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背中藥,背藥效、功效、對應證外還背什麼?

娃娃愛天晴


中醫懂藥理必備之一,尤為重要是辨症,通過望聞問切,號脈、舌診、問症、祝由術(現在俗稱心理學),缺一不可。


Wanghongjie


不要死記硬背,應該每一味藥去藥店或者醫療單位親自把玩品嚐一下,知其型,品其味,進一步理解其藥性歸經和具體作用。

否則就是讀死書,機械的記憶沒有意義。

然後對照藥性賦和中藥四百味的藥效藥理。

如果不具備在藥店或者中醫館親自品嚐把玩中藥的條件,也可以每一味中藥親自購買10克,花不了幾個錢,但是可以隨時隨地觀看,研究,加深印象。


杏林傳燈人


閒言碎語:記住藥的名稱,多學點藥學,多看點植物學,記住性味和功用。藥是死的,用是活的,不能呆板。從資料來看,療效是對某種化學物質的應用,到現在人行對藥物成份知道甚少。病無常形,藥無常理,從全息學的角度來看,每一種物質分析不完,它所利用的價值異想不到。大部分物種都有利數對癌症都有預防和治療的功效。從資料來著,對性味.歸經.功效說法有區別,也可能因人因地而論。對中醫的研究只是一個入門,至於糸統的,科學的還有待後人去探究。附語:個人觀點,隨意而論。謝謝。


空空道人2020


中醫入門首先讀熟藥性賦。再熟記中藥方劑。到辯症論治。用藥不要脫離方劑只宜隨症加減。更不能用大藥圍。用藥如用兵、不求多隻求精準。


用戶7473491537744


中藥按類分,按汗,吐,下,和,溫,清,補,消分類,按表,裡,寒,熱分類,按升 降,浮,沉分類……同類記藥名,專記幾味有特殊功效的藥……


無為一生2


中藥要記得就是功效,證治,歸經炮製和藥對。列成表格和藥性歌加方劑一起背。狠狠的背,死死的背,背一輩子,基礎牢了才能隨時發揮。


池宜情


還有性味歸經。基本主治功效以外還要特別記憶特殊的功效和主治。總得來說先背基本功效其他的特殊主治歸經可以跟著功效推斷。這樣背能更系統。方便記憶。


燊哲


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藥、湯頭歌訣、藥性賦、八綱辨證等。


杏林會友


背傷寒論和金匱要略,還要多看多分柝醫案。


中醫者


首先你得看得進非常枯燥無味各種各樣的葯材名子,你還要有一個非常非常好的大腦記憶力,最後就是堅持,還要有一個好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