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需求:依附於用戶,存在於場景

找用戶需求不能為了讓產品顯得高端而強行捆綁一些前沿技術,忽略了用戶的使用場景。產品經理要通過需求分析,找到用戶本質的需求。

用户需求:依附于用户,存在于场景

熟悉業務是我們工作的基本條件,而用戶需求是工作之始。日常產品工作中我們常說用戶需求,那麼到底什麼是用戶需求,如何尋找到用戶需求?

我常把用戶需求分成用戶、需求來看。一個什麼樣子的用戶,他又有什麼樣的需求,需要我們幫助他進行解決。這個是首先我會想到的。隨後,我會再想一想,他遇見的問題現在有沒有解決方法,如果有的話,是這個方法不適用,還是這個方法沒有真正的解決他的問題。我能不能提供一個更好的,更完善的解決方案?

一、用戶需求是什麼?

用戶需求其實算是,用戶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工作中,用戶需求直接會和需求文檔掛鉤。往往以一個”需求”過來,就直接讓產品經理寫大量的文檔,畫各種各樣的圖或者直接出原型。結果到最後才發現,這需求是個“需求”,但是可能不是用戶的需求。

用戶需求,用戶 需求,先用戶後需求。漢字本就是一個言簡意賅同時又飽含深意的語言,同時產品經理也是一樣。我們不光需要做到最直接對用戶反饋,讓用戶一看就會,同時還需包含深意,讓用戶一想而知。

用戶需求一定是依附於用戶,存在於場景,驗證於假設,終結於驗證。

用我記憶最深的例子來說。很早之前,傳令官通過騎馬和飛鴿傳書的手段來傳遞溝通,發生戰事時,傳令官需要將手中的情報快速送到前線去,而前線在黑龍江哈爾濱,這個時候傳令官從拉薩出發,通過一個又一個的驛站,換馬不換人跑了1個月,終於到了目的地。(馬一天跑150公里)

對於傳令官他的需求是什麼?是汗血寶馬?還是更快的馬?或者是常說的飛機、汽車?我認為是快速、安全的完成任務。而一般我們假設的方案是汽車、飛機,甚至還有火箭。但是我認為是真的好方案還是三馬接力,而其他的都是不切實際的妄想罷了。

這個就像我們現在十分火熱的5g、區塊鏈、人工智能技術一樣,強行將這些時代前沿技術,捆綁在一些產品上,讓產品顯得所謂的高端大氣上檔次。忽略了用戶的使用場景,直接做了“大膽”的假設,而沒有去驗證這個是否真的是用戶的痛點,癢點。而是直接認為這樣做已經足夠讓用戶丟棄原本訴求和使用場景,來使用這個產品。

如果真要解釋的話,我只能說是滿足了用戶心理上,好奇、攀比、慾望等情緒。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個產品實現它存在的價值(大量的營業額,滿足商業價值),也算是成功的產品吧。

但是認為一個在做產品的產品經理,一定要依附於用戶,存在於場景,驗證於假設,終結於驗證。在做的過程中我們不可能一步到位,我們需要不停的根據用戶、場景、假設、驗證這些環節來完善產品。完善我們自己。

二、如何找到用戶需求?

想找用戶需求,我們需要先找到用戶,在提取需求。

1. 不同的用戶需求都不一樣,要確定自己的用戶

以產品經理為例,1年的產品和3年的產品他們的需求都是不一樣的,因為1年的產品經理與3年的產品經理,他們需求差距是十分的大。但是他們之間的確是有共通性,都是產品經理。我們可以通過一個產品經理慢慢的輻射到另一個產品經理。

2. 還原場景,善用方法論作出大膽的假設

我們還可以通過還原觸發場景來找尋。在有一定用戶基數支撐的時候,我們可以使用大量數據來尋找。比如用戶在那個環節急劇減少。用戶的喜好是什麼等,這些都是通過數據瞭解自身用戶,再從自身用戶出發。同時除了所謂的大數據,還有小數據,通過小數據也可以挖掘出用戶需求。

比如你是一家專注做早餐燕麥的產品經理,你通過數據發現,某個地區燕麥的銷售一直無法增長,你首先根據售賣場景假設出幾個問題:

  1. 口碑問題(質量問題)
  2. 售賣地區的用戶群體無法接受相關定價
  3. 地區的用戶沒有吃燕麥的習慣

這些都是在日常買賣場景中,常觸發的問題,我們提出一些假設,為後續小心驗證時做好方向,讓我們之後後續方向時什麼。

3. 小心驗證,挖掘出真實的需求點

有了假設方向,我們就需要一一去驗證他們,已確定他們是是否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通過數據挑選出兩個極值一個最好,一個最差,以及一個平均水平的中止。避免出現霧裡看花,越看越花。有對比才能看出他們之間的不同,以及他們之間的問題。之後使用為所說的小數據,去觀察用戶,和他們溝通。這裡也就是常說的面對面交談(相似的文章太多了,不做過多描述)。

但是我們要知道,很多時候問題會因為一些細微的區別,而差之千里。所以我們要知道面對面交談的片面性,不能因為某一個用戶的反饋而直接下定論,這裡我們要多找幾個用戶,看他們都會因為相似的問題而苦惱嗎。

確定了之後,我們也不能無腦的認為這就一定就是真的問題了,因為驗證還沒有結束,下一步就是在產品上進行驗證,也是我們知道的a/b測試。

總結

其實我始終在圍繞著依附於用戶,存在於場景,驗證於假設,終結於驗證,這句話來執行。因為用戶的需求對於我們來說真的很重要,不管這個用戶上對外的用戶,還是對內的老闆領導,我們都需要認真對待,畢竟一個巴掌拍不響,一定是這個用戶在某個場景下,觸發了相關問題,才會有這樣的需求。在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做到明確,大膽和小心。

作者:wcof,在努力做產品不做產品經理的人;微信公眾號:wcof(ID:wcofPM)

本文由 @Wcof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