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首例死亡和首例康復,我們親眼目睹


1月28日,

首批進駐的醫生

一共有7人,

分別來自該院呼吸科、感染科、骨科、婦科、

腫瘤科、消化科和腎內科等不同科室。

他們是誰?經歷了怎樣的事情?


點開上期鏈接,先加深下印象吧


抗疫日記 | 孝感市首例死亡和首例康復,我們親眼目睹


抗疫日記 | 我們是隔離病房首批醫生


不好意思,讓大家久等了!

現在,小板凳搬過來了嗎?

故事要開始了~


初進病房,摸著石頭過河

抗疫日記 | 孝感市首例死亡和首例康復,我們親眼目睹


早晨,在一連串的鬧鈴聲中,大家陸陸續續起床了,匆忙吃完早餐,開始了常規的早交班。


張澤波主任說,雖然這是個臨時組建的科室,但還得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特別是在個人防護方面,所有的醫護包括衛生員都是一個集體,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大家吃住和工作都在一起。如果有一個人感染,其他人就都很危險,所以做好個人防護不光是為了自己,也為了我們所有人。張主任要求我們彼此之間相互幫助,相互監督,誰的個人防護沒做好,必須立刻改正。


早交班結束後,開始一天的診療活動。因為我們都是剛進隔離病區,病區環境和病人情況都不熟悉,張主任就說大家都一起進病房查房,瞭解病區佈局和病人病情。


第一次穿上防護服,內心有一點緊張,也有一點興奮。走進病房查房,病人情緒都比較穩定,大部分患者精神狀況也不錯,還很熱情地跟我們打招呼,跟我想象中的情景完全不一樣。


從那時候起我就覺得病毒其實也沒有那麼可怕,我們的病人都那麼的堅強,我們有什麼理由退縮呢。


抗疫日記 | 孝感市首例死亡和首例康復,我們親眼目睹


第一天的工作中也有一些不足。我們在穿上防護服、戴上護目鏡進病房後才發現,護目鏡起霧嚴重,病床號和病人面部都看不清楚,只能查兩個病人就得到外走廊透透氣,等能看清楚時再接著查房。而病區30多個患者,全部查完需要三個多小時,等出了病房後發現很多情況都記不住了或者對不病床號了,又得重新安排人進去再問一遍病情,並用紙記錄下來,再隔著玻璃在外面拍照才可以,工作效率非常低。等開完所有的醫囑,午飯時間早就過了,食堂送來的盒飯也涼透了。


針對這種情況,大家一起集體討論,決定使用對講機查房。每天派兩個人進入查房,隨時通報病人情況,其他人在辦公室記錄查房情況並調整醫囑,這樣既可以準確記錄每個病人情況,又可以節省時間,還可以減少防護服的使用。張主任立即聯繫醫院,當天就給我們送來了幾部對講機。


中午時候接到一個病人家屬打電話詢問病情,家屬第一句話是:“醫生,你辛苦啦!”等問完病情,掛電話前,他又說了一句:“你們辛苦啦,一定要保重啊!”聽到這句話時,我熱淚盈眶。


有了這些家屬和病人的理解和支持,我覺得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發生一起職業暴露

抗疫日記 | 孝感市首例死亡和首例康復,我們親眼目睹


大年初二,經過幾天的工作,我們對病人的病情和工作流程都熟悉了,工作起來也得心應手。


危重患者目前生命體徵也是平穩的,張主任身上的壓力也小一些了,可今天張主任明顯心情不好,一直眉頭緊鎖。護士長問了原因,才知道張主任的愛人生病了。他的愛人是我們醫院設備科的,這幾天忙著發物資,喝水太少導致腎結石發作,現在正在泌尿外科治療。雖然同在一個醫院,近在咫尺,但張主任卻無法去照顧她。


張主任說他感受到了那種“明明知道你在受苦,我卻無能為力”的挫敗感。


禍不單行,這一天,一個護士在給病人做治療時發生了針刺傷,她本人立即按職業暴露發生針刺傷時的要求處理傷口,並向護士長彙報。護士長非常重視,立即向護理部及感控科報告,並對她進行心理安慰。因新型冠狀病毒不排除血液傳播的可能性,故最終決定讓其回家居家隔離兩週,期間如有任何不適,立即來醫院就診。


抗疫日記 | 孝感市首例死亡和首例康復,我們親眼目睹


在隔離病房內,護理人員絕對是最累、感染風險最高的人。因為沒有家屬陪護,她們除了保證病人的治療外,還得負責病人的吃喝拉撒。特別是重症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她們得給病人餵飯、喂水、端屎端尿。經常是等到病人飯吃完,她們自己的飯都已經冷透了,不得不用熱水泡泡將就著吃掉。其實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二十多歲的小姑娘,都是父母捧在手心裡的寶貝,在家裡甚至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小公主,可一旦穿上這身白大衣,他們就成了不怕髒、不怕累的戰士。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了一個護士說的話:“2003年非典時我們還小,是全世界保護了我們,現在,我們長大了,換我們來保護全世界”。願世界上所有善良的人都被溫柔以待。


“興師動眾”的外出檢查

抗疫日記 | 孝感市首例死亡和首例康復,我們親眼目睹


進隔離病房第5天,病人病情也有變化,有的加重,有的好轉。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治指南,需要複查肺部CT。為減少交叉感染,給確診病人做CT需要很多科室的配合。


首先要確定線路,要清空路上的行人,這需要保衛科的配合;其次,CT室人員要做好防護,還需要空出時間段專門給隔離病房的病人,檢查結束後CT室還需要消毒處理才可以接診其他病人;最後,還要保證外出病人的安全,特別是重病人,要儘可能縮短病人外出時間,降低風險。所有這一切都需要統籌安排。


早上例行查完房後,我們確定了需要複查CT的人員名單,並通知病人做好準備。張主任跟CT室以及醫務科、保衛科聯繫,所有準備工作做好後,兩人先帶著可以行走的患者先做,需要輪椅和氧氣的是一個醫生帶一個病人,到了立刻做,做了立即回病房,以減少外出時間。


抗疫日記 | 孝感市首例死亡和首例康復,我們親眼目睹


這一天可以說是除了留一個留守病房外,其他醫生全部出動。最重的那個患者是由康主任負責的,康主任推著病人走得飛快,一點也沒有一科主任的架子,餘婷婷別看她長得瘦,可推著病人跑起來一點也不含糊,還有李光曙,來回跑了好幾趟。在這寒冬裡,所有人棉襖沒穿還跑出了一身汗。一路上還要感謝保安師傅們,他們一路為我們開路,早早的清空了路上的行人,一直到所有人檢查做完回到隔離病房。


路上,一個病人對我們說:“等我病好了,出去後我一定要送一面錦旗給你們,謝謝你們救了我。”


聽到這句話,我笑了,一是因為病人對我們的感謝,一是因為病人對自己一定能好的自信。


直面死亡

抗疫日記 | 孝感市首例死亡和首例康復,我們親眼目睹


1月28日,早起後餘婷婷醫生感覺不舒服,乏力,納差,趕快量了個體溫,還好體溫正常。考慮可能是由於前一天帶病人出去做檢查時出汗後受涼,但為了安全起見,主任還是讓她取了個咽拭子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還聯繫CT室做了CT,直到CT結果沒有問題大家才稍微放了點心,主任讓她就在值班室休息。

這天查房,使用呼吸機的老爹爹情況不是很好,精神狀況查差,食慾也很差,大家心裡都清楚,可能救不過來了,可都還想努把力,希望能創造奇蹟。但中午時候,患者突然出現心率下降、血氧飽和度下降,值班的吳老師幾乎是衝進了病房,用了升壓藥,調整呼吸機參數等一系列措施後,患者生命體徵各項指標有了好轉。


可是半小時後患者再次出現心率、血壓、氧飽和度下降,立即給予心肺復甦等各種搶救措施,但半小時過去了,患者仍然沒有恢復自主呼吸及自主心率,心電圖顯示無心電活動,宣告臨床死亡。


抗疫日記 | 孝感市首例死亡和首例康復,我們親眼目睹


眼看著一條生命在面前消失,自己卻無能為力的那種挫敗感和失落感,我想只要經歷過死亡的醫務人員都體會過。


可這種時候不允許我們難過,因為還有很多的事等著我們去做,要通知患者家屬,要開死亡證明,要處理遺體,要對病房所有東西進行終末消毒,還要安撫病房裡的其他病人……


等一切結束時大家都精疲力竭,晚上吃飯時所有人都很沉默,都在為一個生命的失去而嘆息。


婷婷白天休息後症狀好轉,本來康主任都已經說好了要頂替她上夜班,可她還是堅持要自己把夜班上了,盡顯女漢子風采。覺得網上有句話說得很對:“從來就沒有什麼從天而降的英雄,有的只是平凡人的挺身而出。”


希望這場戰爭早點結束,也希望我和我的同事們都平平安安。


第一例痊癒患者順利出院

抗疫日記 | 孝感市首例死亡和首例康復,我們親眼目睹


1月29日,進隔離病房已經一週了,最開始住進來的輕症患者經治療後,症狀都逐漸在好轉。


根據指南要求,我們依次對體溫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狀明顯好轉的幾位患者進行了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有兩個患者第一次核酸檢查陰性,今天是第二次複查。如果第二次也為陰性,就可以解除隔離回家了。查房時他們都有點激動,迫不及待想知道檢查結果。我們很能理解他們的心情,我們在隔離病房待了一週,即使有同事們的陪伴,但時間長了還是會覺得疲憊,何況是病人。他們既要面對疾病的折磨,還要忍受沒有親人在身邊的孤獨,所以每個跟病毒頑強做鬥爭的患者都是勇士。

抗疫日記 | 孝感市首例死亡和首例康復,我們親眼目睹


下午三點半,複查結果出來了,兩名患者第二次核酸複查均為陰性,我們又給病人複查了肺部CT,CT結果顯示肺部病灶較前明顯吸收。請示張主任,並經過醫院專家組會診,一致認為這兩位患者達到了接觸隔離的標準,可以辦理出院手續。


這是我們醫院首例出院的患者,也是孝感市首例,我們迫不及待地通知了他們。接到通知後他們那種喜悅的心情感染了我們所有人,看到他們臉上的笑容,我覺得我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辦好兩位患者的出院後,我們把這個消息告訴了還在院的患者。聽到有人治好了的消息,所有的患者都表示一定會好好配合治療,爭取早日出院。


我們相信,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重慶援鄂醫療隊來了

抗疫日記 | 孝感市首例死亡和首例康復,我們親眼目睹


經過這段時間的高強度工作,大家身體和精神上都有點疲憊了,這時醫院送來了好消息:重慶醫療隊來孝感了,並且要全面接管感染樓三個隔離病房。


1月30日上午十點半,我們剛查完房,就看到重慶醫療隊已經來到了感染樓門口,他們集合完畢經過辦公室外面時,隔著玻璃和我們打招呼,大家相互問好,我們感受到了重慶人民的友好和熱情。


除了重慶醫療隊,每個病區還派了本院兩個醫生和他們一起工作。重慶醫療隊派代表先熟悉了病區的環境後,暫時先回到臨時住宿的地方,而本院兩名醫生就留下來跟我們交接班。交班完成後,我們回到值班室收拾東西,準備往酒店出發,開始兩週的醫學觀察。


抗疫日記 | 孝感市首例死亡和首例康復,我們親眼目睹


這是九天來除了帶病人外出做檢查外,我們第一次踏出隔離病房的門口,溫暖的陽光照在身上,讓緊繃的神經也放鬆下來了。


大巴車帶著我們慢慢離開醫院,由於封城,路上人和車都很少。這個我工作和生活了多年的城市從來沒有像這一刻一樣這麼安靜,這麼蕭條。


看到這種景象,我的心一陣陣的疼痛,希望這場疫情趕快過去,希望我們的城市快快好起來,重新恢復生機。


結束醫學觀察,重返戰場

抗疫日記 | 孝感市首例死亡和首例康復,我們親眼目睹


因為有了重慶醫療隊的援助,我們從隔離病房出來,開始了為期兩週的醫學觀察。


在醫學觀察期間,我們50多人分在了幾棟不同的小院,每個小院住了10個人左右。平時只能在房間和小院活動,出門戴口罩,每日上報體溫。


從緊張的臨床工作中鬆下來,開始幾天,大家興致都很高,每日在房間裡做做操,打打羽毛球,看看書。可幾天下來,大家開始覺得無聊,畢竟大家平時都是忙碌慣了的人,一下子沒有了病人要管,沒有手術要做,沒有醫囑要執行,大家開始跟張主任開起了玩笑:張主任,給我們找點事幹吧,不是防護用品不夠嗎,給我們找點文件袋,我們來做防護面罩吧,實在不行,弄點麵粉、菜和肉,我們多包點餃子給醫院的人改善下伙食,我們這麼多人可以幹很多事的!


玩笑歸玩笑,我們畢竟是醫學觀察人員,有沒有人感染還不確定,只能老老實實待在小院裡。不過,我還真的接到了一個任務:參與醫院發熱門診的會診。


抗疫日記 | 孝感市首例死亡和首例康復,我們親眼目睹

在觀察期間,大家每日都時刻關注著疫情情況,大家都表示觀察結束後要繼續進隔離病房工作,畢竟我們進過隔離病房,都有了一定的經驗。


2月12日是觀察期的最後一天,我們已迫不及待想要返回隔離病房。大家都盼著這場戰役趕快結束,因為我們都想早點回家,我也想早日回家看看我的兩個小寶貝。


加油吧,白衣戰士們!


END


今天是2月13日,

今日上午,第一批結束醫學觀察的醫護人員,

已經如期返回了隔離病房,

開始了新一 輪的與新冠病毒的廝殺。


白衣戰士們,為你們加油!

一定要平安歸來!


抗疫日記 | 孝感市首例死亡和首例康復,我們親眼目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