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中的虎式坦克:繳獲、測試和使用

蘇德戰爭是規模空前的機械化戰爭,交戰雙方都非常關注對手的新武器,虎式坦克作為德軍知名度最高的坦克,受到了蘇軍的高度關注。

繳獲虎式

1943年1月18日,德軍第502重裝甲營從施呂塞爾堡派出1輛虎式坦克和4輛三號坦克去支援攻擊5號工人新村的德軍——是的,早期的德軍虎式坦克營虎式坦克不足,可希特勒執意要把虎式派到列寧格勒前線,德軍只能用三號坦克補足編制。

此時,蘇軍一支滑雪偵查部隊發現了他們的蹤跡,和滑雪步兵協同的是1輛T-60坦克,是第61坦克旅的Л·И·奧薩圖克中尉車組。T-60坦克的主炮只有20毫米,裝甲最厚處只有35毫米,連三號坦克都對付不了。不過藝高人膽大的奧薩圖克冷靜地命令駕駛員馬卡倫科夫高速機動,把德軍坦克引誘到己方的反坦克炮陣地。

之後的戰鬥被德國軍工部長施佩爾寫進了回憶錄,這位希特勒的親信罕見地回溯了具體戰鬥過程。蘇聯反坦克炮部隊面對虎式坦克一開始並未開火,直到虎式的側面暴露在77毫米(實際上是76.2毫米)反坦克炮口下,然後對準頭尾兩輛坦克的側面猛烈射擊,目標很快就被打癱了,中間的坦克根本無法進退,而道路兩側都是沼澤地,開下道路同樣是死。所有的德軍坦克就這樣全部被消滅了。

當然,德軍的戰鬥日誌稍有出入:這次戰鬥中有1輛虎式被擊毀,從蘇軍的繳獲記錄來看,炮塔編號121,生產序列號250004。而第502重裝甲營的營部不知道這支部隊在伏擊中全軍覆滅,他們派出了另外1輛虎式,炮塔編號100,生產序列號250009,這輛坦克最終陷進沼澤裡,車組被迫棄車撤退。因此,蘇軍在這次交戰中總共繳獲了2輛虎式坦克。

蘇軍中的虎式坦克:繳獲、測試和使用

蘇軍檢查丟棄的虎式

施佩爾後來寫道,希特勒知道結果之後,一言不發,再也不和從前那樣,眉飛色舞地描述蘇軍的反坦克炮如何打不穿虎式的正面裝甲,反而被虎式碾碎。而希特勒的參謀們早就提醒過這位元首,蘇軍肯定會如此部署作戰的。

初識虎式

蘇軍前線部隊此時還不認識虎式坦克,他們叫它“繳獲的亨舍爾坦克”,這個名字可能源於在坦克裡找到的簡單文件。而蘇軍情報部門查閱了1942月11日與英軍情報交流的相關內容,情報裡提到德軍有一種六號(羅馬數字VI)坦克,但是沒有相關圖樣。英軍只是推測六號坦克比三號和四號坦克重量更重,火力更強大,於是,蘇軍將繳獲的坦克命名為T-6(T-VI)坦克。

與德軍的報告不同,蘇軍提到還有兩輛虎式也被繳獲,一輛基本燒燬,一輛部分燒燬,蘇聯方面用這兩輛還能用的零件修復了100號和121號虎式。1943年4月,兩輛坦克都運抵庫賓卡試驗場,進行了一系列測試,其中100號進行各種性能測試,而121號上的設備和武器被拆掉,蘇軍以它為目標進行射擊測試。

究竟如何

試驗從1943年4月25日持續到4月30日,蘇聯使用了13種火炮、5種反坦克步槍、1種反坦克手榴彈、2種反坦克地雷和拉格-3戰鬥機的37毫米機關炮進行射擊。測試大體按照根據口徑大小順序進行,來看看蘇軍/盟軍當時幾種重要火炮型號的表現:

蘇軍中的虎式坦克:繳獲、測試和使用

121號虎式坦克

首先進行測試的是T-70輕型坦克,它的主炮只有45毫米,其普通穿甲彈理論上就打不穿80毫米裝甲,測試人員直接使用硬芯穿甲彈(次口徑炮彈),一直縮短到200米的距離才僅有一次擊穿。而打穿側面60毫米的距離是350米。

1942式45毫米反坦克炮的測試結果差不多,它在100米都打不穿正面,能在100米距離擊穿側面裝甲。

下一項測試是57毫米口徑反坦克炮。蘇聯的ZIS-2式和英國的6磅炮(口徑57毫米)的測試結果類似,都可在800-1000米打穿側面。至於正面裝甲,ZIS-2式一直到500米都打不穿。因為有跡象表明,ZIS-2能在300米距離擊穿虎式正面裝甲,就沒有進一步測試。

英國6磅炮的炮管較短,但高質量炮彈彌補了這一點,另外,ZIS-2只有BR-271P式硬芯穿甲彈才能在遠距離擊穿虎式,不過1943年才開始投產,沒有參加測試。

蘇軍中的虎式坦克:繳獲、測試和使用

57毫米炮的命中痕跡

美國M3式75毫米坦克炮,也就是“短管”M4謝爾曼的主炮使用M61和M72兩種穿甲彈開火,M61可以從400米打穿側面,M72可以從650米處打穿側面,不過沒有進行正面射擊測試——蘇聯人認為根本打不穿。

蘇聯T-34的F-34式76.2毫米坦克炮也參與了測試,令人擔憂的是,F-34的各種炮彈都打不穿虎式,200米的距離都不行。蘇軍初步的認定是生產質量的問題。確實蘇聯為了保證戰時的軍工產量,放寬了生產標準,簡化了武器結構。但是坦克部隊的主力裝備打不穿虎式!令蘇軍高層感到警惕。

蘇軍的3-K(M1931)式76.2毫米高射炮的表現好一些,能在500米距離打穿虎式坦克側面裝甲,這種武器1940年之後就停產了,被85毫米52-K式高炮取代。

52-K式高炮確實反坦克性能不錯,它在改造成坦克炮方面很有前途,85毫米炮彈能在1500米的距離打穿虎式的側面,1000米外打穿虎式正面。

最後登場的是122毫米A-19式榴彈炮,A-19的射擊效果非常好,第一發從虎式正面擊穿後穿透了車體,第二發命中了虎式的炮塔,打下了一塊58×23釐米的碎片,炮塔的很大一部分被打飛,落在坦克旁邊約半米的地方。

蘇軍中的虎式坦克:繳獲、測試和使用

被A-19打中的虎式

主炮測試

121號虎式在“花式捱揍”之外,蘇軍操縱100號虎式,用它的56倍口徑88毫米主炮進行各種火力測試。

在射擊KV-1的測試中,第一炮在1500米的距離打掉了KV-1的附加裝甲,第二炮打穿了坦克的正面裝甲。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簡化KV-1的裝甲研製KV-1S是對的——虎式能輕易擊穿KV-1和KV-1S,而KV-1S的機動性提高,對於前線部隊來說是有利的。

蘇軍中的虎式坦克:繳獲、測試和使用

被虎式射擊之後的KV-1

T-34的防護表現更遭,虎式從1500米外開火,第一炮把T-34的炮塔從座圈上震出去,第二炮打穿了正面裝甲。確實,T-34的防護不如KV-1。

後續影響

因為見識到虎式坦克給德軍帶來了顯著優勢,蘇軍最高統帥部於1943年5月5日簽署了第3289號命令,部署改進和研製坦克和自行火炮。

蘇聯軍工行業加速了152毫米口徑的SU-152自行火炮研製進程,使其能趕上幾個月後的庫爾斯克戰役。

另外,紅軍重新考慮57毫米口徑的火炮,改進ZIS-2,恢復生產ZIS-4,還有76毫米的S-54坦克炮。

1943年8月,蘇聯開始生產SU-85自行火炮和KV-85,努力彌補蘇軍在坦克方面的劣勢。

加上庫爾斯克戰役之後對黑豹坦克的評估,蘇聯軍工設計師開始設計T-34/85和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

蘇軍的虎式

蘇軍有些部隊將繳獲的虎式坦克編入自己的部隊作戰。

第一個有據可查的例子是近衛第28坦克旅,他們發現了1輛陷在沼澤裡的虎式,這輛坦克的車組已經棄車。坦克被分配給了經驗豐富的列維亞金車組,這個中尉曾獲得2枚一級衛國戰爭勳章和1枚紅旗勳章。蘇軍在坦克的炮塔和車身上塗上了醒目的紅星標誌,在1944年1月5日將這輛虎式投入了戰鬥,後來,這個旅又繳獲了1輛虎式坦克。

另外一個例子是第220坦克旅,這個旅在戰鬥中繳獲了1輛虎式,由姆納察卡諾夫中尉操縱,消滅了德軍一支撤退中的車隊,姆納察卡諾夫因此獲得了“蘇聯英雄”稱號。

蘇軍中的虎式坦克:繳獲、測試和使用

姆納察卡諾夫

在之後的一些戰鬥中,蘇軍繳獲了更多的虎式坦克。例如,1944年3月6日,近衛第61坦克旅在沃洛奇斯克繳獲了2輛虎式,3月23日,在古夏特尼那繳獲了了13輛虎式和黑豹,25日又繳獲了1輛虎式。這個旅修復了一些繳獲的虎式化為已用,截至到4月7日,其裝備清單上有3輛虎式。

還有一支裝備繳獲坦克的部隊是第51摩托化團,一般來說,摩托化的坦克連配備10輛T-34,可是第51團擁有5輛虎式和2輛黑豹,這些坦克是蘇聯軍工廠修復後送到前線的。

蘇軍中的虎式坦克:繳獲、測試和使用

蘇軍中的虎式(遊戲重現)

但是上述使用繳獲虎式的蘇軍部隊都遇到了同樣的問題,那就是虎式的炮彈和配用零件太難獲得了,而且虎式是汽油發動機,和蘇軍坦克部隊常用的柴油燃料截然不同。所以縱然這些虎式坦克能取得一定戰果,但是即便是正常行動的損耗就使其出勤率逐步下降,最終只能逐步移交給後方。

這樣算來,目前已披露的資料中,蘇軍就使用了10輛繳獲的虎式坦克作戰。

總的來說,對手的武器再好,由於和己方的軍工以及軍隊後勤補給截然不同,主要是測試、研究,然後對己方的武器進行針對性改進和設計。繳獲使用在這場全面戰爭中,逼近是個別現象。

閱讀更多軍事內容,請關注 近衛步兵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