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贈者為何不選“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而選擇“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lvningwei


有兩層意思:

第一,袍”指一種中國式衣服長至腳特強調這一種類 ,而“裳” 是指男女下裝,今義指衣服,其相對“袍”就更加廣泛了,這也符合日方捐贈了多鍾物資的實情。

第二,抗疫是一場大戰爭,“同袍”就是“同戰袍”,表明日方的立場——願與中國並肩作戰,攜手並進!




chuyang06


捐贈者的這句話引用自詩經《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這是《詩經》中最為著名的愛國主義詩篇,它是產生於秦地人民抗擊西戎入侵者的軍中戰歌。在反侵略的戰爭中,秦國人民表現出英勇無畏的尚武精神,詩句洋溢著與戰友、與人民團結一心共御強敵的決心。其中的袍、澤、裳,分別是戰袍、衫衣、裳衣的意思。

其實都差不多一個意思。

詩經講究賦比興,平鋪直敘、鋪陳排比是為賦,比是比喻、類比,興:欲詠此物先言他物。所以詩經的一個很明顯特點就是成排比的句子,對應位置上的字,大都一個意思。如《蒹葭》中的蒹葭蒼蒼、萋萋、采采,都是指水草茂盛的樣子。至於為什麼不選用袍,而是裳,袍引申為戰袍,多少和戰爭扯上了關係,而裳(chang),現代漢語有衣裳(shang)這個詞彙,就是大家穿的衣服,顯得更加親民,用在捐贈物資上更恰當。如果說捐贈者也是這麼考慮的話,那隻能說有心了。


Casablancalifornia


因為捐贈的是防護服。衫一般來說是單層、短衣,最多長及膝蓋;而袍一般是夾層或絮綿(或棉)、長及腳面或小腿處。衫可單穿或穿裡面,而袍一般穿外層。衫一般在天氣適宜時穿,而袍一般秋冬較冷時穿。






國學文傳


袍是指戰袍,裳是指衣裳!打仗並肩做戰,應該是與之同袍!現在是對抗病毒,捐款捐物,用與之同裳更準確!我的衣服就是你的!


花狸貓mm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出自《詩經·秦風·無衣》的第三章,後一句為“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意思是說團結對敵,共同奔赴戰場。這裡選擇與子同裳更能表達日本願與我們一起團結一致,共同對抗疫情。


吾3省


這句話出自《詩經.秦風》是戰國時期秦國的一首戰歌.打仗的時候穿的! 意思是怎麼能說沒有衣服呢,來,我們穿同一件吧! 當時戰爭的時候戰袍是比較適合當時的情景. 現在用裳. 更有一份溫情在裡面. 個人理解!


凡塵一念


袍是戰衣的意思,用裳更加柔溫婉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