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後時代的農民,如何發展才是出路?

1000萬年石頭


大家好,非常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問7080農民如何發展,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成功的事例。70後80後正是人到中年,上有日漸蒼老的父母下有正在求學的兒女,家裡瑣事很多不適合到外地打工,只種責任田也不能滿足家裡的需求,我就分享我身邊成功的案例。由於近些年外出打工的越來越多,農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日漸增多,土地日漸荒蕪主人公a看準時機,把那些土地流轉下來,一起經營,他給出的價格公道每年及時給農戶租金,幾年便贏得了口碑,沒時間耕種的農戶都自願給他耕種,就這樣他們村的土地大部分被他耕種,土地多了,他申請了農村合作社,成為種糧大戶,秋播夏收都是大型機器,灌溉採用省時省力的噴灌,去年打藥用的是無人飛機,雖然有點辛苦但也賺了盆滿缽滿。主人公b從小就跟隨父親下田勞作,對土地充滿感情,雖然種地不掙錢但他認為土地是他的根不捨得向外流轉,他們村的地不多,四口人只有兩畝來地,用他的話說不指著種地掙多少錢但手中有地心裡踏實。他們那裡附近有很多鞋廠,他組織些中老年婦女在家中給鞋廠做加工活,這樣也解決鞋廠在忙碌的時候的生產壓力,又給農閒在家的人們帶來收益,他自然也分了一杯羹,這些年也獲得了一定的利益,他的事例說明雖然地少產生不了大的效益但也不影響發展別的領域,既掙到了錢又沒丟失土地,新時代的農民其樂融融。以上事例說明只要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一顆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心,在農村這廣袤的大地上一定大有作為!




充實快樂著


我是沙漠中賣水的人

我也是一個80後,非典,冠性肺炎,好像針對我們是的,窮追不捨,給我們生活壓力非常的大,對於一個80後的我,怎樣艱苦奮鬥的,因為我的學習成績不是特別的好,上完初中就畢業了,然後就去廣東打工,在工廠一干就是10年,結婚生子,雖然沒有掙多少錢,但給我了一個完整的家,非常的幸福,做什麼都有煩的時候,自己回家去創業,結果加工貨也收不到錢,幹了一年就不做了,終於明白了做老闆的不容易,所以現在又選擇了出去打工,這一次出去比較遠,國外柬埔寨,剛開始從一個小管理做起,現在做了幾個部門主管,人努力過,問心無愧,我很喜歡現在的工作。

80的你發展怎麼樣,那個人?

請大家關注我,柬埔寨打工者的生活。











沙漠中賣水的人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生活在河南南陽的一個小村莊,我是一個90後。

關於農村70後,不種地,該怎麼生活這個問題我來說一下我的見解吧。

首先70後不種地,這個話題好像有點不準確吧,80/90不種地,還差不多,70種地的就稍微多一點了。

不過,近些年,因為農村打工的一個影響,大部分年輕人都出去外出務工了,在家種地的人就比較少了,基本都是一些老人。簡單來說,只要說外出打工有人要的,有勞動力的,都不會呆在家裡種地,除非農忙的時候回去,收一下莊稼種一下地,然後我就出去了,因為基本上在農村種地,也就是,春種和秋收。然後其他的時間都是在閒著,沒啥事兒。

而在家,大人小孩都要花錢,開銷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說只要是能掙錢的,有勞動力的都不會呆在家裡,都出去掙錢了,畢竟現在的生活壓力這麼大。

那麼話又說回來,如果說70,80,90,但農村人不種地,該怎麼生存?

基本上如果說沒有多少學問,沒有技術的農村人都是外出務工,在外面打工的收入絕對比掙錢要收入的多,除非有技術或者說家裡承包的有地的還在家裡種地,不然不可能留在家裡種地的,就拿我們這裡來說一個人也就一畝三分地左右,一家人也就5、6畝地,根本掙不到錢只能夠吃的,所以說如果說不打工怎麼生活?

雖說簡單來說,在農村農民除了種地之外,最大的收入來源也就是打工可以說95%~98%的收入來源都是靠打工,在外面發展所掙的錢,靠種地來掙錢根本是不可能的,頂多也就顧得上吃。






泉熙似水


70、80後的農民,建議選擇做家庭農場經營,流轉其他小農戶的土地,做成適度規模經營的家庭農場。同時,組織一批優秀的家庭農場主聯合起來,再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組織生產農作物品種,形成當地農作物的種植特色,或一村一品模式,一起拓展市場。當然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分工:家庭農場專業負責作物生產及其生產過程的相關管理,農民合作社負責市場銷售等方面的工作。


智農信息


70 80後的農村人來講,值得發展的出路也是很多的!

就算是70年出生,現在也才50歲,當今社會50歲也都是年富力強的時候,並且智能手機也會使用,只要樂於與時俱進愛學習,並不會和當今時代有很大脫節,所以即使現在還沒有什麼成就,也不要輕易自暴自棄! 下面就幾個出路談下自己的想法。

1、可以做三農類的自媒體。如果會用智能機,經常刷小視頻看,可以關注學習一下他們怎麼做短視頻的,現在做三農短視頻的人非常多,並且收益也很高,很多做的不錯的收益已經遠遠超過普通打工者的工資。去年關注了幾個號,他們剛開始粉絲都是兩三千,現在其中一個人一個月賺了四萬多,這是他親口所講。其他人,收入也基本過萬了,並且不需要很大投入。做自媒體最重要的是要愛學習,因為要會使用剪輯軟件,需要找素材去拍視頻段子!這是最大的挑戰!

2、做家禽冷凍。這次疫情出來,很多養殖戶的雞鴨走不出去,急的團團轉。如果有冷庫就不會那麼著急了吧。冷庫投資不是很大,十萬起家就可以了!去浙江杭州聯繫好採購商,然後到養家禽多的地方做冷庫採購當地家禽。中間賺取差價,不需要承擔太大風險!我是不太建議直接自己去做養殖,因為俗話說,身價百萬,帶毛的不算。就是養的再多,真的遇到雞瘟,還不得賠個底朝天!並且雞鴨的行情不是太穩定!

3、做規模農場。這個適合資金量2百萬以上的。大規模承包土地,做規模種植,可以節省很多成本,起碼節省下來的錢就是一筆很可觀的收入了,其他國家還有很多補貼等你!

4、只要能吃苦,做點小買賣同樣可以,販賣糧食,哪怕做個菜販子!都有不錯的收入!

所以說,出路有很多,70 80 後的我們共同加油吧!喜歡的記得點贊關注我!【老可實驗室】投稿


老可實驗室


70和80時代的農民,大多數都初中畢業就娶媳婦務農了,因為他們沒有太高的學歷,家庭條件不怎麼好,所以只能自己學一門手藝,或是外出打工,有的也會出國打工,現在出國得門檻都很低,基本培訓半個月左右就可以了!但是想要在農村發展的就得養殖,或者是包地,平時打點零工,既能顧家,也能有收入,一舉兩得!



於寺90後


1、承包土地搞種養殖,利用國家惠農政策,結合當地氣候、土壤,選擇市場好的經濟作物或搞點養殖,前提是需要充分考察,認準了大膽去幹,雖然也有風險,但成功是大概率事件。

2、承包酒席,現在農村擺酒席的人越來越多,人們對菜餚的要求越來越高,有些人看到商機後,就和幾個有經驗的廚師做起了酒席服務隊,平時可能賺的錢不多,但在節假日和年底,各種酒席接踵而至,收入會比較樂觀,需要流水線、標準化作業,廚師最好有一定的水平,在大的餐飲企業幹活最好。

3、農村快遞,這幾年,電商行業發展迅速,農村很多特色農產品和土特產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的方式銷售到各地,農民也有了新的增收渠道,於此同時,農村在網上購物的人也比以前增多,快遞的投送也到鄉里,所以,在農村做快遞員也是一個不錯選擇,當然,這個工作剛開始做很辛苦,熟悉了收入也會穩定些。


明天更OK


當前,我們國家農村發展正處在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改革開放和實現土地承包到戶40餘年以來,農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溫飽並迅速富裕起來,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都發生了極大變化,同時思想觀念也有了巨大改變。

就近幾年來看,農民外出務工、進城買房已經形成了一種潮流,大部分農民家的孩子都是從小上學,從一個學校走入另一個學校,或者是進入大學,或者是中學畢業後就外出務工,很少有在跟著父母務農種地的。

實際上,大部分農村成年勞動力也都因為種地收入低等原因常年在外打工。在農村,“70後不靠種地、80後不願種地、90後不會種地”已經成了一種社會廣泛認可的現象,還依然在家堅持種地的都是一些60、70多歲的老人。

這種狀況的形成當然是有著一系列歷史和現實的原因,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都在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雖然說近些年國家不斷加大對農村建設的投入,但脫離農村、走向城市一直是很多農民的夢想;二是近年來糧食等農產品價格一直在低位運行,種糧種地實在難以賺錢,光靠種地的收入難以維持日益增長的家庭開支需要;三是隨著大型農業機械的廣泛應用,以及土地流轉和農業規模化產業的快速進展,大量農村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等等。

這種現象也讓很多人增加了擔憂,提到會種地的農民越來越少,大量農村人口流失,農村變得越來越蕭條,出現大量“空心村”,以後的耕地還有誰來種?會不會威脅到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農村會不會沒落?鄉村振興的目標還怎麼能夠實現?一系列的疑問和擔憂表現出對農村和農業未來的關切。

實際上,這些擔憂是完全沒有必要的,鄉村振興與農村人口的減少不但不相矛盾,而且還是相互促進的。以前有一位學者說過這樣一句話,叫做“要想發展農民,必須減少農民”,當前我們國家仍有6億農民在農村,相對來講,農村的土地等資源是十分稀缺的,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村富裕,就必須有一大部分農民向城鎮轉移,找到更好的發展空間。

另一方面,當前的農業生產方式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的農業種植方式也都會逐步淘汰,下一步農業生產更加走向規模化產業化專業化,更加需要一些職業農民、專業能手,這需的是有志於農業發展的各類人才。

新生代農民不會種地,大量農民進城就業、安家,農村的土地會落在誰手裡,農民會不會失去應有的土地權益?這一點還真不用擔心,因為國家已經對農民的土地進行確權登記頒證,土地無論是自己種還是流轉出去,農民的土地都是自己的;二輪承包到期後承包期再延長30年的政策已經明確,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農民都無可辯駁的擁有自家土地的承包權;農民進城不以退出土地權益為條件,已經被列為農村土地改革的三大底線之一,有了這一點,有條件的農民可以放心進城了。



貴港農村


70.80後時代的農民是一代很糾結和尷尬的人群,吃過苦,也見證過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因為家庭原因或者未能考進大學接受高等教育,沒有好的出路於是變成了農民工,打工成了他們的標籤。

外出打工也算見過世面,通過自身努力賺了些錢,腦袋靈光的四處考察創業,極力擺脫農民工的標籤。另外一些農民工就只能不斷出賣自己勞動節生活,打工旺季在外打工,農忙時節回家幫忙,能夠在城市和農村之間來回切換。

70後80後農民,已經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家庭的生活重擔都壓在自己的身上,壓力非常大,如果失業,家人的生活也會因此陷入困境。現在也沒有多少人好好留守那幾畝地了,雖然夠吃,但性價比低。

假如農村的70、80後找不到事做,那如何尋找出路呢?結合如今社會發展情況有一下幾點可供參考:

1、承包土地搞種養殖,利用國家惠農政策,結合當地氣候、土壤,選擇市場好的經濟作物或搞點養殖,前提是需要充分考察,認準了大膽去幹,雖然也有風險,但成功是大概率事件。

2、承包酒席,現在農村擺酒席的人越來越多,人們對菜餚的要求越來越高,有些人看到商機後,就和幾個有經驗的廚師做起了酒席服務隊,平時可能賺的錢不多,但在節假日和年底,各種酒席接踵而至,收入會比較樂觀,需要流水線、標準化作業,廚師最好有一定的水平,在大的餐飲企業幹活最好。

3、農村快遞,這幾年,電商行業發展迅速,農村很多特色農產品和土特產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的方式銷售到各地,農民也有了新的增收渠道,於此同時,農村在網上購物的人也比以前增多,快遞的投送也到鄉里,所以,在農村做快遞員也是一個不錯選擇,當然,這個工作剛開始做很辛苦,熟悉了收入也會穩定些。

在農村創業的農民要注意規避風險,特別是要提防一些打著創業旗號坑蒙拐騙的項目,別輕易相信電視節目上、報紙上的廣告項目,想在農村創業的人一定要好好考察,不要盲目跟風,不然吃虧是自己。


山裡那點事兒


70、80時代的人將會成為農業發展的主力軍,這個觀點可能與現在流行的“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觀點有點矛盾,但實事確實這樣!

任何一個行業的有續發展都需要新生力量,作為“萬業之本”的農業更是如此。如果都不願意發展農業種地的話,我們吃什麼?人吃不飽的話在談其它的發展有意義嗎?所以我們要讓這些新生力量看到農業發展的方向和前途。

首先來談一下70、80後為什麼不願種地,總的來說還是因為種地的經濟效益不理想,很多人認為不如其它行業來錢快。感覺付出與回報不能成正比,這是我個人的看法。不過現實當中確實存在這種現象,所以我們要找問題的原因,然後才能去真正的解決問題,解決問題也就找到農業發展的方向和路子了。

通過這幾年我個人對農業發展中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1,在農村缺乏技術指導和農業服務;如果一個地方的農業發展的好,肯定會有幾個啟到帶頭作用的關鍵人物。現在提倡農業示範園的目的應該就是為了更好的帶動,但是還需要大量的相關農業技術人員能夠把農業新技術、新理念等落實到位,帶動更多的人來發展。

2、惠農政策的落實;上面提到了現在不願種地的關鍵原因是由於付出與回報得不到正比,也就是說農業生產成本高,而市場經濟效益比較低,造成這個情況的主要原因是農業生產成本高。

我舉個例子:一畝小麥種植成本我們按照900元,(地租500,種植400)在我們這裡小麥畝產量也就是千把斤,所以投入與收入基本持平,但是現在國家對於農業生產推出了很多優惠政策。比如:農業機械、種肥補貼等,如果落實到位一畝地可以減去200到300元的成本,這樣的話種地者就有錢賺了。

3,觀念問題;現在很多人還是抱著傳統農業的思想。通俗的來說就是“種、管、收”,沒有真正的意識到市場需求問題,所以這就需要我們打破原有的農業發展觀念和思想,積極的學習現代農業技術和經營管理,通過農業發展生產出市場真正需求的農產品,只有這樣才能保持一個生產與市場需求的正常關係。

總之70、80後的朋友們對於今後的農業發展道路上還會遇到很多問題,但是隻要真正用心去發展,把農業做到實處,會是一條光明的發展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