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退不鬆不亂,打好抗“疫”持久戰


不退不松不亂,打好抗“疫”持久戰


2020年的新春,整個中華大地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疫”。在與新冠肺炎這個不速之客鬥智鬥勇的過程中,絕大多數地區的政府和人民都展現出了超強的自律與毅力,對疫情的傳播進行了阻擊。經過第一輪20天的嚴防死守,全國湖北省外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呈現出了連續多日的下降趨勢。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調研指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明確指出,“現在疫情正處於膠著對壘狀態”。當疫情防控環境從春節前的相對靜態轉為節後的相對動態,當面對復工流、開學流等即將到來的再一次人流集聚,大到國家、小到個人,任何一個環節、任何一個部門、任何一個個體,都不能掉以輕心、鬆懈麻痺,只有拿出久久為功的韌勁,才能取得“持久戰”最終勝利。

打好“持久戰”,首在保持定力,思想上不退。認識上退一丈,行動上就會退一尺。疫情阻擊戰是一場硬仗、一次大考,最大的敵人不是病毒本身,而是對風險放鬆警惕。當前,各地防輸入的問題並沒有完全解決,一些隱形的感染者還未完全找到,輸入性風險和擴散性風險正處於相互疊加、壓力陡增的關鍵時期,任何“停一停”“等一等”“看一看”的想法都是危險的,稍微掉以輕心就可能前功盡棄。無論是機關、社區、企業還是個人,都要把困難估計得更嚴重,把風險考慮得更周全,把預案制定得更紮實,才能讓整體的防控大局推進得更穩,讓決戰決勝的日子到來得更早。

打好“持久戰”,重在鞏固成果,措施上不松。隨著各地重大突發衛生公共事件一級響應警報的拉響,從社區小區到園區樓宇,從商場門市到學校工地,都開始全面實施封閉式管理,逢車必檢、逢人必測。本著“寧可十防九空,絕不放過一個”的嚴厲態度來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形成了嚴的態勢、緊的氛圍。疫情阻擊戰是一場每分每秒都不能間斷的連續性戰役,更是一場攸關14億人生命安全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民性戰役。在與時間賽跑,同病魔鬥爭的道路上,沒有退路可言,更沒有哪個環節、哪道關卡可以有稍微鬆動的可能。唯有以不戰勝不收兵的精神一嚴到底、一控到底,實而又實、細而又細地壓緊防控舉措,才不會有責任發條鬆動而陣地失守的情況出現。

打好“持久戰”,要在依法依規,步調上不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強調,“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勁的時候,越要堅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軌道上統籌推進各項防控工作。”疫情帶來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層面的影響,不是短期能夠被消除的。為了抗擊疫情而突破法治的底線,即便得享一時之快,也必將給防疫工作的後續推進帶來隱患,甚至導致更大的危機。從當前的形勢來看,防控工作“牽一髮而動全身”,無論是市場物資供給、價格維護,還是社會應急處置、治安管理,乃至線上輿論環境的整治,都需要法律服務的保駕護航。在這場持久戰裡,法治是無可或缺的另一件“防護服”。只有堅持依法防控,我們才能拿出更強勁的底氣,凝聚更廣泛的力量,步調一致,打下硬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