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情人節:花卉交易量銳減 種植戶苦撐待變


疫情下的情人節:花卉交易量銳減 種植戶苦撐待變


雷達財經 文|深海

一年一度的情人節來了,這一天是鮮花需求巨大的節日,在每年這個時候鮮鮮花銷售特別火爆。而且價格不菲。然而今年的情人節卻註定“慘淡無光”,鮮花不再是標配,取而代之的是,口罩成為情侶間最珍貴的禮物,疫情下的花卉行業該何去何從?

花卉行業原本是一個欣欣向榮的行業,據企查查顯示,2013年-2019年,我國從事花卉種植、電商的企業數量呈逐年上漲的趨勢,特別是在2016年,從事花卉種植、電商方向的企業註冊量猛增。


疫情下的情人節:花卉交易量銳減 種植戶苦撐待變


現中國花卉市場已初步形成了“西南有鮮切花、東南有苗木和盆花、西北冷涼地區有種球、東北有加工花卉”的生產佈局。


疫情下的情人節:花卉交易量銳減 種植戶苦撐待變


從地域來看,企查查顯示山東、江蘇、河南在全國花卉種植企業中佔據前三名,據瞭解山東地區為花木種植面積最大的地區,2017年花卉種植面積已達到304萬畝。


疫情下的情人節:花卉交易量銳減 種植戶苦撐待變


在花卉電商方面,上海、廣州、江蘇三省,牢牢佔據前三名,特別是上海,在全國花卉電商企業量佔比中高達25%。

整體來看,疫情對花卉市場影響非常大。昆明斗南花卉市場是亞洲最大的鮮切花交易市場,被稱為中國花卉市場的“風向標”和花卉價格的“晴雨表”,此次疫情讓交易市場受到了較大的影響。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榮梅表示,經過測算,預估今年一季度中心的交易量比去年會減少1.2億支。此外,雲南繡球花卉園藝有限公司、昆明睿銘園藝有限公司和紅陽花卉花卉交易量不及往年同期十分之一。

據界面新聞報道,這個情人節雲南花農平均虧過萬,百萬支鮮花被銷燬。

為了求生,各地花卉種植戶各顯神通。

據張掖一生產商介紹,現在由於疫情方面的原因,銷售是停滯狀態,但是為了後續的生產,我們做出了很大的調整,對原有的花苗做了翻種,從不適宜的棚搬到另一個棚,做一些生理生長調整,所有的工作都是為了等疫情結束後我們能夠投入到生產(銷售)。

江蘇一些百合種植戶,“壯士斷腕”去除花蕾、養種球。如果切花百合銷售市場還不回暖,預計難以出售,可以將一些的花蕾全部去掉,減少養分損耗,以便讓二代球長得更大、質量更好,後面再使用,可以減少損失。

連雲港一些農戶積極調整。目前,日本出口渠道暫時沒有問題,原定出售國內和出口韓國的鮮切花全部轉為出口日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