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心理防疫戰”,加強幹預疏導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難免會對社會心理產生較大影響,因此在疫情防控中應重視且加強社會心理疏導。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強調,要加強心理干預和疏導,有針對性做好人文關懷。這為各級政府用“心”防“疫”打好“心理防疫戰”指明瞭前進方向並提供了根本遵循。

疫情防控要加強社會心理疏導的問題意識

一是疫情防控要密切關注社會心態的整體變化,運用積極心理疏導社會心態。疫情的發展進程中會出現不同的社會心理和複雜的社會情緒,疫情防控要大力引導社會正能量傳播,避免悲觀情緒蔓延,引導社會公眾培育理性思維、健康心理、法治意識和辯證思維。

二是疫情防控要關注患者的心態狀況,積極運用心理方法介入輔助治療。心態決定狀態,積極樂觀的心態也是免疫力的重要方式。合理的心理療法、恰當的介入時機對於患者至關重要。醫學觀點認為呼吸道疾病更容易受心情和心態影響,在治療過程中需要認真落實衛健部門的要求,派駐心理醫生加入心理評估和心理干預流程。

三是疫情防控要關注醫護人員的心理壓力,多措並舉完善醫護人員的相關保障。醫護人員作為血肉之軀也有相應的生理、心理和社會需求。各地政府和社會各界要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干預,幫助醫護人員調節自身心態,避免因壓力過大而出現免疫力下降的現象。

四是疫情防控要關注社會公眾的心理需求,運用專業的手段解決相應的心理問題。打好心理防疫戰既要關注整體層面上的社會消極心態的疏導和積極心態的引導,還要關注個體層面的心理問題的應對和疏解;既要關注隔離可能產生的負面情緒,進行普惠性的心理疏導,還要關注可能產生的抑鬱心理、焦慮心理、神經官能症等心理障礙並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

疫情防控要加強社會心理疏導的機制建設

一是建立健全科學化的預警機制。預警機制要以網絡大數據和現代化的方式及時摸清篩查當前的社會心理狀態和典型心理問題的程度、範圍、對象,並以事實和數據為基礎提示專業力量何時介入、以何種方式介入、何時退出,及時預警有利於科學判斷和精準施策。

二是建立健全合理化的協調機制。協調機制包含對內縱向協調和對外橫向協調,縱向協調體現在心理專業隊伍的管理部門、指揮體系、隊伍組成、人員結構、專業領域、合理分工和行動執行;橫向協調要求構建常態化的溝通機制,相關部門之間進行聯防聯控,包括信息的收集共享發佈、行動的動員支持配合。

三是建立健全制度化的保障機制。新時代的保障機制應體現在硬件保障和軟件保障兩個方面。硬件上要落實疫情防控相關人員、物資、經費等保障,這也是疫情防控中開展社會心理疏導的必要物質基礎。軟件上要抓好工作制度、工作氛圍等保障,讓疫情防控中的心理工作者減少顧慮。

四是建立健全規範化的評估機制。評估機制是檢驗、考核、督促疫情防控打好“心理防疫戰”的關鍵步驟和重要環節,在實戰中檢驗專業技能有利於避免紙上談兵,在任務中落實專業工作有利於避免形式主義,在抗疫中貢獻專業力量有利於避免不善作為,建立健全科學的評估機制既能體現擔當精神、選拔優秀人才,又有利於提高專業技能評估工作成效。

面對疫情既要打贏疫情防控戰也要打好“心理防疫戰”,疫情防控既要善其身也要善其心。加強社會心理疏導有利於疏導社會心態減少悲觀、隔閡、猜疑,有利於進一步增強社會公眾的信心、安心、熱心從而增進全社會的凝聚力、向心力、耐受力。

(作者系中共廣州市委黨校政治學與法學教研部副教授、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