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真的合適嗎?仔細算下你交的錢真的可以領回那麼多嗎?

涵涵媽999


我媽退休380塊錢,現在漲到將近2000,錢雖然不太多,但對一個老太太來說,很重要!


啤酒瓶裡的罐子


我今年47.男,我是以自由職業者身份參加的養老保險,就是虧本,我也要交,現在兒子才17歲,高二,她媽媽出軌,我要離婚,又是摔手機又是要打我,能指望這樣的兒子為我養老?做夢吧,我今後再也不這樣傻了,該為自己的未來打算了,錢在自己身上,還是放心點


用戶6726366090708


我倒是對養老保險有些疑問呢。既然叫保險,為何不是像車輛保險或者疾病那樣的?我的意思是說:類似於交1000元每年,然後你車輛出險或者你看病,就可基本上報銷了呢?像現在這個樣子,每月交1000,這對於普通人來說,是多大的負擔呀?你想過嗎?大多數人一個月才掙多少錢呀?你考慮過嗎?一年要真交12000元,那叫保險嗎?那叫“我自己給自己開退休金”吧?保險體現在何處?你肯定說:保險體現在抵抗通貨膨脹方面了。可是,我要是每個月交1000元,假設交了35年退休了,那任何一個理財公司或者什麼公司使用我這些錢這麼多年,它不該給我付巨大的利息嗎?我35年前交的那每個月1000元,現在值多少錢了?這還用我告訴你嗎?


zm139682913


養老保險真的合適嗎?仔細算下來你交的錢真的可以領回那麼多嗎?養老保險是屬於國家推行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其目的就是通過多方籌集資金,把養老基金做強做大,然後保障每一個參加養老保險的人都能實現老有所養的目標。

在計劃經濟年代,我們非常羨慕那些有退休金的人,其實那個時候的退休金就是相當於我們現在的養老金。雖然那個時候沒有養老保險制度,只有那些有正式工作的人,退休以後才會享受到退休金。時代在變,經濟發展歷史進程也在不斷加快,養老保險也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必然產物。通過實施養老保險制度,讓每個人都參與進來,共同把養老保險基金這個蛋糕做大做強,並通過一定投資不斷的滾雪球,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養老保險基金。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收益,分別計入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使我們繳納的養老保險不至於因為物價上漲的因素而出現貶值,這就是我們個人賬戶每年計入的利率收入為什麼比同期銀行存款高很多的原因。

年輕時我們繳納養老保險,就是一個養老金籌集的過程,籌集的方式也是多方面的。國家出一點,單位出一點,個人出一點。從國家層面主要通過國有資產的劃轉和財政支持,單位出一點主要通過單位繳費計入到統籌基金,個人出一點,主要是作為今後計發個人賬戶養老金的依據。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繳納養老保險不是簡單的合適和不合適的問題,而是非常必要的過程。中國是一個老年化的國家,傳統的依靠兒女養老已經不現實,老有所養已經是一個社會問題,而不是單一的家庭問題,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繳納養老保險也是一種社會責任和義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投資概念,也不是簡單全部能不能領回來的問題。

目前我國的養老保險分為職工養老保險和居民養老保險兩大體系。每一種養老體系都有有其獨特的優勢,根據各個不同群體的養老需求而設計的。比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其實個人繳納的錢是全部計入個人賬戶的,除了個人繳納部分外,國家還要補助一部分。自己繳納的錢和國家補助的錢,完全屬於個人所有,而且在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以後,除了個人和國家補助的錢全部按照領取月數按月支付給本人以外,國家還要全部承擔基礎養老金部分。所以作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人來說,不但可以全部領回,生存的週期越長,獲得國家全額補助的資金就會越多。雖然絕對數字不高,但是放在全國的大盤子裡,國家每年用於支付的養老金總額是非常高的。

城鎮在崗職工參加的職工養老保險,也是由單位和個人來共同籌集的概念,單位繳費部分全部計入了統籌基金,個人繳費部分全部作為個人賬戶。在辦理退休時,實際很多人的基礎養老金是要高於個人賬戶養老金的,那麼基礎養老金就是由統籌基金來支付的,靈活就業人員繳納職工養老保險的,繳費的三分之二計入了統籌基金,只有三分之一計入了個人賬戶,很多人認為這非常不公平,其實這種想法也是錯誤的,就像我上面所講的那樣,因為我們的基礎養老金要高於個人賬戶養老金,那麼個人所交計入統籌基金的部分,其實也是用在個人身上,只不過是記賬的方式不同而已,自己交的錢還是自己的,只是要在養老金計算中才能體現出來。

綜上所述,繳納養老保險是否真的合適,從我個人的觀點認為當然是比較合適的。自己交的錢真的可以領回那麼多麼嗎?其實很多人都分析過了,一般7年左右自己交的錢就完全可以收回來,餘下年份都是在領取國家的錢,這個是毫無疑問的,這是我作為一個領取養老金的退休人員最真實的感受。


幫兄愛唱歌


你的問題特別好,很經典~🌹

現在人們越來越開始發現,想要早日達到財務自由,只憑借朝九晚五的工作並不能實現目標。於是就越來越開始重視理財。而理財的核心又是什麼呢?

理財的核心是:把人一生三四十年裡全部積累的財富,通過金融工具合理的分配到不同的消費階段中!家庭理財看重的並不是一時的升值,而是永久升值。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學會善用工具。

所以,理財最好的狀態,並不是錢越多越好,而應該滿足以下3點:

1. 持續穩定的現金流

2. 滿足各個生活階段的消費需求

3. 長期的保值增值

《百歲人生》這本書📖中提到,隨著醫療水平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我們這一代人很可能會活到一百五十歲。那麼問題來了,我們有沒有做好活這麼大歲數的準備呢?我們年紀大了幹不動的時候,我們的錢夠不夠花呢?人生最悲催的事情是什麼?人活著,錢沒了。對嗎?

時代,國家不會為每個個體負責,企業更不會,真正能對你負責的只有你自己。

那麼,養老的問題基本上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面對的問題,是人生必須要花費的一大筆開支,具體需要花多少金額不清楚,因為不知道自己活多大歲數,而且到時間就會發生。

你剛說的養老險,通常也被我們俗稱年金,意思是年老多金,還不用操心。相對於其他理財方式,商業養老保險有著不可取代的好處。買了養老保險,相當於為年老的自己開立了一個專屬的賬戶,源源不斷地為自己的養老生活提供確定的現金流的支持!活到老,領錢領到老,且活得越久,領得越多。讓你的養老生活品質確定,持續有保證,且專款專用,不會被挪用。

那麼,這份安心,是再高的收益都給不了的。一張年金養老保單,可以穿越時間,幫你照顧好未來的自己。

所以,當你付出時,回報率不是最重要的,想一想你要怎麼做能堅持一輩子,才是最重要的。時間是一位偉大的作者,它帶來的回報一定超過你的想象。同時,時間也可以讓你看懂一切,以終為始,會讓你先看到未來,再決定現在!

能“藏”的住錢,方能“留”得住錢,有計劃的儲蓄,是為了可以預見未來確定的幸福……❤








董麗薇


樓主你好,養老保險真的合適嗎?仔細算一下你交的錢真的可以領回那麼多嗎?養老保險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比較不錯的一種保險,當然它更多的實際上並不是一種保險產品,而更多的是一種保障產品,它是一種社會保障。就說我們每一個人還是有必要去參加一份養老保險的,那麼這個養老保險呢,通過企業單位來參保,相對來說是比較有好處的。

因為通過企業單位來參保,自己所交納的比例和金額相對來說是比較少的,因為企業單位都會承擔較大部分的繳費比例,那麼這樣一來的話,自己所付出的成本都會是比較少的,所以說通過企業單位來參保是比較理想的選擇,當然自己如果說沒有企業單位的話,那麼只能夠自行去選擇,按照靈活就業的方式來擔保自己的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了。

因為靈活就業的方式選擇參加自己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他跟企業在職職工具有相同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都是屬於職工養老保險。所以最終也可以獲得相應養老金的待遇,但至於你說這個養老金能不能夠領取回自己的本金呢,我認為完全是有可能的,基本上在領取,13年以後,那麼自己個人賬戶養老金的部分就領取完了,這個時候享受的就是統籌養老金的部分,所以說我們完全還是有可能將自己曾經交過的錢領取完成。


社保小達人


沒有養老保險

如果,如果您真的活到90歲以上,沒有錢,在年老的時候,你知道多麼的難過嗎?

沒有能力去賺錢,可能需要僱人照顧你,誰看你都不順眼,包括兒女,沒有錢,一切都玩不轉。那是真難過啊!!!

到老的時候,如果有人還在身邊照顧著,除了真愛,就是奔著你的錢啦。

我有兒子,醒醒!你想多啦,沒錢?兒子願意來看看你,兒媳婦還得罵你老不死的!

所以,請多留點錢給未來老了的自己吧!


吉祥明保


希望我的回覆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養老保險:

1、是在自己45歲以後或父母55歲以後需要做的一款養老保障。

2、養老保險分定期3、5、10年繳費。

3、通常在第5、6年開始領取。

4、產品不同產生的收益利率也不同。

5、更多的是解決退休後的生活支出,就像把錢存儲在銀行,月領取(所交保費和領取的養老金短期是沒有優勢、但長期利率是要遠遠高於本金的。

希望我的回覆可以解決了您的問題……

謝謝🙏祝您及家人生活愉快,太平吉祥😊


李司周


養老保險你自己交的那部分,多數人都能領回來了,就是企業交的那部分就難說了,只要你能活過平均壽命,養老金領取設計是按平均壽命設計的,設計領取時間不能按賠本設計吧,所以你想多拿養老金那就努力活著,超過平均年齡你就賺了,不到平均年齡的那就賠了,你是想賺還是想賠,想賺就不要生氣努力活著。


手機用戶5837014289


顏開財經的觀點認為,養老保險非常合適,從投資收益性角度分析非常划算。

首先,大家要理解保險的作用。保險的主要功能是風險集中和風險分散,是眾人拾柴火焰高,是一個團體內的人與人之間互助共濟。

一個人有可能一生平平安安,這是我們都期待的。但是,人一生也有可能遇到天災人禍,遭受的經濟損失個人完全無法承擔。出現這種情況怎麼辦?個人積累大量的物質財富是一種辦法,參加保險是另一種解決辦法。

現在,由國家主辦的社會保險,參保人每月投入千把塊錢,就可以獲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的基礎保障。而且社會保險完全是福利性質,國家不僅不會從中得利,而且每年會有大量財政撥款補貼,比如2019年的預算是1.95萬億元,這些錢可都是實實在在都用在了參保人身上。

即使退一萬步講,把參加養老保險作為一種投資看待,國家每年補貼上萬億資金,這就已經很說明問題了,請問商業保險哪個公司會倒貼錢給投保人?

顏開財經在以往文章和悟空問答中,多次推算過社保的投資收益性數據,有興趣的可以查閱。根據過往20年的歷史數據,個人以靈活就業身份參保養老保險,本金收回的週期一般是4~7年。如果參保人壽命達到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人均預期壽命76歲,就相當於投保繳費和領取養老金的幾十年時間內,年平均收益率8~10%以上。這個水平,也是絕對超出普通人投資理財收益的。

之所以有以上的數據結論,主要原因在於退休養老金的確定與社平工資掛鉤,而過去幾十年社平工資的年均增速超過了10%。即使現在國家經濟發展步入中高速階段,GDP在2050年前年均增速達到6%以上,也應該是可以預期的。現在投保人繳費之後,將來退休養老金的實際增速估計也不會低於這個數。

確實,養老保險只提供最基礎的保障,要想得到更好的保障還需要增加商業保險。問題是,社保是性價比最高的保險,在沒有參加社保之前就購買商業保險,實在是一種“財大氣粗”的表現。

最後,根據以往的經驗,總是會遇到抬槓的說“短命不划算”。這個問題死死無解,壽命問題誰說了也不算,但是人起碼應該有美好的企盼吧,按照平均壽命76~80歲考慮今後的養老問題,應該不是很過分。

總之,養老保險必須有,既能在退休後獲得一份心理安全感,也可以減輕子女經濟負擔,同時有利於個人、家庭,也有利於社會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