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廣東廣西講白話的漢人,為什麼把父母稱呼為阿叔阿嬸呢?

SGETO


1、大名: 由於和父母有八字命理相沖,須改口叫,但為防萬一,即使未相沖,也改口叫,如稱爸叫“阿伯”,稱媽叫“阿大”。。。

2、小名: 賤兒好養,古時苦貧,養兒易夭折,叫賤名小名,既接地氣又可頑強生命生長,故,親朋好友之間,多叫花名/小名,如“掃雞屎”、“狗仔”,“笑嘻嘻”。。。

3、女名: 親屬中女長輩改尊稱或男屬名,以絕產生人倫之差念。如稱伯母叫“阿伯”,叔母叫“娘娘”。。。

以上三名為兩廣等地的人稱叫法。

懷念舊時叫法,只要聽到,濃濃鄉情就撲面而來!


皮皮143536687


我也是廣西講白話的,六零後,在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我們村不僅有人把父母叫阿叔阿嬸,還有人稱父母阿哥阿嫂,好像稱父母哥嫂的多一點。因為以前父輩們兄弟很多,又是按同一個爺爺(白話叫阿公)排的,村裡有的人是大家族,以前人丁興旺,排到十幾或二十幾。比如有一個比我父親小的,我叫他十七叔 。有一個不是姓胡的我們稱他二十六哥。白話不說二十六,說ya牙六哥。他們家的孩子就叫他阿哥,奇怪嗎?

小時候我曾問過村裡的老人,為什麼把自己的爸爸媽媽叫哥嫂。有人告訴我,以前的人命苦,就讓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的父母叫阿哥阿嫂或他們排第幾的,就叫幾哥幾嫂。

以前有的人很愛算命,有點小毛病經算命先生一算,就會說,孩子的命缺金啊土啊或水等,就要讓他們去認契爺或契娘,也有的去拜樹或石頭的。我最佩服村裡有一個婦女,她的丈夫排第六,她家的孩子叫她六嬸,當她帶自己的孩子去算命時,算命先生讓她的孩子去認契爺契娘,她是不讓孩子去認的,她買點帶子,用紅紙染染紅,讓孩子們用染紅的帶子做褲帶,系在腰上,說:“我就是你們的契娘,你們的老豆(指孩子的父親)就是你們的契爺”,她之所以不讓孩子們去認契爺契娘,是因為以前窮,認人家頭年還要用布票買布,拿雞或豬肉等做禮物,去拜年。以後年年去人家那拜年。都需要禮物,看來她是挺明智的。如果都讓孩子去認契爺契娘,一家多幾個親戚,人家那有什麼紅白喜事或孩子滿月都要去,那樣會多許多開銷。她除了掙工分,也挺會照顧和管自己的孩子,再讓家裡的大孩子帶弟弟妹妹。她陸續生了四個兒子,三個女兒,一共七個孩子。孩子們都健康成長,有了後代。

後來,隨著時代的改變。有許多孩子不再把自己的父母叫阿哥阿嫂或阿叔阿嬸了。


胡蘭英


我是廣西南寧人,我們兄妹管父母叫三叔、三嬸,村裡也只有少數家庭是這麼叫,大部分都是正常稱阿爸阿媽。

小時候不懂事,小學二年級時在課堂上調皮搗蛋,老師警告:"要告訴阿爸阿媽",我還得意地笑道:"我沒有阿爸阿媽",害得老師以為我是孤兒,好一陣同情!後來老師家訪,我阿婆(即奶奶)才跟老師說明原委:因阿爸命薄,命裡無兒孫之福,故子女只能按其輩份稱為"三叔",阿媽也只好順著被稱為"三嬸",以避陰司稽核。

可惜即便如此,父親仍在我9歲那年就因工傷去世了,留下我一輩子的缺憾。

再後來娶了我老婆,她們家是賀州地區的,與廣東交界,也講土白話,發現她們管老爸老媽叫"六哥六嫂",原來這個風俗在兩廣普遍存在!


霜痕無語


其實在兩廣一帶稱父母為阿哥阿嫂的是對中原地區漢文化的傳承。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裡面就有提到過早在唐朝的時候,漢人就稱呼自己的父母為哥嫂的。按父親在同輩兄弟的排位,排大的就叫父親為大哥,母親為大嫂,依次類推。我們的父輩也是一樣。比如我的父親排六,我們八個兄弟姐妹都叫他六哥,叫母親為六嫂。到了我們這一代,已經很少有人這樣稱呼了,都是叫爸爸媽媽的多。


兩面三刀的美國佬


這不單是兩廣說白話的漢人,也不僅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現在在許多農村鄉下,思想轉不過彎來,還有點迷信的,對父母爸媽的叫法還偏叫阿叔阿伯阿哥,阿嬸阿孃阿嫂等。為何會要偏叫呢,這受傳統迷信思想影響有關。


在過去醫學科技不發達,人的生活條件又不好,生兒育兒不易,難養而夭折者常有之,父母因生育兒女後多病不順早亡者亦有之,過去人知識少,又迷信,不但相信算命,還相信神靈。故而有以為人算命為業的,有以卜巫弄神驅鬼為生的,人一遇到不順病疾什麼的就去算命,求巫婆神棍,於是,什麼父母子女刑剋重要偏叫或拜契什麼的說法就出來了,找巫婆神公的講得更迷人惑眾,不由你不信。於是,許多人是寧信其有,偏叫為上,以圖心理一個安慰。人多少都受心理暗示影響的,就是現在,仍然相信這一套,偏叫父母,或拜契父母,拜認神靈仙佛為父母者並非個別,有的拜認某社廟的一棵古老大樹,或一塊大石。我小時就是讓算命的說,對父母有刑剋,不偏叫父母就要重拜契,於是去認了一塊大石頭拜為父母,連小名也取名為“鄧石“即認鄧公聖爺及石頭為父母,村上,同一年生的男的,都一樣,小名取“鄧石“,變成我是“樹德鄧石”還有樹仁鄧石,樹林鄧石等,後問原因戊戌年生的犯魁罡了。


過去無計可施之下,避忌最易法就是偏叫或重重拜契,這是說父母子女有刑剋的做法,如是兒女難養的,在取小名的就賤叫,取狗養貓養的什麼都有。這基本是迷信,圖心理安慰,現在還有些人迷信,還相信這一套,但少許多了,這也是社會發展進步,生活改善後所致,慢慢地,這種現象會越來越少的。


樹德漢碩


座標廣西欽州市靈山縣,也是這樣的稱呼,不過留意一下,這種稱呼的父母都是30,40後居多,解放後的50後基本上都教兒女叫爸媽了,什麼原因呢?其實就是解放前都是叫爹,孃的,解放後新社會新作風,破除迷信,必須改掉舊社會的稱呼,國家禁止用舊的稱呼,倡導稱呼和國際接軌,但老一輩一下子又接受不了這個來自西方的新稱呼,所以過度時期不叫爹孃也不叫爸媽,就叫叔嬸了,被叫叔嬸的大多數是30,40後,解放後的50後很少稱叔嬸的,多數叫爸媽了!本人70後,爸媽是50後,一直叫爸媽!和我年紀相仿的人都叫爸媽,伯父他們是40後,堂兄弟他們都叫叔嬸,其實1949年就是分界線,比如我村,40後的父母60後的兒女全叫啊叔啊嬸,50年後的父母,70後的兒女都叫阿爸阿媽!總結,叫叔嬸只是由爹孃到爸媽的一個過度!


反對火車半夜鳴笛擾民


我五十年代廣西梧州人,稱我父母阿叔阿嬸,外出同別人說父母稱老豆老母,是地方習慣了,同廣州白話的稱呼,其它的來由要在族譜裡篇出來,因為我不會,所以我不董就不要篇。



用戶賢芳


叫啊叔啊嬸應該是“送子”和“計生”的原因吧,以前生活艱難,把其中一兩個送給兄弟姐妹撫養並不稀奇。八十年代計生問題,有些人為了避計生就會把孩子的戶口入到別人的名下,怕被人舉報孩子平時都是叫自己啊叔啊嬸。這些是我真實見過叫父母啊叔啊嬸的真事,不過這樣的事比較少,我們這裡大部分人都能交得起計生罰款,所以多數人還是直接叫爸媽的。

其它那些風水迷信什麼的基本是扯淡。


勞力人士


不單止叫“阿叔,阿嬸”,還有“阿哥,阿嫂”,“阿伯,阿母”。主要原因是孩子多病難養,然後仙婆說這孩子跟父母相剋,要過繼給別人養,認一個契父,這個契父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塊石頭,一棵樹等(我的是一棵樹[黑線]),那既然這樣親生父母就不能叫爸媽了,就只能叫叔嬸,哥嫂,等等


弘二丨集熙窯陶藝


不止兩廣有這樣的習慣,幾乎全國各地都有這種風俗。原因很簡單,在歷史上,歷朝歷代是要徵收人頭稅和田地賦稅的,於是,就出現了大量的隱戶和隱田,目的就是為了偷漏稅。尤其是元明清三朝,都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實行保甲制,一則是嚴格管控村寨人口,二則是嚴禁買賣人口。五戶為鄰,兩鄰為甲,三十甲為下限,百五甲為上限,也就是說,一個村子最少三百戶,最多一千五百戶,而每戶的丁口是要管控的,丁口多了要分戶遷徙。so,就造成了兩個現象,一個是嫡親生兒子除了按法律繼承父產和官職爵位的嫡長子,其他庶子私生子會改稱呼,其下的家丁家奴因為禁止買賣人口,因此會改稱義子。這種隱戶把父母和義父母稱為叔嬸或其它稱呼就能理解了。比方說大清努爾哈赤,就是明朝東北大將李成梁的義子和親兵統領。

把親兵家丁收為義子這種慣例,古已有之,各種古代小說都有這方面的描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