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十年無一產品上市,港股康希諾急著回A股為“圈錢”?

成立十年無一產品上市,港股康希諾急著回A股為“圈錢”?


出品 | 新財報

研究員 | 財報君


科創板受到投資者追捧,連一年前剛在香港上市的康希諾也忍不住回來“圈錢”了?


成立十年無一產品上市,年收入不到三百萬


公開信息顯示,康希諾成於了2009年,由4位曾擔任跨國製藥企業的高管創立,專業從事人用疫苗的研發、生產和商業化。

成立十年,康希諾已經有肺炎、結核病、埃博拉病毒病、腦膜炎、百白破等十餘個新型疫苗組成的研發管線。但是截止目前,康希諾沒有一條管線的疫苗實質性上市,也沒有疫苗銷售收入。

招股書顯示,在報告期內康希諾無主營業務收入,僅產生偶發性的其他業務收入,而其他業務主要包括疫苗組分銷售與偶發性的研發與技術服務。財報顯示,自2016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康希諾的其他業務收入分別為15.47萬元、18.72萬元、281.19萬元、192.97萬元。其中,VaxYnethic S.r.l.與蘇州康寧傑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康希諾的主要客戶,兩者銷售合計佔總銷售九成以上。

雖屬於高科技,康希諾的營收情況難免讓人產生“給投資者畫餅”的想法。


成名於埃博拉疫苗,但從商業角度考慮幾乎無用


康希諾在獲得部分投資者青睞,主要因為其研發出了埃博拉疫苗。

埃博拉疫苗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病毒,目前僅在非洲國家爆發。埃博拉出名是因為其死亡率高達50%至90%,生物安全等級高達4級。

但是埃博拉病毒並非常見病,爆發過疫情的非洲國家也都屬於窮國。這些國家的政府和民眾都沒有財力來支持規模性接種疫苗。

而且,早在2016年12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就宣佈由加拿大公共衛生局研發的疫苗可實現高效防護埃博拉病毒。

因此,康希諾研發的埃博拉病毒疫苗並不能給其帶來直接收益。康希諾招股書中稱該疫苗目前僅供應急使用及未來國家儲備安排,僅在國家有關衛生管理部門指導下使用,公司將根據國家特別需求安排生產,預計不會成為公司未來收入的主要來源。

而埃博拉疫苗也是康希諾目前唯一一款可商業化疫苗。

康希諾的創始人均有在國際疫苗公司長期工作經驗,對埃博拉疫苗的預期收益應當有清醒的認知。但仍然把資源用於研發埃博拉疫苗,可見其有邀名而不計企業利益的嫌疑。

港股募資11.5億,年淨支出約1億,又著急迴歸A股“圈錢”?


不到1年前的2019年3月,康希諾在港交所掛牌上市,共向全球公開發售5724.86萬股,發售價為每股22港元,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募集資金淨額超11.51億港元。

相對應的,自2016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康希諾經營性現金流淨流出分別為1951.35萬元、3264.68萬元、12364.03 萬元、9604.70萬元。

可以看出康希諾近年來的年均淨支出不過數千萬元,近兩年的年均淨支出也不過1億多元。按照現有支出水平估算,不到一年前募集到的11.51億港元應該足夠其近10年支出。

從這個角度理解,康希諾目前根本沒有著急回A股上市的原因。

康希諾還曾表示,公司目前有15種在研疫苗,除了埃博拉疫苗已獲批新藥臨床申請,還有2項疫苗產品MCV-4及MCV-2已經臨近商業化,在這兩款疫苗開賣後,康希諾的營收狀況有望得到改善。

在暫不缺錢的前提下,康希諾沒有等到其即將商業化的兩款新品經過市場檢驗,就在港股上市不到一年內又急於在A股IPO,這讓人不得不產生其急於“圈錢”的聯想。

目前康希諾也承擔了新冠病毒疫苗的部分研發工作,如果成功,應當贏得支持與尊重。但是如果確實有在A股“圈錢”的想法,企業管理層也值得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