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拍一部“抗疫”紀錄片?起到警示和教育作用?

朔州小東鍋


紀錄片政府一定會有的!

一、能真實記錄疫情的發生情況、國家採取的有效措施、抗戰疫情期間大家做出的努力、過程造成的損失、最終的結果等內容;

二、通過紀錄片宣傳保護自然,和自然和平相處理念;

三、宣傳公共衛生政策和理念;

四、宣傳愛國精神、奉獻精神、敬業精神、科學精神等社會發展需求精神!

五、抓典型、樹榜樣!


芬莎說


這次疫情之後,應該拍一個教育警示片,教育人民,警鐘長鳴。

這麼多年過來,小型傳染病不講了。直接給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帶來重創,給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帶來重大威脅的,有2002年的非典,還有2019年的新冠肺炎,其破壞力是巨大的,甚至是災難性的。作為國家和人民,都應該從中吸取教訓。

這次疫情出來後,我問我自己,經歷過一次災難性的非典,又得經歷一次肺炎的災難,為什麼?

雖然中華民族是歷經磨難的民族,有些自然災害是不可測不可抗的,但像非典和新冠肺炎,如果我們每個人從改變生活、飲食習慣,講究衛生,加強鍛鍊等方面做起,是不是可以避免這些大病大災?

請專業的人士撰稿,講講國家的公共衛生疾控防控體系的建設和作用,講講民眾予防重大傳染性疾病的常識,講講疾病發生如何防控等等。把這些拍成影片,去宣傳教育人民,是件值得一做的好事。

昨天,我看了《傳染病》這部電影,電影告訴人們,重大傳染病發生,會帶來災難和恐懼,帶來生命損失,帶來人民恐慌,帶來物資緊缺,帶來信任缺失,帶來犯罪,總之,各種亂象應運而生。但不管怎麼說,影片的警示作用是積極的,之中的經驗教訓後果是什麼,通過影片告訴民眾。我覺著凡看過者,猶如上了一堂公共衛生防控課一樣,心中有了這根弦。

因此,我們國家應該拍幾部這樣的影片,重在教育,重在反思,重在警示,重在預防。

wp老馬2020、2、14


wp老馬


拍一部“抗疫”記錄片很好呀,非典過後也拍過非典記錄片,今年新型冠狀病毒是很好的題材,幾乎全國乃至全世界都知道這個病毒的嚴重性。

疫情發生後,國內相繼出現口罩防護服等防護消毒物品庫存緊張的情況。全國各行各業奮戰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前線。為了打贏這場防疫攻堅戰,集全社會之力,做好一線工作人員的後盾。為了防止疫情擴大,國家、企業和個人做出的努力。

記錄片拍成也教育人們愛護環境,保護野生動物。達到警示後人的效果,如果拍成收視率一定會很高。



雕刻的痕跡


進入2020年以來,新型肺炎疫情愈演愈烈,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中,冠狀病毒來勢洶洶,如同之前曾經給人類帶來重大創傷的其他傳染病SARS、MERS、H1N1一樣,讓人們見識到病毒的威力。

目前,已有多地出現聚集性感染疫情。鍾南山院士等醫學專家建議,儘量少出門、不聚會,養成勤洗手、勤通風、戴口罩等衛生習慣。既然無法出門玩耍,不如看看紀錄片增長見識。健康界國際精心為您挑選了幾部有關傳染病的紀錄片,讓我們一起從人類的發展歷史中,汲取對抗新型肺炎疫情的智慧與力量。

《流行病:如何預防大型傳染病》

每次流行病都是一次學習機會,人類一直在學習,但人類永遠不知道會有什麼病毒出現在動物身上。在傳播方面,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才是最讓人擔心的疾病。令人聞風喪膽的埃博拉病毒是通過身體接觸傳播,很大程度上會被控制在特定的地理區域內,在西非三國爆發後感染了3至5萬人,而2009年的“豬流感”,世衛組織一度預警將感染20億人。








睜大眼睛看


在歷次國難面前,多是經典紀錄片誕生的時期。非典題材的《非典十年祭》,《非典的吃喝玩樂》,《西站非典》,汶川地震時期的《川流不息》、《1428》、《老媽蹄花》、《汶川十年·我們的故事》等等。

紀錄片導演親臨現場,零距離接觸災區。拋棄特技特效、燈光美景、服裝道具,用最樸實的鏡頭記錄歷史。

正如日前網上所熱議的,隨著確診人數的增加,時間的推移,國民針對此次因“天災+人禍”而引起的人類悲劇事件或許會逐漸麻木,會被淡忘。這時候,針對此次“肺炎疫情”的紀錄片創作就顯得尤為關鍵。

而此次“肺炎疫情”危機對於紀錄片創作的內容頗為豐富,湧現出了更多值得謳歌的英雄事蹟,更多值得反思排查的社會漏洞,更多值得記錄的人間百態,更多關注到因“新媒體”出現,對於“緩解疫情”的幫助。











文旅攬勝


應該拍一個這樣的電影,有時候多媒體聲色電影大家更容易接收,能更好的瞭解人與社會還有環境大自然生生相息。

在社會生活中不能總是為了一己私慾,目光短淺,應該把目光放遠,保護環境是現在勢在必行的大事情。有了良好的健康環境,我們的生活才有質量,電影作為一個宣傳手段,讓更多的人從正能量的影視宣傳中獲得知識,自覺意識增強,堅決執行愛護環境從我做起,社會和諧人人有責。




三妹影視部


沒有必要專門去拍,目前大量的自媒體、官媒都有很多的這方面的內容,不少都非常感人,希望有心的機構能夠做好這方面的整理和蒐集工作,進行相應的編輯,按照不同的主線,去真實的呈現。希望這樣的紀錄片更多一些。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9dec9d325b414fa5b1b555f8722af769\

卓華永輝




燃一顆紅心有您該多美


我認為是有必要的,在如今的社會中,發展越快,出現的問題就越多。在工業革命的時期,工業迅速發展,忽視了自然環境,得此失彼,我認為這是不可取的。一部抗疫情的紀錄片可以時刻警醒著後人。這裡運用董卿姐姐的一句話:“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消息鮮報道


可以拍一部“抗疫”的紀錄片。紀錄片可以客觀真實的反映實際發生過的事情,“抗疫”紀錄片不僅可以回顧歷史,警醒人們對衛生問題的重視;還可以緬懷英雄,向抗疫一線奉獻的英雄致敬。另外,疫情問題影響廣大 ,引起觀影者的興趣,從而提高普通百姓的疫情防控教育。[奮鬥][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