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欠債矛盾深 巧用科技解糾紛

在全民疫情防控的當下,網上辦案成為法院工作常態,科技的便捷應用也為化解當事人矛盾糾紛帶來了意想不到的便利。2月13日,黃驊法院劉麗芳法官在互聯網開庭審理的一起民間借貸糾紛中,巧用網上開庭技巧實現隔屏“背對背”調解,雙方當事人當庭達成調解協議,最終握手言和。

劉某與劉某某是血緣關係較近的兄妹,兩人關係一直不錯。2013年劉某某將自己的20萬元投到哥哥劉某的車隊,定期分得利息,之後陸續拿回12萬元本金用於家用,至2016年尚有8萬元本金在哥哥劉某手上。後劉某因自身原因導致經營失敗破產,無力返還劉某某8萬元本息,劉某某催要無果,遂起訴至法院。

庭審中,法官首先問清案件事實,雙方對案件事實均無異議,只在利息及違約金的支付上起了爭執。劉麗芳法官考慮到雙方的親屬關係,為了不傷害雙方親情,保證案結事了,遂試圖進行調解。劉某訴說自己破產的無奈和窘境,劉某某指責哥哥劉某態度強橫,拒不還錢。眼看戰火逐漸升級,若是在現場開庭怕是要大打出手,法官靈機一動,忙選用網上開庭系統中的單方視頻模式,切斷一方當事人視頻和聲音,進行隔屏“背對背”調解。果然,雙方聽不到對方的辯駁後都平靜了不少,都先述說了自己的委屈,並拿出了自己可以接受的調解方案,法官輪流給雙方做釋法說明,並將對方說不出口的歉意傳達給了另一方,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單方輪流調解,雙方都心平氣和的接受了最終的調解意見,當庭達成調解協議。當隔著屏幕雙方再見時,都“一笑泯恩仇”,“哥哥妹妹”的親熱起來,案件得到圓滿解決,兄妹親情也未因一場官司而破裂。

網上辦案是順應時代趨勢的一種新型常態化辦案模式,黃驊法院迅速反應,全員應用,為在疫情嚴峻時期全力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提供了重要的司法保障。

親人欠債矛盾深  巧用科技解糾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