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戰爭中,回家的"誘惑"

晚上七點,石界河鎮政府公務灶上。

"一會兒到縣裡拉防疫物資,車上還有一個空位,哪位同志有事需要回家?明天上午9點前要趕回來,不能耽誤工作。"通訊員問值班回來正在吃飯的同志。

眾人一片默然。

"回家?太奢侈了吧!"

過了半晌,人們才反應過來。不是沒有人想回去,而是大家都做好了抗戰到底的準備,根本沒有想到有中途回家的可能。

"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幾個鐘頭時間,但也是領導對同志們的關愛,有急事的可以考慮!"

"袁鎮長,你公公才去世,婆婆一個人在家,你回去看看老人吧!"

"還是你先回吧,你孩子小,更需要你!"

"小李,你老婆正懷孕,還是你回吧!"

"老劉,你家閨女高三要開學了吧,這是關鍵時刻,你回去!"

.......

大家互相謙讓,最終,老劉跟著回去了,大家用羨慕的眼光目送她離去,卻暗暗紅了眼眶。

有誰能不想回家呢?哪怕是一個小時的相聚!孩子不捨的眼神,妻子期盼的目光,父母期待的神情,歷歷在目。

正月初二政府一聲令下,全體幹部投入到抗疫一線,現在已經16天了,每天值班、宣傳,守卡點,不讓群眾亂跑,幹部當然更是要以身作則,更不用想回家的事了。縣城到單位的70公里,要跨越百卡千崗,不亞於萬水千山。因此,同志們只想堅守崗位,早點戰勝疫情,才能安全地回家休息。

衣服髒了,洗洗烤乾再穿上;想孩子了,打個電話開個視頻;肚子餓了,啃包方便麵就是最大的幸福......

"我想好了,疫情不解除,我就不回家!"這是大家共同的決定。(石界河劉玉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