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暴力低齡化,不想孩子被當成軟柿子捏,父母要牢牢記住3點

俗話說得好三歲看老,意思就是說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能夠看出他以後會是個什麼樣的脾氣和性格。有的孩子從小就老實、膽小和懦弱,這其實跟家長們的教育有很大的聯繫。


中國式的家庭教育很容易會導致孩子形成偏內向的性格,這就可能會使得孩子經常在學校裡受其他同學的欺負。一旦孩子不懂得反抗或者是尋求老師和家長的幫助,好欺負、軟弱等名詞就會伴隨孩子很長的時間,甚至是一輩子都要被別人踩在腳下。

校園暴力低齡化,不想孩子被當成軟柿子捏,父母要牢牢記住3點

校園暴力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經常能看見,很多人小時候多多少少都有過被同學欺負的經歷,也給我們造成了不小的心理陰影。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如今的小孩子是越來越成熟了,校園暴力也呈現出了一個低齡化的趨勢。


就連小學生的世界裡也存在校園欺凌的現象,而這些施暴者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專挑軟柿子捏,欺軟怕硬。所以家長們如果不想自己的孩子被當成軟柿子捏,就必須要從小教育孩子強大,父母務必要牢記以下三點:

校園暴力低齡化,不想孩子被當成軟柿子捏,父母要牢牢記住3點

1、讓孩子學會說不


雖然說乖巧懂事的孩子更惹人疼,但是再乖巧也要把握好一個度,原則性的問題就不能委曲求全了。家長們要儘早教育學會說不,讓他們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先遵循自己的意願。只有這樣,等孩子遇到別人無理的要求時,他們才能夠勇敢地站出來,捍衛自己的權利。

校園暴力低齡化,不想孩子被當成軟柿子捏,父母要牢牢記住3點

家長教育孩子要懂得謙讓、有禮貌這是好事,但是在這個現實的社會上,一味地裝老好人是不可行的。勉強答應別人做違背自己心意的事情,這隻會讓自己的內心更加憋屈,久而久之孩子堅定的立場就會慢慢動搖,妥協、服從他人就成了一種習慣。


2、孩子受欺負時要注意言辭


很多孩子剛開始在受到別人的欺負時,一般都會跑去向爸爸媽媽哭訴,原本是想來這兒尋求一些安慰,結果反而卻得到了家長劈頭蓋臉的一頓訓斥:"為什麼他不欺負別人,單單隻欺負你,是不是你主動招惹人家了?"、"你又怎麼了啊,天天就只知道哭,是不是又被人欺負了,你怎麼這麼膽小啊!"


一旦自家孩子遭受別人的欺負時,家長如果一次兩次沒有恰當地處理好,而是一味地譴責訓斥孩子的不對,那麼當孩子下次再受了欺負時,就會直接選擇閉口不說。

校園暴力低齡化,不想孩子被當成軟柿子捏,父母要牢牢記住3點

很多校園暴力事件的惡性發展都是因為家長和老師不知情,只有當孩子受到了嚴重傷害的時候,家長才發現端倪,而這時悲劇已經釀成了。


父母們可能是一氣之下才對孩子說了那樣傷人的話,作為家長肯定也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整天被人欺負。但是不當的言語就是在將孩子往外推,他們的內心受到了二次傷害,從此有什麼心事也不會再向父母吐露。

校園暴力低齡化,不想孩子被當成軟柿子捏,父母要牢牢記住3點

因為得不到理解,尋求不到幫助,漸漸地就變得沉默寡言,也慢慢地放棄了對"惡勢力"的抵抗。


3、勇敢地反擊


孩子柔弱沒關係,個子小也不是事,遇事不吭聲才是問題的嚴重性。如果別人欺負你一次你毫無反應,那麼就會欺負你第二次,你再一味地忍讓,那麼他們就會永遠欺負你。


遇事不怕事是保護自己不受欺負的一個關鍵,當我們看到別人被欺負時,自己不必強出頭,可選擇通過告訴老師來幫助這位同學,自己適當進行躲避。


但如果是自己受到了欺凌,也要勇敢地進行反擊,哪怕自己的力量有限,也可以尋求老師和大人們的幫助,用行動告訴別人自己不是軟柿子,學會反擊之後別人想要再欺負你也會心存餘悸。

校園暴力低齡化,不想孩子被當成軟柿子捏,父母要牢牢記住3點

不想一輩子被別人欺負,首先就要強大自己,告訴別人自己不是好欺負的料。有人說,一個孩子懦弱的性格是與生俱來的,但是我覺得這更多的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結果,也是在家庭環境的薰陶下養成的。


父母雙方中如果有一方性格比較懦弱,非常怕事,經常給孩子灌輸"能忍則忍"的思想,那麼這樣的孩子以後也會形成懦弱、膽小怕事的性格。看起來也會比別人更好欺負一些,越是一副老好人、怕得罪人的樣子,就越容易受到別人的欺負,這就是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