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戰半徑是什麼(求大神解答)?

一個手工與軍事愛好者


作戰半徑一詞,一般是說到空軍作戰飛機領域。簡單地說,作戰半徑就是作戰飛機,攜帶正常的油料和武器等,在不加油的情況下飛行和執行作戰任務,能飛到的最遠的距離。

作戰半徑也是衡量戰機性能的重要指標,但是作戰半徑並不是飛機最大航程的一半。作戰半徑的算法也是非常複雜的,單說載油量,這其中計算時候,只算戰機的留空期間的距飛行距離,戰機起飛和降落還都不算,這其中還要考慮飛機飛行時候的高度,速度,氣象條件,飛行編隊,戰鬥任務的屬性等。

武器裝備,副油箱的掛載都會產生阻力,這也會影響戰機的航程。當然再往細緻算,每個武器掛架不同,它的阻力系數也不同,這都需要進行詳細的計算。

還有個名詞叫飛行剖面(mission profile)。一般用“高-高-高”,“高-低-低-高”這樣的簡稱,高是指高空,低是指低空。譬如高-低-低-高就是指高空經濟巡航,然後在危險區域低空突防,戰鬥,然後低空返航離開危險區,然後高空巡航回基地,這個不同,飛機的油料和武器不同,當然這些都是需要精密計算的。

這些不同,飛機的耗油量不同,所以飛行距離也不一樣。就像我們日常開車時候,在市區和高速上的油耗不一樣,當然同樣量的油料,行駛距離也不一樣,作戰半徑不是做大航程的一半,比這個數值要少。


雷姐的機械空間


▲這是比較廢油的

作戰半徑是衡量飛行器性能的重要指標。計算公式為:航程÷2≤作戰半徑,一般明顯要小於,這是因為在飛行時要考慮氣象、航速和任務空域的活動時間等,戰時還要考慮返回時遭遇敵情,以及機場選擇等,一般都要考慮留夠足夠的返回油量。因此再好的飛機作戰半徑不足,也被視為重大缺陷之一。

過去有型中型機米格-29,其作戰半徑不足500公里,因而被稱為“機場保衛者”,意思是它不能離開機場多遠。經過改進升級做米格-35,也達到了當代作戰飛機1000公里的作戰半徑。

米格-29還不是短腿王,印度輕型戰鬥機LCA“光輝”,一把就搶過了“機場保衛者”的帽子,與一般直升機的水平差不多,成為超級短腿王。為什麼會這樣?製造中明顯超出設計範圍,增重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換了新的發動機,也沒有得到明顯改善。

達索“陣風”的數據很好看,一款中型戰鬥機,按其宣傳的作戰半徑,可以達到1800公里,載彈9噸還有這麼大的作戰半徑,得到不少網友點贊,以為是一款非常優秀加出色的戰機,因為它的能力都快趕上重型戰鬥機了呢。

所謂內行看門道,答案就在於它的掛載上。在網上大家經常能看到它帶著兩個付油箱,飛來飛去的視頻和照片,它以犧牲其掛載能力得到了大作戰半徑,只在宣傳上有意義,或說大載荷本身,也是一種設計。各家設計考慮不一樣,得到的指標則不盡一致,充其量它就是一款中型機,只是個別數據好看一點罷了。


魂舞大漠


咱就不說那些拗口的專業臺詞了,直接舉例說明。比方說我們的殲7,依靠自身攜帶的油料,最大航程是1000公里左右。那它的作戰半徑是多少呢?頂多就是400公里。因為它要去,要回,加上留空時間,1000公里左右的航程,能有400公里的作戰半徑就不錯了。所以,一款飛機的作戰半徑就相當於它總航程的2/5左右。有些書上說一款戰機航程1000公里,作戰半徑500公里,那是扯蛋。除非你這戰機一飛到那裡馬上就掉頭返回,不打空戰了,要不然作戰半徑不可能達到它航程的一半的。當然,要是你像日本🇯🇵的神風特攻隊那樣,抱著有去無回的決心去打,那另當別論了。

另外要說明的是,我這裡說的作戰半徑指的是戰機在巡航狀態下的航程。如果打開加力,它的作戰半徑就更加短了。戰鬥機在打開加力的情況下,耗油量是平時的3至5倍。像殲7,不開加力,它的航程有1000公里左右,滯空時間大概是一個小時左右。但要是打開加力,完了,頂多五分鐘就要回來了,不回來就沒有油了。

當然啦,要延長作戰半徑也行,就是給它加上副油箱或者給它進行空中加油。從理論上說,只要你的加油機能無限的給它空中加油,它的作戰半徑就可以無限的延長。比方說在1988年的“黃金夾谷”行動中,部署在英國🇬🇧本來的美軍F111戰鬥攻擊機就通過七次空中加油,飛到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投下精確制導炸彈,炸死了卡扎菲的義女,摧毀了利比亞🇱🇾的空軍基地,然後又飛回英國🇬🇧的軍事基地。這次長途奔襲,航程一萬多公里,以F111自己攜帶的油料根本不夠,但好在美國🇺🇸在歐洲有很多軍事基地,部署有空中加油機,可以給它進行空中加油。而在1999年空襲南聯盟的時候,美軍的B2隱形轟炸機更是在美國🇺🇸本土的懷特空軍基地出發,穿過大西洋,襲擊了我國駐南聯盟大使館,又飛回本土的懷特空軍基地。這次航程來回高達兩萬多公里,美軍的空中加油機為它加油了五次。


血染戰旗紅


作戰半徑是專門對戰鬥機來定義的一項飛行指標,而不是武器能量,是飛機戰力的組成因素之一。具體定義是指戰機攜帶正常作戰載荷,在不進行空中加油,自機場起飛,沿指定航線飛行,執行完任務後,返回原機場所能達到的最遠單程距離,決定這項指標的主要因素包括航油和油耗,航油必須滿足正常執行戰鬥時間和往返機場時間的油耗。


問問答


我連跳大神的都不算。

作戰半徑就是,作戰單位在標準作戰模式下,從出發地到作戰區域之間最遠的距離。

一般這個距離是最遠航程的一半不到。

不同任務有不同的作戰半徑,再根據高低空的空氣密度不一樣,還能再分幾類。比如在高空趕往戰場,在低空作戰,再由中空飛回機場,一般記為“高-低-中任務作戰半徑”。

一般情況下,7000米到9000米左右的高度,空氣相對稀薄,飛機阻力小,發動機燃燒受影響也還小,所以這個高度經常被定為最佳巡航高度,幾乎大部分的最佳航程,都是在這個高度範圍內飛出來的。還有就是作戰高度,高空作戰往往是空戰任務,戰鬥機帶的導彈不多,如果不必考慮被發現的麻煩,往往同在高空進入戰場,同時也在高空進行戰鬥,這樣的作戰半徑往往也是最大的。如果是在戰場是在低空進行,戰鬥機往往是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戰鬥機所攜帶的物品為了追求精確,其阻力比較大,戰鬥機攜帶時會受到影響。如果在進入戰場前怕暴露自己,還可能會進行低空侵入地方領空,這樣戰鬥機的作戰半徑就更小了。


筆不意馳


我是雪松,我來探討下戰鬥機所謂作戰半徑是什麼:眾所周知,客機落到哪在哪加油的。戰鬥機就沒那麼方便了,由於過去戰爭實踐戰鬥機續航能力強弱關係它滯空時間長短,當然續航能力越強越好。戰鬥機航程如果是2000公里,那它的作戰半徑只能最多一千公里範圍。


雪松127947852


戰機最大作戰半徑,就是飛去出幹完架還能飛回來的最佳飛行距離


魔龍


作戰半徑一般是指作戰飛機的作戰距離,比如說某一型號航程3000km,那麼他的作戰半徑就是3000km÷2=1500km,這就是該型飛機的作戰半徑。


蘇北平民百姓


你的子彈可以到達的地方與你自身的距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