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阿里工作八年的架構師離職分享:為什麼我離開了BAT們?

BAT 就像一座“圍城”,有的人想進去,有的人想出來。


一位在阿里工作八年的架構師離職分享:為什麼我離開了BAT們?


時至今日,仍舊有很多人習慣性地把 BAT 指代為中國互聯網的代表性企業。BAT 們都是伴隨著中國互聯網一路走來,在浪潮巔峰起起伏伏、外表光鮮亮麗的科技公司。對很多開發者來說,一份 BAT 的 Offer 幾可相當於 Dream Job 的代名詞,更遑論 Google 之類的技術聖地。

但仍舊有很多人,拿到了這些大廠的 Offer,幾年以後放棄了百萬年薪、千萬期權,選擇了離開,為什麼呢?我們試圖尋找這背後的一些共性。

被變化擁抱走了

2019 年 12 月 19 日,又一次組織架構調整後,我終於決定擁抱新的變化。

總部在杭州的阿里巴巴,是杭州人心中堪稱國企級別的鐵飯碗,杭州的相親市場上,績效不低於 3.75 甚至是大爺大媽們為兒女求偶的硬性指標之一。Ice 此前在阿里巴巴工作多年,拿 3.75 的次數也不在少數,但他在最近一次的集團組織架構調整以後,卻選擇了離職。

阿里老說的一句話就是擁抱變化,每過一年你就會發現從領導到同事都換了一批。

Ice 此前所在的某事業部,幾年時間總裁就換了四任,每一個新的一把手上臺,經營思路跟前任都有不小的差別,三把火燒下來,組織架構先來了一遍大清洗,從高層到中層再到基層,所有人都在擁抱變化,不少人就此轉崗,另一些人選擇了離職。

阿里巴巴是一個敢於試錯的公司,不僅業務產品敢試錯,組織架構也敢試錯。

就筆者的觀察而言,阿里巴巴不愧“架構調整狂魔”之稱,把 Ice 擁抱走的這一次架構調整,距離前次調整不多不少正好半年時間。不管是在技術領域還是組織層面,架構都不是一個變化的代名詞,但阿里巴巴的組織架構卻在週期性地發生著變化,而且這個週期變得越來越短。

離開不代表不認同,只是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Ice 這麼跟我說。

集團事業群,“嫡子”就幾個

邊緣業務線沒資源,爹不疼娘不愛。

蝦米工作在“中國互聯網的中心”——西二旗後廠村,這裡密集地分佈著百度、騰訊、新浪、網易、搜狐、滴滴等互聯網公司,周邊房租價格在整個北京地區也比較突出,房東們都知道他們的收入水平相當不錯。但蝦米卻不這麼覺得。

互聯網公司外表看著光鮮亮麗,但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就那麼一小撮人,別說邊緣業務線了,就是核心事業群的邊緣崗位都是爹不疼娘不愛的“私生子”。

在蝦米的描述中,透露出了一個職場約定俗成的潛規則:決定你職業發展的往往不是你寫的代碼,而是述職 PPT。

集團事業群,“嫡子”就那麼幾個。你看騰訊的微信,百度的搜索,阿里的電商、雲,這些業務線撐死多少人?這些公司又有多少人?

  • 蝦米想過轉崗,老闆不放,對方不接。
  • 蝦米想過主動做事,被資源卡著脖子。
  • 蝦米想搶資源,搶不過核心事業部的那些人。

《知否知否》看過吧?邊緣業務線就是趙麗穎的小娘,大冬天連個炭火都沒有,還想上天?

聽完這話筆者陷入了沉思,程序員也看《知否知否》嗎?

不能改變 996,那就改變自己

我換個地方奮鬥行不?

老 A 跟蝦米雖然並不相識,但二人工作地點卻非常相近,也許某個時間點二人都曾從後廠村路上擦肩而過。

互聯網行業的速度是靠加班堆出來的,我年紀大了,加不動了。

老 A 看上去年紀並不多大,當他一本正經地說出這句話時,筆者甚至愣了愣:你比我應該大不了幾歲啊。

這就好比男人的中年危機,總是在不經意間來臨。你以為這是突發,其實這是厚積薄發。

老 A 說,他年輕時從農村來京北漂,為的就是想過上好日子。年輕的時候可以為了夢想、為了未來而日以繼夜地工作,彷彿寫出來的代碼都帶著濃重的鄉土情懷。但等過了三十一大坎以後,他才發現最近幾年加班是越來越吃不消了。

很多人以為程序員 996 就是一天寫 12 個小時代碼,一週寫 6 天,其實錯了。再牛逼的程序員,也不可能不間斷地工作下去,所以大多數情況下,整個上午都是在摸魚中度過。

此前曾有調查研究發現,程序員一天中能高效寫代碼的時間也就 2 個小時左右,老 A 對此說法表示認可。

工作是永遠幹不完的,劃分到每一天的工作量也就那麼點,誰還能真的不眠不休地寫那麼長時間代碼?測試他也不答應啊。

我們團隊新來了個小孩兒,每天加班磨到晚上八九點,問我:哥,咱們現在能下班了嗎?我回他:你等等,我出去看看老闆還在不在,老闆還在你就再摸會兒魚,老闆不在了咱們就撤。

再後來,老闆還在,老 A 不在了。

他說,我想找個不用那麼拼命加班的公司工作。那麼,祝他好運。

我在 28 歲的末尾退休

郭宇自詡自己的經歷非常簡單:畢業八年,當了八年程序員,這期間只換過一份工作:先在阿里,後在字節跳動。學行政管理的他並非計算機科班,但是大二就投了騰訊。“過了二面但是沒過三面,可能是我跟騰訊無緣吧。”大三再投阿里,順利通過。

不過 28 歲的他,卻在幾天前選擇了退休,並在朋友圈寫下洋洋灑灑的文字。

這六年間,我擁有了一些東西,也自然放棄了另一些東西...

我選擇在 28 歲的末尾退休,旅居日本,擁抱山間清泉與峽谷的風... 幸運的話,擁有一家屬於自己的溫泉旅館...

我選擇沿著少年的理想努力前行,成為一位職業作家。

字節跳動在郭宇看來毫無疑問是一家優秀公司,也很有可能成為一個偉大的企業。“我相信千億美元市值只是她的開始。”郭宇告訴我們,字節跳動跟大部分公司都不太一樣,是一家異常扁平化的公司,對程序員技能要求很高,項目組都是軍事化的,在這裡的程序員需要有很強的自我驅動能力。雖然身為前端,但是郭宇幹過包括後端在內的各種崗位。

為什麼要離開字節跳動?

程序員是一份職業,但是我的人生清單上有不同的 Check List。這段經歷結束,這一項就被勾掉了,我該開始下一項了。

退休後拿什麼謀生呢?

之前一直投資騰訊的股票,加入字節跳動後慢慢都拋了。我在日本買了好多房子,房產投資收益穩定。我的退休生活有保障。

瘋狂不?非典型程序員。

國外月亮圓不圓?

在頭兩年,我愛過谷歌。

一位谷歌員工最近同樣選擇了離職。意外的是,在年度員工調查時被問及是否希望在谷歌呆滿 5 年,他想都沒想就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我身邊有世界上最好的工程師,我們使用著世界上最好的開發工具,吃著免費的美食。

我最近的績效評級是“遠超預期”。如果我堅持下去,很快就會晉升成為高級軟件工程師。

但他最終沒能成功晉升,因為晉升委員會對他的工作並不瞭解,對他本人的工作成績也並不認可。

在谷歌,上司不能直接提拔下屬,連投票資格也沒有。更高級別工程師和管理者組成委員會,對你提交的晉升申請材料進行評審,決定你晉升與否。

最開始,他認為這種晉升機制很棒,沒有裙帶關係,沒有政治偏見,只要自己每天解決問題,讓代碼庫變得更好,他就能得到晉升。後來,他發現自己錯了。

我的主要工作是負責處理遺留數據,這個工作可以量化,但我卻無法證明我所做的事情給谷歌帶來了積極影響,哪怕我的績效是遠超預期,我也晉升不了。

更進一步,他在工作中特意設置了快速報錯的方式,以減少開發人員發現、定位並修復 bug 的時間。但在工作記錄中,減少的時間不可量化,量化的是他的工作方式讓顯示出來的 Bug 數變多了,哪怕那些 Bug 本身存在只是此前沒有暴露出來。

於是我學會了,晉升就是寫好 PPT。後來我所做的每一件工作,前期都是能否幫助我晉升,如果不能那我就不做。

再後來,他發現自己和谷歌只是一種商業上的關係,遠遠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些改變世界的浪漫與情懷。

我終於意識到,我不是谷歌,我只是為谷歌提供服務,以此來換取金錢。

所以,如果谷歌和我之間的商業關係只是為了服務雙方各自的利益,那為什麼我要把時間花在這些服務谷歌利益的任務上,為什麼不是為我自己呢?如果晉升委員會不嘉獎我在 bug 修復或團隊支持方面所做的工作,我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呢?

於是,他離開了谷歌,選擇為自己工作。同樣祝他好運。

寫在最後

中國有句老話叫“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故事,離職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本文只是希望能從中找出一些背後的共性。

以 BAT 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就像一座“圍城”,看著這座光鮮亮麗的圍城,城外的人削尖了腦袋想進去,卻不知道在城裡的邊邊角角,同樣有著不足為外人道的心酸、坎坷。

你的 BAT 離職故事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