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裡的詩和遠方

平凡的世界裡也有詩和遠方

——再讀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

《平凡的世界》有感


在我剛上初中的時候,還是1992年,就曾經讀過一部叫做《平凡的世界》的長篇小說。至今已經過去28年,我從青蔥少年到人屆不惑,仍然還喜歡在困頓的時候、坎坷的時候、迷惑的時候捧起這本書,重新走入孫少平、孫少安兄弟倆的精神世界,追尋那一份黃土地上執著理想、不向命運低頭的陽剛和倔強。特別是在今年,這個冠狀病毒瘋狂肆虐、數百同胞生靈塗炭、口罩猶如洛陽紙貴的特殊的春天,我很欣喜地看到武漢人民、湖北人民乃至全國人民的那一種團結和齊心,我憧憬著、希望著、嚮往著那一份沒有口罩、沒有消毒液的詩和遠方。在《平凡的世界,精彩的人生》已經寫出文人真性情的情況下,我草草寫下這篇文字,只為表達自己一份對路遙老師、對這部作品的深深敬意,表達一種對書中瀰漫著的艱難奮進、不屈不撓精神的崇敬和膜拜。

《平凡的世界》裡的詩和遠方

可以說沒有這部《平凡的世界》,就沒有今天仍在努力前行的我。在北方那樣一個偏僻的小城,年少懵懂的我還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學生時代也曾經認識過幾個出入名車代步的世俗紈絝、身旁幾多跟班的社會混混還有玩世不恭的浪蕩遊子,覺得人生是不是也就是像他們一樣,自覺活在一個井底,只能望著頭上的那碗口大的一片天。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黃土色封皮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直到我第一次認識了少平、少安兄弟,認識了田潤葉、田曉霞,直到……我才知道不應該委身於現實的苟且,還應該在平凡的世界中尋找到詩和遠方。初中一年級下學期,我開始動筆寫下那本根本不像是小說的長篇小說《澤野》,為了向《平凡的世界》致敬,我和許多同學的哥哥姐姐都聊過他們落榜後的經歷,再和《平凡的世界》裡面的人物進行雜糅,仿照著路遙老師的筆法用稚嫩的筆觸去關注高考落榜生的現實生活。那時候我如飢似渴地讀了數遍《平凡的世界》,只能說一個東北的文學少年也在隨著文中的人物經歷心潮的起落:我敬重孫少平務實誠懇,聽從精神的召喚不願屈服於農家子弟的命運;我體諒孫少安沉穩精明,作為長子肩負養家重任的擔當;我欣賞田潤葉脫離世俗的藩籬、敢於追求愛情的灑脫;我理解賀秀蓮雖然沒有什麼文化,但是卻自覺做孫少安賢內助、家裡家外都能料理得井井有條的那種中國農村婦女特有的潑辣和賢惠。但是,那時青春期的我其實更喜歡田曉霞,因為她的天真爛漫,因為她的善良勇敢。起初我以為她只是《圍城》中唐曉芙似的人物,大家閨秀、情竇初開,生活也好、愛情也罷,都充滿了各種的理想化。但是隨著對《平凡的世界》閱讀的深入,我卻發現這個田曉霞更有著水晶一樣的淨澈心境,當從小在城市中長大,沒有經受過陝西農村艱苦生活的她與孫少平偶遇以後,她絲毫沒有城市嬌小姐的樣子,反而是受到她父親田福軍的影響,樸實、堅強、有主見,和孫少平漸漸地發展成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如果說孫少安和田潤葉最後沒能走到一起,是因為孫少安沒能走出土地和家族的束縛,面對自己和田潤葉家庭的差異,終於在愛情面前嘠然止步、停滯不前,那麼孫少平和田曉霞則是同樣具有正確價值觀、具有較高修養和道德覺悟的兩個年輕人,他們從友情到愛情,發展的脈絡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但是就在孫少平與田曉霞產生強烈感情的時候,田曉霞卻因在抗洪採訪中為搶救災民被洪水捲走而光榮犧牲了。那時讀到這裡的我,是絕對不能接受這種天不遂人願的悲情故事的,甚至於我對路遙的人物命運安排也產生了巨大的反感。所以,我自己也寫了一個類似於寫實題材的長篇小說《澤野》,就是要一個喜劇結局,就是要一個大團圓的尾聲,就是要天下有情人都能最後走到一起。那時年輕氣盛的我,氣呼呼地要向路遙示威,我就是覺得人生邊上,歡喜總要代替哀愁,希望總要代替失望。

《平凡的世界》裡的詩和遠方

1998年,一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過後,我走過高考的獨木橋,來到了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也許是被98抗洪各種新聞報道感動得不能自已,也許是因為當時的“夢中女神”——田曉霞這個人物本身就是個記者,也許是自己一直自詡為文學青年的思想在作祟,我就毫不思索地選擇了新聞專業。在我宿舍的書架上,已經擺上了修訂版的三卷本《平凡的世界》。大二的時候,我又寫了第二本的長篇小說《太陽部落》,寫的是軍校生的生活,但還是因為《平凡的世界》裡那個依依不忘的田曉霞,還是因為悲劇中最令人落淚的生離死別,還是因為人生若只如初見的真情追憶,我的最後選擇也是讓主人公林雨晴,一個天真活潑的軍校女學員,在抗洪搶險中捨身救人而英勇犧牲。而林雨晴軍校的男友,有著孫少平一樣的執拗和頑固,畢業時則毅然決然地奔赴邊疆,去西藏工作。小說中林雨晴的父親,是一名在職的軍職幹部,雷厲風行、嚴於律己,也有著田福軍的影子。2002年盛夏,我終於大學畢業了,走上了工作崗位,來到了總政歌舞團,《太陽部落》也得到了第八屆全軍文藝新作品獎。正當我工作春風得意、事業安之若素的時候,2003年初春的非典疫情撲天而來,感覺絕望的情緒壓得每個人都喘不過氣來。5、6月份,作為單位的宣傳幹事,我想都沒多想就參加了慰問小湯山醫院的報道小組,在幾場演出中,我被全軍各單位抽調的醫護人員忘我的精神品質感動著、激勵著,看到隔離區樓上的紅旗迎風招展,看到醫護人員充滿樂觀的燦爛笑容,看到所有演職人員的動情演出,我也自覺地頻繁按動著相機的快門,記錄下那一幕幕永恆的瞬間。演出結束回到單位隔離的日子,雖然陪伴我的是那些各種各樣口味的方便麵,但是那段時間我又拿起了《平凡的世界》,又回到那個家鄉的小河初融了的春天,又來到窯洞裡體味著孫家兄弟的苦辣酸甜,我明白,平凡的雖然是這個世界,但是我們幾十年的人生也可以活得豐富多彩、無悔無怨。詩和遠方不止躍然紙上,不止是身未動、心已遠,而是實實在在在我們奮發有為的每時每刻、每分每秒……非典肆虐,也許算是經歷了生死的我才真正明白,《平凡的世界》不是學生時代我認為的那種愛情小說,它其實描寫的是那一代人,那一個時期的中國社會,走上了工作崗位的我,我終於在現實主義的樸實文字中讀懂了那些不向命運屈服的勞動者,他們把苦難當作人生的財富,把苦難當作前行的動力,把苦難當作始終不忘的初心。一部《平凡的世界》,溫暖的不止是書中的文字,溫暖的更是每一個讀者的內心。《平凡的世界》就是一隻滾燙的電熨斗,撫平的是我們成長路上無法躲避的坎坷和創傷。書中表露的是一種溫暖的情懷,沒有反面人物,只有個別人物消極的性格。那時那地,我終於在面對窗外人少車馬稀的西三環路時懂得了,《平凡的世界》是一份精神的動力,源源不竭,充盈我心。面前的非典疫情雖然可怕,但是隻要內心強大,只要萬眾一心,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平凡的世界》裡的詩和遠方

時光荏苒,17年猶如彈指一瞬悄然過去,此時此刻,在春天即將來臨的時候,我們又要面對更加兇險的新冠病毒。也許,我們每一個個體,在這個平凡的世界裡都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但是隻要我們站出來,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堅持《平凡的世界》中始終洋溢著的那種溫暖的情懷,克服重重困難,矢志打贏攻堅,光明總在前頭,詩和遠方總會等我們在不遠的明天!

《平凡的世界》裡的詩和遠方


《平凡的世界》裡的詩和遠方

作者小傳:劉巍,蒙古族,軍事科學院黨史軍史研究中心軍事人物研究室副主任。代表作長篇小說《澤野》、《太陽部落》,電影紀錄片劇本《不能忘卻的長征》,電視劇劇本《軍旗下走來你和我》,散文《仰望那片高原》,紅色舞臺劇劇本《馬背搖籃》等。曾獲全軍文藝新作品獎、解放軍報長征文藝獎、全軍黨史軍史研究成果獎、老舍文藝杯大賽獎、中國軍事題材電影劇本徵集優秀劇本獎等二十餘個獎項。現為軍事科學院《劉華清傳》課題組負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