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房價還能繼續向上漲嗎?

我是個失業農民工


房價上漲?短時間內概率不大!

房子本身就是一種商品,當然我國的房子近幾年被賦予了太多的金融屬性,沉澱了天量資金。美國的股市、我國的房市、西歐的債市,市目前全世界泡沫問題最大的三個市場,是專家們討論隨時可能崩盤的市場。

1、房價上漲和下跌核心上是受房子價值決定的

也就是說,核心地段如學區、交通、環境、商業等因素綜合決定的房子的價值,當然這些因素並非是有統一標準的量化數據,還是根據市場大眾的認知決定的,也受經濟環境的影響。就目前來說,受疫情影響,社會經濟環境下行,收入受到很大影響,同時,學區等價值因素受政策調控也逐漸失去價值加分量,而我國當下債務問題還是很突出的,未來很長時間處於去槓桿、降債務之路。

所以,從趨勢上來說,短期、長期,房屋價值驅動房價上漲的概率很小,弱穩、緩跌將是大概率事件。

2、房價的上漲和下跌主要受房子的供求關係決定的

房子是商品,有供應和需求。這些年內,尤其是近幾年,由於房地產的火爆,我國房子供應增長速度非常快,這是我國經濟結構失衡、消化過剩產能的一種結果,也是全民投機炒房所造成的。

目前,我國房屋空置率很高,大家看一眼自家窗外社區的亮燈情況就知道了。高空置率意味著供應過剩。同時,市場上還有大量的期房沒有上市,目前,雖然在國家調控之下,我國房地產開發規模在不斷縮減,但是仍然有每年幾十萬平米的房屋在建、有幾十萬平米的房屋新開工、有幾十萬平米的房屋竣工交付。這意味著,我國房屋供應處於不斷增長狀態。房地產大佬潘蘋果先生不是說過嘛,他認為我國的房子足夠30億人口居住......

當然,影響房價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需求。所謂的需求就是想買房、同時有錢買房的人。大家都想住別墅,但是大家都沒有錢去買別墅,這種想法不叫需求。

當下的一個特點就是,想買房的人很多,有錢買房的人不多。沒錢——很現實的問題,世界經濟處於下行階段,國內經濟發展也遇到瓶頸,高負債是目前社會明顯的一個突出問題。各種套路貸涉及全國各個地方,有錢的話,誰會去貸款呢?

本身過去的一年經濟狀況就比較緊張,大家雖然都調侃說“2019年是很難的一年,但也許是未來10年當中最好的一年”,當時只是調侃,沒想到20年剛剛進入,就驗證了事實。

疫情問題造成社會經濟受到很大影響,尤其是商業如餐飲、娛樂、商場等,一年當中的黃金賺錢機會失去了。實體制造業、建築業等也因為延遲開工、出口訂單受限、經濟需求下降傳導等大受影響。這些天裡,網上除了疫情的消息,流傳最多的就是房貸、卡貸、車貸、房租等能不能延遲還款、減免等的消息。可見當下我國局面債務問題其實是很嚴重的。

這也意味著,很多人的錢袋子其實是很緊張的。沒錢可能是一種社會現象!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的購房需求將會受到巨大的影響,生活下去成了第一要素。而房子這種難以變現的風險資產也將成為燙手山芋,可能受一些炒房者急於套現的影響,出現一波降價潮。

很多地方政府可能已經意料到了這點,已經開始提前通過政策手段救市了,最近網傳的江蘇無錫市政府發佈的關於房地產行業的扶持政策,其實也是有挺價的意圖,不過,能否實現就兩說的。

總之,疫情不是一件好事,對我國的影響非常大,受疫情影響,我國的房價大漲的可能性很小,下跌調整是大概率事件,甚至有可能出現一波急跌。畢竟,這段時間房產銷售和中介都關門了,大家出門買菜都需要考慮半天風險,誰還去看房呢?而沒有了需求支撐的房價,要怎麼漲呢?


期貨匠人李瑞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就像一隻從天而降的“黑天鵝”,完全打亂了各方面的安排與部署,不僅餐飲、旅遊、零售、影院、交通等行業遭受重創,使得商家等的安排都完全變了樣,不僅失去實現的可能,還都遭受了巨大損失。與餐飲、旅遊等一樣,2020年春節期間的房地產交易,也被全面鎖住,原本期待的外出人員春節期間返鄉置業,也不可能實現了。 雖然說近兩年來房地產市場整體比較低迷,就算去年一度出現了部分城市房價再度上漲現象,但是,並沒有能夠改變房地產市場低迷的現狀。因此,很多人對房地產市場的“春節行情”並不看好。縱然如此,也決不會出現春節期間開發商集體打烊的現象。至少,在外出人員紛紛回鄉的情況下,還是能夠帶來一些返鄉置業的行情的,會比平時的交易量增加的。

現實是,今年的春節,開發商只能在新冠疫情這隻“黑天鵝”的翅膀下,承受著無交易可談的煎熬。因為,本就資金鍊已經很緊,期待著春節期間能夠通過促銷有所緩解,沒想到出現無交易現象,相當一部分開發企業都有可能面臨資金鍊斷裂風險。如果沒有新增資金的支持,難免會出現少部分企業資金鍊斷裂問題。因為,疫情仍會維持一段時間。即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廣大居民也不會立刻轉向購房,而會待疫情完全過後,風險徹底消除了,才會聚集到售樓處。所以,開發商要想等待售房來回籠資金、緩解資金鍊緊繃矛盾,恐怕等不起、也等不了。

這也意味著,疫情已經對開發企業形成了極大的挑戰,樓市在上半年全面啟動的概率不會太大。疫情會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全面控制,樓市則需要等待一段時間,等待疫情帶來的心理影響逐步消除以後。那麼,能夠給開發商帶來希望的,可能只有兩個方面:一是下半年,一是選擇降價。 下半年樓市會慢慢啟動、慢慢復甦,是肯定的,也是必然的,更是必須的。否則,開發商真的會出現比較嚴重的資金鍊斷裂問題。畢竟,幾個月的無交易,或交易寥寥,對主要依賴資金堆積起來的開發商來說,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不僅開發商,為開發商墊資建造房屋的施工隊,也會因此而受到嚴重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是開發商自身還是管理層,都需要認真思考這個問題,需要想辦法解決。調控並不是將市場調死,而是把房價穩定下來,讓市場能夠更加健康的發展。所以,下半年可能是房地產市場的一個小小的轉折點,也是一個新的利益博弈機會。

那麼,對有的開發商來說,是沒有條件等到下半年再通過售房回籠資金的,他們真的已經等不起。因此,一定會有部分開發商選擇疫情得到控制後,就立即通過降價來回籠資金,且降價的幅度會比較大。與其等待資金鍊斷裂,等待讓財務成本消化利潤,甚至擴大虧損,不如降價售房,還更主動些,更有利於企業正常運轉。如果降價的幅度較大,預計部分居民會選擇出手。那麼,市場的啟動就會提前。顯然,這叫以價換量,也是開發商被迫無奈的選擇。

如此一來,疫情過後的房地產市場,很有可能是一次房價全面下降的過程。考慮到房價下降幅度太大也會帶來一定的風險,會讓開發商出現新的資金鍊斷裂等方面的問題。因此,管理層也會通過調控政策,適時對市場進行調整,對市場的變化進行管控。基本的思路就是,“房住不炒”的定位不會變,因城施策、分類調控的要求也不會變,落實城市政府的責任同樣不會變。可能變化的就是不會在房價已經下跌的情況下,繼續收緊調控政策,不會眼睜睜地看著開發商資金鍊斷裂,會對出現風險的開發企業給予少量資金支持。也就是說,上半年可能會對少數開發商補充有限的流動性,以緩解這些企業的資金鍊斷裂風險。前提是,企業必須鉚足了勁,用盡自己的所能之後,且必須加快資金回籠。否則,就算能夠補充一些流動性,也很難維持長久。所以,疫情過後,會在開發商降價的內在動力增強的情況下,市場交易有所恢復,甚至報復性反彈,呈現一波不錯的交易行情,將春節期間因為新冠疫情造成的損失加倍補回來。至於利潤嘛,則應當在降價中有所降低,或者減少虧損。 從總體上講,疫情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對開發商的考驗也是比較嚴峻的。就市場的整體而言,應當是在疫情過後的三個月左右才能比較好的恢復。除非開發商選擇降價,不然,能在疫情過後三個月內得到恢復,就已經相當不錯。尤其不要指望調控政策會放鬆,這是不可能的。從決策層的角度來看,疫情過後,最核心的問題是振興實體經濟、尤其是製造業,出臺更多的政策讓製造業復甦,讓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如果支持房地產,就等待給實體經濟雪上加霜,給中小微企業添亂。所以,不可能出現樓市調控放鬆的現象的。相反,會進一步優化樓市調控政策,更好地理順房地產與其他產業、尤其是實體產業的關係,讓更多社會資本流向實體經濟領域。


海洋勵志


目前不會。很多開發區售樓部已經開啟了線上看房認籌,主要以降價為誘惑引導客戶先交付定金等疫情結束辦理購房手續。疫情結束後隨著客戶恢復正常水準,會恢復到之前的水平。總得來說疫情對長遠的房價不會有大的影響。



賀蘭劍客


對比03年SARS來講有三個觀點

01、2020年2季度前後,樓市政策將出現定向寬鬆調整,2021年1季度出臺將出臺

樓市適度收緊政策抑制城市房地產市場階段性過熱

02、預計本輪冠狀病毒將在2020年5月進入尾聲,為了應對2020年經濟下行壓力,

預計二季度開始新一輪“救市”措施出臺,刺激下半年交易量回升。而在交易

量回升之前,上半年將延續以價換量趨勢

03、此次疫情主要集中在湖北及武漢,參考北京及廣東案例,疫情爆發後的半年內,

商品住宅成交量增速將同比下滑4%甚至更多,考慮到其他區域的項目暫停限

制,中度及低感染區域市場成交將差於SARS期間水平


我有辣條跟不跟我走


一二線城市看漲。因為這些城市有良好的城市管理機制;優質的衛生醫療條件;以及其他領先的資源。

另外一個海南看漲。因為海南有先天的自然氣候優勢。此次疫情病人住院時間也是最短的。非典那年海南是零疫情。 而且海南今年是自貿港元年,從自貿區到自貿港的轉變,我們在海南切切實實看到了政府的轉變,以及各項措施的執行。


周海峰zhf


供需關係決定價格表現,供大於求的城市會價格維穩,供小於求的城市會價格上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