偏低,以陰雨天較多為表現形式,2019年正是如此:18年暖冬,19年的3到5月份雨水較往年多,氣溫比往年偏低。

3、病害預判

這幾年大的趨勢是:細菌病逐漸在減弱,EMS減弱已經相當明顯,白便也已經在緩慢減弱,但是病毒病逐漸在增加,所以總體的變化是,因為EMS明顯減弱,白便致死力下降,如果沒有發生病毒病的塘產量就會比以前高很多,如果發生病毒基本就要排塘,所以高產塘會越來越多,但全軍覆沒的也會越來越多,出現兩個極端,以前珠三角大部分塘畝產三百來斤,很少有全軍覆沒的,但現在上千斤畝產的越來越多,全軍覆沒的也不少。

病毒病怕高溫,喜低溫,活躍的水溫在22度到27度之間,最活躍是在25度左右,27度之後越高溫病毒就越受抑制,一般水溫達到30度以上病毒病基本絕跡。同時,日夜溫差大或氣溫變化都非常容易誘發病毒病。

細菌病則和病毒病相反,水溫越高越活躍,一般20度以下很少有細菌病,22度到24度比較少量,當水溫達到25度之後各種細菌病就明顯多起來,水溫越高細菌病越厲害。

總體來說,每年的3到6月初和10到12月份以病毒病為主,特別是5月和11月是病毒病最高峰的兩個月,因為這兩個月日夜溫差大、水溫波動大,以及水溫在25度左右。6到10月份以細菌病為主,主要防EMS和白便,特別是7和8月份是細菌病最厲害的兩個月。

今年病害預測:19年嚴重暖冬,海區裡的細菌和病毒會比較活躍,進到蝦塘裡就有一定的基礎量,如果正如預測那樣上半年氣溫偏低,陰雨天為主,那麼病毒會更加活躍,上半年的養殖形勢不容樂觀,也許比19年還要糟糕。

做好養殖規劃

首先,在行情低迷時,以穩為主,如果技術一般,儘量要避開發病高峰期,推遲生產,雖然空塘有損失,但還是要比放苗後失敗損失少很多,技術好的人儘可能提高單位利潤,即每斤蝦的售價。

一般情況下,高價格時追求產量,因為每斤成本相差不大,產量越高利潤越多;低價格時追求規格,因為規格越大價格越高,而成本相差不大,即使產量比高密度低,利潤也會比高密度多,

比如,放苗密度5萬,到50條時養殖壓力大蝦出問題了,被迫賣蝦,成活率八成,畝產800斤,按照這幾天的價格50條14元,成本一斤13元,一畝利潤只有800元,如果是放4萬苗,養殖壓力沒有那麼大,同等條件下至少可以養到40條,那麼價格就有16.5元,畝產一樣是800斤,利潤一斤多2.5元,一畝利潤多2000元,如果運氣不好,養到60條,那是欲哭無淚了,好不容易養那麼久,還沒錢賺甚至還要虧本。

就算都養失敗了,低密度的投入成本都比高密度的少,虧本會少一點。還有就是低密度有個更長的緩衝期,即高密度很多時候沒辦法繼續養下去,而低密度卻有長很多的時間可以繼續養,就像目前突然封路,流通不暢,高密度的塘就很麻煩,不喂料蝦會瘦下去,免疫力也下降,很快會出現問題,喂料很快就頂塘,低密度就不會出現此種情況,正常養多十幾天沒有問題,到那時各方面已經恢復正常了。

其次,合理地降低成本來提高利潤。要注意的是,降低成本並不是用低價格產品或少用產品這個意思,這種做法往往是提高成本而不是降低成本,要降低成本關鍵是採用合適的養殖模式,使用合適的技術方案和產品。比如,同等規格情況下,養殖週期短的基本上成本要比養殖週期長的,多養一天時間,就會多一些電費、動保、人工,飼料係數也會高一點。

2017年珠三角流行的快蝦模式主要特點是一切圍繞著蝦能快點大,使蝦在出現問題的時候已達到一定規格,當時的快蝦模式很多人做到30天100條,40天60條,50天40條的速度,當時100條價格有9塊錢,已經做到保本,所以快蝦模式號稱“30天保本,40天賺錢,50天賺大錢”,在當時蝦價好,很多塘的畝產在三百多斤的時候這個模式有明顯的優勢:大家的產量都差不多,但是這種模式週期短而成本低,單位利潤高,而且能多養2造蝦,所以總利潤高很多。但是珠三角的快蝦模式有個比較大的缺點:因為一味追求生長速度,投餵量大,帶給水、底和蝦的壓力很大,很難養到大蝦,大部分在50條左右就被迫上市。現在養殖形勢已經發生改變,目前畝產量已大大提高,病害明顯減少,最關鍵是蝦價不好的情況下,珠三角的快蝦模式已經不適合了,如19年採取快蝦模式賺錢跟普通模式比並沒有優勢,今年在珠三角,快蝦模式一樣會沒有優勢。

在蝦價不好的情況下,如果既能週期短(長速快,成本低,造數多)又能規格大(價格好,產量不低)是最理想的模式,即快大模式。目前澳華在快大模式做了一些摸索和嘗試,在快蝦模式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好澳華高價值產品如蝦奶粉和功能料蝦安康等做到既快又大的成績。由於篇幅問題,快大模式關鍵技術在後面的文章專門寫一篇再給大家分享,敬請等待,很快會出爐。下面主要先給大家在放苗時間上給一些建議,儘可能避免養殖風險。

1、高位池

如果是有棚的,2和3月份是比較理想的放苗時間,因為到5月份病毒高峰期時已經達到一定的規格,抗病力較強,成功率會比較高,建議放苗要比往年少,因為密度高,本身養殖風險高,而且疫情之下存在很多變數,低密度可以養大蝦,價格更有保障,產量也不會低,如果密度高,養殖風險高,投入大。

如果沒有棚,因為水溫長期偏低會造成蝦不舒適,攝食少,狀態差而容易發病,長速也會慢,特別是凍傷過的,長速會大受影響。建議5月份之後再放苗,因為19年的第一造蝦高位池成功率不到兩成,風險很高,因為5月份放苗,清罾時(最危險的時候)6月份左右水溫已經在28度以上,病毒病已經大大減少,專心防細菌病好防很多,特別是在19年10月份澳華研發了能有效預防白便的功能料豐蝦肽寶和康蝦肽寶,細菌病的防控效果大為提高,廣西一些養戶試用效果達到預期。只要有效防住了白便,高位池的成功率和產量就會大幅提高,而且在7月份可以上市,往年7月份都是價格最低的月份,今年的7月份估計價格比往年好很多,如何防控細菌病接下來也會專門寫一篇文章來詳細講解。

2、土塘

土塘會比高位池複雜很多,因為土塘有較多的養殖模式,其實不管是哪種模式,遵循的原則基本都是穩中求勝,就是在儘可能規避風險的基礎上追求利潤的最大化。

3、珠三角地區

珠三角地區要根據自己的技術水平來規劃好自己的生產,如果技術水平高的即每年基本都賺錢的,今年最適合採用快大模式,使用快大苗,使用高價值產品和匹配的技術方案,還是能夠賺到相對最多的利潤;水平一般的即這兩年賺一點的在有指導的情況下可採取快大模式;如果是本來這兩年沒賺錢的,建議在4月份後使用高抗苗,慢慢養,等到六七月份再上市也是比較好的選擇,或者等到5月份放日夜快等穩定型蝦苗,也可避免5月份的病毒高發期。

4、台山和陽江區域

台山和陽江總體情況差不多,大多數塘數較多,面積大,不追求速度,以穩為主,除了少數養戶適合使用快大模式,其他養戶有兩種比較好的選擇,一是混養模式,如羅非和蝦混養,黃鰭鯛和蝦混養等,混養模式在EMS流行的前幾年效果不好,但這兩年上半年的病害主要是病毒病,EMS已經少很多,混養模式在防控病毒病有較大的優勢。這幾年台山蝦塘裡放魚數量越來越少,是因為混養模式對EMS這個病幫助不大,但目前的病害主要防病毒,所以建議放魚的數量要夠,才能發揮到防控病毒的作用;二是使用高抗苗,高抗苗抗病方面有一定的優勢,但要注意高抗苗密度適度降低,因為密度過高會造成長速太慢,週期過長,會影響利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