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姜施肥方案及種植管理

一、大姜對生長環境的要求

1.溫度要求:生薑起源於熱帶地區,在系統發育過程中形成了喜溫而不耐寒的特性。28℃以上發芽很快,但生長細弱。姜在16℃以上即可發芽,但20℃溫度發芽緩慢;22℃~25℃為生薑幼芽萌發的適宜;莖葉生長以20℃~28℃較為適宜;根莖膨大盛期光合作用最適宜溫度為25℃,且要求有一定的晝夜溫差,白天25℃,夜間17℃~18℃有利於養分的製造和積累。

2.光照要求:生薑較耐陰而不耐強光,在中等強度的光照條件下生長良好;若遇強光,光合作用下降,苗期植株矮小,甚至枯萎。葉片發黃,生長不旺,葉片中葉綠素減少;若雨水過多,光照不足,對姜苗生長亦不利。

3.水分要求:生薑為淺根性作物,根系不發達,吸水力較弱,土壤深層的水分不能充分利用,而葉片的保護組織亦不發達,水分蒸發快,因此不耐乾旱。

4.土壤要求:PH5~7的土壤生長良好,PH低於5,根莖易裂,地上發育不良,PH大於8,葉片發黃。

5.養分要求:生產1噸大姜所需養分

實用技術 | 大姜施肥方案及種植管理


生育期氮磷鉀吸收比例為3.5:1:5.5,偏喜鈣硼鋅。

二、大姜種植技術要點

實用技術 | 大姜施肥方案及種植管理

1.嚴格選地,避免連作:選擇土質肥沃、土層深厚、透氣性好、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力強的沙壤土、壤土、粘壤土,要求田塊地勢稍高,宜選擇坡地和稍陰的地塊栽培。排灌方便,不易積水。生薑不宜連作,應與水稻、十字花科、部分豆科作物等進行3—4年的輪作。

2.精選姜種,促進早發:選擇姜塊肥大豐滿、皮色光亮、肉質新鮮、質地硬、具有1個壯芽、重75-100克。

3.曬姜困姜 :將選出的姜塊放在草簾上晾曬2—3天,選擇氣溫高的天氣曬姜種,一般上午9:00時前後取出晾曬,下午4:00時左右收進室內,以防凍害。

在曬姜過程中,把變褐、變黑和變軟的姜塊挑出淘汰,通過曬姜可以提高姜塊溫度,促進內部養分分解,從而加快發芽速度,同時,可減少姜塊水分,防止姜塊腐爛。

把曬後的姜種置於室內堆放,覆蓋草簾或棉被,悶放3—4天,保持11—16℃,促進姜種內部養分轉化分解。

4.消毒催芽 :消毒催芽可使種姜幼苗快速萌發,種植後出苗快而整齊,病害減少,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術措施。用1:1:150的波爾多液浸種,10分鐘後撈起晾乾。

三、大姜澆水管理

澆水應避開中午高溫時,最好在早晚進行。下雨時注意排水。

苗期:在澆足底水的基礎上,苗期要始終保持土壤溼潤,避免忽幹忽溼。

旺盛生長期:8月上旬,立秋前後,大姜進入旺盛生長期,需水量大,一般每7天左右澆一次水,保持土壤溼潤 。

收穫前期:收穫前2-3天澆最後一水 。

四、大姜缺素症狀

實用技術 | 大姜施肥方案及種植管理

缺鈣

實用技術 | 大姜施肥方案及種植管理

缺硼

實用技術 | 大姜施肥方案及種植管理

缺鎂

實用技術 | 大姜施肥方案及種植管理

缺錳

實用技術 | 大姜施肥方案及種植管理

缺鐵

五、大姜增產套餐

實用技術 | 大姜施肥方案及種植管理


底肥(3月15-4月20日左右);

第一遍提苗肥(5月25-6月15日,苗20公分左右);

衝分杈肥(7月1-10日,小培土前10天左右);

小培溝追肥(7月10-20日左右);

膨大期第一次衝肥(8月5-15日);

大培溝追肥(8月25-30日);

衝施最後一遍肥(9月10-20日)。

實用技術 | 大姜施肥方案及種植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