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怎麼理解?還可以怎麼表達?

051017058681


我們是不是也可以這樣理解,一開始具有差不多層次、經歷和能力的人可以結成命運共同體,但人和環境都是在不斷變化的,以前可以在一起的人可能經過一段時間後,在閱歷、能力和修養等方面出現了差距,如果原來的人還沒有進步或者變化,那麼優秀的人就可能主動離開了。因為你不再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


下行的時間平行線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一般理解是世界上無論是什麼人,當官的或者是老百姓,有緣聚在一起很開心,但是,總歸有離開散去的那一天,就好比是沒有不散的筵席一樣。

“筵席”的詞義有三處意義。最早指的是鋪地藉坐的墊子,“筵”鋪在下面,“席”加在上面,是古時常用的;再一個意思是特指祭祀所設鬼神的席位;另外指酒宴時的座位和陳設。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網絡圖片)

我們明白了“筵席”含義,我們就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下去如何表達使用“筵席”這個詞了。

現在一般把“筵席”延伸為“宴席”,就是親朋好友在一起喝酒吃飯。當大家依依不捨要離開時,會異口同聲地互相勸慰:“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用這句話互相傳達信息,要開心,“筵席”總是要散的,以後我們還有時機相聚的。一般的是親朋好友在一起喝酒表達依依惜別的情感。

雖然現在這句“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話,多數是在朋友聚會即將離開時使用“筵席”這個詞,但是,在書面表達使用上還是要注意場合的。在祭祀場合下,書面用“筵席”這個詞最恰當,如果,在友朋親人相聚喝酒吃飯,在書面上最好用“宴席”這個詞。因為“筵席”和“宴席”在場合不同,含義不同,在使用肯定也不能一樣。

由於“筵”和“宴”發音相同,在使用場合上,也沒人去鑑別,知道其中意義就行了。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總是帶點兒悲涼難捨的感覺,因此,在表達一些離別場面或場景時,往往就會使用“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中“筵席”這個詞了,而不用“宴席”這個詞。似乎“筵席”更能表達戀戀不捨的情感。

<strong>現在把“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用在人生旅途上很多。每當與親朋好友同時離別時,就會用“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來安慰自己和周邊的人,感慨人生。


言者青青


我認為可以分兩方面來理解。

1、從表面字義理解:

試問,天下還有不散的筵席嗎?大家都是因為各種原因,或同學聚會,或群友聚會,或單位年會,或喜事,或喪事等,暫時走到一起了。事情一完,立馬就散場,散會,散席,各回各家,各奔東西了。生活節奏加快了,雖心有閒情,可沒有時間呀!應該說,這是很正常的一個規律,適用於每一個人。

2、從引申義來理解:

或聚,或散,或分,或合,是隨著格局的變化,具體需求的變化,事情發展的變化而變化的,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

-----讀大學如何?歡喜相聚,不捨收場,無奈散去;同學聚會怎樣?好吃,海喝,流淚,敘舊,嗨歌,到了還是戀戀不捨而必須互舍;梁山泊聚義怎樣?還不是隨著戰爭,隨著被招安而土崩瓦解了嗎?“杯酒釋兵權”,“火燒慶功樓”。反過來,和同學竟然成為同事了,大秦終一統,三國終歸晉等等,都是對這句話有力的註解。

還可以這樣表達:

1、世上沒有長勝的將軍。

2、人間沒有永恆的春天。

3、聚散皆是緣,由事不由天。


登攀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一詞,是說天地之間沒有不散的飯局。借飯局的聚散,表達世間沒有永恆的相聚,同時表達了雖然不捨,但還得散去的離別愁緒。

天地間的一類物種☞人類,是聚散聚散離愁最多的一類,也可從更深層次理解為天下沒有白吃一世的筵席,所以,聚一聚,終有散時,各自奔波。






農耕花草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一般理解是世界上無論是什麼人,當官的或者是老百姓,有緣聚在一起很開心,但是,總歸有離開散去的那一天,就好比是沒有不散的筵席一樣。

“筵席”的詞義有三處意義。最早指的是鋪地藉坐的墊子,“筵”鋪在下面,“席”加在上面,是古時常用的;再一個意思是特指祭祀所設鬼神的席位;另外指酒宴時的座位和陳設。


為人民服務印璽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要表達的意思可以這麼理解:有聚就有分離,符合哲學思想,正是有了相聚後的分離才會更加加深了相聚者的情誼,距離產生美不是嗎!不是經常這麼引用嗎,"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只有割捨不斷的感情,有空常聚聚,沒空常想想"

此句出自: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35卷;"天下無有不散筵席,就合上一千年,少不得有個分開日子。"既有明白其中所蘊含著的意義,當處於甚中之時,就不必過於傷感,聚散總有天註定,聚散聚散您又如何理解呢?聚散終有時,再見亦有期。相聚共享真情,再見共享精彩!





龍飛鳳舞初中函數學習


所表達的意思是:天下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存在,任何事物都在變化之中,

潮落潮生,陰晴圓缺,春夏秋冬,生老病死。親朋好友,悲歡離合,聚聚散散,世態炎涼………………!

如果要自已在人生的旅途中活得瀟灑快樂點,那就要把世間上的事物看淡看寬點,什麼富貴榮華,功名利祿…………都是轉頭空。

還是要自愛自重,且行且珍惜,因為;

世上沒有不散的筵席!

天下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




東龍十八子


出自,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35卷:“天下無有不散筵席,就合上一千年,少不得有個分開日子”。

人生有幾個十年呢,從小時候的玩伴,到少年時的同伴,再到長大後的夥伴,朋友來來往往,至今能夠陪伴身邊的寥寥無幾。

因為人生是一個持續不斷向前的過程,不能暫停不能倒退,不可能一直呆在一個環境,不可能一直跟同一群人交往,不論哪個因素,總是會變的,甚至包括我們本身。可能不知不覺間周圍的人就換了,自己的心境經過時間和經歷也變了。不是有一句話叫:“唯一不變的就是一切都在變”嘛。所以緣分天註定,遇見誰,離開誰,都是沒辦法控制的事情。所以,不要強求,好好活著吧。

人生短暫,特別是這幾年的天災人禍,通過新聞報道,發現,人生無常,世事無常!!!

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所以在一起時好好珍惜,不管是和親人的緣分,朋友同事緣分,在一起時誠實待人,寬容他人,因為不一定哪天無常就會到來!

好好經營自己的人生,好好愛我們身邊的人!!!




智悲禪心


本意是世間萬事萬物,見好就收,切勿貪戀。也指事物發展到極致,必然會向相反的不樂觀的方面轉化,正如花無百日紅,開到鼎盛,就會衰敗的道理一樣。


領袖詩人盧偉宗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最早記錄於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35卷,“天下無有不散筵席,就合上一千年,少不得有個分開日子。”

大概意思指團聚是相對的,終究要分離的。

回想一下,你從小開始,經歷小學、初中、高中以致大學,每一次升學都會遇到新的朋友,但也勢必會和老朋友說再見,這是社會與個人發展所決定,人都是有自己的思維的,你喜歡過平平淡淡,一成不變的生活,但你沒有辦法保證別人也是這樣。

人只要有慾望,就會有離別,因為誰都想要有更好的發展,去更大的城市,看更美的風景,過更好的生活。所以離別就在所難免。

再者,人是社會性的動物,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的渴望新鮮的東西,在一個固定朋友圈呆的久了,總會想要遇到新鮮的人。

總的來說,天下無不散的宴席,跟社會與個人都是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的。

分離是為了更好的重聚,這句話也不是不無道理,有時候分開了,更能體會到友情的可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