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員工執行力和服從性越來越差,管理一嚴格就辭職。是員工問題還是管理出了問題?

收穫人生後半場


如果做不到經濟利益均衡那就做到精神利益均衡,如果做不到精神利益均衡與經濟利益均衡,那就什麼也不用做了,西方的價值原理我們還是去用審視的精神適當吸收,不然,結局只有快速的滅亡。


smile道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這不就跟原來70後貶低80後,現在的80後動輒說90後越來越垃圾一樣嗎?

這不是扯淡的事兒嗎?

社會在進步,難道不都是因為一代新人勝舊人嗎?

01

題主這個問題,一上來就把因果是非給定死了,員工的執行力突然變差,也不服從管理了,難道就是因為你管理嚴格了嗎?

我們公司早些年曾發生過一次員工集體辭職的事件。

那段時間我們招聘了一波新人,一共招入了三名設計和兩名文案,巧了,全部都是90後,三個山東本地人、一個蘇州小妹,還有一個東北大男孩。

說句實在話,我們公司就是一個小公司,少的時候五六個人最多的時候也就十五六個人,但是我們老闆一直篤信要拿大公司的標準給管理小公司。

老闆天天講制度、講管理、講責任、講考勤獎懲等這些東西,我作為團隊管理層,我自己都很煩,明明就是一頓飯吃飽不餓的事情,偏偏要按照滿漢全席的做法搞,早晚會出事兒。很快,事兒就來了……

那幾天正好來了好幾個新項目,時間比較緊張,但是這幾個新人吧,水平實在也有限,讓他們硬做高水準的稿很有難度,這一點我們是有共識的。

這時候老闆天天給予高壓態勢,動輒就是批評一頓,起來是鞭策,實際上很討人厭,他們最需要的是被人指導和協助,而不是被訓斥。


02

有天晚上下班後,老闆又在微信群裡轉發了一段雞湯文,具體說辭我忘了,大體意思就是那種“不要天天問公司給你帶來什麼,要問問自己為公司創造了什麼價值;如果你做的作品不被客戶接納,你就等於什麼都沒做,你有什麼理由要求公司給你這又給你那呢?”

隔了沒一會兒,群裡就熱鬧裡,往常的時候老闆發話,大家要不都不理,要不就回復個“好的、收到”,但這次那幾個新人火了:“難道我們什麼都沒做嗎?公司安排我們的任務我們都完成了,方案也是領導們親自審核通過的……”

反正就是說了一大堆。然後第二天,就有三個人提交了辭職申請。

第二週,剩下的兩個人也陸續辭職了。

好吧,本來當時就擠壓了好幾個項目,這下子人走了一半,我們自然是很被動,老闆還問我們“難道我說錯什麼了嗎”。


03

所以說,你說員工執行力服從性變差還有離職,假如一個人這樣,那可能是個意外,是個體行為,但是如果好幾個人都這樣,那麼十有八九就是公司制度設計、管理方式出現了問題。

可能是職責劃分、獎懲機制,或者溝通機制、分配機制等方面出現了問題,這時候,作為管理者,應該首先審視自己的原因,不要動不動就怪員工不好。

作為員工來講,沒有哪個人喜歡隨隨便便就辭職,畢竟辭職再找工作也是件麻煩事,也是一件有風險的事情。

大家出來工作都是為了好好賺錢,有誰會跟賺錢過不去呢?如果過不去,那一定是發生了傷錢的事情,要不就是比傷錢還要嚴重的事情。


關注我,關注今夜有風,一個90斤的80後美男子,十年職場人、創業人、資深文案、品牌策劃師、非專業程序猿、心靈寫手、業餘撰稿人,筆鋒婉轉、毒評犀利、勤奮好學、毀人不倦!

今夜有風


員工執行力差,管理嚴格就離職。只想說是你的單位本來就對年輕人沒吸引力,分享一個類似的案例:


去年剛過完年,我的同事小麗就從離開公司,她在當年還被評選上了優秀員工,她不只一次在私下抱怨公司給他的工資太低,雖然評上了優秀員工,但是獎勵卻只有一袋蘋果,工作了兩年,老闆也沒給她漲薪。公司最近有個現象:組裡的人到了年末,經常遲到,主管還不能批評,因為一批評他們就會離職。我估計是很多員工對公司很失望,把公司當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通常來說,一個出現員工執行力差和服從性差,是公司開始走向倒閉的徵兆,一般有一下幾個情況:


1.老員工紛紛離職

一個公司的老員工絕對是公司的人才資源,他們熟悉公司的業務,也瞭解公司的優勢劣勢。如果有一天,公司的骨幹老員工都紛紛離職,那麼這家公司也離倒閉不遠了。


2.公司新面孔增多,但是都幹不長久

如果一個公司總是頻繁招人,卻總是留不住人,這說明這公司的管理有很大的問題。留住人才是每個公司想要發展,必須要做的事情,不然你在優秀,也是光桿司令一個。


3.員工經常遲到,上班時候不在工位上

員工經常遲到,這是一種不敬業的表現,出現這種情況,一般來說有兩種情況,員工對公司很失望,上班就像上墳。還有一種情況是員工在忙著面試,比如故意白天偷偷跑出去面試。出現這種情況,管理者應該要深思,一般來說有兩種情況:錢給少,心受委屈了。領導最好是找問題員工談談心,或者通過匿名調查的方法,找出對應原因。


公司如何留住人才,減少員工離職率呢?


我有兩點建議:

1.招人時候不要隨意,寧缺毋濫。喬布斯說:“一個好人才頂100個庸才”。你招一個庸才進來,ta也幹不長久,幹不開心,對公司幫助也不大。

2.及時調整員工薪資,給予優秀人才符合其價值的薪資待遇,千萬不要搞同工同酬,用金錢激勵人才是最有效的辦法。



總結:現在的員工執行力和服從性越來越差,不單單是管理和員工問題,還有可能是工資太低,企業文化太差。


我是江少,90後職場問答達人,歡迎關注。

江少


月薪100萬,公司的方向就是我活著的意義!

月薪50萬,公司就是我家!

月薪20萬,我不需要下班!

月薪3萬,老闆說什麼都是對的!

月薪1萬,老闆說的有點問題,事不關己

月薪5000,老闆腦子有坑

月薪1000,老闆我是你爹

摘錄


東方似玉


深有同感!我覺得是社會發展的大環境,和企業與員工,沒有本質的關係。

一、現在是與過去對比的,過去就業崗位稀缺。

記得十五年前,2005年左右吧,我在一家新加坡企業工作,本部門常年用工二班倒1600人這樣,招工非常容易,每天有人排著長長的隊伍來應聘,保安不停地對應聘者訓話,要求排好隊、不要講話。。。等等,還沒有進入就已經被管理,現在呢,這種現象除了福利待遇特別好的單位,我估計一般是見不到了。

二、就業市場繁榮

現在到處是工廠,鄉鎮,村都有工廠,所以現在會出現工廠缺工,招不到人,市場供求關係決定了人比崗位貴,工人可以今天離開甲公司,明天就去乙公司上班了,薪資待遇都差不多,如果企業管理稍微嚴格,很多人可能就會覺得接受不了,覺得委屈,就必然辭職,在這種現實的環境下管理的手段顯然要做改變,時代發展了,過去有的企業還要員工出操,現在應該很難了,過去辭退一個員工,員工會難過,現在難過談不上,最多就是氣憤!難過是因為過去工作不好找,氣憤是因為現在工作這麼好找,你們這麼缺人還敢開除員工!

三、社會經濟發展,國富民強

現在隨著國家經濟發展,人民收入提高,大多數人都有存款,不至於丟了工作馬上餓著自己,所以辭職並無太大後顧之憂,只是失去一個工廠的職位,又不是什麼鐵飯碗,想工作有的是機會,休息調整一下,這與十幾年年、二十年前外出打工不一樣了,工作丟了很難找,面臨房租、吃飯問題,所以那個時候人們能忍則忍,很多公司管理非常嚴格,什麼離崗證的都有,這些逐漸消失了,也許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精英人力資源管理


錢出了問題,這麼簡單的道理不明白?現在人聰明,有文化,有網絡,有電視都很現實,不是老輩子那樣,你只要能忽悠少給錢也給你幹活。2001年我去一個公司出差,看到一個剛畢業的本科學生被領導罵的狗血淋頭,那個領導走後我問那學生:“你這個領導當著這麼多人的面罵你你還在這裡幹?要是我我早走了,”那個學生說:“這裡每月給我x錢,我去別的地方每月不可能賺這麼多。”要想工人實心實意的跟你幹活,相對而言你就要對工人好或者高工資,一定要做在同地區、同行業的前邊,每月工資給工人高那麼一點,效果會差很大,算總賬還是你賺了


暢翔未來168


這問題不能怨員工的執行力和服從性差!你給的工資能留住人嗎?你的管理能留住人嗎?你企業的文化能留住人嗎?如果不是,員工憑什麼不從你?憑什麼不辭職?


濟南虎子哥


薩加認為:員工執行力和服從性越來越差,是管理出了問題。

先說個段子:

你問60後,什麼原因會辭職,60後會問,啥叫辭職?你問70後,70後會問,幹嗎要辭職?80後說,要是賺得更多,我就辭職。但90後呢?幹得不爽,我就辭職。00後更不得了,00後說:領導不聽話,我就辭職。

段子真實地反應了各個年代員工看待工作的態度,年代越久遠的員工心態更保守,年輕員工的思想約束更少,個性更自由。


那是什麼塑造了他們的這樣的價值觀呢?

  • 遊戲機的出現,改變了新生代看待自我的方式

85年之前的員工,小時候玩的是橡皮筋、扔沙包、捉青蛙。而85年之後出生的人玩的是遊戲機,90年之後的人接觸的是互聯網。

85前與85後有什麼區別?85前的人小時候玩的遊戲需要合作,過程中會出現領導者與服從者;85後的人玩的是虛擬產品,他們從小到大就是主角,遊戲的角色只為他們服務。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85年之前的管理者看不慣90後、00後的員工,因為成長環境不同,與自我、與世界相處的方式也大相徑庭。

  • 社會的不確定性不再有所謂的穩定,新生代員工也不追求穩定

過去的時代,考完大學,選擇一間公司,就可以熬到退休。如果是某領域的匠人,還可以將衣缽傳給下一代繼續經營。

現在的新生代呢?大學的專業與工作都不一定對口。

專業對口比例最高的是70後,超過了40%,但是95後,已經銳減到28.8%

新生代的價值觀裡會將自己的利害擺在首位。他們更看重“自我成長”、“工作心情”,而非工資與虛名,更不會關心公司死活。只要工作中發現與自己價值觀衝突的地方,他們就會撤離。

70後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過4年才換,80後則是3年半,而90後驟減到19個月,95後更是僅僅在職7個月就選擇了辭職。

  • 行業興亡更迭太快,新生代員工不相信領導的大餅

近幾年有個說法:城市比專業重要,因為有的行業在你入學的時候是驕陽行業,等你大學畢業就成為了夕陽行業。

這個觀點來自對社會行業的洞察,行業興亡速度太快,每個價值網存活時間的不確定性太大。所以,當領導跟新生代畫大餅的時候,他們只會嗤之以鼻。他們甚至覺得哪天當網紅火了,反過來收購你公司也不是沒可能。

如何調整管理,更好地領導新生代下屬?

一、把工作任務切碎,讓新生代員工有打怪升級的感覺

新生代從小玩電子遊戲,他們更喜歡征服的感覺。管理者不妨將工作分成大任務、中任務、小任務,讓新生代員工好像打怪升級一樣工作。從小任務攻克到大任務,最終獲得獎金,就是一個完整的遊戲過程。

注意:過程中任務再小,也要給予工作反饋。

對於員工來說,任務切得越碎越好,就好像跑步時雙腿不要邁得太開,選擇“小步快跑”。“小步快跑”的概念出自《精益創業》,意思是快速做出“最小可行產品”,然後迭代,重複優化。

工作任務也同樣道理,用“小碎步”前行不容易跌倒,出現錯誤可以及時調整方向。對於新生代員工持續得到工作反饋,正如遊戲打怪一樣。工作有意思了,員工的埋怨自然減少了。

二、增加新生代員工控制感,營造“主角”意識

人都是追求控制的動物。

探索員工的成長期待,將相關工作業務交給員工,讓他為了成就自己而努力,而不是為領導、為公司努力。

放棄批評,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給予員工鼓勵。

皮格馬利翁效應:讚美和信任往往具有一種能量,使被期待者達到你所期望的狀態。當一個人獲得他人讚美,這種精神支持,增強了他的自我價值,使他變得更加自信。

簡單來說就是“說你行,你就行”。員工會為了不負所望而向對方期待的方向努力。短暫的失敗不代表一直失敗,給予員工信心,他會帶著好的情緒吸取經驗走向成功。

三、以員工自身目標出發,與員工簽訂短期契約

1、這個方法可以設置在招聘階段。入職時告知對方只簽訂2年短約。然後諮詢對方這2年內希望自己哪些能力得到提升,提升到什麼高度。並告訴對方,如果2年後能力突出,公司會加薪再簽下一次的短約。

2、給予員工儘量多的幫助。例如,按照對方期待的成長方向,多給對方這方面的機會。在這兩年期間,如果對方出現倦怠,就用最初的目標提醒他。

這2年內,員工感受到的是一直為自己努力,為自己的目標奮鬥。只不過是利用公司的工作機會來鍛鍊,就算最終離開公司,也會感激公司。

總結:90年代到現在發生了“斷裂式鉅變”,自上而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正如李敖先生說的:當列車加速啟動的時候,車主要是依附於軌道;但是,當列車達到高速的時候,軌道的設計就必須要考慮列車的方向。要管理好新生代員工,得讓他們當主角,讓他們為自己的目標努力。過程中管理者要將工作遊戲化。這樣就能達到公司與個人雙贏的結果。


薩加


和做管理者的同行或朋友交流,我基本形成了一個習慣,但凡是吐槽大部分員工的行為存在問題的,一定是管理者或者公司管理機制上出現問題。

用這一思路和做管理的人討論問題,節約了不少時間,不用跟他們糾結員工的哪些行為出現問題,直接從管理者或者公司身上找問題就行了。

大部分管理者吐槽的問題,都應當從管理的角度來解決,而不是要求員工。因為但凡是個別員工的問題,管理者最終只會吐槽團隊裡有個奇葩,一般解決起來也沒什麼糾結的。

如果你要吐槽員工執行力和服從性越來越差,管理一嚴格就辭職,那肯定是管理者,或是公司的管理機制出了問題。說直白點,我見過很多管理嚴格的公司,員工離職率不高,反倒歸屬感還挺高的。

所以,先從管理上找問題,我們可以從三個角度來分析這個情況。

一、管理可以嚴格但要有度,員工更在意的是薪酬回報

“嚴格”本就是很主觀的判斷,員工覺得已經很嚴格了,管理者往往覺得只是正常的管理力度。同理,當管理者覺得有點嚴格的時候,可能員工已經覺得受不了。

對於嚴格與否,我們最好是從團隊的管理氛圍來判斷,如:

  1. 大多數員工對管理都有怨言
  2. 大多數員工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3. 大多數員工工作狀態消極

大多數員工反饋出來的,就是管理上應該注意的度,畢竟管理對應的是團隊,嚴不嚴格的標準應當是團隊能夠承受的度。而團隊能承受的度,無非就是跟薪酬收入有關。

比如到阿里、騰訊、字節跳動等公司,薪酬福利到位,就是天天加班,仍是很多人想要加入進來,而主動辭職的人也是少而又少。

正如馬雲所說,員工離職的原因,兩點最真實:錢沒給到位,心委屈了。

所以,面對公司的離職率高,管理者要不就是多聽取員工的意見,調整管理的度,要不就是在員工的薪酬上加多些。

二、與員工執行力相關的,是公司的激勵機制和問責機制

我們談到員工的執行力差,如果是個別員工,那就是員工的能力問題了。但如果是說公司大多數員工都這樣,那就是管理上的問題。這裡指的管理,對應的就是公司的激勵機制和問責機制。

  1. 員工執行力差,有可能是員工執行的動力不足,工作積極性低。而激勵機制的制定,就是為了激勵員工更積極投入工作中,對工作的落實更有動力,從而提高員工的執行力。所以,先看看公司的激勵機制是否存在問題,如沒有激勵機制;或激勵的力度太低,難以激發員工動力等。
  2. 員工執行力差,另一種情況就是問責機制不到位,即員工就算完成不了工作,也不會受到問責,自然就容易產生惰性。所以,就需要看看公司的問責機制是否存在問題,如空有問責制度,沒人執行;或問責力度太低,員工不在意。

因此,我們還得先檢查公司這兩大機制有沒有問題,再完善管理者可能存在的管理問題。

三、與員工服從性相關的,是領導的權威和監管

管理機制完善後,最重要還是看領導如何管理,畢竟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而我們談員工的服從性,很大程度上和管理者的管理權威有關。

  • 管理者先反思自身在公司裡的權威形象,先在員工面前樹立起威信,善於利用權力管理員工,並通過績效考核、公司福利、晉升提拔等來激勵員工,對員工好的表現多給予表揚和肯定,從而讓員工自願服從。
  • 另一方面,也要加大監管的力度,對員工的過失和不服從要敢於問責,問責要有依據,有理有據,讓員工無以反駁,並做到一視同仁。

只要管理者能做到這幾點,員工的服從性都不會太差。所以,這一步說的是管理者要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意識,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員工做改變。


學習委猿


什麼叫執行力,為何會動不動就辭職?

其實這就是社會的進步,充分說明,現在的員工比我們這些以前的老傢伙更懂得如何去維護自己的權益。大好事喲!

想想我們那輩人一個個老實巴交的,喊下崗就下崗。打工路上老闆七拖八扣的事常有的事,結局如何?痛楚自當。

那些狠辣狗賴的老闆那個不是成了暴發戶,二極分化嚴重就是當年的那些吸血鬼造成的。

現在,一些人還在想著複製當年的暴富美夢,也不多想想現在年輕人都是有知識和遠見的一群人,更是懂得去維護自己的權益和保障。

時代翻篇,工人階層利益和尊嚴必須正確面對。大好事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