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帶孩子真的好累,心情特別煩躁,這樣怎麼辦?

小熠辰


作為一位獨立帶娃三年的全職媽媽,我不請自來。

一個人帶娃帶的很煩躁,這是人之常情。因為人都是社會的人,有七情六慾,有種種社會關係。寶媽不必為此感到焦慮或氣餒,有選擇的堅持下去,希望就在前方。

1)帶娃過程中的煩躁,都是因為無力感。

我回想自己三年來的點點滴滴。煩躁的日子不多,但每一次都印象深刻。

第1次感到煩躁,孩子才兩個月。晚上一直哭鬧不睡,正好寶爸又出差了。累過一天,晚上實在沒有耐心和精力,不覺恨起寶爸來,連帶著把奶奶、姥姥也恨上了。一想到這些,又更煩躁。

第2次感到煩躁,孩子1歲。孩子開始和大人一起吃飯,我開始重視伙食,燉湯、煲粥、炒菜等都得在他睡著時儘快準備。其次,還需要打掃衛生,洗衣服等。一旦孩子醒來,又要盡力陪玩。常常一件事未完,又想著下一件事,事趕著事,就容易煩躁。

第3次感到煩躁,孩子2歲。當時我們已經開始談論送幼兒園了。有一位朋友每天給我灌輸:要獨立,要賺錢,要在家裡有權威。不知不覺,我也受了影響,每天都在想該做點什麼呢,要不真的黴掉了。但事與願違,事情沒做,我對孩子越來越沒耐心,總覺得他耽誤了我。



以上就是我屈指可數的幾次煩躁經歷。現在慢慢想起來,多半是因為想的太多,而能解決的太少。懸而未決的事情偏偏又不時的出現在腦海,這種無力感和挫敗感越強烈,煩躁就會越強烈。

若要減少煩躁,減少無力感,就必須要簡化自己的社會功能和帶娃的職責功能。

2)簡化自己的社會功能。

一方面,不要想著依賴別人。不論我們中國的家庭傳統如何,帶娃絕不是奶奶或者姥姥的事,它只關乎父母自己的事情。

如果有老人幫忙,這是情分,你可以選擇工作,或者帶娃更輕鬆一點。如果沒有老人幫忙,也不請保姆或者送日託,那就自己帶吧。事實上,自己帶娃,辛苦三年,幸福一輩子。畢竟我們是與時代最緊密相連的人,孩子在我們的教育下,會更自信,更有安全感,各方面發育更好。

另一方面,也不要想著身兼數職。我有一個朋友,她獨自帶1歲的娃,還每天晚上寫公眾號,不得不說她有才又有毅力。兩年後,她還是公號小白,但孩子瘦弱、膽小,毫無生活規律。因為孩子牽扯了她的精力,而同時沒有成績的公號,也加深了她帶娃的煩躁。

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帶娃是一件十分耗費精力和心力的事情。既然選擇了全職,那就要把娃帶好,這才是你能爭取的職業的最高榮譽。


3)簡化帶娃的職責功能。

首先,明白只有帶娃才是你的核心職責。其他家務,可以甩鍋給機器的就甩鍋,可以交給老公的就交給老公,可以外包的就儘量外包;如果都不行,也可以拖一拖,慢慢幹。

孩子白天休息的時候,可以做點家務,也可以做一點自己喜歡的事情,如讀書、鍛鍊、遊戲等。晚上孩子休息時,則一定要好好休息。

其次,幫孩子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幾點吃飯,幾點睡覺,幾點外出,每天找哪個小朋友玩,在家玩什麼遊戲等等,儘量都規律起來,變化也要循序漸進,不要突然襲擊。

規律的生活在建立之初有些困難,但只要堅持一週到十天,就能顯現效果。這樣不僅你,孩子也能心裡有數,這一天要怎麼度過,而不至於費盡心思(胡思亂想)。

最後,不要對比別人家的孩子。每個小孩子的發展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11個月就會走路,有的孩子到一歲半才學會;有的孩子到了兩歲喜歡打人,而有的孩子到兩歲正是活潑可愛的時候。這些天性是最不可控的,如果一定要跟別人對比,那就是自尋煩惱了。



此外,孩子們的生活習慣也不盡相同。如果你已經幫孩子規律了生活,則輕易不要因為別人而更改。

永遠最愛自己的孩子,努力幫自家的孩子做到最棒,這是我們帶娃的最好打開方式。

遛娃實錄總結:

請你思考一個問題:到底是我們在帶娃玩,還是娃兒帶我們重溫童年的美好?我們陪孩子玩拼圖,跑火車噹噹噹,看動畫片,吃動物餅乾…想一想,如果沒有孩子,我們會幹這些嗎?會體驗到當時的心動和快樂嗎?

說我們帶娃,不妨說是和孩子一起體驗這個世界。想一想,還頗有些感恩的味道呢。

當我們懷著感恩的心來帶娃,當我們將帶娃當作唯一最重要的事情,當我們把孩子看作最棒的禮物時,便會豁然開朗,煩躁也會隨之消散。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遛娃實錄


我是全職寶媽,從仔仔一出生到現在快兩歲了都是我一個人在帶,凡事親力親為,女人只有做了母親才能體會到當初父母養我們的艱辛,帶孩子真的很辛苦,很累。我的脾氣不像我老公那麼好,我愛發脾氣,性格有點暴躁,特別是生了孩子後做了全職媽媽,感覺自己隨時走在暴走的邊緣,尤其是孩子哭鬧的時候沒兩分鐘脾氣就上來了,看他哭鬧心情特煩躁,一發脾氣我就會朝他吼,每次朝孩子發脾氣後都告訴自己要改,可我每次都控制不住自己,明明知道這樣會影響到孩子,我有時候感覺自己好累,總感覺是在找一個發洩點。我仔仔他的脾氣也很大,愛發脾氣,一生氣大喊大叫,可以說是受了我的影響,每次看他這樣子大喊大叫發脾氣,我自己深深感到自責,我的性格暴躁影響到了他。不過現在大了,快兩歲的孩子了,有自己的想法了,會表達了,能說很多話了,可以跟我溝通了,他的脾氣也沒那麼大了,就算是哭鬧也會跟你說明什麼事情,不再大喊大叫了,其實說白了,主要是我的脾氣改了很多,很少去吼他,就算他發脾氣我也會跟他去交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人有時候煩躁就容易對身邊的人發脾氣,特別是我們這些專門帶孩子的,孩子哭鬧會容易讓我們感到煩躁,暴怒,衝孩子發脾氣。這樣不僅對我們自己不好,對孩子也有很大影響。一個人帶孩子怎樣才能不讓自己煩躁呢?這也是我自己帶我家仔總結出來的經驗:

1、當孩子哭鬧,惹你生氣的時候,深呼吸三次。等自己慢慢深呼吸,讓自己冷靜之後再來處理這件事情,那麼情況就會好很多。

2、儘量多帶孩子出去玩,不要整天呆家裡。帶孩子出去玩,給自己一點事情做,同時也給孩子一點事情做。如果整天呆家裡,孩子吵鬧就像開擴音器一樣,心情更煩躁。

3、每天親親孩子,抱抱孩子,多說愛他。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越來越會給你更多驚喜,同時也會越來越給你惹麻煩,每天親親他抱抱他,多說愛他,這不僅是告訴孩子媽媽愛他,也是會讓自己的心情美美噠。

4、多跟孩子互動,在他做某件事的時候給他提要求,多讓孩子去表達、去理解你的意思。而自己多跟孩子互動也能更加了解孩子。



醜醜噠寶寶


我孩子兩個月大開始,到上幼兒園,中間那段時間基本上是我自己一個人帶他。我深有體味:帶孩子是一件很費體力和精力的事。

孩子小,為照顧孩子、防止意外,負責監護的人需要時時刻刻陪伴在孩子身邊,有時想上一下廁所都不自由,即便如此,但還要抽出時間準備一日三餐。

假如孩子的監護者沒有足夠強健的身體,或者沒有適應性足夠強大的心理,長時間無差別的勞動真會讓人感到身心疲憊。

人身體累,睡一覺就會恢復得差不多;但是,假如是心累,不但睡一覺不管用,而且還會難以入睡。人休息不好,身體也會有負擔,於是人在覺得心累的同時也會身體累。

一個人帶孩子,要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身體累不可避免。如果能在心理上多給自己一些積極、愉快的暗示,讓自己心情儘可能平和些,那麼,就會消除心理原因引起的勞累感。

一個人帶孩子,怎樣讓自己不感到太累呢?

一、\t正確看待育兒這件事,儘量不要在心裡把它定位為“辛苦事”。因為做哪件事都需要費力氣、費精力,不單單帶孩子。

二、\t積極培養、加深對孩子的“愛”。越愛孩子,就會越心甘情願為他付出一切,不容易體驗到“苦”、“累”的感覺。

三、\t把心思放多在孩子身上,用心關注孩子。如果細心觀察,孩子每天都會帶給你驚喜。那份驚喜足以驅趕走你身上的疲憊和勞累。

四、\t不管孩子是不是真的到了可以與你互動交流的時候,經常與孩子說說話。平時多與孩子說話,不但可以促進孩子語言發育,還可以減少自己因缺少與人交往而產生的鬱悶感。

五、\t多與家人分享你在孩子身上發現的驚喜,而不是常常述說育兒的辛苦。這樣,不但可以給自己正面的暗示,還有利於家庭形成一種積極正向的氛圍,更容易帶動家人抽時間加入到育兒中來,從而使自己有一點喘氣的機會。

六、\t想辦法豐富自己生活,讓自己心裡變得更充實些。多學習積累育兒經驗,主動結識鄰里也在帶孩子的媽媽們,大家一起帶孩子到公園走走,相互傾訴和相互幫助。

總的來說,一個人帶孩子,事事需要自己親歷親為,那些事看起來不起眼,但繁瑣費時,還一件也少不了。由於養育孩子的事,每天重複性高,也不能馬上出成效,再加上社會上對全職育兒的媽媽認可度不高,全職媽媽不容易看到自己的勞作的價值,如果一個人悶頭在家帶孩子,在心理上可能產生一種與社會脫節感和孤獨感,造成心理累,身體累。因此在帶孩子期間,需要想各種辦法來調整心態,並“忙中偷閒”恢復自己的體力,以便使自己保持一個健康、積極、樂觀的身心狀態。


育兒智匯


答:有我累嗎?

1、七十年代,知青的我既教書又帶孩子。(孩子爸爸在六里以外的中學任教,週日才團聚。)

2、寶寶放在宿舍,我去教室上課,下課跑去瞧一眼,孩子滿臉轉奶,只見白茫茫一片,連眼睛都找不到。

3、經常遇到,突然下雨,尿布需要收,學生需要管,孩子需要吃,煤油爐出故障……

4、孩子蹣跚學步,我去三里以外開會,晚上回來時,只見小孩與幾位大孩在橋上,褲子像筍乾一樣硬(當時沒有尿不溼)

5、由於沒人照顧,所以孩子只能一直躺,頭扁得像剷刀。

6、生怕家長認為我獨自帶孩影響教學,所以拼命努力,每一次統考總是名列前茅……





綏格格


一個人帶孩子確實很累、很煩躁,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有許多快樂和幸福,不是嗎?當你看到孩子一天天長大、整天甜甜地叫著"媽媽"時,當你看著孩子牙牙學語、唱歌跳舞,你不感到幸福和開心嗎?你會欣喜自已做了媽媽,有了一個小天使,有子個開心果,帶孩子的苦和累都一掃而光,當然,帶孩子是有苦又累,有時也煩,這是事,我也在帶孫子,我的孫子快兩歲了,是個特別煩人的小傢伙,有時會讓人忍耐不住想揍他一頓,但一想到孩子還這麼小,不懂事,自已的氣一消掉一半了,還有當小孫子一聲聲"爺爺"的叫我,有吃的用他那嫩嫩的小手塞進我的嘴裡時,還有時不時親親我的臉,那種幸福感,那種被感動的心靈,有什麼苦和累都煙消雲散、化為烏有。

另外,一個人帶孩子是有許多說不出的苦和累,比如,孩子很粘人時,大人什麼事都幹不成,連上廁所都得帶著孩子或孩子睡著了才行,但是,帶孩子也是一門學問,要學會減壓,也要統籌兼顧好各項家務,比如,在孩子睡著時做一些家務活,或煮飯,也可以在住處小區,跟帶孩子的寶媽、奶奶、姥姥們結成互助互幫聯盟,誰有事時就幫誰帶著孩子,另外,大家在起也可以互相交流帶孩子的經驗和體會,也可以在一起自娛自樂,唱唱歌、聊聊天、減減壓,這樣就不會感到那麼煩躁了。

希望我的一些經驗和建議對你有用,也希望你們孩子健康快樂!


蒙承甫1


我是一個全職媽媽,我家寶貝再過幾天就兩歲了。有時候帶娃兒真的很煩躁,現在分享下我的經歷和煩躁時的處理方法。

找出根本原因。很多時候,我覺得自己會莫名其妙的發脾氣。剛開始很自責,給那麼小的寶貝發脾氣確實不好,但是媽媽不是神,媽媽也是人,是人都會有情緒。而自己在家裡帶娃,只有兩個人,一旦孩子有什麼不對,就情不自禁的就開始發脾氣了,很難控制。

我總結了下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睡眠不好。睡眠不好佔大多數情況,白天孩子一般起來比較早,尤其是很小的時候,可能五點多就起來了,作為媽媽,實在是累的不行,但沒辦法,還是得起來衝奶粉等等。就算我倆孩子現在快兩歲了,我有時候對她也很無力,六點多起來,先給衝牛奶,洗奶瓶,完了後洗腳洗屁股,穿戴整齊,收拾床鋪。自己洗漱,做飯,洗碗,收拾屋子。有時候剛洗完,拉了還要洗屁屁。待一切收拾妥當,帶著水瓶子玩具零食出去玩兒,玩兒回來做飯,餵飯,自己吃,洗碗。這一系列事情,做完可能需要三個小時左右,因為娃兒吃飯太慢了,尤其我家寶貝胃口本來就不好,很瘦,還要變著法做,有時候做了不吃。還得重新再做。吃完,耍會兒要睡覺,這時候我已經精疲力盡,可能娃兒沒睡著,我已經睡著了。一覺睡醒,還是娃兒醒來鬧,我才醒。繼續衝奶,洗奶瓶。給娃兒穿衣服,收拾下吃點水果,出去逛。沒一會兒娃兒爸爸要回來了,匆匆趕回來,洗菜,切菜,蒸米飯,娃兒爸爸回來炒菜,吃飯,洗碗,給娃兒洗澡,洗衣服,自己洗澡,好不容易上床睡覺了,半夜還要起來換尿不溼。

如果上述事情都是我做,我估計得累死。所以建議是,早上娃兒醒來就喊老公,讓他給娃兒衝奶粉,洗臉洗屁屁,寶媽可以多睡會兒。等寶爸收拾完去上班了,你再起來,收拾自己。早餐實在沒時間,可以買著吃,兩個包子,一杯牛奶或者豆漿就解決了。如果前夜沒睡好,第二天面對如此多的家務,一大早絕對是心情煩躁。

晚上寶爸回家做飯洗碗,給娃兒洗澡,寶媽可以休息下或者乾乾自己的事情放鬆放鬆。然後和寶貝一起睡覺。當然,這個得寶爸的支持,或者條件允許。

如果寶爸工作經常出差,那我建議,家裡亂點就亂點,一定要優先休息好,不要考慮這個也沒弄那個沒弄。先做好必須做的。

2)一味付出,老公不理解,很是委屈,心理有氣沒地方發洩。

很多時候,人發脾氣不是因為當下的事情,而是另一件事情沒達到自己的期望值。比如老公不理解,覺得不賺錢,不上班,就帶個孩子還累。

這種情況,不要和老公吵架,讓他帶兩天娃兒試試,親身體會下帶娃兒的辛苦。再和他溝通。人和人無法做到真正的理解,所有的感同身受都是因為經歷了對方經歷的事情,才會做到理解。

3)潛意識裡去和別人比較。

很多全職媽媽在看到身邊的同事,不是去旅遊,就是去看電影,吃火鍋,或者哪裡逛了。再看看自己,沒有任何收入,捨不得吃,捨不得穿,一兩年沒逛街,沒穿新衣服,沒空注意自己的形象,整天灰頭土臉,圍著孩子,老公轉。每當看到這些時,心理會很不舒服,但是沒辦法改變,現實就是,娃兒奶粉尿不溼一個月一千多,還要各種開銷,沒有多餘的錢去給自己花。

無力改變,又心有不甘,矛盾著,痛苦著,弄得自己心力交瘁,煩躁無比。

既然無力改變,那就學著接受。明白自己最重要的事是帶娃兒,明白是一回事,做到是另一回事。潛意識看到這些東西,就會被影響。

我的做法是屏蔽了喜歡各種曬的不重要的朋友,這種只能讓自己更加不舒服,學會拒絕給自己帶來麻煩的朋友圈信息。

自己先要做到認可自己,帶娃兒確實很重要,李玫瑾教授都提倡娃兒三歲前最好親自撫養。這樣的親密關係會影響孩子一生。自己帶孩子,孩子才會信任你,聽你的建議,以後的叛逆期不至於誤入歧途,痛苦只是暫時的。

4)除了帶娃,還是帶娃,沒有自己的空間,失去自我。

每天重複著相同的事情,誰能受得了,除非是機器才會這樣。所以,擠出點時間,培養一門興趣,看書,畫畫,看電影,追劇,每天一個小時,半個小時,你會感覺輕鬆很多。

5)糾纏過去,恐懼將來,沒活在當下,不會和自己相處。

活在當下,很多事情過去了,就不要再去多想,過不去的坎兒其實都是自己和自己較勁兒。和別人關係不大,是自己一直在原地打轉走不出來而已。自己一直耿耿於懷的事情,對別人其實什麼都不是。

所以凡事看淡一點,不要太過較真,取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自己開心了,才會讓周圍人感到快樂和舒服。如果你老公下班回家,看到你心情煩躁,聽到你各種抱怨,他絕對沒心情再去做飯,洗碗,做家務。但如果你給他一個笑臉,說兩句安慰話,再誇他幾句,那他絕對是開心的,做家務也不覺得累。還會在心底感謝你。

總結一下,

1) 要有個良好的睡眠,能讓老公做的就讓他多做,老公出差的,家務能不做的就不做,或者拖幾天再做,一定要保持個良好的睡眠。

2) 不要光一味付出,要想辦法得到老公的理解支持和我尊重。這樣子老公才會行動起來,心疼你,愛護你,主動為你分擔家務。

3) 擺正心態,不要和那些沒生孩子的比較。每個人都不容易,人前光鮮亮麗,背後都有自己說不清的心酸。

4) 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每天留出自己的私人空間。

5) 活在當下,學會接受自己的平庸,凡事看淡點,學會和自己和解,取悅自己。

最後,晚安,希望寶媽們好夢!



小藍齊


生下二寶後,大寶八歲。有很長一段時間,是我一個人帶他們倆個。二寶特別粘我,又愛動,一個人睡著了躺在大床上都能摔下來;醒著的時候將她放在床上她會哭鬧會掉床,將她放在圍欄裡,她會不停地哭鬧。

我大部分的精力都用來照顧二寶了,面對放學回家後調皮、愛玩、不聽話的大寶,我再沒有一丁點兒的耐心,每天都會呵斥他、批評他、罵他。大寶開始變得易怒、愛發脾氣、愛挑釁。當和大寶吵架成了常態後,我覺得特別失敗,心情煩躁、頹廢,甚至是生無可戀。

現在二寶兩歲了,她乖巧可愛,懂事,能夠在我忙碌家務的時候自己一個人安安靜靜地玩耍;大寶脾氣逐漸好轉,體貼父母,疼愛妹妹。我自己的狀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會發現孩子們身上的閃光點,會經常誇讚他們,在他們鬧騰不配合或者發脾氣的時候,我也能夠冷靜的面對了。

轉變到現在的狀態,我也是做了很多努力和調整的。

和充滿正能量的人打交道

人都是很容易受別人影響的,如果有人一直在你旁邊說老公多不體貼、婆婆多不關照你、孩子多鬧騰、家務活多累人,慢慢地你就會覺得自己的生活也是這樣的。

和充滿正能量的人經常相處,則會讓你時時檢討自己,會讓你覺得眼前的困難不堪一擊,會讓你對身邊的人充滿感恩。

我們小區一個阿姨,六十七歲了,孫女十歲,孫子兩歲。兒子常年在外地工作,兒媳婦白天上班晚上和週末輔導孫女學習。她一個人照顧孫子、負責一日三餐、買菜、一邊揹著菜一邊抱著孫子爬五樓。阿姨不但沒有抱怨,還經常做小零食給孫子吃。出去玩時她拿出來分享給小孩子分享,無論是顏值還是口感,我們都覺得很贊。兒子一家去旅遊,她一個人留守,還很開心得表示:他們都走了,我終於可以把家裡好好收拾一下了。

累不累?煩不煩?比一比,也就沒有那麼多受不了了。

學會示弱

之所以是我一個人帶孩子,是因為婆婆腿腳不便、公公有傳染病。在我帶著兩個孩子覺得整體狀態不好之後,我向父母求助了。他們年齡有些大了,但身體還行,可以幫我做飯或者適當做些家務。



父母來了之後,將我從繁忙的狀態中解脫了出來。我可以很專注地照顧二寶,可以將二寶託付給父母去接送大寶。正是與大寶的溝通增多,才使得親子關係逐漸變好。

一個朋友的雙方父母都沒有辦法幫忙,她一個人照顧兩個孩子太過吃力,就長期請了保姆。

也許有人說經濟條件不好怎麼請保姆?其實和省錢比起來,一家人的和睦溫馨才是最重要的。跟家裡的雞飛狗跳、自己的煩躁抑鬱相比,請保姆的花費還是值得的。

多讀書多學習

  1. 多讀書,會讓人從狹隘的個人思想中解脫出來;
  2. 多學習育兒,會讓你覺得孩子才是重要的,為了孩子,保持好情緒是必要的;
  3. 多看書,還能引導孩子愛上閱讀遠離電子產品。

現在的電子書可以播放,即使是忙碌的狀態,也可以收聽。多學習育兒、心理、教育等方面知識,對自己、對孩子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結束語:

帶孩子是一項辛苦的工作,會勞累、會枯燥、會讓人厭煩,可帶孩子不僅是要將孩子養大,還要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和習慣,這些都需要父母耐下心來,心平氣和地去面對孩子。多學習、多讀書、多溝通,思想開闊了,才能更好的帶孩子。


小寧大遠養成記


我也是一個人帶寶貝長大的,特別理解那種酸爽,一個小孩時一個人帶,2個小孩時還是一個人帶,在那段時間裡我沒有朋友,沒有交際 奶粉尿布溼奶粉尿布溼打轉,沒有人理解你覺得你帶孩子就是玩,啥也沒有幹 說的也是 除了帶孩子確實啥也沒有幹 可是你的沒日沒夜沒人看見。你的操心沒人懂 衣服永遠沒有特別乾淨的時候,因為她不大不小的時候你得抱著,她會走路了抱在手裡他腳在的地方永遠是贓的,叢懷孕後高跟鞋就丟掉了至今都沒再穿上過,我也想美美的可是口紅啥的你塗上了就不能親她,要是化妝了她就不能親你 因為那都是化學品 對幼兒不好,,Ծ^Ծ,,在最愛美的年紀這些全丟腦後了,

我記得我帶寶貝這麼久了,大寶今年6歲了小寶今年3歲了,就有一次我回老家了大寶發燒進了醫院,而後只有小感冒幾乎連藥多很少吃的那種,別人的小孩動不動去醫院而我家寶寶們實在是太給力了,膚白貌美的 這也是這麼久以來最值得欣慰的。

試問誰又想與社會脫節甘心情願的付出,還不被理解 只因為沒人帶,或者被迫得自己帶 。


飛天魚的記憶


當初懷孕的時候,因為要顧忌太多,身心受累,我總安慰自己生完寶寶,就解放了。沒想到生撫寶寶卻是,媽媽征程的開始。照顧撫育孩子,才是真的考驗人生。做媽媽的人都體會過,帶孩子的勞累。身體上的疲倦可以休息,情緒上的失控才是令人煩躁。面對這樣的情況,我當初也是無法應對,所幸認真反省,結合書中建議,多向身邊人學習,慢慢調整心態。終於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因為婚後多年不孕,經過治療才生下大寶,對於他的降臨我是充滿期待。出生後一直都是自己照顧,純母乳餵養,他極少哭鬧,我帶著還算輕鬆。因為體質好也少生病,開始添加輔食了,看著他會翻身,可以坐著玩,開始長牙,喜歡到處爬,每天呀呀學語。每天都帶給我,不一樣的驚喜。 看著他我沒有感覺到累。屬於自己的時間,也容易安排。直到他開始學走路了,每天纏著我要去玩。經常會碰到跌傷,變得嬌氣了。粘著我的時間越來越多,除了休息,其他時間都得陪著。


老公帶他就哭鬧,我這人脾氣本來就暴躁,以前他少哭鬧我還可以裝慈母。有時我忙著做家務,他又吵鬧的時候,我開始會耐心哄著,但次數多了我就會大聲吼。特別是遇到他生病不舒服。我更是感覺崩潰。隨著他日益長大,有自己的表達方式了,我感覺帶他越來越煩累。我想學著育兒書上,多點耐心少用暴力,但現實情況不受控制。不知是因為吼叫,還是打他的原因。我發現他膽子,變得異常膽小,看到陌生人,就會躲在我身後,別人一逗就哭。有時看著我也一副,驚嚇表情。我發現不對勁了,因為以前的他愛玩愛笑。會同我撒嬌。


看著網上關於自閉症狀的描述,越對比我越擔心。我把不滿同老公發洩,責怪他不陪伴孩子,他卻埋怨我孩子,都照顧不好。我情緒受不了,哭著同媽媽傾訴。媽媽讓我多帶他,出去接觸人群,多同鄰居年齡,相仿的孩子一起玩。要控制下自己的脾氣,媽媽特意過來住了一個多月,同我講述她一個人,帶我們幾姐弟的經歷。看著孩子年幼的臉龐,我深刻檢討了自己。我同老公商議好,規定時間,多點陪他出去散步,平時多帶他去遊樂場玩。樓上樓下的鄰居,有幾個同齡的孩子,我和幾個媽媽成了好朋友。經常相約一起帶孩子去玩。大家交流育兒經驗。孩子慢慢正常開心。我的情緒也穩定了。



現在的我帶著兩個寶寶,大的上幼兒園了,小的才幾個月,媽媽偶爾會幫下忙,老公下班回家也會幫著帶。我還有時間寫下東西,日子過得平淡而又幸福。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性格,帶孩子的經驗都不同,照顧教育孩子沒有捷徑,媽媽要學會調整自己心態,及時解壓,給孩子多點陪伴耐心。


冬暖致寧


我大閨女6歲半,二閨女快4歲了,小兒子剛1歲不到4個月,不過我還好,有婆婆在旁幫襯著,給我們洗衣服、做飯,兩閨女也都是和婆婆睡的,替我省去了不少力氣,幫了我好多,我真是遇到了一位好婆婆。

小兒子現在還不會走路,(由於早產原因,身體體質不怎麼好,偏瘦,)現階段是最累的時候,每天身心疲憊的,到了晚上啥也不想幹,就想躺在床上休息休息,那是一天中最舒服的時候。兩個閨女每天都會把我氣的要死啊!尤其是老二,最會磨人,一點女孩的樣子都沒有,典型的假小子,(有一次穿了一件粉色的裙子上街,生被人說成是男孩子,以為我們故意給穿的呢?你們說說,我是有毛病嗎?還是它們是……我都無語了!)嗓門現在被訓小孩搞的好大,天天家裡給外人聽起來就像是吵架似的,別提多能鬧騰了!我都說我會被孩子氣的少活好幾年,呵呵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