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華為旗艦機都賣這麼貴了,還是不能做到iPhone一樣的無下巴是為什麼?求解?

最緊要開心


你自己去對比一下華為mate20/30的下巴再說吧,你單獨看蘋果窄,因為蘋果左右邊框和下巴等寬度,你把這兩手機放一起對比看看再下結論。



似水浮生123


自己看看到底誰的下巴寬??mate30邊框已經很不錯了!mate30pro是曲面,怎麼等邊寬?蘋果為了顯示下巴窄,故意加厚左右兩邊,變成等邊寬!這樣看著下巴就變窄了




發財的小魚兒


自從全面屏時代的到來後,每一家手機廠家都與下巴斗智鬥勇,但目前iPhone的下巴是獨一檔的存在,國內頂級的手機華為在售價上已經無限接近蘋果了,但為何這一細節卻還是那麼大的差距。

說到底還是受限於技術問題,iPhone採用的是目前最頂級的COP封裝技術,國內第一批採用這個技術的做的比較好的就是oppo的FINDX,在國內來說,這已經是最厲害的存在,但與iPhone一比還是有近2mm的差距。

下巴的寬度能做到何種程度,除了捨得高成本製作以外,還更考驗屏幕廠家的實力。為何iPhone的下巴看起來比三星的S10還要小,S10的曲面屏設計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封裝的難度,所以mate20的下巴反而比mate20Pro控制得更好就是這個原因。

華為近些年採用的屏幕大多以京東方為主,而iPhone的供應商一直是三星,在手機屏幕領域,三星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三星的各種柔性屏、曲面屏在顯示領域都是獨一檔的存在,S10的OLED屏幕既可以挖孔又可以超聲波指紋識別就是技術的最好體現。所以華為的下巴做不到iPhone那樣的水準京東方還是還要背一部分鍋。

再來說成本,華為手機的售價不便宜,但單品銷量mate20系列也不過就2000萬左右,與iPhone動不動就五六千萬的數量相比,過多的投入在1mm、2mm的下巴上,分攤下來的成本就太高了,iPhone的投入成本是比華為高,但是一平均下來就不多了,所以華為並沒有過於在這方面投入,就要求做到業內一流就可以了,不用花太多的資金去定製屏幕。



其實不單單是下巴寬度,我們可以看到在IP68防塵放水這樣的極致工藝上,華為的製造水平還是顯得有點力不從心,屏幕也一直是華為的痛,mate20Pro的曲面屏也受限於工藝有色差,P30Pro退而求此次的1080P曲面OLED屏幕顯示效果也大打折扣。

不是跪舔三星和蘋果,在手機領域,這就是大山一樣的存在,國產近些年在手機領域確實是有了很大的發展,但只是在部分領域超過了蘋果,而手機作為一個整體,蘋果還是巨無霸的存在。手機格局就跟現在的世界格局一樣,一超多強,美國的iPhone地位雖然有所動搖,但人家還是哪一個一超,棒子三星的地位有點類似於現在的俄羅斯。


我是先森,一名走心的數碼控,自由而純粹的科技粉。歡迎各位朋友一起探討交流,共同進步。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先森數碼


你這是在一本正經的胡扯八道!這才吃了幾天的細糧啊,就忘本了嗎???

蘋果手機從1代到8代,有哪一款不是高額頭+大下巴?來,你給我說說~~

也就是從蘋果iPhone X開始才沒有了home鍵而已,這才2年的時間,就這麼崇洋媚外的說蘋果手機沒有下巴了?說這話時,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 2004年左右的時候,大家買手機比的是厚度,也就是超薄~

  • 2007年左右比的是卡槽,也就是雙卡雙待~

  • 2011年左右比的是攝像頭,也就是像素、拍照~


  • 後來又比分辨率、屏佔比、大額頭,現在又來比下巴。。。

我TM就納悶了,下巴有什麼好比的,蘋果手機以前有home鍵時,怎麼沒人提這種問題呢?它的下巴不比誰的都長啊,但這影響人們使用了嗎?蘋果手機的銷量不還是蒸蒸日上嗎??


至於你說華為旗艦機賣的貴,這點我很贊同你的說法,的確賣的貴,特別是近期上市的機型,毫無性價比可言~~~但是單純的從下巴這方面來說,我不認為有多大啊,比如mate30pro吧,這算是有下巴嗎?比蘋果機帶有home鍵時要小的多吧~~


人活著不能忘本,iPhone雖好,但也不能跪舔吧,除了IOS系統以外,還有什麼值得炫耀?

再放眼國產機,大家都在求進步、謀發展,現在的手機界,早已不是N年前智能機剛上市那會了,安卓系統早已不是卡頓的代名詞,如果你對安卓系統存有誤解,那麼你可以買部華為mate系列或者P系列的用用,也可以買部一加7手機試試,絕對會讓你重新認識安卓系統的!


桃園Computer


這個結論還是下的太早了,我們知道智能手機是不斷進步的,雖然iPhone X剛推出的時候,無下巴的設計確實令人感到經驗。但是蘋果由於固步自封,連續三年都沒有改變外觀造型,所以到2019年的時候,它的下巴寬度已經被不少國產手機超越了,其中就包括華為。

以華為Mate 30為例,它的下巴寬度4.0mm,而蘋果iPhone 11 Pro Max的下巴寬度是4.5mm,誰強誰弱一看便知。而且華為Mate 30只要5000塊錢,而iPhone 11 Pro Max的價格要1萬塊錢,兩者的價格相差1倍。

不僅如此,華為Mate 30的頂部邊框也只有4.0mm,而iPhone 11 Pro Max的頂邊有4.4mm,所以看起來5000塊錢的華為Mate 30反而要比1萬塊錢的iPhone 11 Pro Max更精緻。

以iPhone X為基礎的蘋果手機雖然看起來像是沒有下巴,但實際上蘋果是玩了一個花招,蘋果的設計師將iPhone的邊框設計為上下左右同寬的,巧妙地在視覺效果上把下巴隱藏了起來。但實際上iPhone X、iPhone 11 Pro等機型是有下巴的。

iPhone XR、iPhone 11等手機的下巴更是明顯,再加上強行將邊框和下巴的寬度保持一致,導致這兩款手機的邊框非常粗獷,一直被網友吐槽能夠“停航母”。

當然也不可否認,蘋果的外觀設計確實比大多數國產手機看起來更加精緻一些,工藝也更加現金,但這是基於蘋果手機昂貴的售價之上的。比如iPhone 11 Pro Max就比華為Mate 30貴得多,而價格差不多的iPhone 11和華為Mate 30相比,兩者的外觀就半斤八兩了。

從技術上來講,蘋果的“無下巴”設計主要使用了“COP”的柔性屏封裝工藝,而這種工藝只能用在OLED屏幕上,而且良品率較低。因此一塊iPhone 11 Pro Max的屏幕成本就在1000元以上。而大多數國產手機的售價都不會超過3000塊錢,要求國產手機做到蘋果手機那樣的無下巴設計,顯然是強人所難了。也只有華為手機這兩年的價格提上來了,賣到了5000元以上的價位,才能夠做到比iPhone 11 Pro Max更窄的下巴。

一些價格較高的國產手機同樣可以做到無下巴的設計,除了華為Mate 30之外,還有OPPO Find X、vivo NEX 3等,它們都使用了OLED屏幕和COP封裝工藝。所以這種“無下巴”設計早已經不是蘋果手機的專利了。


貓眼看數碼


蘋果xr 都賣這麼貴了!

為什麼還用lcd 屏呢?

為什麼不用oled 屏呢?

為什麼不把電池做大呢?

為什麼還是5瓦充電呢?

為什麼不上個50倍變焦呢?

為什麼不上個無線快充呢?

為什麼左右邊框能跑火車呢?

為什麼總有人愛拿這些東西比來比去呢?

為什麼我國的再好在某些人眼裡蘋果永遠是最好的呢?

為什麼承認自己國家的東西不比別人的差有這麼難呢?

為什麼不願意改變思維呢?為什麼風大跟風雨大跟雨呢?

為什麼要一直跪著呢?這又是何必呢?

為什麼會提出這麼無知的問題呢?

為什麼不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呢?

我就是看不慣某些人這種行為和想法,誰又能把我怎麼樣呢?


我很快樂那你呢


蘋果為了做到最小的手機下巴,在Iphone上投入的成本可不低,iphone xs直接採用了三星oled屏幕和cop封裝技術,加起來的成本可能達到50美元以上,雖說iphone xr使用的是lcd屏,但是由於使用了特殊的封裝模式和加寬邊框的設計,所以iphone xr看上去的下巴也非常窄,總之,蘋果為了使iphone達到“無下巴”的效果確實費了不少功夫。

按理說國產安卓手機也完全有能力做到無下巴的設計了,比如華為最新的p30系列都是用的oled屏幕,價格也不低,按理說可以做到無下巴,但是據餘承東所說,華為P30沒有做到無下巴的設計是有意為之,因為安卓手機大量的手勢操作,如果下巴太窄的話很容易影響到手機的正常操作,所以沒有采用無下巴設計。

另外,華為mate系列和P系列現在都已經把手機的左右邊框做到了非常窄的水平,比蘋果iphone XS還要窄,以目前的技術水平,即使也是用COP封裝技術,也無法把手機下巴做的和左右邊框那麼窄的效果,如果想要做到iphone那樣的“無下巴”,就需要把手機的左右邊框加寬,這恐怕是很多消費者無法接受的。

有人說華為旗艦機做不到無下巴是因為節省成本的原因,但是如今P30價格都快賣到了iphone XR的價位,成本我覺得不是問題,更大的問題我認為還是華為和蘋果的手機設計理念不同導致的。


嘟嘟聊數碼


其實這個問題早已解決,只是題主沒有意識到mate30已經“沒下巴”了,下面來解答一下:

一、iPhone為什麼“沒下巴”?

其實iPhone之所以“沒下巴”,最重要的原因是採用了“四邊等寬”的設計,除了上面的劉海部分以外,其他所有邊框都是等寬的,這樣給人造成一種“沒有下巴”的錯覺。

實際上iPhoneX、iPhoneXS、iPhone11Pro等機型的下巴寬度為3.98mm

二、華為旗艦機下巴真的比iPhone寬嗎?

答案是否定的,華為的旗艦機下巴其實已經和iPhone一樣窄了,目前華為手機下巴最窄的是mate30機型,下巴寬度為4mm,這和iPhone的3.98mm幾乎一模一樣

可是為什麼很多人覺得不如iPhone下巴窄呢,就是因為華為沒有使用四邊等寬設計,華為的額頭、邊框和下巴都不一樣寬,其中邊框最窄,而下巴比邊框寬,所以造成了華為手機下巴不如iPhone窄的錯覺。

其實很多手機已經和iPhone的下巴一樣窄或者超越了,比如三星的note10、S20、OPPOreno3等等。


序哥說科技


這個問題,華為餘承東在此前的採訪中已經表示,這個下巴不是沒有辦法做到最差,而是由於華為有自己的考慮表示,下巴窄了其實容易誤觸,而華為這樣做是防止用戶誤觸。



當然不得不說餘承東這個說法還確實是邏輯性比較強,有點自圓其說的意思,但用戶顯然是不買賬,我們說,iPhone將下巴做到如此之窄,包括OPPO find x,也做到了3.5毫米並沒有出現所謂的誤觸現象反而是觀感提升了不少。

那麼餘承東的這番言論肯定是有點化解矛盾的意思,不過僅憑餘承東這樣的解釋,肯定是不會讓用戶滿意的,要知道,華為的售價目前已是國產旗艦產品裡最高的,甚至價格直逼三星的價格,但縱觀無論是p20系列還是mate20到目前的p30系列,下巴的寬度並不是讓人很滿意。



首先一點我們要搞清楚,目前三星和華為並沒有完全談妥,也就是說,在柔性屏的供應商華為目前只有LG的屏幕以及京東方的屏幕可選,雖然說在p30的標準版上使用了三星的屏幕,不過真正的高端屏幕還是留給了京東方,在去年mate20出現了綠屏門事件之後,其實華為也逐漸放棄了LG的屏幕。

作為京東方和LG來說,在柔性屏的技術方面,包括成熟度以及良品率上肯定是不能和三星相比的,雖然說已經縮小了極大的差距,但核心層面還是有著區別,所以說,技術上可能京東方的屏幕首先就要差一點意思。



與此同時,則是華為成本上的小九九,我們知道一部手機的毛利率如何提高,其實就是在這些可能並不影響用戶體驗,同時又可能耗費鉅額資金的小項目上。比如如果採用cop封裝技術的話,華為的成本肯定會增加數百塊錢人民幣,那麼對於華為的售價和價格區間肯定是有一個巨大的影響。

所以並不是不能做,也不是技術不達標,更不是所謂的防誤觸,而是成本利潤之間的絕對關係。


互聯網的放大鏡


技術上沒有問題

我們看看iPhoneX的下巴有多窄:iPhoneX的下巴是3.87mm,但是榮耀8X的下巴是控制在4mm的。而且榮耀8X還是LCD的屏幕,如果是在OLED上使用這種工藝,絕對可以跟iPhoneX一樣窄。

當然,無可否認的是,比較窄的是iPhoneX和iPhoneXS。為什麼它們能夠做到這麼窄呢?

成本問題

你看看售價就知道:iPhoneXS的起售價8K多,降價之後也要7K多啊!

但是,你看看華為的旗艦,P30 Pro,其售價也就是6K,而且還是128G的。相差1K-2K的價格,你要華為的下巴做到了一樣窄?

iPhone的售價,多1k-2k甚至更高,你願意多花這個錢麼?多花這錢,肯定有人給你做啊。

你說華為的旗艦機賣這麼貴,但是還不夠iPhone貴啊。

難不成你要求別人達到iPhone的標準,價格又不能達到iPhone的標準?

功能性的問題

採用COP的工藝,對內容的要求很高的,因為元器件被彎折到背部,佔用了背部的空間,讓機身的空間更加緊張。

下巴做得越窄,防摔性就越差,還要做內部保護,減少手機的跌落的導致的損傷。

他們的售價本身就相差上千元,下巴沒有這麼窄也是正常;

技術上沒有問題,但是成本很重要;

先滿足內容空間的功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