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從越南撤兵後把一些孩子帶回美國?

琉球王朝


1955年至1975年的越南戰爭,前後歷時20年。從美軍1965年3月直接派兵參戰,到1975年4月30最後一批美軍撤離止,南越共有數萬美越混血兒,再加上戰爭造成的孤兒,統計的總人數將近10萬,沒有統計的不計其數。

(美國軍艦帶著越南人撤離)

美國從越南撤兵時間從1973年1月27日《巴黎和平條約開始》正式簽訂後開始到1975年4月30日結束,通過軍隊帶走的孩子斷斷續續不起過5000人,這些人不是因為情況特殊,就是小孩的父母找各種關係,其它數萬人撤軍後通過美國移民局正規手續辦理。撤兵時為什麼要帶走越南孩子,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

1.美國士兵在越南成家,根據美軍紀律和法律,士兵是不能帶家屬通過部隊直接進入美國的,所以他們撤軍時只能暫時將妻兒留在越南,自己先走一步。回到美國再利用各種渠道,將小孩以其它身份通過部隊帶回;

2.戰爭中受傷後回美國治療的士兵,來不及將家人和小孩帶走。由於醫療條件的限制及康復環境差距,受了重傷的士兵會立即被送回美國治療。這些大兵康復後多半是再也找不到女友了,所以他們只能找到越南的妻子和小孩,哪怕當時是狠下心拋棄他們,現在必須找各種關係將小孩妻子接來,最簡單的就是跟隨撤離部隊來到美國,再補辦手續;


(正在撤離的南越小孩)


3.有的士兵提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在撤離時就將小孩或小孩和妻子一起帶走;

4.戰爭開始後,不少有錢人就想舉家移民美國,先是父親移民,再是其它成員,所以他們也通過軍隊的關係將小孩帶走,但這種情況不多。

既然美國法律和軍規禁止士兵帶家屬跟隨軍隊進入美國,為什麼還是有這種事發生呢?原因在於美國當時的法律也不完善,美軍在南越的參與事務滲透到了很多方面,而且通過軍隊拯救平民和難民,是不違反美國法律的。

(一家三口無處可去)


除了上述幾種情況外,被軍隊帶走的小孩還有以下兩次重要事件

1.1975年4月3日,美軍和南越政府發起了一次Babylift(拯救嬰兒)行動,將大約2000小孩由運輸機撤離,成功送到美國。這些小孩大部分是孤兒,棄兒及沒有被美國父親找到的混血,也沒有被越南母親認領。

2.1975年4月,11萬名越南難民在西貢淪陷前,全部撤離,他們中絕大部分由美軍通過船和航空母艦送到了美國,其中有不少小孩。

(送上直升機)


除了被軍隊帶走的小孩,其它的小孩後來是如何進入美國的?

1982年10月22日,美國頒佈了《美亞混血兒法案》 (Amerasian Act)又稱Public Law 97-359 。1987年12月22日,美國又頒佈了《美亞混血兒返家法案》(Amerasian Homecoming Act)。通過這兩個法案,數萬名越南混血兒成功移民到美國,相當一部分找到了自己的父親。


火星人JamesLiu


  這些女子們出於各種理由和美國士兵發生了關係,很大一部分女子還是因為生計所迫。在越南戰爭之中,越南人的鬥志是非常強悍的,很多婦女或者老人在自殺式襲擊之中壯烈犧牲。在戰後,這些和敵人有染的女人必然會受到越南百姓的清算,而這些混血兒被認定是恥辱的存在,在越南受到長期的歧視。

  美越混血兒的長相辨識度很高,這讓他們無處躲藏。很多混血兒的母親為了撇清自己和美國人的關係,急忙毀壞所有的信件或者照片,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面部特徵越來越明顯,她和她的孩子必將受到同胞的排擠。

  

  這些孩子們不知道自己生父是誰,而他們的生母也備受社會鄙視,不僅不能嫁人,也找不到養活他們的工作。很多女子迫於社會壓力將這些混血兒拋棄,最終這些孩子只得流浪街頭。偶爾會有願意收養他們的善良人家,也會被鄰居抨擊,最終只得放棄對他們的撫養。雖然越南政府沒有對這些混血兒進行報復性地屠殺,但是還是將許多孤兒囚禁起來進行勞動改造。

  

  1975年,福特總統曾經提出救助越南2000名孤兒計劃,可悲的是,在第一次運送嬰兒的航行之中出現了意外,飛機墜毀在了西貢的一處田野之中,有一百多名混血嬰兒喪生。1987年,美國政府再次通過法案,這項法案規定這些混血兒可以攜帶家屬移民至美國。這項遲來的福利讓這些本來被同胞歧視的混血兒們一夜價值倍增,人們開始對他們百般討好,給予大量的金錢,只想要藉助他們移民美國。

  這些曾經被同胞視為恥辱的混血兒們,一下子成為了越南人獲得美國國籍的捷徑,這甚至發展成了一條產業鏈,有人為需要出國的越南人介紹混血兒,從中抽取報酬;也有人可以為他們辦理假的出生證或者結婚證;甚至就連越南的外交官們都參與到這項瘋狂的移民“計劃”中,只要有錢,他們就能為這些混血兒們修改檔案,更換照片。

  

  經過這次浩浩蕩蕩的移民活動,大部分的美越混血兒已經定居在了美國,只有數百名還留在越南。這些孤兒們懷揣著對父親的憧憬,卻只有3%的孩子們最終找到自己的父親。因為童年教育的缺失,他們很少能在美國自力更生,找到滿意的工作養活自己。於是大部分的混血兒,還是處在社會底層,他們有的染上毒癮、打架鬥毆,最終被關進監獄。

  戰後清算女人孩子不僅僅是越南特有的現象,二戰德國戰敗之後,曾經和德國士兵有關係的女人都被扒光衣服、剃了頭髮,在大街上受人侮辱。而這些欺辱自己國家的女人和小孩的人,大多數是在面對敵人的時候一聲不吭,只知道躲避的孬種而已。

美越戰爭結束時,為什麼美國從越南撤兵後把一些孩子帶回美國?

美越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55年至1975年間,在東南亞爆發的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 也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重大的戰爭。

共經歷二十年,包括五個階段,不同的階段美國分別採取援助或是直接出兵的方式。1965年開始直接出兵。

因為耗費經濟、耗費時間、耗費精力太多,一場自稱為"正義"的戰爭無法繼續下去,1973年2月美國開始撤軍。

撤軍時,有的軍用直升飛機上不僅有美國士兵,還擠著驚恐不安的越南女人和孩子,地面上還有更多軍人與上不了飛機的女人、孩子在告別,他們相擁而泣,場面堪稱生離死別的人間悲劇。

為什麼美國從越南撤軍後把一些孩子帶回美國?

1、美軍的選擇讓美亞混血兒出生了

二戰後,美國很多民眾都不願再看到戰爭,也不想自己的親人再次踏上戰爭的征途,他們進行了遊行示威。

出征的士兵也垂頭喪氣,無心戀戰。軍方察覺出了士氣不振,為了激發鬥志,放鬆了要求,不再幹涉士兵和越南女孩交往。

因為戰爭一直繼續,法越戰才結束,美越戰又開始,越南物質極度匱乏,許多人食不果腹,在金錢的誘惑下,許多越南姑娘願意與美國士兵交往。

越南女孩的出現瞬間激活了士兵,很多美國士兵在當地交女朋友,甚至娶妻生子,經營起自己的家庭,這使他們的心靈暫時得到了撫慰。

但是戰爭結束,這些美國士兵都必須撤回美國,飛機軍艦無法承載如此龐大的人數,軍隊明令禁止他們攜帶家屬。交通不便,也帶不走,不可能把妻兒帶回美國。

一些有能力的美軍還是帶走了孩子和妻子,實在不行的話帶走孩子(約3000人),近5萬孩子被留在了越南。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沒有能力帶走孩子的美國很多士兵們帶著愧疚回到了美國。

2、妻離子散,盼望孩子能回到父親身邊

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人決定重回越南,上世紀90年代,已經有數萬美軍回到了越南。

時隔三十多年,那些曾經給越南人帶去了太多傷痛的美國人再一次回來,只為尋找自己的妻兒,

美國本來就是一個移民國家,有白人、黑人,而越南人是黃皮膚,這就導致了這些美亞混血兒膚色各異。當年越南人給他們一個共同的稱呼"貝度",意為"生命的塵埃"。

"貝度"們的相貌和越南本地人有著很大的區別,很容易區分。畢竟他們身上有著敵人的血脈,有著敵人的容貌,他們被越南人視為本國的恥辱。

因為仇恨,這些美亞混血兒所經歷的痛苦比其他的越南人多得多。他們大多數不被家庭所接受,有的被家人遺棄,有的直接賣掉。

他們的媽媽也被說成是叛徒,無人接納,有些孩子的媽媽為了自己不被鄙視,只能忍痛丟棄。孩子失去了父愛又沒了母親的庇護,只能自生自滅。

由於沒人照顧,他們只能遊走在街頭,淪為越南的犯罪人群。那些美亞混血兒在越南過著遭受歧視和貧窮的生活,他們是那場恥辱戰爭的證明。

隨著長大成人,那些暫時沒有找到親生父親的孩子,想找到自己父親的願望更加強烈。

"我需要知道我來自哪裡,"鄭良說。"我想見一下我的父親。"有人說。

這些孩子的母親也希望孩子尋找到自己的親生父親,改變自己的命運。

3、身在美國的父親盼望能早日找回自己的孩子

由於處境艱難,美國國會1987年通過了一部法律,允許那些擁有美國血統的越南孩子獲得特殊的移民身份。

出臺了《美亞混血兒回老家法》,法案內容規定:允許從1962年1月到1976年1月在越南出生的美亞混血兒可以獲得美國國籍。

本以為這是孩子們改變自己命運的契機,但實際上問題並沒有得到完全解決。

這一法案使親人得以團聚,但是,也有好多人通過這個機會,混水摸魚。

一些越南的富人們,敏銳的把握住了這個機會,他們高價收養那些混血兒,成功的踏上了美國的土地。然後,失去了利用價值的混血兒被再次遺棄,沒有人知道等待他們的將會是什麼。

美國政府也不得不將條件變得嚴苛,在規定中加上一條:只有金髮碧眼的孩子才能回到美國。這規定使樣貌像媽媽的好多孩子只能留在越南。

超過2.1萬的幸運兒已經找到父親並被接納,擁有了美國國籍,但這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更多人卻沒能改變命運。

有了回國法案,沒有親人接納也就沒有了機會。那些被遺棄的孩子沒有身份證明也不可能回去。他們只能在艱苦的環境裡繼續過著艱難的生活。

就是到了美國,很多孩子因為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沒有獲得父母的親情滋養,沒法適應美國的生活環境,與父親難以相處,他們的心理問題也成了社會問題。

其實,除了少數美亞混血孩子得到了人生的幸福外,眾多的孩子依然沒法走出心理陰影,他們承受著非常大的精神折磨。

作為參加越南戰爭的美國士兵,戰爭給他們帶來的傷痛不僅僅是大量的人員傷亡,和戰後大量人員自殺,還有對遺落在越南孩子的懷念。

美國士兵離開越南後有些孩子才出生。這些逐漸老去的美國士兵重新回來找尋他們的孩子,有的不惜重金贖回孩子,以彌補之前未能給予的愛。

1970年,當詹姆斯·科普蘭離開越南不久,他就收到了越南女朋友給他的來信。女朋友說她懷孕了,孩子的父親就是科普蘭。

前女友是否生下了那個孩子?"我可以把我們在越南做過的很多事情都從記憶中抹去,但我卻無法把這件事抹去。"67歲的科普蘭說。

"就像那些孩子讓人領養走的母親一樣,你永遠也不能停止想他們。"科普蘭說,找到自己的女兒後,他終於可以睡個好覺了。

也有被認為是自己孩子的人找到他,"我曾期待能證實我們是父子,但結果卻不是。始終無法找到我的兒子,讓我有深深的罪惡感。"佩蒂特說。

這些思念孩子的美國父親、越南母親及生活艱難的美亞混血孩子,都是戰爭的受害者。

小編想不明白的是:戰爭給士兵帶來的傷痛那麼多,真可謂是深受其害,可為什麼美國還要不斷髮動對外戰爭?


愛分享的小女子


這都是自己播種出產的娃兒,當然要帶回美國了,當然,題幹也說了,是把一些孩子帶回了美國,其實當年被美國人帶到美國的孩子與他們在越南造的孽緣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在戰爭期間如何排解男性士兵的性壓抑是一個現實的問題。(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當年的日本人為解決這個問題,做了兩件事情,一個就是鼓動日本國內的女子主動上前線,為戰爭做貢獻,另一方面就是在殖民國家和地區像朝鮮以及臺灣地區徵召女子上前線,同時在中國國內大肆掠奪逼迫女子服務日本士兵,把戰爭的惡行強加到婦女身上,日軍的罪行可謂是罄竹難書。

當然發動美越戰爭的美國大兵也好不到哪去,而且美越戰爭帶給這些美國大兵的壓力,甚至說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都要大,戰陣壓力越大,這些男性士兵的性壓抑也就越大,越需要找到合適的釋放途徑。


美國腦子短路的可能輕一點,他沒有像日本一樣,把本土的女子運到前線勞軍,而是在越南本土打主意,除了允許美國大兵按時出去尋花問柳意外,對於那些與越南正常的女子談戀愛的行為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由於戰亂的原因,當時越南國內的生存環境還是比較惡劣的,衣食無著隨時都可能有生命危險,那些與美國大兵走到一起的女子,至少可以在衣食上得到保障,因此很多女子也願意與美國大兵交往。

這種事情都不用久而久之,一次都可能懷孕,因此後來出生的美越混血兒不在少數,在戰後很多美國大兵試圖把自己的孩子帶到美國,美國政府也出臺相關政策,鼓勵美國大兵把在越南的孩子帶回來,據記載,總共帶回的孩子在三萬上下,顯然,這不可能與幾十萬美軍的體量畫等號!


歷史三日談


這是充分暴露戰爭罪惡的一個問題。

從1955年越南戰爭爆發,到1975年美軍撤出越 南,這場戰爭,持續了整整了20年的。如此曠日持久的戰爭,足以將一個正常人逼瘋。自詡為正義者的美軍士兵也不例外,那始終無法征服的越南叢林,早已經摧毀了他們的意志。

很多美軍士兵,紛紛將自己心中的抑鬱傾瀉到了越南女性的身上。而作為弱勢者的越南女性,她們壓根就沒得選擇。


於是,當美軍撤出越南之後,留下的不僅僅只是一個滿目瘡痍的國家,還有數量不下5萬之多的美越混血兒。只有極少數的混血兒(約3000名左右),跟隨者美軍一起撤回了美國,絕大分的混血兒,依舊留在了越南境內。

因為美國本來就是一個移民國家,有白人,有黑人,這就導致了這些美越混血兒膚色各異。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越南人稱呼他們為“貝度”,意為”生命的塵埃“。“貝度”們被越南人視為本國的恥辱,畢竟他們身上有著敵人的血脈,有著敵人的容貌。

“貝度”的母親,絕大部分都屬於單親母親,因為沒有人願意接納她們,因為他們養育了敵人的孩子。同樣,她們也找不到好的工作,只能生活在困苦之中。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的“貝度”們被母親遺棄,流落街頭,當童工,當混混,而其中又只有少數人能被收養。

後來,美國出臺了政策,允許2.1萬名美亞混血兒和超過5.5萬名家庭成員在美國定居。本以為這是“貝度”們改變自己命運的契機,但實際上並不完全是這樣。

一些越南的富人們,敏銳的把握到了這個機會,他們高價收養那些混血兒,成功的踏上了美國的土地。然後,失去了利用價值的混血兒被再一次遺棄,沒有人知道等待他們的將會是什麼。

而時至今日,“貝度”的故事還尚未完結,也許他們中的有些人已經過上了自己想要的日子,也許他們中的有些人還依舊在苦苦掙扎。


小鎮月明


二戰剛剛結束,美軍又投入越戰中,所以士兵中有很強烈的厭戰情緒。畢竟剛經歷一場大戰,好不容易和平了,卻又要遠赴異國他鄉,換誰都會不高興。

為了緩解美國大兵的厭倦情緒,美軍開始允許美軍與越南女子交往,甚至主動尋找越南女性,給美國兵做女朋友。越戰從1955年一直打到1975年,20年間60萬美軍先後參戰。其中很多美軍跟這些越南女子育有後代,戰爭結束時,一些有能力的美軍帶走了孩子或者自己的女朋友,但還有近5萬孩子被留在了越南。

美國兵不是什麼王者之師,也不是什麼文明之師。在這個方面唯一比日軍好一點的地方就是,美軍很少有屠殺的記錄。在戰爭中,被佔領國也沒有什麼好日子過,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勞師遠征是為了所謂的民主與正義。


經武歷史講堂


我們都知道美國人並不是仁慈之輩,從它們多年來對許多國家發動戰爭就可以看出,然而美國在對越南戰爭結束以後卻把一些孩子帶回了本國,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原來,美國士兵由於在越南作戰時間過長,耽誤了返回本國娶妻生子,於是便與當地越南女性發生關係誕下了後代,按理說,美國對越南作戰,越南人民應該恨透了美國士兵,怎麼還會產下後代呢?其實不然,越南的女性不但不牴觸美國士兵,有時候甚至還會主動,因為在這些女性看來,若是與美國人產生後代,自己以後的孩子就不會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了,再也不會遭受戰爭的殘害。

果然,1975年美國從越南撤兵以後,其中一些在越南留下後代的士兵便向美國政府提出申請要讓自己的孩子返回故國,並加入美國國籍,美國政府考慮了很久,最後還是答應了,所以其實美國從越南帶回的孩子是他們的後代。



不過美國向來種族歧視嚴重,這些帶有越南特徵的孩子受到了美國本土人的嚴重歧視,雖然後來政府也出臺了一些法律來保護他們,可最終的效果還是甚微。當然總體來說,這些孩子還是幸運的,他們永遠脫離了戰爭之苦。


葉落臨秋DX


美軍在二戰之後參加過的最大規模的戰爭就是越戰。這場越南戰爭不僅讓美軍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也給越南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比如建築被毀、平民大量死亡等等。

二戰結束後,越南分裂為“南越”和“北越”兩個部分。美軍進駐南越,表面上是為了幫助“南越”政府消滅“北越”,實際上是為了圍堵當時的我國和蘇聯。不過,美國大兵們依然沒有忘了“四處播種”的習慣。

儘管在越南戰爭後期,由於美軍的巨大傷亡以及美國民眾的反戰情緒高漲,所以美國政府最終選擇了撤離越南本土。但在美軍撤離之前,還從越南帶走了一部分的孩子。這些孩子不是別人,正是這些美國大兵在越南本土留下的混血兒。

如果是因為跨國婚姻而產生了混血兒,這在今天是比較常見的。可是這些混血兒偏偏出生在戰爭年代,因此當年美軍士兵在越南留下的那些混血兒成了被越南社會嫌棄和歧視的對象。

越爭期間,無數的美國大兵跟越南本土的女子結婚或同居,導致很多混血兒出生。再加上一些貧窮的越南女子經不起美軍的金錢誘惑,所以主動與美國大兵交往,儘管其中很多美國大兵是已婚的。

因此美軍撤退之後,大量的混血兒何去何從成了一個大問題。據說美國大兵在越南留下很多混血兒,其中至少有將近5萬多的混血兒被直接“拋棄”,這些孩子有的可能連自己的親生父親都沒有見過。



而美國士兵所帶走的混血兒只是極少的一部分,他們所帶走的正是自己的孩子,這是無可厚非的。去到美國之後,這些孩子可以不用遭受那些越南本地人的白眼。但那些就在越南本土的混血兒和被遺棄的越南女子們就沒有那麼好的命運了。


世界人文通史


美國軍隊到了越南之後,戰爭從1955年持續到了1975年,在這二十年的時間裡,成千上萬的美國士兵來到了越南戰場,美國在越南打了二十年的仗,他們在這裡耗費了大量的軍費,最後失敗而歸,美國人走的時候,可是留下了兩樣東西。

首先第一個,那就是炸彈,在越南戰場上,美國投下了五千萬枚的炸彈,有趣的是,當時越南的總人口也是這麼多,等於是一人一顆炸彈,這些炸彈可不是全都爆炸了,越南人因為這件事可都愁壞了,在戰爭結束之後,很多農民在幹活的時候,不小心就會踩到炸彈,一不小心就會喪失自己的生命。

這一度都是越南人的噩夢,人們永遠都不知道哪個地方會有炸彈,也不知道哪個炸彈突然間就會爆炸,這是美國人走後留在越南的東西之一。美國大兵留在這的第二個東西便是混血兒,這些混血兒全部都金髮碧眼,這些孩子壓根沒有亞洲人的特徵。

美國士兵一向是如此,他們似乎在哪裡打仗都是這樣,在戰爭時期南越的女人都是主動上趕著往美國大兵跟前貼,為什麼美國從越南撤兵後把孩子帶回美國,原因很簡單,這些都是他們的孩子自然要帶回去,值得一提的是沒有帶回去的孩子比較悲劇,他們在當地備受歧視,並且時不時的就會被拉出去批鬥。

有趣的是在越南戰爭結束三十年後,有一幫美國士兵還呼籲讓他們的孩子加入美國國籍,美國政府也同意了,並且出臺了一些政策來幫助,留在越南的那些孩子可就倒黴了,一輩子都要活在陰影之中。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因為這些孩子都是美國大兵們得親骨肉啊!

<strong>

眾所周知,美國大兵都是“大仲馬”,無論是二戰的歐洲還是東亞的日本,美國的大兵走到哪,身邊都少不了“女人”。

當然了,在那種戰爭時代,那些婦女們對於安穩繁華的美國格外的嚮往,也不乏自己湊上去的。

總而言之,美國大兵們除了打仗,最愛的就是泡妞,“四處留情”!


越南戰場也不例外,甚至於更加的肆無忌憚!

要知道美軍在越南打了塊二十年,炎熱潮溼的環境,毫無希望的戰爭,使得大多士兵們感到疲憊,厭倦。這場戰爭不比二戰,這是一場侵略戰爭,國內反戰情緒嚴重,他們沒有解放全人類的榮譽使命,許多士兵不知道為何而戰,變得頹廢,壓抑。

而軍方後來發現士兵們的士氣漸漸在削弱,他們也在放寬管理要求,准許他們和越南女孩交往。正是因為越南女孩的加入,他們的生活增添了些許樂趣。



而前面也提到了,這其中也不乏女人主動,因為當時的越南實在太慘。戰爭威脅之下,送物資極度匱乏,甚至連自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而美國大兵無疑能給這些女人希望。

總而言之,在當時有許多美國大兵和當地的女子發生了戀情,甚至組建了家庭,繼而有不少混血孩子出生長大。

然而戰爭結束後,美國士兵必須回國,但當時美國政府不允許士兵攜帶家屬離開,而且飛機的數量和空間有限,不可能將所有士兵的妻兒都帶回美國。



只有其中一些有能力的士兵帶走了妻兒,也有多數士兵只帶走了孩子。

那時越南留下了近五萬名的混血兒,他們生活的很不易。

咱們都知道,美軍撤走後,北越很快便統一了越南。面對這群“惡魔”的,他們自然會帶上有色眼鏡。

這些孩子被當地人稱為“貝度”,意思是“生命之塵”,飽受歧視,並且還時不時被拉出去批鬥,可謂是命運多舛。


戰爭結束三十年後,有一些美國士兵呼籲政府允許他們的孩子加入美國國籍,於是美國國會便地在1987年頒佈一部法令,准許擁有美國血統的孩子獲得特殊移民身份。

《美亞混血兒回老家法》規定:允許從1962年1月到1976年1月在越南出生的美亞混血兒可以獲得美國國籍。

當時也正是這一部法令在越南掀起了一股尋親的浪潮,超過兩萬名幸運兒重回父親身邊,但仍存在多數孩子沒有改變悲慘的命運。

他們繼續留在越南,繼續著“貝度”的身份,被人歧視,受盡屈辱。

當然,美軍留給越南的悲痛遠不止於此,比如臭名昭著的“枯葉劑”,這種化學武器,不僅毀壞了大量的叢林植被,更讓許多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受到汙染,其誕生畸形兒的幾率大大增加。

據統計,在美軍枯葉劑的影響下,越南後來一共出現了15萬名畸形兒!


白話歷史君


為什麼美國從越南撤兵後把一些孩子帶回美國?


我們知道,1955年至1975年間,世界上爆發了對亞洲國際政治產生深遠影響的越南戰爭,又稱越南抗美戰爭。1975年4月30日7點53分,伴隨著搭載最後一批美國人的直升機飛離西貢,標誌著美國捲入越南戰爭的結束。但撤退的美國人為什麼把一些孩子也帶回了美國呢?

小編認為,美國兵在越南戰鬥了將近20年,以美國人處處留情的性格,這些孩子肯定是他們與越南女人的結晶,是他們的混血兒子,所以要帶回美國。

1、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重大的越南戰爭。

1945年9月2日,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在河內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 法國扶持的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貢立國,為爭奪越南控制權,越共和法國進行了長達9年的戰爭。1954年10月10日,首都河內宣告解放. 根據日內瓦會議(1954)的決議,南北越以北緯17度線分治,北越由胡志明統治,南越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1955年,吳庭豔在西貢發動政變,建立越南共和國, 在美國支持下成立西貢新政府。1961年5月,為防止吳庭豔政權垮臺,肯尼迪派遣了一支代號"綠色貝雷帽"的特種部隊進駐南越,開啟了美軍戰鬥部隊進入越南的先河。這一事件也常被認為是越戰開始的標誌。1962年2月8日,美國在西貢設立了由保羅·哈金斯將軍指揮的軍事司令部,標誌著美國開始直接介入越南戰爭。

越南戰爭從1955年起到1975年,前後歷時20年,曠日持久的戰爭不僅消耗了美國大量財力、物力和人力,而且也嚴重影響了美軍士兵的鬥志,再加上因為剛經歷二戰,出征的士兵們沒有戰意,為了激勵美國士兵,美國軍方放鬆了對美國士兵的要求,不干涉美國士兵和越南女孩的交往,意圖使美國士兵的士氣重新振作起來,好為美國打仗。因此許多美軍官兵在南越的“不夜城”流連忘返,可謂是聲色犬馬,為所欲為。

越南戰爭造成越南160多萬人死亡和整個印度支那1000多萬難民流離失所。到1975年越戰結束時,戰爭給越南留下了100萬寡婦,20萬殘疾人,美軍在當地留下大量越美混血兒 。

2、撤退的美國人為什麼把一些孩子帶回了美國?

一是美國兵帶走的那些孩子都是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當時的越南十分落後,而且戰爭打了那麼久,越南男少女多,缺乏勞動力,她們生活窘迫,食不果腹。而當時在越南打仗的美國大兵高大威猛,還有錢,所以很多越南女性便想嫁給美國兵,而美國大兵每天面對枯燥的戰爭,也想要精神和身體上的慰藉,於是很多美國兵和越南女人談起了戀愛,生活在一起發生了關係,時間久了就有了孩子。雖然他們的結合不一定合法,但孩子畢竟是親生的,所說美國兵在撤退時要把自己的孩子帶回美國。

二是美軍士兵的胡作非為,留下的混血兒生活堪憂。在越戰期間,一方面由於戰爭的枯燥與乏味,好多美軍士兵為解壓,與當地的妓女、舞女、酒吧女進行性交易,有的則日久生情成為情侶,久而久之,生下了大量混血兒;另一方面,戰爭期間,越南為了補充兵源,將大量的越南女人送到戰場上,但由於女性在身體條件上先天不足,不計其數的越南女兵被美軍俘虜,這些女兵成為美軍的俘虜之後,美國大兵為了撬開她們的嘴,不但使用酷刑,而且使用越來越無恥的審訊手段,特地研製出一種藥物,讓越南女兵服用之後,會表現出跟平時完全不一樣的一面,供自己取樂,還導致戰爭後很多女人無人敢娶。久而久之,她們依賴於美軍士兵,也會生下許多混血兒。

美越混血兒在越南備受唾棄,被作為廉價勞動力買賣,長大後遭受社會歧視,所以,有良心的美國人在撤退時,擔心自己的孩子遭受折磨,於是把他們帶回了美國。

三是美國通過法律手段,允許美越混血孩子移民美國。身在美國的父親盼望能早日找回自己的孩子,於是美國國會1987年通過了一部叫做《美亞混血兒回老家法》法案,允許從1962年1月到1976年1月在越南出生的美亞混血兒可以獲得美國國籍,所以許多“越戰混血兒”因此得以移民美國。

所以,小編認為,血濃於水,作為越南戰爭中的美軍士兵,不管最先是出於什麼目的,與越南女人生活在一起,一旦有了自己的孩子,都是難捨難離,所以,在美軍士兵撤退後,從越南把一些孩子帶回了美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