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億農民工返城,AI無感測溫讓出行更安心


1.7億農民工返城,AI無感測溫讓出行更安心

我國共有近2.9億農民工,其中1.7億多要外出務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關鍵期,即將到來的務工人員返城高峰又將增加更多考驗。

伴隨復工潮的來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也進入了關鍵時期,無論是高速ETC通道的自動檢測口,還是機場、火車站、地鐵、社區等場景,如何進行高速、有效的檢測顯得尤為重要。

為此,商湯科技推出了“AI無感測溫”—— 商湯AI智慧防疫解決方案的區域通行模塊。

據瞭解,該產品採用非接觸的方式,提升大客流場所通行效率,也降低工作人員的感染風險。同時,通過將領先的AI算法與熱成像測溫技術結合,體溫檢測精度達到±0.3℃,滿足疑似患者初篩標準。除了測溫功能,產品還支持對人員是否佩戴口罩進行識別和提示。同時,每秒可檢測10人次,不影響現有地鐵、車站、機場等大客流場所的旅客通行效率。

目前,商湯“AI無感測溫”已經率先在北京、上海、深圳等重點城市部分地鐵站、校園、社區完成部署,積極參與到各地防疫工作中。

北京首都機場作為全球最繁忙的機場之一,2019年全年接待旅客超億人次,位於3號航站樓的地鐵站也因此經常面臨巨大的旅客流量壓力。如何對大流量人群進行高精度的體溫檢測,又不影響旅客的正常通行呢?

應用商湯AI智慧防疫解決方案區域通行模塊後,當旅客在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站安檢機前走過,無需停留,系統便會自動檢測體溫並反饋到顯示屏上,方便工作人員查看。如果檢測到旅客體溫超過37.3°C,系統還會產生聲光和彈窗提示。隨後工作人員可以使用醫用體溫計做二次測量,並在智能測溫篩查系統中記錄確認。此外,如果旅客在進入地鐵安檢通道時未佩戴口罩,系統也會自動識別並提醒。

除了機場、地鐵站等交通樞紐,校園也是此次疫情防控的重點區域之一。在上海,商湯“AI智慧防疫解決方案”的區域通行模塊已經在上海交大徐匯食堂完成部署。

走進食堂可以看到商湯科技的智能終端和熱成像攝像機等裝置,替代了原來需要人工操作的體溫檢測儀。當發現體溫偏高或未戴口罩的人員進入食堂,系統將實時發出提醒,並由學校安排的專人進行管理。

未來,這一系統還將部署到上海交大各校區門口,真正實現7*24小時持續對進出校區的人員進行無感測溫。

與此同時,在深圳市南山區登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內,商湯AI智慧防疫解決方案的區域通行模塊也已順利完成部署。應用該解決方案後,社區工作人員可及時發現體溫偏高者,保障社區居民的健康安全。此外,系統還可自動檢測人員是否佩戴口罩並提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