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時期保障必須診療,武漢醫療機構在行動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於2020年1月下旬升級,醫護人員們夜以繼日,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在此次全國抗新冠肺炎的戰“疫”中,武漢是核心戰場。記者採訪瞭解到,在武漢,不少醫療機構在進行疫情防控、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的同時,仍竭盡所能地保障常規醫療需求,尤其是滿足一些危急重症、以及慢性腎衰病人、孕產婦、急症等人群的醫療保健服務需求。

“透析病人不能等”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武漢市一些醫院被指定為新冠肺炎定點醫院,其中有的醫院由於血透室和發熱門診很難隔開,容易發生交叉感染,所以只能關閉。

“對於腎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而言,透析是生死攸關的事,不能中斷和停止,否則病人就會沒命。”電話一端的武漢市第四醫院腎內科主任董駿武教授聲音有些沙啞。

為了不影響日常醫療工作,記者和董駿武將採訪時間約定在他一天工作結束後。

據介紹,根據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指揮部統一部署,1月21日,武漢市第四醫院古田院區被確定為新冠肺炎定點醫院,整個院區主體大樓騰空,專門收治確診或疑似新冠肺炎病人。考慮到腎病患者的特殊性,該院緊急添置了21個透析機位,承擔著90位感染新冠肺炎的腎病患者的日常透析,目前滿載運行。

此外,全年約有350餘名腎病患者在武漢市第四醫院每週進行2次~3次規律性透析治療,常規的透析治療如何保證?於是,武漢市第四醫院又立即作出一項決定——在該院古田院區,利用單獨的一個樓層,緊急開闢出獨立的血液透析中心,並嚴格按照院感防控的規定,與發熱門診進行隔離。“透析病人體質很差,常常還患有高血壓、營養不良等,感染的幾率會高很多。”董駿武說。

“透析多停透多一天,病人離死亡也就更進一步。”董駿武告訴記者,春節期間,工人都放假了,醫護人員齊上陣,“變身”管工、鉗工、電工、搬運工等,幾乎48小時連續工作,終於完成了普通患者血透中心的臨時改造。60多個透析機位,能滿足360餘位腎病患者的透析治療(其中包括350餘位在該院長期透析的患者)。夏莉(化名)就是一位外院的受益患者。

由於患有尿毒症,血液透析是她賴以生存的治療方式之一。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前,她長期在武漢市漢陽區的一家醫療機構進行透析,但自1月27日起,醫院被確定為發熱病人收治醫院之一,除發熱門診外,各科室門診關停,血液透析中心也在關閉之列。

1月29日,夏莉已經4天沒透析了,全身水腫得厲害。無奈之下,她再次回到上述醫院,瞭解到夏莉的情況,該院與多家醫院對接,協調後,夏莉可以到武漢市第四醫院進行透析。當天下午5點,夏莉完成了透析。

病人一下到了飽和狀態,雖然不能滿足所有病人的需求,但仍在運轉的血透中心正在超負荷運行。武漢市第四醫院腎內科的醫務人員全都忙碌起來,醫護人員已從兩班制轉為三班制,每天工作12個小時。“也有一些醫務人員感染了新冠肺炎,目前最大的困難就是缺少專業的工作人員。”董駿武說。

“緊急搶救不能停”

“承擔緊急救治和搶救任務的急診不能停,它的存在使得患者在突發疾病、意外傷害時,能在最快時間內得到專業、科學的救治。”武漢兒童醫院急診科主任蔡小芳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該院急診科一直在堅守,24小時持續運轉。

根據武漢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要求,武漢兒童醫院被確定為新冠肺炎患兒定點救治醫院。根據需要,2月8日起,該院暫停了各專科專家門診、普診,急診、發熱門診24小時接診。

蔡小芳介紹說,新冠肺炎疫情之前,該院急診患兒很大一部分是呼吸道疾病、感冒、發燒等。現在單獨開設了發熱門診,急診接診的主要病種發生了改變,主要包括三類:意外傷害,如割傷、摔傷、誤服藥物、誤吸等;各類專科疾病的急性發作,如癲癇發作、糖尿病併發酮症酸中毒等;以及各類危急重症。以往平均每天急診量600人次~700人次,最高時約900人次;目前平均每天約100人次。

就在前不久,武漢市兒童醫院就緊急接診了一位將誤吸患兒。

2月7日凌晨三點半,一名1歲6個月的女孩萌萌(化名),被家長帶到武漢兒童醫院急診科就診。當時,萌萌已經出現嘔吐和憋氣的症狀,口唇發紫,咳嗽不止。醫生檢查發現,萌萌正在發燒,體溫有38.5攝氏度。

家長回憶,前幾天,家人給孩子餵過花生米,當時萌萌咳嗽了一陣,但之後就平靜了,就沒在意。誰知這幾天一直咳嗽不停,夜裡還開始憋氣。

之後拍片發現,萌萌左側支氣管內確實有一異物。但同時,醫生髮現萌萌肺部有磨玻璃樣病變,疑似新冠肺炎患兒。

由於患兒已經缺氧,手術刻不容緩。當天,醫院急診科等多部門聯合,在嚴密防護下,在萌萌左側支氣管內取出一顆很大的花生米(0.8cm*0.7cm*0.5cm),花生米周圍已有大量膿性分泌物。萌萌終於轉危為安。目前,萌萌轉到了該院隔離病區做進一步新冠肺炎核酸檢測,生命體徵穩定。

線上問診來幫忙

“懷孕7周2天,肚子偶爾感覺微微的疼,沒有出血,需要要醫院檢查嗎?”2月11日,武漢市準媽媽小木,利用武漢市兒童醫院微信公眾號新近開通的“線上問診”,諮詢自己的情況。

“已經用了一次了,挺好的,現在減少門診科室是很正確的,新冠肺炎可以人傳人,就算門診開診我也不敢去呀!醫生大約1小時回覆,我覺得效率是可以的,也為我解決了實際問題,打消了顧慮。”小木告訴記者。

在此次疫情的防控中,交叉感染成為最棘手的問題之一,為此,許多醫院的門診都停診了。為保障患者日常診療需求,記者瞭解到,武漢市不少醫院開通了線上問詢、“雲”看病。

據武漢市兒童醫院醫務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保障線上問診即問即答,該院組織了百名醫務人員參與線上答疑。目前該院線上問詢已開通24個專業,涵蓋發熱問詢、兒內科、兒外科、兒童保健、婦女保健、乳腺外科、皮膚科、耳鼻咽喉科、眼科、婦科及產科,還可以對發熱患兒、慢病及術後患兒的隨訪。線上醫生工作時間為早8點~晚8點,患者24小時內的問題將全部回覆。

“在此非常時期,線上問診不僅可以對目前發熱性疾病患者提供幫助,同時也可以對慢病患者提供極大的便利,避免了感染的風險,節省時間及就醫成本。”上述醫務處負責人同時強調,需要提醒患者的是,線上問診主要是輔助,疑似傳染病患者、急症患者、危重症患者應儘快到醫院就診,不能單純依賴線上醫療服務。(健康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