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房子有存摺有退休金,現在的老人是不是最幸福的一代?

康愉子


在農村有房子,存摺的錢都不會多,退休金就別提了。要說到幸福上,那就看對幸福的理解了。我認為所謂幸福就是身體健康,一家人互敬互愛和和睦睦過日子就是幸福。金錢物質的多少不是衡量幸福的標準。


老張12138yy


現在的老人有房子,有存款,有退休金,但是是不是幸福也不一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是不是幸福也只有自己知道?就是說自己感覺到幸福就好。

我一個親戚在農村活了一輩子,快60歲了,家裡的土地房子被佔了,給了三套樓,還給了幾十萬元錢。兒子和女兒都有工作,自己家的日子過的也挺好。

幾十萬的拆遷款給子女分了,自己一分錢沒留,兒子和女兒又換了大房子,裝修需要錢,這老兩口把自己的樓賣了,拿錢給孩子裝修。

現在是房子也沒有了,錢也沒有了,還沒有退休金。兒子家生了二胎,老兩口在那裡連看孩子帶做家務,每天忙得不亦樂乎。

每天看著兒媳婦的臉色,像保姆一樣,給人幹這活,兒媳婦還說三道四的。給兒子幹活白乾,一分錢工資也沒有,幸不幸福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劉井隆


我感到特別的幸福。

我出生在大躍進年代。是在哈爾濱市遠郊一個貧苦的農家出生的。由於營養不良,身患“黃皮瘡”,頭部最多,兩年以後才好。到了五歲的時候,姐姐領我在村屯土路上玩,還被奔跑的瘋馬“砸死”過,父母為了讓我活過來,吃了很多苦,我也特別瘦小,特別可憐的一個若不經風的小男孩。我六歲的時候,為了生活能好點,父母領著我們搬家回到原籍居住地,在這裡我讀了農村小學和中學,文革時期伴隨我度過了人生學習的大好時光。

1976年我孑然一身離開老家,離開父母,離開兄妹,來到了一個沒有電的偏僻農村落腳。這裡距離我家一千多里,我遠離了家鄉,遠離父母,遠離兄妹,難熬的日子,煉獄般的生活開始了,自己和喂牲畜的老伯伯住在生產隊,自己找柴草引火做飯,白天干活掙公分,晚間看看“書”。

1977年冬季“恢復高考”猶如春風撲面而來,考上考不上,我都必須參加!連續失敗,連續報考,直到1981年才被師範學校錄取!我感嘆人生,感謝上帝對我的愛!我從郵遞員手裡接過師範學校的錄取通知書那一刻,我流下淚水。以往的流淚我是不能讓任何人看見的……

師範學校畢業後我被分配農村大隊網點學校任教的同時,我參加電大學習,是縣城電大學員班裡唯一一個來自農村的學員,每週末騎車40公里的丘陵路去縣城聽一次輔導,回到學校都是夜晚11點多了,儘管累和苦,但我都感到幸福……

我年紀大了,我的班級學生都有七個男孩子結婚了,他們的老師沒有對象呢,讓人不可思議。在一個舉目無親的地方,我傾訴的對象不是學生,也不是我的同行老師,而是上帝……

後來我調到公社中學任教,再後來又調到縣裡“大學”任教,30歲首次經過媒人介紹認識市裡的女孩,她被我獨特的表白所感動,我們很快登記,我特別幸福!我也可以以夫妻兩地分居的理由申請調到市裡……

馬上又接收我的單位。我大專學歷,中共黨員,很多機關單位同意“要我”。我慶幸自己在拼搏十一個年頭,沒有辜負父母的希望,沒有一點的頹廢。我好幸福!

退休後我們夫妻有很高的退休金,在沿海城市生活,看看孫子,做點飯。平時健身,旅遊,特別的幸福!

我不喜歡交友。不吸菸不喝酒,不打牌不跳舞……特別的幸福!


放下19406


我感到我很幸福!因為我的一生也經歷了下崗,一孩化,改革開放!這其中下崗是我人生最難忘的一個階段!改變了我的人生!當時下崗的感覺就像斷了線的風箏,隨風飄蕩,就像沒了孃的孩子,走投無路兩眼一抹黑,不知道以後的生活怎麼走……!一個普通工人沒有親戚(老家是山東)就有幾個同學工友(建築公司木工二級)!後來自學的電工,各處打工!不管咋的熬過了最艱難的歲月!現在孩子成家了,也買了房子了(不大七十平米)我呢也有七十平米的房子!哈!夠住了!現在又花了幾萬買了輛車,也算有車有房了,退休後我老兩口每人三千元的退休金,也知足了!有了孫女孫子,雖然不是很寬裕,但精神上生活上很滿足。也算是幸福吧!


春意濃濃50


確實幸福,兒孫滿堂,有退休費自已支配。我們比起小時候和年青時代確實幸福。五十年代來到世上,吃不飽穿不暖,六十年上學沒好好唸書,跟著搞運動,最後不讓考大學,七十年代參加工作,傲到八十年代計劃生育又是我們這代的必須,九十年代下崗使我們的光榮,累死累活養活著孩子們長大成人。現在好了,也苦不動了,還能看孫子,給兒女們減輕一點負擔,可累呀,又能怎的,這就是我們這代人的幸福。天倫之樂。


浩浩137932524


幸福不幸福不是有錢有房的問題,幸福不是用錢能買來的,也不是用房能換來的。現在一些老人確實有房有存摺有退休金,把這一問題與他們是不是最幸福的一代聯繫起來,明顯不合適,也不好回答。


我屬於問答中的"三有"一代,儘管房子一般、存款不多、養老金不高,但心裡很知足,感得挺幸福。其實這種幸福來之不易,是用很多的心血和汗水換取的。

我們這一代人的經歷極其罕見:小時候生活困難,很多人靠吃糠吞菜長大的;上學時遇到"文革"影響了學業;畢業後高考無門、就業無路,只能投身上山下鄉;後來返城參加工作,拼命大幹,卻沒有任何獎金;結婚後只允許生一個孩,不要要第二胎等等,拚搏、坎坷了幾十年終於老了!象這樣一代人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對有這種經歷的人問他們是不是最幸福令人難以解答。


大量事實證明,有錢有房絕對不能同幸福劃等號。我們這代人很多是獨生子女家庭,都是一個孩子,雖然吃穿不愁,但絕對擔憂以後生病怎麼辦!以前孩子多可以輪流照顧老人,現在一個孩子又要工作,又要照顧父母,分身無術!一想到這些就令人愁雲密佈。真的希望國家應該對當年響應計劃生育號召、現在已經走向老年的一代給予應有的關懷、照顧,不要把照顧他們責任都推給身為獨生子女一方,至少說陪護患病的老人應享受公假待遇!

在幸福的詞典裡,是找不到房子、存摺、退休金這些詞句的。幸福是什麼?我覺得幸福就是一種愉快的心情,是家庭成員合睦相處的笑聲,是一家老少平平安安,身體安康!


千山車神


要說幸福,是我們這個年紀的人知道感恩,吃過苦,搭上了改革開放的快車,老人我們送走了。我們靠自己的力量有房住,養大了兒女,幫他們買了婚房,帶大了兒女,我們的任務完成了。

養老金不多年年長,福利經常增,我們和自己比,很知足,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幸福。

但說最幸福我不認同。我們的下一輩父母有養老金,農村青年較差,但比他們的父母強多了。起碼父母幫他們了

買房,看大了孩子,他們的工資和各種福利到退休要比我們高百倍,為什麼最幸福的不是他們?

是我們太容易知足?


桃鄉人518


對於城市老年人來說,通常講的生活衣食無憂,一般也有點小積蓄,可以出去小旅遊一下,趕趕鄉鎮,喝喝茶,打打牌。有精力身體好點的還天天去跳壩壩舞。通常講應該是幸福生活了。當然,每個家庭情況不同。有身體不健康的,有大病痛的人多,醫保要自付30%以上,做手術或常住院治療的老人經濟上就感到困難了。另有的家庭,子女下崗,生活來源無著,又有孫子要上學,老人必去幫助,這必然也會感到經濟困難。還有的子女要結婚買房的,也要資助,這樣的老人經濟上也不寬裕。相比之下,機關事業退休老人,比企業退休老人生活更幸福。農村老人被佔地的已辦養老手續的人,可以拿到1OO0~2OOO元了,生活也應該算比較幸福了。總之幸福程度沒有啥標準,每個老人家景不同,總體比較是衣食住行,無憂無大病者,生活應算比較幸福了。大部分農村老人經濟上感到不幸福,因為他們的養老收入只有80元,僅吃穿無憂而已。


用戶54973773929


幸福是來自於自我感受,每個人衡量標準不同,反應表現不同,持續時間和穩定性也不同。老年人有屬於自己的房子,有個安穩的家為自己遮風擋雨;有經濟基礎做為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基礎,為晚年幸福加了兩個條件。我認為起碼還要增加的有:

一、有老伴的陪伴。有陪伴自己大半輩子的老伴可以訴說生活中的點滴,分享生活感悟,不是那麼孤單;

二、有健康的身體 。人老了也就只求身體能夠健健康康就好,錢沒花完人沒了。健康的身體是幸福的重要根基

三、有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朋友可以彌補生活中的部分空缺,志同道合的朋友會讓生活不再枯燥;

四、有樂觀的心態。知足才能長樂,在剩下的不可估計的時間裡想開放開,快快樂樂的過完每一天。

五、自己的一生努力沒有白廢,兒女子孫不用讓自己擔憂。

最不最幸福不好說,更不更幸福可以肯定。時代不同不能比,人和人沒法比。現在能和過去比,現在和將來就不好比。


    泰山木32140178


    1、首先得沒有啃老的子女。

    2、有關愛相親的老伴。

    3、有相對的健康的身體。

    4、有穩定的養老金。

    5、有不算高電梯房。

    6、有存款。

    7、有好的生活態度,心胸開闊,尊重生命,才會有幸福快樂的每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