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80年代以前,國足水平亞洲第一,而80年代以後國足水平就開始直線下跌?

曹孟德青梅煮酒論英雄


足球需要從娃娃抓起,這是一個長期的系統性的素質與興趣提升工作,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的,不是高薪就能解決的,從教練抓起更是南轅北轍!


東籬茶香


因為以前沒什麼錢,現在有了錢了,飯也吃的飽了,吃的好了,飽暖思淫慾呀閒來事非多,說通俗話,就是吃飽撐得。

再說個比方大家聽聽有沒點聯繫。說過去有位窮人做長工,財主在三九天和他打賭說,你要什麼也不穿在外過一夜,我就把家產分你一半,長工答應了財主的賭約,真的不穿衣服在外露天過夜。財主以為轉天他必凍死無疑,不料第二天一看他安然無恙,原他連蹦帶跳的在外邊過了一夜,財主無奈只好將財產分了一半給他,他從此過上了和財主一樣的興福生活,這樣過了幾年,倆財主碰到一起,老財主又提起和他再打賭,如果這次你還和從前一樣在外邊過一夜,我把所有家產都給你,你過不了,把家產都給我,他想我已經贏了你一次,還怕贏不了你第二次嗎?於是又賭了一夜,可是這次他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他還如上次連蹦帶跳沒有多長時間就累的不能動了,最後凍死在了露天地當中。中國足球隊整天的過著安逸的生活,還能不像成了財主的長工的下場嗎。


手機用戶59952387039


雖然一看足球就犯困想睡覺,但是我還是要想說幾句。

記得我的一個朋友的兒子,非常喜歡踢足球,他爹媽就這麼一個寶貝兒子,沒辦法,只能支持,開始花錢還不多,跟著踢足球訓練,後來逐漸水平上去了,就要多參加比賽,可是,參加比賽是要掏錢的,不管你的水平是高與低,不花錢,只能場外觀戰。幾年下來,也算是花掉了五六十萬,這個數目對一般家庭是不可逾越的。

以上我們可以看出來,我們國家足球,真正能踢球的,根本跨越不過這個壕溝,真正能踢到國家隊,我想花掉的錢應該上百萬以上了,進入國家隊,他們這些人當然想著怎樣才可以把花掉的錢賺回來,畢竟隨著年齡的增長,在生活與事業中,不能再依靠父母了。而水平不是頂尖的,也許可以花錢進入,但是水平有限。所以,我們國家的足球在根源上,已經把好苗子掐死在搖籃中了,從小家裡既有錢球又踢的好的人,基本沒有,何談水平?有錢人不見得喜歡踢足球。

再看看以前,踢球選拔球員,需要花錢嗎?不可能,你就是花再多的錢,也不允許你上場,上場踢球唯一條件是你的球踢的好才可以。所以,能上場的,都是踢球踢的最好的,不能踢球的,對不起,花錢沒用。與現在的現在正好是相反。現在啊,想上場就要花錢,不花錢,對不起,踢的再好沒用!所有我們國家在改革開放以前的足球隊,絕對是8強以內。這樣一對比,就狠狠打了那些說我們國家沒有能踢球的人了,只是制度的改變把好苗子掐死在搖籃中了,而這個制度卻無人能撼動。

再說說為什麼這個制度目前無人能撼動。在過去,想踢足球,到處都可以找到一塊草地,雖然沒有那麼平整,並且都是野草。即使有專門的運動操場,這些能用的操場都是免費的,能夠買到的足球也不是那麼規範,但是,這並不影響那個年代缺乏娛樂的孩子們找到樂趣,不論家庭條件好點或者差點,都可以在這個簡陋的操場上奔跑。而現在,城市裡除了專業的操場,再也不可能找到一塊能夠提供可以免費踢球的地方了。即使到幾十裡外的農村,只要有地的地方,都不可能閒置漲野草,已經是充分發揮我們國家種地的能力了。只要能踢球的地方,都是要錢的,沒有免費的場地,一個小屁孩,為了踢踢球玩玩,還要花錢踢球,誰願意?而我們的基礎教育,都是從娃娃抓起,從小就要揹負這讀書的使命,每天的補習班就把時間給壓沒了,還有多少孩子能從中抽出時間踢球?所以結論是,孩子從小既沒有時間踢球,也沒場地踢球。

喜歡足球的兄弟姐妹們,不知道我說的是否正確?


好孩紙尼可樂斯


五、六十年代的人要拼搏。記得看過"中南五省"的足球比賽,在條件很差的情況下各隊都奮力拼搏。當時在我柳州有幾場比賽,廣東梅縣(足球之鄉)湖北等隊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後期柳州也受其影響興起了足球之風。"乒乓"外交也在全國範圍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所以當今全民健身是缺少環境份圍的。


咚咚254192974


那時候足球好像比現在普及,我們80年代那會兒上小學和初中,放學以後找塊空地,書包一擺就是球門兒,一踢就是一下午,條件很差、球也很破,但真喜歡踢球啊。三天兩頭的約球,和別的社區的孩子踢比賽,現在那還有這種情形,小孩子都上課外班去了。


吾嶽一家


我的家鄉大連是中國有名的”足球城”,曾經是大連4張城市名片之一。每當談起大連的足球,大連幾十萬球迷便“輕車熟路”,津津樂道,因為他們太瞭解家鄉的足球健兒,他們有著太多的自豪和歡喜。所以就這個問題,我就從大連的足球興衰談起。

新中國成立後,大連的足球運動就發展迅速,很多人愛踢足球。首先那時的人們都有一種主人翁精神,踢足球不單單是為了玩,強身健體,更重要的是為國爭光,為本地區和單位也就是為集體爭光,有一種集體榮譽感。其次,大連不管工廠、農村和學校都重視足球,有很多自己的足球隊,而且戰績不俗。1955年10月30日在北京,由大連造船廠足球隊與中央體訓班足球隊組成的中國聯隊迎戰蘇聯國內久負盛名的列寧格勒澤尼特隊,以2:2戰和。毛主席、周總理、朱德、鄧小平、賀龍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觀看了這場精彩的比賽後,在球場接見了雙方運動員。毛主席同大連隊員李長平握手的富有歷史價值的照片至今仍掛在大連造船廠的會議室裡,曾煥起人們綿長而親切的回憶。1958年8月,大連少年足球隊首次獲得在北京舉辦的全國足球錦標賽冠軍。1974年6月,由大連第21中學足球隊代表中國中學生足球隊,在奧地利舉行的世界中學生足球賽中以5勝以1平的不敗戰績奪魁。從1980年代起,大連足球運動風起雲湧,震驚足壇。1980年5月大連電機廠隊、漁輪廠隊、造船廠隊和金縣隊包攬了遼寧省足球錦標賽的前4名。1985年,作為中國第一支農民足球隊的大連灣鎮前關村足球隊,在廣東舉行的全國首屆農民足球賽中奪魁。當時大連大型廠礦都有100多個足球隊,全市幾乎每個學校和每個班級都有足球隊,形成了“千隊萬人”的喜人局面。這既是大連足球隊日後飛躍的“源泉”,又為大連市足球運動的發展拓開了廣闊的前景。所以在1980年代以前在歷屆國家隊均有大連籍隊員,多時佔一半。那時大連足球的輝煌就代表了中國足球的輝煌。現在大連足球如同中國足球一樣輝煌早已不復存在。原因主要就是沒有了當年的主人翁精神,沒有集體榮譽感,而是“金錢至上”了。其次很多大型廠礦都不存在了,那些赫赫有名的足球隊早已沒有了,學校一切都為了升學,足球隊都解散了。“千隊萬人”的局面早已不復存在。農村的年輕人都進城打工了,根本見不著踢球的,所以農民足球隊也早已成為歷史。綜上所述,1980年代以後,大連的足球也就王八犢子了。


徐新舂


根據點點信息,外加推測,勿噴……

一,以前唯國家利益和名譽為念,不顧個人得失;現在一切向錢看,以個人名譽和利益當首位,沒有大局觀念,不會發揮團隊作用,更有甚者當“武大郎”;而足球籃球等運動,主要依靠團隊合作,而不是個人英雄主義……對比一下漢朝的蓋世英雄李廣和衛青就明白了一切!!

二,體校“潛規則”:重點培養“有錢無潛力”的學生,而“有潛無錢”的學生,得不到認真指導,甚至被排斥、打擊,好苗被扼殺;

三,省隊國家隊隊員的選拔又是一關……

四,教練是否可以採用野戰軍那樣的“魔鬼訓練”方式?隊員能不能接受“魔鬼訓練”?

五,球員貪圖享樂……


heshi63966


那時的現場解說經常出現這樣的用語:“在下半場最後的20分鐘,我們球員的體力明顯高於對方,對方已經跑不動了,剛才有一個腿抽筋被抬下場,這場比賽勝就勝在我們下半場的旺盛體力所發揮出的頑強鬥志,拖垮了對方”。而現在,男足的飲食結構與那時是天壤之別,可為什麼跑不動、腿抽筋、被拖垮的變成了我們?是被大肚腩、白斬雞所害?不,是被良心害的,沒了良心、自尊、榮辱感,還剩下什麼?臭皮囊而已!


雲中子135xxxx


我覺得很多原因,其中薪酬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因為,現在社會中成功與否,達不達成目標都與收入掛鉤。當達到自己滿意的收入時,人自然會感到滿足,也會導致喪失為更高的目標而奮鬥的動力。

國內球員目前在世界四流聯賽裡拿著世界範圍裡也屬於高收入的薪酬。自然就會願意留在這四流聯賽裡,而不會想去更高級別的歐洲聯賽。因為去歐洲意味著現在的你很難打上主力(替補也好冷板凳也好,球員都是不願意的),收入肯定不如在國內踢球。這就導致他們沒有去刻苦訓練提高自己的技術能力的動力。更多的願意留在國內,個人技術也會停留在四流球隊的技術裡無法提高。

再好的苗子,只要他把目標定在收入高技術差的四流球隊當主力來掙大錢時,基本上他就沒有了未來。

我認為現在的中國球員就是這樣的。


石源里美


八十年代的青年人,常年沒有大魚大肉吃,身材靈巧,朝氣蓬勃,就象上戰場一樣拼命,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榮耀至上!

今天的球員,天天猛吃海喝,象懶皮病樣,只要保護好身體不受傷,工資不但不少,還有高薪。何樂而不為。

古人云:黃鼠狼下老鼠,一代不如一代[大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