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給孩子講道理是愚蠢的行為嗎?要講究教育方式,也要尊重孩子

<strong>父母給孩子講道理,是愚蠢的行為嗎?

當然不是,孩子年紀小,生活經歷不豐富,和人相處也經驗不足,需要父母在耳邊時不時地講一講大道理,在關鍵時刻為孩子指引方向。

1、父母給孩子講的道理,都是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學習思考得出的經驗。

給孩子講道理肯定是沒錯,問題在於生活中很多事情是沒有道理可講的。比如早上睡懶覺遲到了,很多時候都是偶發事件,那麼父母非要揪著孩子灌輸一大堆道理,肯定是愚蠢的行為,孩子也會因為父母蠻不講理的嘮叨而感到厭煩甚至是厭惡。

即便是講道理,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家長也會講出不一樣的道理來。比如說孩子貪睡遲到,父母從守時、提高學習效率和保持作息規律的角度來講,就是好道理。但如果上升到道德素質的範疇,甚至是不懂事、沒良心,不知道體諒父母的角度,那就成了胡扯,就成了愚蠢至極的教育方式。

父母給孩子講道理是愚蠢的行為嗎?要講究教育方式,也要尊重孩子

2、父母給孩子講的道理,通常都會包裹著成年的負面情緒。

講道理本身是件好事,不管怎麼說,總比父母對孩子拳腳相加好得多。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棍棒式教育”傷害的是孩子的身體,而“說教式教育”則打擊的是孩子的心靈。

大多數父母給孩子講道理,都是巴拉巴拉一頓說,既沒有準備也沒有思考,想到哪裡說哪裡,講道理的內容從不凝練和整理,重點模糊,卻包括大篇幅的情緒宣洩。這樣的大道理,孩子作為父母冗長說教的聆聽者,能夠接受的道理又有幾分?

父母給孩子講道理是愚蠢的行為嗎?要講究教育方式,也要尊重孩子

3、父母在說教時的情緒發洩,會傷害到孩子。

不管是孩子還是成年人,每個人都很難接受別人提到自己的失敗教訓。因為人生經歷的每個錯誤,都難免包含著痛苦和遺憾,而這樣的情緒,往往是最能傷害孩子心理健康的。

如果父母每次給孩子說教,都會在言談舉止中不斷暗示孩子過去的失敗,或總是不停地埋怨和數落孩子的過失,不斷激發著孩子對自己的過去表示遺憾和同情,嚴重消耗著孩子的認知和判斷力;那麼孩子在這樣的家庭和教育環境中長大,性格肯定會有缺陷,青春期肯定會特別叛逆;而父母教育起孩子,自然就會越來越吃力。

父母給孩子講道理是愚蠢的行為嗎?要講究教育方式,也要尊重孩子

教育孩子,關鍵是父母以身作則,而不是給孩子灌輸大道理。

哪怕是最善於講道理的父母,不但提前做了準備、規劃了重點,還善於旁徵博引,講得惟妙惟肖,可是誰又能保證,孩子能完完整整地把所有的大道理聽在耳裡、記在心裡呢?

孩子的特點,就是精力不集中,喜歡有趣好玩的東西,你讓一個“熊孩子”老老實實地原地站著,給他講上一兩個小時的大道理,孩子就會心悅誠服嗎?

<strong>不可能的!

如果“熊孩子”能夠認認真真、心無旁騖地傾聽父母的道理經驗而不走神,還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和心意,那就不用擔心孩子的學習了。然而實際上,能夠坐在教室裡每天都能在老師的字裡行間聽出道理和知識的孩子並不多,甚至只是老實乖巧地傾聽而不去打擾別人的孩子都很少,父母又怎麼能指望孩子能在自己的說教中有所收穫呢?

如果父母只是囉裡囉嗦、毫無效果,卻又習慣性地對孩子說教,那麼這樣的教育就成了父母對孩子的“語言暴力”,只是為了教育而教育,卻始終潛移默化地傷害著孩子。

因此,父母教育孩子不是隨心所欲,要講究方式和方法,也要尊重和理解孩子,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