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的八大金剛都是誰?誰的結局最好?

曾經的history


《林海雪原》中,土匪頭子座山雕手下有八大金剛,為非作歹,無惡不作。國民黨裡也有八大金剛,不過戴笠是蔣介石的鐵桿粉絲,從事情報工作,不算金剛,而是十三太保一員。

軍統戴笠手下則是設有“四大金剛”、“三大劍客”。

戴笠是蔣介石的鐵桿粉絲,自1930年開始就追隨蔣介石從事特務工作,他手底下有四個得力助手,被人稱之“四大金剛”,此外軍統裡還有“三劍客”,也是狠角色!

軍統四大金剛

1、陳恭澍算是職業殺手,負責暗殺、刺殺行動,最早他就參與過暗殺抗日將領吉鴻昌任務,但後來他暗殺的更多是漢奸,張敬堯就是死在他手裡,解放後他隨國民黨撤退到臺灣。

有趣的是,他習慣在黑暗裡生活,誰也不知道他死於何時,葬在何處。

2、和陳恭澍相比,四大金剛的另一位趙理君就是一個殺人狂魔,他不僅殺進步人士,殺漢奸,甚至因為個人恩怨殺自己人,還洋洋得意,供認不諱,結果引起國民黨內部群情眾怒,戴笠也沒保住他的性命。

3、王天木和戴笠關係最好,他曾為了敲詐勒索錢財,綁架了軍閥湯玉麟的孫女,結果戴笠只是把他雪藏兩年,而後又提拔他負責軍統華北區,後來他假裝叛變,搖身一變當了“漢奸”,成為雙面間諜,解放後在臺灣終老,活了104歲,可謂高壽。

4、沈醉是四大金剛中最出色的一位,他是最早加入復興社(軍統前身)的元老,年紀不大,卻精通世故,解放時與起義將領盧義合作,身份由戰犯變為功臣,特赦後政府為他安排工作,成為政協委員,1996年病逝在北京。

軍統三大劍客

沈醉同時也是三劍客之一,另外兩個劍客分別是徐遠舉和周養浩。

電視劇《紅巖》中徐鵬飛的原型就是徐遠舉,他解放後被關押在監獄裡,不久就因病而死;周養浩在特赦後想回臺灣,被國民黨拒絕,死在美國。

看起來這些人中結局最好的就是沈醉,雖然罪行累累,但棄暗投明,成為祖國功臣,榮耀後半生,安享晚年,可謂人生無憾!更為有趣的是,當時國民黨不願意承認他“叛變”,還說他殺身成仁,報效黨國,也給他很高的榮譽,能在兩岸兩黨獲得好名聲,也算是唯此一人了!

鄭爽供稿

春朝青牛


電視劇風箏軍統八大金剛都是誰?諜戰大劇風箏目前在播放當中,劇中的鄭耀先被稱為六哥,而在第一集當中,鄭耀先和一位共產.當人士談話,提到了一個名詞,軍統八大金剛。而劇中介紹鄭耀先是八大金剛之一,那麼到底軍統八大金剛歷史上有沒有鄭耀先

鄭耀先

根據資料,可以知道軍統八大金剛是:何應欽、劉峙、錢大鈞、陳繼承、陳誠、顧祝同、張治中、蔣鼎文。

不過在歷史上,軍統八大金剛並沒有鄭耀先的名字, 可以說在電視劇風箏當中,鄭耀先是一個虛構的角色。

在風箏當中,鄭耀先是重慶軍統王牌特工,表面殘酷狠辣,實則是代號“風箏”的共產.當情報人員,潛伏在國民當內部。內斂隱忍、狡黠機智且心狠手辣,協助公安局破獲多起潛伏特務,為中*共工作作出巨大奉獻。在三十多年的情報員生涯中,竭盡所能,是個真正的英雄。

鄭耀先

電視劇風箏軍統八大金剛都是誰如上介紹,劇中的鄭耀先由於長期無法恢復共產.當的身份,導致心理有些(委)屈,不過相信鄭耀先最終可以完完全全的恢復自己真實的身份。

電視劇《風箏》正在熱播,戴笠死後八大金剛的老四和老六處境危險,毛人鳳恨透了戴笠,怎麼可能留著戴笠心腹在身邊,這部劇中八大金剛只出現兩位,觀眾應該很想知道軍統八大金剛都有誰?鄭耀先和徐百川都是真實存在的嗎?

軍統在山城獨當一面,連中統的人都不敢明目張膽惹軍統的人,保密局為了留住徐百川,於是把徐百川的兒子給扣押,徐百川這些年一直想知道兒子的下落,田湖說徐百川的兒子正在香港,讓徐百川跟他合作,但就在這時公安局的人來把兩人抓走了。徐百川本想逃去臺灣,沒想到被抓住了,韓冰在提審徐百川的時候問他鄭耀先的事情,徐百川斷定鄭耀先一定還在大陸,臺灣是沒有他的容身之地的。

宮庶知道只有徐百川清楚鄭耀先的藏身之處,如果徐百川變節的話那鄭耀先就危險了,徐百出得知兒子被救出來後便告知毛人鳳鄭耀先手下趙簡之的下落,就這樣趙簡之被殺害。歷史上軍統中沒有徐百川這個人,在這部劇中徐百川是八大金剛的老四,除了老四和老六其他人都不在了。劇中和鄭耀先情同手足的徐百川竟然變節了,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徐百川的下場應該很慘。

抗戰時期戴笠手下確實有八大金剛,他們分別是浪祝同、劉 峙、錢大鈞、張治中、蔣鼎文、陳繼承、何應欽、陳 誠。這八人中並沒有徐百川這個人,不過在抗戰時期有叫徐百川的人,這個徐百川和劇裡的徐百川相差很大,歷史上徐百川是中*共當員,因為肅反運動徐百川被除掉,1945年徐百川才得以沉冤昭雪,並且成為中華民族的革.命烈士。

風箏軍統八大金剛都是誰

電視劇風箏分為了兩大機構,分別是軍統和中統,在劇中中統和軍統都在想方設法出掉鄭耀先,貌似鄭耀先的身份是啦產.當。根據資料,可以知道軍統八大金剛是:何應欽、劉峙、錢大鈞、陳繼承、陳誠、顧祝同、張治中、蔣鼎文。關於風箏戴笠手下八大金剛有鄭耀先嗎?點擊此處方可知道。

不過在歷史上,軍統八大金剛並沒有鄭耀先的名字, 可以說在電視劇風箏當中,鄭耀先是一個虛構的角色。

在風箏當中,鄭耀先是重慶軍統王牌特工,表面殘酷狠辣,實則是代號“風箏”的共產.當情報人員,潛伏在國民當內部。內斂隱忍、狡黠機智且心狠手辣,協助公安局破獲多起潛伏特務,為中*共工作作出巨大奉獻。在三十多年的情報員生涯中,竭盡所能,是個真正的英雄。

劇中的鄭耀先由於長期無法恢復共產.當的身份,導致心理有些(委)屈,不過相信鄭耀先最終可以完完全全的恢復自己真實的身份。

實際上中統和軍統都是一個性質的機構,並沒有誰好誰壞,只是兩者是對立的,長期存在著矛盾,《風箏》中的鄭耀先是軍統戴笠手下八大金剛的老六,中統高佔龍就一直想方設法的要利用共產.當除掉鄭耀先。

鄭耀先被高佔龍刺殺成功過,不過他命大,並沒有死亡,此時的高佔龍已經知道鄭耀先是啦產.當,從曾墨怡的事情他就猜測是鄭耀先把七十三人的名單取走了,所以高佔龍才會不顧一切的相要殺掉他。

  • 2017-12-04風箏電視劇什麼時候播 風箏劇情介紹

《風箏》鄭耀先真實身份是啦產.當人嗎

《風箏》鄭耀先真實身份就是啦產.當人。

江心其實就是啦產.當的人,只是江心也不知道鄭耀先的真實身份想要刺殺鄭耀先。

江心約袁農見面,袁農抱怨道江心約他見面這不符合組.織的規定。這次戴笠讓江心和鄭曜先執行任務,袁農交代江心要把握近距離的機會,除掉鄭曜先,江心有些擔心多疑的戴笠會對她產生懷疑。

陳國華說明江心是江副主任的女兒,韓冰有些擔心江心太年輕,將喜怒哀樂全表現在臉色,這樣會誤事,所以陳國華安排韓冰負責江心。

晚上,江心拿著一把水果刀想要刺殺鄭曜先卻被發現,慌亂中她謊稱是要去上廁所。鄭曜先問江心上廁所為何拿著一把刀,江心解釋她上廁所害怕,帶著刀是為了防身。韓冰說延安沒有二流子,也沒有賊娃子,鄭曜先直指江心是將他和宮庶當壞人。江心緊張得沒有拿穩水果刀,鄭曜先便撿起了水果刀。

偵察員向韓冰彙報看見宮庶從江心的窯洞裡拿了一個東西出來,韓冰立馬明白鄭曜先其實早就知道江心是啦當的身份,所以才會把東西放在江心那邊以此躲過他們的檢查。

我是玖陽,一個兼顧實力與低調並存的資深交易者。中國貴金屬協會高級分析師,證書編號MFP0010878,黃金原油外匯投資理財顧問,文章無所謂雞湯和一切陳詞濫調以及虛名,用簡明圖表,加邏輯分析,以達行之有效的資產累計方式。


指微金融


戴老闆其實只有四大金剛,四大金剛分別是陳恭澍、王天木、趙理君、沈醉,又稱“軍統四凶”。這四個人為戴老闆立下了很多功勞,不過他們的結局卻各不一樣。


身經百刺――陳恭澍

陳恭澍是戴笠手下的第一殺手,號稱“漢奸收割機”,是個搞暗殺的專家。年輕時報考了黃埔軍校,由於表現優秀被戴笠看上。1933年接到戴笠命令,剷除投靠日本人的張敬堯。行動前他做了精心準備,最終在一家飯店內將張敬堯擊斃。1938年10月16日,傅筱庵正式成為偽上海市長,走上了漢奸的道路,當然也走上了死亡的道路,很快陳恭澍就制定了剷除傅筱庵的計劃,最終刀劈傅筱庵。

當然,陳恭澍也有失手的時候。1935年和1937年他分別策劃了對殷汝耕和汪精衛的刺殺,但可惜的是都失敗了。後來陳恭澍被汪偽76號抓捕,為保全性命被迫投降,暗中卻與戴笠取得聯繫,抗戰勝利後被國民黨上海當局以漢奸罪名逮捕,兩年後保釋,之後在國民黨任職。1949年到臺灣任國防部情報局第二處少將處長。


明辨大義――沈醉

十八歲的他就已經加入到了軍統前身復興社之中。跟其他人比起來,他算是進入最早,資歷最老的一個特務了。在戴笠的賞識之下,他很快就靠著自己的努力,立下了不少的功勞,與汪偽政權的特工們一直在進行著的爭鬥。

1949年沈醉被起義的雲南省主席盧漢扣押。而1960年沈醉成為了第二批特赦人員釋放,為前兩期特赦人員中唯一的軍統要員,並在周總理的安排下任中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文史專員。1980年經有關部門調查證實,沈醉在盧漢的起義通電簽字,並親筆頒佈命令,要下屬特務組織上繳特務器材併到指定地點報道,身份由戰犯改為起義將領,享受副部級待遇,任第五、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1996年病逝於北京。



追命太歲――趙理君

和上面兩位相比趙理君就真是一個兇狠毒辣之人。趙理君於1927年參加了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後回家鄉繼續教書;1931年叛離共產黨,後奔走南京投靠軍統。

1933年初,在經歷了九一八事變和一二八事變的動盪之後,民權大同盟領導人楊杏佛赴華北呼籲全國統一抗日,蔣介石對此非常氣惱,下令要戴笠除掉楊杏佛,戴笠將這個任務交給了趙理君,最後將楊杏佛槍殺。之後又殺害史量才、唐紹儀等人。後來由於濫殺無辜,又與日本人勾結,從事毒品走私等犯罪活動。被蔣介石下令在洛陽就地正法。



雙面間諜――王天木

抗戰初期,王天木是鋤奸的中堅力量。王天木任軍統天津站長時,曾與愛國學生結拜為十兄弟,成立了“抗日鋤奸團”,專門對付日軍和漢奸。1939年,王天木被汪偽李士群的手下在光天化日之下綁架了,後又被無條件釋放。能從“汪偽76號”毫髮無損的出來,這引起了戴笠的懷疑,於是戴笠密令除掉王天木。但被王天木僥倖逃脫,大罵戴笠無情無義,聲稱從此脫離軍統。這正中李士群的下懷,他就是要在軍統制造矛盾,迫使王天木反戈。

對於王天木的倒戈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戴笠與王天木故意演戲,以便王天木取得汪偽的信任,將王天木順利打入敵人內部,但是沒有證據能證實。1945年抗戰勝利,王天木藏於北平西山,後去臺灣。


雁城流浪僧


軍統內部沒有八大金剛之說,只有四大金剛,分別是陳恭澎、王天木、趙理君、沈醉。其中只有趙理君因飛揚跋扈,1941年殺死督查專員被判處死刑,並於第2年執行。其他三人分別終老海峽兩岸,王天木活到了90多歲,沈醉也活了80多,都屬於善終。

國民黨倒是有八大金剛一說,他們分別是:何應欽、陳誠、顧祝同、劉峙、張治中、錢大均、蔣鼎文、陳繼承。

何應欽,(1890年4月2日-1987年10月21日),貴州省興義人。黃埔軍校總教官,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蔣手下的二號人物,歷任陸海空三軍總參謀長,軍政部長。從小就接受了軍事教育,1909年被送往日本學習,畢業後回國投入到革命中,任黔軍第一師第四團團長兼學生營營長。後來黔軍內部發生矛盾,劉顯世被驅逐出貴陽,心懷憎恨的劉邃令人襲擊了何應欽,受傷後的何應欽經過半年修養,最後選擇離開故鄉,前往上海。對於共產黨的態度很強硬,極力主張消滅中共,後來製造了駭人聽聞的“4.12慘案”。在西安事變中,對於張、楊的態度也是能打就絕不廢話,直接令空軍進行轟炸。抗日戰爭其間,對日作戰也做出了努力,並作為代表接受日本的投降書。


後來國民黨戰敗後,他先是去了香港,而後前往臺灣,不過晚年的他由於官場失意,所以很多事也不再過問,但是仍以民間方式效力國民黨。何深懂養生之道,待人寬和,提的起放的下,直至1987年善終,享年九十七歲,是國民黨內長壽者之一。

陳誠,1898年1月4日生於浙江省青田縣高市鄉。陳誠本出自書香門第,父親是晚清秀才,如果通過讀書的方式將來必能出人頭地。然而當時混亂的社會卻孕育了他一顆投筆從戎的愛國心。1919年,陳誠以備取生的名義進了保定軍校第八期炮科,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1922年保定軍官學校畢業後,他被分配至浙江第2師第6團任少尉排長。僅兩年時間,就提拔為炮兵連連長。北伐期間,先後攻打陳炯明、孫傳芳、孟昭月等部,由於戰績顯赫,一路升為軍政廳副廳長。在中原大戰中,挫敗吉鴻昌,再立戰功。後來參與“圍剿”蘇區的行動,一度將中共紅軍逼入絕路。淞滬會戰中,對日本發起的進攻更是勇猛。不過在國民黨敗退大陸後,他也選擇了入駐臺灣,並擔任了臺灣省政府主席,中華民國行政院長,中華民國副總統等職,1965年3月5日因肝癌在臺灣病逝,享年67歲。


顧祝同,1893年1月9日生於江蘇省漣水縣石湖鄉四興集。兒時的顧祝同思想品德端正,學習成績優異,於是被保送至南京陸軍小學,並於1910年通過考試,正式成為陸軍小學的一員。接下來的七年,他又分別在湖北陸軍第二預備軍官學校和保定陸軍軍官軍校完成了進修。1919年2月,顧祝同完成學業並順利畢業。1921年12月,顧祝同選擇投奔到桂林視師的孫中山,其間歷任國民革命軍師長。1927年北伐戰爭中,又分別在江蘇宿遷、山東郯城等地予孫傳芳以重創。後在中原大戰中輔助蔣介石打敗馮玉祥,升任為第十六路軍總指揮,掌管西北軍事大權。抗戰時期,又擔任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參與了徐州武漢兩大會戰。1949年隨蔣介石敗退臺灣,任代國防部長,"總統府"戰略顧問等職。因高血壓引起腦部微血管阻塞,1987年1月17日在臺北逝世,享年94歲,是國民黨中為數不多的長壽者。


劉峙,1892年6月30日生於江西吉安,是五虎將中出生最早的一位。1907年,時年15歲的劉峙投筆從戎,考入湖南陸軍小學第三期。此後的六年,分別在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和保定軍官學校進修。兩年後,從保定軍官學校畢業,被分配到冀東開平巡防營見習。1917年南下廣州,先後擔任黃埔軍校教官、粵軍連長、支隊長、營長等職。劉峙參與過北伐、中原大戰等多場戰事,深受蔣介石器重。抗戰時曾任第一戰區第二集團軍司令,第五戰區司令。1948年,在淮海戰役中被解放軍挫敗,一名堂堂司令竟淪落到在印度尼西亞教書,不免令人感到意外。1953年去臺灣,次年任臺灣“總統府”國策顧問,後改任光復會委員。1971年1月15日,病逝於臺灣。



張治中,(1890年10月27日——1969年4月6日),安徽省巢縣黃麓鎮洪家疃人,黃埔系骨幹將領,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愛國主義人士。作為紅色將軍的他能列入蔣的八大金剛實在是出人意料。不過了解他的生平事蹟後也就不足為奇了。童年時期的張治中家境貧寒,他自己也過著長達六年的流浪生活。後來進入揚州巡警教練所受訓,併成為正式警察。軍閥混戰時期,他又先後參加了北伐戰爭和中原大戰,職位也從最初的軍校畢業生一路升至國民黨第四軍總指揮。

抗日戰爭時期,由於判斷失誤將距離長沙三百里以外的“新牆河”被誤傳為五公里近的“新河”,從而釀成了一場千古奇聞的“11·13長沙大火”。他作為當時湖南軍事戰爭的最高指揮官,革職處分在所難免。在對於共產黨的態度上很溫和,多次作為代表參加會談,被人們稱為“和平將軍”。後來由於政治傾向逐漸偏共,於1949年10月被開除國民黨籍。

新中國成立後,身兼重職,為祖國的發展盡心盡力,於1969年4月在北京逝世,享年79歲。


錢大鈞,1893年7月26日出生於原正儀鎮雅涇村東北村。國民黨元老,黃埔軍校建校初期教官,中國國民黨軍將領,陸軍中將加上將銜。錢大鈞早年參在日本學習,後來因為侵佔青島而憤然回國,之後的幾年又陸續在中日完成了學業。1924年以第20師師長的身份討伐陳炯明,其間以六連士兵大破四千敵軍成為近代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雖然也參加了中原大戰和抗日戰爭等大戰,但由於錢大鈞的軍事生涯相較於其他金剛比較平淡,所以沒有太多出彩的地方。後來由於自身原因受到了蔣介石的猜忌。

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後,他也以“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的身份選擇繼續效力蔣介石。晚年也是作為代表廣泛參與各種國際活動。錢大鈞一生雖然愛財,性格偏激,但為人胸無城府,老實本分,是智將的典型代表。1982年7月,錢大鈞因肝癌在臺北去世,享年90歲。


蔣鼎文,1895年1月15日出生於浙江諸暨的一個普通鼎文,1895年1月15日出生於浙江諸暨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國民黨高級將領。在蔣鼎文16歲那年恰逢武昌起義,他沒有任何猶豫,從容參軍。軍事生涯的早期參加了多次軍事行動,雖然這個時期的他官職並不大,但是卻深受蔣介石的讚賞。

號稱“飛將軍”的他先後經歷了圍剿紅軍,蔣桂戰爭,中原大戰,福建事變,西安事變,抗日戰爭等事件,對外殺敵立功,對內恪守本分。但是在與日軍的豫湘桂戰役中一潰千里,心懷愧疚的他邃辭職轉而經商,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敗退臺灣後,積極投身慈善事業,1974年1月,病卒於臺北。享年79歲。


陳繼承,1893年出生於江蘇省靖江,國民黨陸軍中將,黃埔軍校戰術教官。和大多數將領一樣,他也是從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來擔任黃埔軍校教授部戰術教官。在軍閥混戰時期,先後參加東征和北伐和中原大戰,但是相比於其他金剛,他並沒有取得什麼顯著的戰績。所以再次不再介紹他參與的其他戰爭。戰績平平但卻絲毫不影響蔣介石對他的重用,任南京衛戍總司令部總司令。後來國民黨戰敗,他也隨蔣入駐臺灣,擔任臺灣招商局顧問,1971年12月於臺北病逝,享年78歲,蔣介石親自題寫墓碑。


歷來現實


戴笠(1897年5月28日——1946年3月17日),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首長。由於其行蹤不定、神出鬼沒,被美國《柯萊爾斯》雜誌稱為亞洲的一個神秘人物、中國近代歷史上最神秘的人。

  • 八大金剛指的是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時期共有8位干將是蔣介石最信任的,他們分別是:何應欽、顧祝同、錢大鈞、蔣鼎文、陳誠、劉峙、張治中、陳繼承。"八大金剛"自黃埔軍校始,就追隨蔣介石,在國民黨的黨政軍等方面握有重權。
  • 要說誰的結局最好 那這個分幾個維度來看待了:最長壽是何應欽(1890--1987)字敬之,生於貴州興義縣,老同盟會員,黃埔軍校總教官,長期是蔣手下的二號人物,歷任陸海空三軍總參謀長,軍政部長,何深懂養生之道,待人寬和,提的起放的下,俊傑人物。也因此高壽,活到九十七歲,是國民黨內長壽者之一。
  • 陳誠(1898--1965),土木系領袖,字辭修,別號石叟,這個浙江人,炮兵出身,東征中三炮定敵,大得蔣的歡心,後來與譚祥結婚,和蔣成了乾親家,更得蔣的重視。1965年3月5日,身為副總統 副總裁的陳誠,因肝癌病逝於臺北。
  • 顧祝同(1891--1987),字墨三,江蘇漣水縣人;此人和何類似,除了在北伐帶兵,其後都在行營本部工作,西安事變後受蔣命瓦解張,楊部隊,完成的十分漂亮。抗戰時主持第三戰區,也有聲有色,其間皖南事變的發生,從此為國人千夫所指。顧為人小心謹慎,鋒芒不外露,有軍中聖人的稱號。胸中有溝壑,是成大事的人,其一生好追花逐柳,可謂英雄仗劍,美人相依。
  • 劉峙(1892--1971),字經扶,江西吉安人;劉峙的生平從他的外號即可看出,北伐時是福將,中原大戰的常勝將軍,抗日戰爭是長腿將軍,到了內戰時,主持徐州,為蠢豬將軍。公正的說,劉在早期的軍事生涯是很輝煌的,不管運氣如何好,但能把吳佩孚、孫傳芳打的沒了脾氣還是有一點能耐的,不象所公認那麼不堪,或許是年歲過長,沒有了拼勁,因此在後來的作戰中一敗再敗,總之說來,劉在八大金剛中,打仗的才能是排在倒數的。劉素有貪婪名聲,斂財有方,後來的結局並不美滿,看來為人莫貪為好。
  • 張治中(1890--1969),字文白,安徽巢縣人;這個著名的紅色將軍,能列入蔣的八大金剛實在是出人意料,但細觀張的為人,就清楚這是為什麼了,張是一個很傳統的儒家人,受孫中山先生的賞識,負責黃埔軍校的組建,此後一直便堅持孫中山先生的遺志。文革中受到衝擊,但在毛周的保護下,沒有受到大的傷害,隨後逝世,一生堅持自己的信仰,偉哉張治中!
  • 錢大鈞(1893--1982)字慕尹,江蘇崑山人;此人的一生算是多姿多彩,帶過很多次兵,也曾在大本營有過指揮全局的運籌帷幄時候,更有從政當上海市長的經歷。到臺灣後,轉向於體育事業,為臺灣的體育做了傑出的貢獻。
  • 蔣鼎文(1895--1974),字銘三,浙江諸暨人;原來是元帥府的副官,後來在軍中有了一席之地,曾圍剿紅軍,參加蔣桂戰爭,中原大戰,解決福建事變,西安事變中傳遞信函,被稱為飛將軍。蔣此人,貪花勝過顧祝同,尤其是中意"嫖",感染性病,為民國一大笑話。
  • 陳繼承(1893--1971),字武民,江蘇靖江人;1916年畢業於保定軍校,分配到陸軍第72混成旅第一團第一營任見習官,黃埔軍校成立後,被任命為中校戰術教官,1927年,陳繼承任21師師長,1932年2月,任其為洛陽衛戍司令;西安事變時,陳繼承隨蔣公被扣於西安。後來也是去臺,52年退役,到招商局擔任顧問,善終。
  • 小編想說:在歲月是長河中,每個人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亂世卻能夠大有作為,人要懷有一個初心,才能善始善終!
  •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大家談談歷史,議古論今,再到職場有什麼東西我們可以從歷史可以學習到的,我都會在這裡分享給大家。謝謝觀看。

林生觀歷史


八大金剛第一位的是何應欽,字敬之,生於貴州興義縣,老同盟會員,黃埔軍校總教官,長期是蔣手下的二號人物,歷任陸海空三軍總參謀長,軍政部長。第二位應該是陳誠,土木系領袖,字辭修,別號石叟,這個浙江人,炮兵出身,東征中三炮定敵,大得蔣的歡心,後來與譚祥結婚,和蔣成了乾親家,更得蔣的重視。第三位是顧祝同,字墨三,江蘇漣水縣人;此人和何類似,除了在北伐帶兵,其後都在行營本部工作,西安事變後受蔣命瓦解張,楊部隊,完成的十分漂亮。第四位是劉峙,字經扶,江西吉安人;劉峙的生平從他的外號即可看出,北伐時是福將,中原大戰的常勝將軍,抗日戰爭是長腿將軍。第五位是張治中,字文白,安徽巢縣人;這個著名的紅色將軍,能列入蔣的八大金剛實在是出人意料,但細觀張的為人,就清楚這是為什麼了,張是一個很傳統的儒家人,受孫中山先生的賞識,負責黃埔軍校的組建,此後一直便堅持孫中山先生的遺志。第六位是錢大鈞,字慕尹,江蘇崑山人;此人的一生算是多姿多彩,帶過很多次兵,也曾在大本營有過指揮全局的運籌帷幄時候,更有從政當上海市長的經歷。第七位是蔣鼎文,字銘三,浙江諸暨人;原來是元帥府的副官,後來在軍中有了一席之地,曾圍剿紅軍,參加蔣桂戰爭,中原大戰,解決福建事變,西安事變中傳遞信函,被稱為飛將軍。第八位是陳繼承,字武民,江蘇靖江人;1916年畢業於保定軍校,分配到陸軍第72混成旅第一團第一營任見習官,黃埔軍校成立後,被任命為中校戰術教官,1927年,陳繼承任21師師長,1932年2月,任其為洛陽衛戍司令;西安事變時,陳繼承隨蔣公被扣於西安。


木石前盟蘇錫雙城記


真實的歷史上並沒有戴笠八大金剛的說法。非要對號入座的話,戴笠手下倒是有“四大幹將”。分別是:沈醉、陳恭澍、王天木和趙理軍。

結局最好的無疑就是沈醉了。此人18歲加入戴笠的組織,很短時間立下很多功勞,地位在軍統中一路飆升。參與過暗殺楊杏佛的行動,做到中將級別,出任過中統雲南局的長官。盧漢在解放雲南的起義中,將沈醉逮捕。

沈醉被捕後作為戰犯,一直被關押到1960年得到特殊釋放。後來整理老檔案的時候發現,此人曾在雲南起義中起到過積極作用,這樣由戰犯身份被糾正為有功人士。後來享受國家副部待遇,做過好幾屆政協委員,在上世紀90年代逝世,善終。

陳恭澍和趙理軍兩個都出自黃埔軍校。陳恭澍名聲稍好,因為抗戰時期他刺殺的對象很多是漢奸。參與過爭對張嘯林、石友三和汪精衛的刺殺行動。雖然有成功有失敗,但是也不否認他在抗戰中的鋤奸行動值得表揚。解放戰爭以後。去了海峽對面,做了個富家翁,善終。

趙理軍是個殺人不眨眼的惡魔,對敵對友都下手,最後中統的主子爺看不下去了,被執行槍決。王天木此人就一三姓家奴,從西北軍投靠戴笠,後來又中中統跳槽做漢奸。解放後,逃到海峽對面,下落不明。


爾朱少帥


軍統有十人團,四大金剛之說,並無八大金剛。

四大金剛:陳恭澎、王天木、趙理君、沈醉。

陳恭澎,曾任軍統局天津站站長、華北及上海區區長等職,軍統行動專家,參與策劃、領導和親自指揮過軍統局的數次重大暗殺活動,如暗殺張敬堯、吉鴻昌、石友三、王克敏等,都獲得成功,河內刺汪失敗。陳恭澎為汪偽所獲,疑有叛變之嫌,在臺灣為軍統舊侶排斥。他與王天木有終生友誼,又互陷對方於沒頂危機。二人曾暮年重逢於臺北。

王天木,1930年代華北平津保定各地的情報組織總負責人。成績極為突出。試圖在上海刺殺汪精衛。暗殺“維新政府”的外交部長陳籙。 餘事如前條所述。1990年代尚在臺灣活躍。

趙理君:上海灘黑社會出身,軍統職業殺手,為人極其殘酷。後因殺害國民黨要員,被判死刑。

沈醉:這個不說也罷。

他們從事最為特殊的職業,披露出來的東西也光怪陸離,往往最廣為人知的信息是假的,而真實情況永遠埋沒。甚或搞出來的人名和故事,都是張冠李戴。

真的有四大金剛嗎?這四個人真的存在過嗎?

(全文完)


李牧


結局最好的應該是沈醉,如果真的追溯歷史的話,其實當時的軍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內只有“四金剛”、“三劍客”的說法。四金剛分別為:陳恭澎(陳恭澍)、趙理君、沈醉、王天木,三劍客為:周養浩、徐遠舉、沈醉。下面將為大家簡單介紹他們的一生。

陳恭澎

天津寧河人,綽號辣手書生。黃埔軍校五期警政科畢業。1932年加入力行社特務處,任組長。抗日戰爭爆發後,歷任軍統局天津站站長、華北區區長,先後策劃刺殺張敬堯、石友三、王克敏、張嘯林、傅筱庵、汪精衛等漢奸,一度令漢奸日寇聞風喪膽,號稱軍統第一殺手。1949年到臺灣,任國防部情報局第二處少將處長,1969年退休,晚年著有回憶錄《英雄無名》一書,因深入揭露軍統內幕,一度成為臺灣出版界的搶手貨。但因其殺人無數,樹敵過多,即使在時過境遷的晚年,依然保持著殺手不得見光的習性,很長一段時間無人知其生死,至今其去世年月及墓葬位置均不可考。


趙理君

四川蒲江人,黃埔軍校五期政治科畢業,軍統四大殺手之一,戴笠的心腹愛將,江湖人稱追命太歲。趙理君早年曾是共產黨員,而且是共產黨早期投身武裝鬥爭的一員。1931年叛離後奔走南京投靠軍統。1932年在洪公祠特訓班畢業後,一直盤踞在上海,從事罪惡勾當,以殺人為生,以殺人為樂,先後殺害楊杏佛、史量才等愛國人士,血債累累。而後變本加厲,竟因私人恩怨殺害國民黨行政督察專員韋孝儒,案發後居功自傲,有恃無恐。但沒過多久,便被蔣介石下令槍決。

沈醉

中華民國陸軍中將,長期服務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深得軍統長官戴笠的信任。歷任軍統上海站少校行動組長、常德警備司令部稽查處上校處長、軍統局總務處少將處長等職,在軍統局中以年紀小、資格老著稱。1949年12月9日被起義的雲南省主席盧漢扣押,在此期間為盧漢逮捕了在昆明的大多數特務。1980年經有關部門調查證實,沈醉在盧漢的起義通電簽字,並親筆頒佈命令,要下屬特務組織上繳特務器材併到指定地點報道,身份由戰犯改為起義將領,享受副部級待遇,任第五、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1981年沈醉到香港探親訪友,不顧以前友人們的勸阻毅然在短暫留港後返回北京,1996年3月18日因肺癌病逝於北京。

王天木

原名王仁鏘,化名鄭士松,東北人。早年在東北軍、西北軍中工作,加入軍統後成為軍統四大金剛之一。抗戰時期投降日偽,1945年抗戰勝利,王天木藏於北平西山,後去臺灣定居。

周養浩

早年畢業於上海法學院,與戴笠和毛人鳳都是同鄉,是國民黨軍統三劍客之一,綽號"書生殺手"。1949年冬國民黨在西南大撤退時,周養浩秉承特務頭子毛人鳳的命令,在重慶、成都、昆明等地參與佈置大破壞與大屠殺,後在昆明被逮捕。新中國成立後作為最後一批被特赦的戰俘,周養浩去美國投親,1990年在美國去世。

徐遠舉

黃埔軍校7期畢業,1932年加入軍統,1935年隨"班禪行轅"到西藏工作至1945年。曾先後任西昌行轅第三組組長、成都經檢大隊大隊長等職。1946年7月調任重慶行轅二處處長,鎮壓學生運動,策劃破壞中共重慶地下機關報《挺進報》組織,1948年指揮鎮壓上下川東武裝起義及華鎣山起義,升任國民黨保密局西南特區區長兼西南長官公署二處處長。1949年12月在昆明被盧漢起義部隊捕獲,作為戰犯被押回重慶白公館關押,1956年轉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1973年病死。


凌山么


戴笠其實並沒有八大金剛,那都是電視劇演繹出來的,其實戴笠只有四大金剛,分別是陳恭澍、趙理君、沈醉、王天木。

1. 陳恭澍,河北寧河人。黃埔軍校第5期警政科畢業。南京中央軍校特別研究班畢業。國民黨軍統特務。1925年,陳恭澍因瑣事與嫂子發生爭吵,當時陳恭澍18歲,剛剛中學畢業,年少氣盛的他一氣之下居然離家出走。這一走就跑到了廣東,與大多數熱血青年一樣,陳恭澍投考了黃埔,而且一考即中,順利地進入了軍校四期,後因生病延期入軍校五期步兵科。陳恭澍是1926年3月從廣東進入軍校五期的,1932年加入“力行社”特務處,任組長、調查主任、北平站長,特務處本部組長。



他曾刺殺張敬堯,毒殺石友三,制裁殷汝耕,還曾經刺殺汪精衛,刀劈傅筱庵 上海淪陷後,傅筱庵出任偽上海市市長,軍統局長戴笠指示陳恭澍對傅筱庵予以制裁。因傅筱庵防範嚴密,陳恭澍一時難以得手。最終,陳恭澍策反了傅筱庵府上的僕人朱升源,對其曉以民族大義,希望其協助軍統除掉漢奸傅筱庵,朱升源表示同意。1940年10月11日凌晨,傅筱庵參加了一個日本人舉辦的宴會,喝的爛醉如泥,回到家裡倒頭便睡。朱升源覺得時機已到,他拿起一柄早已準備好的菜刀,悄悄的走進傅筱庵的房間,見傅筱庵早已熟睡,他舉起菜刀對著傅筱庵的脖子連砍三刀,頓時鮮血飛濺而出,傅筱庵當場斃命。

抗戰勝利後,陳恭澍任中央訓練團河北大隊長、綏靖總隊上校總隊長,駐守北平、河北一帶,負責與人民解放軍進行所謂的政治作戰。1949年解放前夕到臺灣,任國防部情報局第二處少將處長,1969年退休,晚年著有回憶錄《英雄無名》一書,因深入揭露軍統內幕,一度成為臺灣出版界的搶手貨。但因其殺人無數,樹敵過多,即使在時過境遷的晚年,依然保持著殺手不得見光的習性,很長一段時間無人知其生死,至今其去世年月及墓葬位置均不可考。

2. 趙理君,(1905-1942),四川蒲江人,軍校五期政治科畢業,軍統特務頭子戴笠的四大殺手之一,江湖人稱“追命太歲”。抗戰初期趙理君因在上海無法立足而被戴笠調到重慶,最初任局本部行動處行動科科長。在洛陽,趙理君又兼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華北戰地督導團督導專員,這個督導團是戴笠於1938 年10 月夥同天主教神父、比利時人雷鳴遠建立的,其成員除天主教徒、軍統分子外,吸收了許多土豪、紅槍會徒,以及地痞流氓,在豫東淪陷區及晉東南一帶活動。他們以抗日為幌子,實際上與日本人勾結,從事毒品走私,趙理君實際為漢奸,是日本人的走狗,最後被蔣介石下令槍決。


3. 沈醉(1914——1996),字叔逸,湖南湘潭人。國民黨少將,長期服務於國民黨軍統局,深得軍統特務頭子戴笠的信任。在軍統局素以年紀小、資格老而著稱。先後擔任少校行動組長、稽查處上校處長、軍統局總務處少將處長、國防部保密局雲南站站長、國防部少將專員、雲南專員公署主任、中將遊擊司令。1949(待考)年,有關方面經過調查證實,沈醉在盧漢起義通電上籤了字,發表了起義廣播,並親筆頒佈命令,要下屬特務組織上交特務器材併到指定地點報到。根據黨的政策,沈醉的身份由戰犯改為起義將領,享受副部級待遇,並連續被選為第五、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4.
王天木,早年就讀於保定軍官學校、東北講武堂。初在黑龍江督辦吳俊升部任職。後在西北軍當參議,還在河南收編過土匪。1915年任浙江高等監察廳廳長、駐外使館秘。後經吳俊升之子吳泰勳介紹,結識戴笠,成為特務處骨幹分子。他身體適中,五官端正,喜歡穿西裝、高領白襯衣、絲質花領帶和方頭皮鞋,有紳士派頭。後來投降日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