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死後頭顱為什麼被歷代皇室收藏了三百年,收藏他有什麼用?

別酒流年


王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他曾是西漢著名的外戚權臣,後來竊取西漢皇權、建立新朝,自己做了皇帝。王莽在稱帝后在國內推行了一系列符合現代理唸的先進改革政策,許多人還因此認為他是穿越到西漢的現代人。不過,就是這樣一位傳奇人物,在死後身體卻被分成數塊,頭顱還被獻給了皇帝,並由歷代皇室收藏了將近三百年。那麼為何皇室會收藏他的頭顱呢?

1、王莽之死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王莽到底是怎麼死的。

王莽統治時期,由於他所發佈新政與當時的社會發展水平和生產力嚴重脫節,導致新朝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據悉,在王莽改制後,國家人口減少了三千萬左右,國家經濟混亂、百姓生活艱難直接導致了新朝後期百姓爆發起義。

另外,王莽終究還是不夠狠毒,沒有除盡漢室皇族,導致後來更始帝劉玄在朝臣和百姓的擁立下佔領洛陽,實質上掌控了國家半壁江山。而王莽由於改制失誤、民心盡失在當時已是強弩之末。

於是在更始軍攻入長安之時,王莽終是為亂軍所殺,死後屍身更是慘被想要爭功的亂軍分割成數塊,其中,他的首級被人送到了更始帝處。後來更始帝還下令將王莽的首級懸掛在鬧市區,供百姓圍觀侮辱,百姓因怨恨王莽生前好話說盡,哄騙百姓、篡奪皇位而直接衝上前去割下了他的舌頭,剁碎分食。回首王莽早年倍受百姓愛戴的場景,再對比他死後受盡侮辱唾棄的場面,實在令人感慨不已。

2、皇室收藏頭顱的原因

王莽的頭顱在被懸掛示眾後並沒有被安葬,而是被處理後獻給了劉秀,並放入了武庫中收藏了起來,這又是為何呢?

其一,是因為頭顱實質上是皇帝所獲得的戰利品之一,是戰爭勝利的象徵。自古以來,收藏戰利品都是勝利者的常規操作,之前將王莽的頭顱懸掛在鬧市也有炫耀戰利品的原因。

其二,這也是皇室對外示威的一種表現。王莽原本只是外戚朝臣,能坐上皇位算是名不正言不順,甚至可以說他就是個反賊。所以皇室之所以收藏王莽頭顱,就是為了對外展示叛徒的下場,以震懾那些想要效仿王莽之人。說起來像王莽這樣被收藏頭顱的皇帝還不止一個,南宋理宗的頭顱就被元人做成了酒器以震懾宋人

其三,這顆頭顱實際上還是百姓對皇室的警告。百姓痛恨王莽這樣言而無信甚至還損害百姓利益的統治者,所以他們將王莽的頭獻給新的統治者,告訴新帝好好統治國家,重視百姓的生活利益,莫要重蹈王莽的覆轍。

就這樣,王莽的頭顱就一直被皇室保存了將近三百年,直到西晉惠帝時期在一場大火中才被燒燬。其實王莽此人的確算是有情有義,在政治上的也頗有遠見和才華,只可惜生不逢時,他的理念並不適用於當時的中國。有人還曾認為,若是他能生在明清時期,恐怕近代中國的歷史將會產生巨大變化。


舊時樓臺月


小時候讀歷史課本,把王葬說成外戚干政的典型代表,好像其人是個善於偽裝的投機份子,取巧當了皇帝,後來幣制改革,弄的天怒人怨,被正統人士殺之。

現在,再讀王葬居然有穿越者去實踐革命的說法。

我在博物館看到過大巫的頭蓋骨和腿骨做的法器。也在寺廟看到過坐化高僧的金身。

王葬的大好頭顱被收藏近三百年。

我又要猜測,肯定不是為了玩賞。可能是教徒輾轉收藏了祖師的骨骸,當做舍利子一樣供奉起來了。

畢竟,革命者總是有思想的綱領,沒個把堅定的擁護者,是不能成大事的。

王葬的頭顱應該是有某種象徵意義,只是年代越久越淡了。


冷眼旁觀醬油客甲


王莽死後頭顱為什麼被歷代皇室收藏了三百年,收藏他有什麼用?


我們知道,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愛好收藏的傳統,不論是帝王世家,還是平民百姓,只要經濟條件允許,對一些珍寶、文物、古玩、字畫等收藏,既是愛好也算是投資。但令人奇怪的是,在歷史上有一個死人的頭顱被歷代皇室收藏了三百年,並且是“新朝”開國皇帝王莽的頭顱,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收藏它有什麼用呢?

俗話說“無利不起早”。小編認為,收藏一個皇帝的頭顱跟收藏一個普通死人的頭顱沒什麼區別,都是很不吉利的,但既然收藏了三百年,肯定是有特殊目的的。具體原因是:

一是為了起到警示震懾作用。我們知道,王莽只是西漢的一個外戚大臣,他依靠他的姑姑孝元皇后,利用姑姑的信任,精心佈局謀劃,最終廢棄了兩歲的小皇帝,成功篡位。雖然成功,卻被稱為亂臣賊子,是歷代帝王所不容的。因此,當王莽被殺掉之後,後世皇家便將其頭顱保存下來,目的是警告後世皇帝,對外臣不得過分重用,避免外戚干政,以免再次出現像王莽這樣外戚奪權的事件。同時,也警告震懾劉氏宗親,謀亂的下場,比死還可怕,這主要是因為劉秀雖然在推翻王莽政權中功勞最大,但由於血統問題,劉秀坐上皇位,使其他劉氏宗親多有不滿不服。此外,王莽謀朝篡位,最後落得一個身死的下場,不得善終,保留他的頭顱也是對臣子們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時刻警示臣子們要安守本分,做亂臣賊子下場就是王莽這樣。所以,王莽的頭顱成為了歷代皇帝們的實物教材了而被收藏。二是皇帝為了炫耀戰績。我們知道古代戰爭,不管是農民起義,還是兩國交戰,一直有斬首示眾的傳統。並且還有以砍掉敵軍人頭數量作為戰功封賞的依據。能砍掉一個皇帝的腦袋更不容易,所以王莽作為一個皇帝,能砍掉他的腦袋是一件非常值得炫耀的事。尤其是王莽篡奪漢朝江山,實為竊國大盜,而劉秀作為漢室後裔,推翻王莽政權,殺死王莽,取得了勝利,雖被稱為東漢,但是延續了漢室江山,並且王莽是歷史第一個被砍頭的皇帝,所以王莽的頭顱作為劉秀的戰利品,被漢朝收藏,起到向後人宣示自己功績和神勇的作用。

三是皇家收藏王莽的頭顱,用巫法鎮住,平息民間亂神怪力的傳說。我們知道,民間傳說,劉邦斬白蛇起義而建立漢朝,劉邦所斬白蛇是白帝的兒子也即白莽,他將白莽斬為兩截,白莽就在漢朝的中間篡朝。王莽就是白莽轉世而來的,所以殺了漢平帝,篡了漢朝。民間認為,王莽篡漢是天意,所以大都接受了王莽的統治。但王莽被劉秀推翻後建立東漢,劉秀把王莽的頭顱砍下來,用巫法鎮住,並被歷代皇室收藏,就是想告誡世人,劉氏子孫才是真命天子,王莽不論是什麼轉世而來,被鎮壓之後永世不得超生,讓世人百姓永遠臣服歷代皇帝的統治。

四是為了告誡後世歷代皇帝,要傳承祖宗制度,不要隨意創新改革,弄不好就是天下大亂,落得一個像王莽一樣身死國滅的下場。我們知道,王莽雖是個篡位者,但也是個改革者。他實行土地改革、幣制改革、商業改革和官名縣名改革,在當時看來,他的這些改革措施是相當的離經叛道,比如將土地收為國有,嚴禁隨意買賣,再比如廢棄奴婢制度,取消買賣奴隸等等。他的改革觸動並損害了大多數貴族的利益,最終導致天下大亂,民間紛紛起義,最後落得個被砍下首級的下場。歷代皇室收藏王莽的頭顱,其目的就是告誡歷代皇帝要做一個墨守舊制,守護江山的君主,而不要輕易創新改革,即便想改革必須立足於實際,不能天馬行空,異想天開,更不能實施一些不切合實際、離經叛道的為政之舉,要維護大多數貴族的利益,只有這樣才能坐穩江山,否則就身死國滅。

五是可能是被歷代皇室遺忘的收藏品而已。剛開始出於某種目的,東漢皇室把王莽的頭顱放進武庫,是想起到震懾警示鎮壓的作用的,但時間久了容易遺忘,尤其是從漢朝到魏晉,他們的武庫儲存了歷代帝王藏品和百萬人武器的大倉庫,一代代被繼承,歷代帝王剛開始確有拿王莽的頭顱做警示的考慮,但到了後來很可能早就被忘記,只是堆積在某個角落的藏品罷了。只是最後在武庫被焚燬後,人們才想起王莽的頭顱也被焚燬了而已。

俗話說“前車之鑑,後車之師”。所以,綜合以上幾方面的原因,小編認為,王莽的頭顱被歷代皇室收藏三百年,其目的就是為了對後世皇家起到炫耀、警示、震懾、告誡等作用。


葛大小姐


王莽被現代人戲稱為“穿越者”“發明家”,因為他的所作所為被認為是超越了當時那個時代,超出了當時人們的理解力,而關於他的傳說也層出不窮,最常見的就是王莽殺光了自己所有兒子,以及死後頭顱被後世皇帝收藏300年。

王莽殺光自己的兒子

這個其實是極度誇大的說法,甚至是造謠。

王莽一共有6個兒子,其中2個是病死的,1個被綠林軍擒殺,剩下3個被王莽所殺,當然,殺了半數的兒子,也足夠令人膽戰心驚了。

細數一下王莽兒子被殺的原因,一個因為在王莽門前潑狗血,涉嫌詛咒王莽;一個因為殺了一個奴隸,被王莽大義滅親,一命抵一命;一個因為和王莽的侍妾偷情,被王莽處死。

用巫術詛咒自己、濫殺無辜、給自己戴綠帽子……試想一下,類似的事情如果發生在漢武帝、唐太宗、朱元璋、朱棣、康熙,等等這些皇帝身上,他們會對自己的兒子寬宏大量,既往不咎嗎?恐怕不會吧?

王莽的頭顱被收藏

王莽的改革因為太過超前,不但觸犯了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也導致百姓利益受到侵害,加上土地兼併、賦稅沉重、天災人禍諸多因素疊加在一起,爆發了大規模農民起義,最終被綠林軍推翻,王莽在混亂中被一個叫杜吳的商人所殺。

一個叫公賓就的校尉找到王莽的屍體,一大群士兵一擁而上,把王莽碎屍萬段,公賓就又斬了王莽的首級,懸於宛市之中公開示眾,進一步激發了群眾對王莽的痛恨,當地百姓們聽說後,竟把王莽的舌頭切下後“分而食之”。

但自此以後,王莽的頭顱消失了,下落不明,沒人知道去處。

到西晉時,王莽的頭顱竟然又出現了,但這次是被徹底焚燬。

根據《晉書·張華列傳》記載,公元295年,晉朝“武庫火,華懼因此變作,列兵固守,然後救之,故累代之寶及漢高斬蛇劍、王莽頭、孔子屐等盡焚焉。”

看來晉朝的武庫收藏了不少好東西,像漢高祖劉邦斬白蛇的劍、孔子穿過的鞋,以及王莽的頭顱,都是舉世無雙、堪稱國寶級的文物。

令人奇怪的是,王莽一向以篡奪者的負面形象流傳於世,他的腦袋何德何能,為何得以和劉邦斬白蛇的劍、孔子穿過的鞋一起,被皇室收藏呢?

作者認為,王莽的腦袋當然沒有經濟價值,但他作為一個“邪惡野心家”的反面典型,很有警示教育意義,後來的皇帝們收藏他的頭顱,是為了牢記“王莽篡漢”那段歷史,提醒自己要時刻提防王莽這種偽君子、野心家,同時警告臣子們以王莽為反面鏡鑑,恪守君臣之道,做一個忠誠老實的忠臣良將。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歷史上腦袋被收藏的皇帝,一共有兩個

一個是宋理宗趙昀,南宋滅亡,妖僧楊璉真伽盜取了他的陵墓,腦袋被做成了法器酒杯,說是用此飲酒能延年益壽。這事被忽必烈知道後,直接弄死楊璉真伽,沒收了酒杯。忽必烈自己到也沒用這個酒杯喝酒,但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就一直收藏在元朝皇宮。後來朱元璋攻破大都,宋理宗的酒碗腦袋才得以帝王之禮重新安葬

另外一個就是新朝皇帝王莽了。新朝破敗,王莽被分屍後,腦袋讓人輾轉獻給了最後的勝利者光武帝劉秀,劉秀收下後本打算尋個地方埋了拉倒。不過當時幫助劉秀得到天下的群臣建議說,王莽亂臣賊子,以大臣身份篡皇帝位,理應做成標本醒世後人,劉秀想想也對,索性藏入皇宮大內

也有人說,王莽做皇帝妄圖收歸天下土地歸國有,惹怒了天下“百姓”,所以百姓們把這個皇帝腦袋做成標本,送給新皇帝。言下之意就是警告唄,做皇帝,就老老實實做,不要有什麼非分之想,否則王莽就是下場……

到底是原因一還是原因二,誰也不知道,反正光武之後,一直到頭顱被毀時的晉惠帝,將近三百年,中原都沒有什麼了不得的皇帝


靈石蘊珠寶


嚴格來說,這裡用“收藏”不夠恰當。另外,保存了三百年的,應該是頭骨,不可能是頭顱。

在解釋保存頭顱的作用之前,我們先把這件事的頭緒捋一捋。

先看看王莽的腦袋是怎麼掉的。

地皇四年,長安大亂,亂軍攻入宮苑,王莽被殺,割取首級,屍體被亂軍肢解。王莽的首級被一位校尉獻給了王憲。十月六日,更始帝的軍隊進入長安,王憲被斬。隨後,王莽的首級被送往更始帝那裡,公開懸掛示眾,“百姓共提擊之,或切食其舌”。

百姓們提著王莽的腦袋亂打一氣,膽子大的人,還分吃了他的舌頭。如此一番折騰,就算王莽的首級能夠保存下來,估計也是血肉模糊,不成樣子了。

再後來,東漢開始,史書中沒有提到王莽腦袋的下落。到了西晉,這東西再次出現,《晉書·五行志》中是這樣說的:“惠帝元康五年閏月庚寅,武庫火……累代異寶,王莽頭,孔子屐,漢高祖斷白蛇劍及二百八萬器械,一時蕩盡。”

在八王之亂的一次宮廷大火中,保存在武庫當中的王莽的頭顱被燒燬。此時,距離王莽死去已經快到三百年了。

第二,從幾個相似的例子,看如何長時間保存頭顱。

史書中這方面的例子還真有一些,特別是在《南史》中。

南朝宋武帝劉裕的皇后姓臧,有個侄子名叫臧質,相貌醜陋,禿額捲髮,從小不務正業。因為他是宋文帝劉義隆的表兄弟,而且頗有才幹,做過雍州刺史等。

孝武帝劉駿登基之後,臧質鼓動南譙王劉義宣起兵,結果很快兵敗,五十五歲的臧質逃入武昌的南湖之中,被亂箭射死。他的的首級被送往京城,有人建議把他的首級保存到兵器庫中,以警示後代的亂臣賊子。

具體保存的方法,就是在頭顱外表塗上一層漆,如此一來,即可以顯露出人物的面貌狀態,又可以隔絕空氣、水汽、細菌、蟲蟻的侵蝕,讓首級在很長的時間內不會腐爛。

南齊大將王敬則起兵失敗,也是一樣的下場,“朝廷漆其首,藏在武庫”。

最典型的一例是有名的侯景。侯景兵敗被殺之後,首級被送到江陵,示眾三天之後,先被放入鍋中煮過,再塗上一層漆,也是放入武庫之中。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在特定地點保存這些頭顱,是為了厭鎮亂臣賊子,並儆誡後來者。

首先注意,王莽、侯景等人在當時的定性都是相同的,即亂臣賊子,當然,有些人後來被恢復了名聲,但在保存他們頭顱的當時,他們是亂臣。

第二個相同點,他們的頭顱都經過同樣的處理,即塗上一層漆。這層漆即是隔絕,也帶有原始的詛咒和禁錮的意味。

第三個相同點,他們頭顱的保存地點都是武庫。

武庫是存貯禁軍兵器的地方,是國家武力與威嚴的象徵,充滿力量。把亂臣賊子的頭顱放在這種地方,與森嚴的國家力量放在一起,是希望藉助這些威力,厭鎮邪惡的力量,並警示後來者以此為戒,以求太平。

當初保存王莽的頭顱,應該是這類做法的首例,所以《南史》中記載,在處置臧質時,劉義恭等人建議,參照西漢時王莽的例子,把臧質的頭顱放進武庫:“依漢王莽事,漆其頭藏於武庫”。

具體操作時,還要在頭顱上標註相應的文字,比如南朝宋時,雍州刺史袁顗兵敗之後,首級被送往建鄴,塗漆之後,藏入武庫,並且“以漆題顗名以為志”。


於左


照例,先了解一下王莽其人,此人原為西漢的臣子,但肚子裡裝的確實一些沽名釣譽的把戲,後來,他成功的篡權自己做了皇帝,並稱自己的朝代為“新朝”,恩,而且玩的很多政策也確實非常的新潮,讓當時的人都感覺聞所未聞,感覺這哥們是穿越過來的。

在王莽建立新朝之後,開始了他的人生抱負,在全國推廣他的“王莽新政”,實話講,他的這些個政策確實和今天的類似,被一些史學家稱其為最早的“社會主義者”,他竟然下令不準進行人口販賣,號稱大家平等(這必須得不到士大夫階層的認同嘛),而且他還廢除了傳承千年的土地私有制,打算把土地收歸國有後再行分配,這嚴重的讓地主階級明裡暗裡的反對他啦,怪不得坊間稱呼王莽其人是真正的農民人大代表呢。

所以,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註定王莽是不會成功和長久的,在他折騰了十幾年後,終於又爆發了大亂,他也在亂軍中死於刀劍之下,享年68歲,而他的屍體成為了犯上作亂,篡位竊國的活標本。

後來,王莽的頭顱被砍下,成了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收藏的戰利品,當然最主要的政治意義是讓天下人看看這種謀朝篡位者的下場,後來這顆頭顱被歷代統治者保存,一下從東漢到西晉,在晉惠帝某次的大火中被燒燬,從此王莽真正的灰飛煙滅了。


老豬的碎碎念


王莽一度被大家認為是現代人穿越過去的,其王莽的新政中很多都和現在雷同,其禁止私人奴隸買賣、均田制、鹽鐵酒官營、對百姓徵收個人所得稅,但是王莽卻因為黃河改道、農民起義而失敗,王莽死後王莽的頭就被東漢列為國寶,並且將其保存了270年,我們看看保存王莽頭顱的意義何在。

第一就是紀念意義啊,秦朝兩個皇帝,漢朝15個皇帝,除了秦二世是被逼而死,其他都是正常死亡。而王莽是第一個被砍頭的皇帝啊,那就是以後吹牛的資本啊,沒事的時候顯擺顯擺,讓大臣們看看亂臣賊子的下場。

第二就是王莽的爭議特別大,王莽在沒當皇帝的時候,他在人民的名聲還是很高的。他服侍母親和嫂子,撫養兄長的遺子。對外結交賢士,對內侍奉叔伯。在當時浮躁的王家,王莽就是一股清流。被認為當代的道德楷模,挽救危局的不二人選,被譽為“周公再世”。

第三就是警示後代的皇帝,王莽是極少數頭顱被砍下來的皇帝,自然要好好供著,如果將來皇帝失德那就是王莽的下場。這就是封建皇帝的思想,將亂臣賊子的頭顱保留下來,不僅可以震懾朝中文武,更是對皇帝起了勉勵作用。


江郎說史


象徵意義,是儒家永遠屈服於帝王,也代表相權永遠受制於皇權,儒家只能追求“民本”,不能像其墨家分支那樣去追求“民主”。

王莽是古代歷史上幾乎惟一的儒家平民帝王,而漢代的劉邦,明代的朱元璋都可以各算半個,他們雖然是平民出身,但其稱帝時都基本上屬於半道家(新貴族)帝王了,王莽則是一直屬於當時儒家的最高人物,由於眾望所歸登上了皇位,實現了徹底的“民主”,所以很多主張都有在道家貴族的領域實現現代意義的穿越,其實這些只不過是中華帝國的“民主”嘗試。


河東來


“商人杜吳殺莽,取其授首”――《漢書王莽傳》


不管歷史上記載到底是誰殺了王莽,顯而易見,王莽死後頭顱被人砍了。王莽稱帝十六年後,都城長安被叛軍攻破,也完成了“天子死社稷”的願望。然而事情還沒有結束!




Δ天子死社稷

王莽被殺死後,慘遭尸解。頭顱掛在鬧市示眾,然而不久後頭顱不翼而飛。一直到了元康五年(晉惠帝),武庫被攻破。裡面大量珍寶被發現。其中就包括:王莽頭,漢高祖劉邦斬蛇劍,孔子屐。

那個時候距離王莽新政已經是270年,不管怎麼保存的,姑且就剩一個有標籤的骷髏頭。但是我們今天的焦點是為什麼被保存將近三百年。

1、紀念作用:王莽在位十六年,但是很快被亂軍殺死。雖然王莽是一個失敗的皇帝,但是蠅子腿再小也是肉。古人比較迷信,認為把皇帝最重要的部位留在自己身邊,自己就可以汲取皇帝的運勢。

Δ頭顱

就好比玄幻武俠小說中,某位太古大神坐化,身體萬年不腐,所有人都會打破了腦袋也要搶到它,這是一樣的道理。就算什麼用都沒有,沒事的時候拿出來,也可以顯擺顯擺:看!我牛逼不!這是皇帝王莽的頭!

2、警示作用:說實話,當皇帝的都怕死。王莽是有皇帝以來的幾百年裡面,唯一一個被人把頭顱砍掉的皇帝。留著供起來,每次看到都可以警示,當皇帝也要好好幹,要不然王莽就是下場。

王莽之所以被認為是穿越者,實則是因為“王莽新政”太過前列。(土地公有;興辦教育;宏觀調控經濟等)他當上皇帝后損害了眼前利益,但是長遠來看還是民眾得利。然而不被理解,越改約亂,百姓把責任都歸咎到王莽身上,最後導致叛亂髮生,王莽死的太冤枉了。

Δ戰爭

插一句題外話:要是真有先人頭顱,特別是比較有名的皇帝大臣之類,很多人也會有收集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