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種植最忌諱什麼?

五常大米惠惠


水稻種植最忌諱,鹽鹼地大投入,水稻種子不純,秧苗不好急插秧,對稻瘟病不預防,灌水時間過長,不控制無效分櫱,秋天收穫過早或過晚等等。

以上幾項,都是水稻需要忌諱的地方。哪項忌諱沒注意到,水稻的產量就上不去,嚴重的會賠錢。下面我們來分別看看它們:


1 鹽鹼地大投入

水稻種植對土地的選擇很重要,要不然也不會出現,土地承包價格不同。好的土壤,價格高,種水稻打糧也多。不好的土壤,價格低,種水稻打糧少,賠錢的風險也大。

種水稻第一忌諱鹽鹼地,在種水稻之前,選擇在鹽鹼地種植的時候。要注意,土壤成本過大,收回本錢的可能性很小。

新開發的鹽鹼地,頭五年基本都是賠錢種,要想掙錢,沒有六到七年的基礎,是不行的。許多擁有鹽鹼的農民,頭三年都是免費承包給種植者,第四到五年,每晌地要一千元錢,就這條件,也沒有農民種植。

不是種不起,而是賠不起,沒有人能挺過三年,除非國家有補貼。有補貼再加上有資源,頭三年不賠錢的,都是種地高手。

2 稻種不純

種水稻如果稻種不純,坑的農民可是很嚴重的。輕的影響價格,重的水稻上不來,影響產量。稻種純不純,決定著秋天農民能否及時脫手。


當前農民喜歡賣青糧,賣青糧的先決條件是收購商要去地裡看糧。稻種不純,水稻的長勢就不一樣,高低不齊,收購商一眼就能看出這是兩個水稻品種,從而不收。

就算不賣青糧,收回家後,來家裡看糧的糧販子,也能分辨出不同的水稻品種。在價格方面,就受到壓價。同理,在收水稻的糧食點,有雜糧,稻價也會降低。

3 秧苗不好急插秧

農民常說的話是“秧好八成年”,這秧苗不好,就一定要養或者是買好的秧苗。以機插秧為例,每晌地是600盤秧苗,3元一盤,每晌地是1800元。

不好的秧苗插到地裡,這1800元省在苗床,吃虧在秋天的產量。同樣一個人管理,每晌地好秧苗,絕對比壞秧苗多打2000斤糧食。

無效分櫱,高位與低位分櫱,是它們最大的區別。好的秧苗低位分櫱多,無效分櫱少,壞的與之相反,秋天的產量自然就不同。


4 對稻瘟病不預防

水稻種植最忌諱對稻瘟病不預防,每年都會有農民,因為對其輕視而減產。現今的水稻品種,都在追求米質,口感,產量,在稻瘟病的預防上,還稱不上抗性強。

今天的農民,對水稻品種的選擇,越來越傾向於,有香味,有名氣的品種。它們對稻瘟病,紋枯病的抗性,普遍不高,所以水稻忌諱不預防稻瘟病。

5 灌水時間過長

水稻種植忌諱灌水時間過長,尤其以井灌水為最。長年灌低於13度的涼水,水稻有絕收的風險。除了自流灌的水,其餘水灌水稻時間長了,水稻池口子大,糧食上不成,癟粒多。

6 秋天收穫過早過晚

水稻忌諱秋收過早與過晚,是因為過早溼,過晚碎。過早的水稻,水分太大,沒有加工廠要,堆在家裡,農民需要天天翻堆,一旦遇到連續的陰雨天,容易發芽變質。


過晚的水稻太乾,水稻裡沒有水分。米經過磨米機一磨就碎,賣不出高價。這兩樣,不能使水稻價值最大化。所以收穫過早過晚都是禁忌。

以上六點,就是種植水稻的禁忌,當然還有許多。但這六點,是其它禁忌的前提,做好這六點,水稻戶很難賠錢。


田俊超白


水稻種植最忌諱的就是不科學的水肥管理。可能有的朋友說還有病蟲草害的威脅呢?對於病蟲草害來說,您可以從藥劑的方面找找原因。但是因為水肥管理不當造成的長勢不佳、過旺等不利情況來說,絕對是人為的管理問題。

水稻的水肥管理,是水稻種植最基本的兩個管理重點。沒了水,水稻長勢差、空癟率高、穗小。水大了呢?還是會影響水稻的正常生長,要麼長期淹灌高度不足,要麼後期水層管理不利造成徒長;而對於肥來說,也是如此。肥料施用的量不足、施用方式和時期不正確,還是會影響水稻的正常長勢、產量和品質。但是肥料用量過大,旺長、貪青、晚熟、倒伏都可能出現。

1、水分管理。水稻的生長需要水分的參與,即便是進行旱直播,還是需要定期的保持水層。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水稻種植過程中一定要一直保持一定的水層,特別是很多的農民朋友都喜歡深水層管理,這樣管理省事啊。殊不知,這樣做是對水稻極為不利的。

水稻從移栽開始,其實對水分的需求並不高。只不過是為了管理方便採取了保持水層的管理方式。但是在水稻幼穗分化期之前,以及除了施肥、藥劑封閉除草的階段,完全可以採取適當的乾乾溼溼的水分管理措施、人為的調控田面土壤含水量,來促進水稻根系的生長以及抑制地上部分的旺長情況。但是從實際生產來看,在幼穗分化期之前,能夠爭取2次的曬田機會實在是太難了。

所以,從水分的角度來講,不宜長期的保持深水層,特別是在水稻分櫱的中後期,更需要人為創造一個輕微乾旱的環境,調節水稻的生長。否則的話,如果田面土壤中的雜草、秸稈等有機物的含量過高,必然會因為深水層的原因影響水稻地上和地下部分的不正常生長,比如說植株地上部分長勢慢、無效分櫱多;如果在分櫱中後期保持深水層呢?很可能出現水稻的旺長情況。株高超過平均水平、莖稈韌性差不抗倒伏以及葉片角質層厚度不足易遭受蟲害和病害侵染的可能。

2、養分管理。水稻的生長離不開氮磷鉀以及其他的中微量元素的參與。但是對於養分供給來說,也不是越多越好的。我們就以施用量最大的氮肥來說,氮肥的用量年年增加,但是產量卻沒有明顯的增長。一方面是土壤養分的過度消耗,一方面也是因為肥料施用方式、時期選擇不當引起的肥料損失過大,造成的肥料用量大, 產量增加不明顯的情況。

對於水稻的用肥來說,還是建議採取分段施肥的方式來進行。特別是氮磷鉀三大肥的配比要合理、用量要適當,儘量避免盲目的增加用肥量,徒勞的增加種植成本。對於分段施肥來說,既底肥、返青肥、分櫱肥以及穗肥。其中磷肥在底肥中全部使用;氮肥需要在底肥、返青肥、分櫱肥以及穗肥這幾個階段分段施用;而鉀肥則需要在底肥、穗肥這兩個階段分段施用。只有這樣,才能滿足水稻不同生育期對不同肥料的需求、才能達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強肥效反應效果的目的。

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氮肥,氮肥原則建議以寧早不晚、寧少不多、土施為主、葉面為輔的為主要的施用原則。氮肥施用過晚,會出現氮肥後移,造成水稻在不應該出現明顯肥效反應時期出現較為明顯的氮肥反應,引起旺長、幼穗分化延遲、貪青、晚熟情況的發生;而氮肥施用過量呢?後果可能比氮肥施用的晚還嚴重,表現在分櫱期長勢過於旺盛、過早的封行鬱閉、無效分櫱過多等情況的發生。還會影響水稻的結實率,導致容重的降低。

所以,作為水稻種植最基本的兩個因素,水和肥來說如果管理不好的話,那絕對是人太懶或者是對自己的耕地不上心,沒有其他的理由,就是人的問題。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水稻種植最忌諱的是選不到良種。

有句俗話說得好,選對了方法就成功了一半。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選水稻的種子,只要選到了水稻良種,你離高產就近了一大步。

那麼要怎麼樣才能選到水稻良種呢?良種包含兩個方面:好的品種和好的種子質量

1.注重水稻品種選擇

不同的水稻品種對土壤、水分以及熱量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所以農戶在進行水稻種植時一定要科學選種。一方面農戶應從正規的種子銷售部門購買選擇種子,切忌為了低價買一些野品種、雜品種;另一方面,農戶應因地制宜,依據當地的氣候、土壤、水分等自然要素的特點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的優勢水稻品種。在此基礎上,建議農戶優先選擇生命力旺盛,抗病蟲害能力強,抗倒伏能力強的水稻品種,以降低水稻發生病蟲害的幾率。

2.注重水稻種子質量選擇

種子在採購後要進行播種前處理,看種子的質量,即發芽率怎麼樣。隨機抽取一定數量的種子按照溫水浸泡、裝袋、放置、加溫、補水、觀察等步驟,進行為期5天的栽培試驗,在第3天觀察記錄發芽趨勢;在第5天開始計算發芽率,選取發芽率80%以上的種子,其餘不符合要求的種子要及時捨棄更換。

3.同一個村子裡不能大規模種植同一個水稻品種

為了避免病蟲害發生後大面積擴散,同一個村子不能大規模種植同一個水稻品種,應該穿插種植3~4個不同水稻品種。切忌使用普通的糧食作為種子。

不知道我的回答有沒有幫助到你呢?如果有,麻煩下方點贊哦。歡迎大家一起在評論區提出意見和建議。


大農圈


水稻,有水則有稻,無水只有草。忌諱的莫過於:缺水、無肥、缺氧、蟲草害。

缺水

水稻,有別於旱稻就是對水的需求較高,從播種到收割前夕,都離不開水。播種時如果是直接稻田育苗,水分不易過多,水高於畦面3-5公分為宜,出苗後至移栽前,保持秧苗根部5-10公分的水位;移栽時,大田水位以泥土上面10-15公分為宜,直至收割前兩週,尤其是出稻穗揚花至穀粒灌漿期,是水分需求最旺盛的時期,缺水,會導致減產或絕收;


無肥

水稻栽植,對於水肥需求也是不可忽視的管理環節。移栽定植後至出穗前,對於氮肥需求較高,出穗後對磷鉀肥需求較大。記得小時候家裡種田,都是挑糞肥到田裡,寨鄰相互幫忙,挑到田裡後,拋撒均勻,暴曬1-3天,如糞肥不夠時,就會去山上割灌木嫩葉,撒在田裡,然後用腳踩進泥土,待水變成褐色後翻田保水後進行移栽。秧苗生長期間,如出現葉子發黃,就會灑糞水,有草木灰的也會拋撒到田裡。水稻無肥不長株,植株小,不發新苗,最後叢狀小,產量低;


缺氧

水稻根系發達,對氧氣需求較高,農村有“薅秧”說法,一是除草,二則疏鬆泥土,使根系能夠有效吸收養分而不至於受泥土沉積影響。小時候薅秧,就算水稻中間沒雜草,大人也讓在空隙中走一遍;

蟲草害

水稻生長過程中,抗病能力差,尤其像我們高原山區,晝夜溫差大,雨水多,容易發生病蟲害,最常見的就是稻瘟病,需及時防治。另一方面,草害影響較大,雜草過多,搶奪營養,水稻植株就會生長緩慢,從而影響產量。



以上乃水稻種植基本管理要素,其實最忌諱的莫過於“懶人種稻”,你說呢?


下壩毛哥


朋友們好!我是四川的鄉村小嶽,一個有態度的分享者!喜歡分享種植、養植技術,喜歡的朋友記得關注、點贊哦!

水稻種植最忌諱的是什麼?這個問題問得好!據小嶽多年的經驗,我認為水稻種植最忌諱是購買的種子是否適合本地、不科學栽植、不肥水管理、不合理施肥、不防病蟲害、不除草等這多方面!任何這一方面沒做好!都可能會直接影響到產量的高低!為什麼這麼說呢?



1、購買的種子的好壞?適不適合本地種植?也是非常關鍵的!買得好,意味著水稻種植成功了一半;買錯了,也就可能導致大減產!有的朋友可能並不覺得種子有這麼重要!小岳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有一年就因為買錯了,買到晚熟品種,全村人都收完曬乾了!我家的都還沒收!最後等到收割後,減產了三分之一。

2、不科學栽植!我之所以把這個單獨列出來單獨講,有的朋友並不在意,我見過好多,有的人認為栽得密好!栽得多就認為收得多!其實只是稻草多收點而已!也有的人認為栽稀點好!我也傾向於適當栽稀點!因為稀點一般分櫱多!還比栽得密收得多!這是我多年總結的經驗。

3、不肥水管理。水稻的肥水不僅要管理!而且還要好好管理!主要是剛移栽時只留瓜皮水,好曬田!免得稻瘟病!其次是轉青之後水要關到三四公分深;最後是抽穗期要保證水充足!因為這時需要肥水是最多的。

4、不合理施肥。有的朋友認為只要肥料多就能豐收!其實是大錯特錯!我有一鄰居就曾犯了這個錯誤!他底肥每畝100斤尿素、200斤磷肥,到了抽穗期又施了40斤尿素,等到收割時他傻眼了!倒了一大片!空殼特別多!所以合理施肥也是非常重要的!

5、不注意防病蟲害。有的朋友不喜歡去看稻田,認為種下去就等著收了!其實這是非常不好的!不能及時發現病蟲害!等到嚴重時才發現就有點晚了!我父親每天都會抽時間到田邊地角轉轉!我小的時候並不理解!正是因為他精心管理!我家稻穀每年都幾乎豐收。

6、不除草。我家從來沒發生過!因為我父親太勤快!有一小點草都拔得乾乾淨淨!而我有一鄰居就不愛除草,每年他家收割時特別愁人!草比稻穀還高!而且很多!不僅把肥料吸收一部分,而且稻穀明顯長得不好!收成大減。


所以,這以上6大方面,都是水稻種植最大的忌諱!要想好有收成,就反之!


鄉村小嶽


本文關鍵詞:水稻、忌諱

水稻,顧名思義,既種在水田裡的稻屬穀類糧食作物;忌諱,既對某些可能產生不利後果的事力求避免。

那麼,水稻種植最忌諱什麼呢?

①忌諱給水稻禾苗加大化肥用量;②忌諱在水稻的水肥管理期間亂用除草劑;③忌諱長期深水灌溉水稻而捨不得曬田。

下面,細妹就來談談“以上三點會給水稻種植帶來什麼樣的不利後果,以及應該如何避免或緩解”。

一、給生水稻禾苗加大化肥用量而帶來的不利後果以及避免辦法

在我們當地,就經常看到有農戶“毫無吝嗇”的給水稻禾苗加大化肥使用量,他們以為這樣做會增產。殊不知,這樣做會產生以下不利後果:

【1】氮肥過量,會讓禾苗葉片過於肥厚濃綠而造成晚熟;植株莖杆拔節旺盛但軟弱無抗性而引起部分或大片稻穀倒伏而導致減產或失收。

【2】鉀肥過量:會引起植株所需的三大元素失調;停止生長而降低生產力。

♦避免和緩解以上兩大元素化肥施用過量的辦法:嚴格按生產廠家提供推薦的使用量來施用,並視禾苗的實際生長情況靈活增減。

①氮肥過量的緩解辦法:如果是早期,看過量程度的輕重,可以按畝施用量10~20斤鉀肥來調節;如果是中期則採取葉面噴施速效鉀肥來調節緩解。

②鉀肥過量的調節辦法:輕度過量的可每畝撒施10斤尿素進行緩解;嚴重的還需葉面噴施速效氮肥以及蕓薹素進行調節緩解。

二、水稻的水肥管理期間亂用除草劑而帶來的不利後果以及避免辦法

【1】為了提高生產效率,減少勞力輸出,水稻移栽後,要用到除草劑。但是,一旦除草劑的種類用錯,或者使用方法操作錯誤,即給當季水稻帶來嚴重減產或者失收。

【2】採取正確的施用除草劑方法:水稻移栽後,針對性的選用大田移栽水稻專用的粉劑除草劑。使用方法:水稻移栽後的6~10之內,選擇晴天禾苗葉片無露水時,將粉劑除草劑與少量化肥拌勻,撒於水稻田。

注意♦施除草劑時,水位非常講究:水深不能淹過禾苗芯葉;水淺要能保證3~4天內不再注入水還可以不露出泥巴。因為,如果水深超過禾苗芯葉,禾苗芯葉就會吸收到除草劑引起藥害,從而造成減產或失收;如果保留的田水過淺,遇上大太陽天,水分幹得太快,就達不到除草效果。

三、長期深水灌溉水稻而捨不得曬田帶來的不利後果以及避免辦法

【1】水稻灌溉誤區,在農村,有不少人認為,水稻,就是要長期深水灌溉,要不,怎麼叫水稻呢?其實這樣理解是錯誤的。長期用深水灌溉的水稻極易產生稻溫病、缺鋅症、大面積植株倒伏等不良後果。

♦採取措施:深水生根、淺水分櫱、穗前曬田

①深水生根:從拋秧(移栽)至大田的第一天開始至一週時間為生根期,既這一週時間裡是應該深水灌溉,水的深度宜控制在8~10㎝。

②淺水分櫱:移栽的第6~7天觀察,如果禾苗已經緩青且正常生長無異常。將水田的排水口踩低,水稻田裡的水深控制在5~6㎝,利於禾苗分櫱。

③穗前曬田:當禾苗分櫱到了預先設定的數量,準備孕穗前,需作做一次曬田作業。在水稻種植中,曬田這一道工序是必不可少的,別捨不得曬。曬田,可以控制無效分櫱;壯杆防倒伏;輔助病蟲害防治,從而達到高產穩產的目的。

曬田的方法,需將排水口挖低至稻田水位以下,便於水田中的水徹底排幹。田水排幹後,需經過晴天曬,曬至用腳踩不出腳印了後再重新灌水進田。

總結:因南北各地的氣候、土質均有所差異,水稻種植除了文中提到的這三點需忌諱以外,還需因地制宜,科學管理。

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山村細妹,每天與大家交流分享關於農村、農業、農民的種植經以及民間實用技巧,希望我的解答能幫到有需要的您。


山村細妹


水稻種植最忌諱無水丶得病丶遭蟲害丶鬧草荒。

一,水稻水稻,水中之稻,有水長成稻,無水長不了。水稻,從詞意上看,就是喜水的一種作物。在我國有攸久的栽培歷史。水中插,水中長,水中長成金黃黃。田間溼潤也還好,就怕無水乾旱成了燒火草。

我處也和全國一樣,栽插水稻歷史久遠。但水源匱乏,全指水庫點天落水。記得有一年,水稻放水栽植後,時不時下點雨,基本滿足水稻生長需要。但是,到了抽穗揚花時,老天不幫忙,鬧起了乾旱。人們一天天看著,秧苗捲曲,一天不不如一天,心中火急火燎,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不得安寧。水庫又放不出水,領導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後來組織抽水,才解了水稻缺水的燃眉之急。水抽了,旱解了,但水稻同時也減產嚴重。水丶肥丶氣丶熱丶光,水是苐一位。

二,水稻最怕得病。

水稻有的會得稻瘟病,有的會得紋枯病,有的會感白葉枯病,有的會得稻曲病等等。不同的品種,有不同的優缺點。會感不同的病症。

這就要求種植戶,要有火眼金睛選稻種:既要米質好,又要產量高;既要矮杆抗病不倒伏,又要廣適抗溫產量好。感稻瘟病,白葉枯病。稻曲病指數越小越好。選稻高一米左右最好。千萬不能超過一米二,遇到合適氣溫,節間伸長,一米二的品種也能長到一米四,遇到雷雨大風天氣,沉甸甸的稻穗,不倒算你走運。

三,水稻最怕遭蟲害。

水稻一生要經歷很多蟲害。

栽插前後有灰飛蝨危害,被灰飛蝨吸食的秧苗,矮縮僵苗不發。

秧苗栽植到大田裡,要防治二化螟三化螟,卷葉螟稻包蟲,水稻螟蟲,直到水稻快成熟時的蚜蟲丶稻飛蝨。一環扣一環,一環也不能鬆懈。每個時間節點防治那種害蟲,一刻也不能馬虎。馬虎就要遭受蟲害,導致水稻減產。

四,水稻也怕鬧草荒。

除草除不好,滿地都是草,草和稻爭肥,水稻長不好。因此水稻種植也最忌諱草。

現在都使用化除,用量掌握好,只要三天不缺水,一般沒有草。即使有幾棵,用手拔掉就行。

總之,水稻種植最忌諱的主要就是這幾點,其餘望網友補充點評。





智慧老農


我是農民種了大半輩子水稻,首先選擇適合本積溫生長的高產抗病米質好稻種。做好苗期管理,合理使用農藥化肥做好除草防蟲。農業生產就是粗中有細,如果說面面俱到不太可能。人的工時費有時候比增加那點產量費用還高!最後我總結出,三分靠品種。三分靠管理。四分靠氣候條件。


蒲公英130349801


大家好,水稻種植與其他作物共同點很多,品種是要點,苗期是重點,移植後做好肥水管理是關鍵,最忌中後期施重肥而豐長使苗過嫩綠引起病蟲害加重並倒苗,造成產量嚴重下降。


殷氏萬象


水稻種植最忌諱什麼?

我告訴你,而且還是負責任的告訴你:種植水稻最忌諱沒有水。如果種植水稻沒有水,後果是扱一具嚴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