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醫真的特別苦嗎?

綠銫地帶


大家好,我是懷樂醫生,本科西醫,後轉中醫。學醫體會就是,說苦不苦,不苦也苦,不要奢望節假日,終身學習是必須。古人云:不為良相必為良醫;這說明當官第一,行醫第其後,從政比行醫還辛苦。

大學本科臨床醫學專業5年專業課程主要有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藥理學、病理學、預防醫學、免疫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中醫學等。在校學習4年,醫院實習一1年;很多知識是實習和工作以後才能掌握。畢業一年後可以報名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畢業後還要3年的規範化培訓才能獨立執業。普通執業醫師開處方和開展手術受到很多限制。取得執業醫師資格後4年可以考主治醫師,主治醫師開處方和開展手術還是受到一定的限制。取得主治醫師職稱後4年可以考副主任醫師。此外醫生每兩年還要參加定期考核,不合格者暫停執業,去參加培訓直到考核合格才能繼續執業。這只是一位普通醫生的行醫之路,成為名醫之路呢……路漫漫而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靈光一閃]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無論哪一行,想成為優秀人才,都需要付出非同常人的努力。如果選擇學醫,必須有終身學習的心態;學海無涯,醫路有你,加油![加油]





懷樂醫生


什麼事都是相對的。你認為是苦事難事,別人卻認為是樂事快事。

剛好我一侄兒是學醫的,有時我和他到一塊談心,我就問過學醫是否特別苦的問題,他到不這麼認為。

因為我侄子對學醫感興趣,高中畢業報考了中醫臨床醫學,在吉林上的四年大學本科,接著順利考上碩博連讀,在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畢業,博士畢業後被貴州某高校聘用。英語四級六級都一次性過,博士論文答辯,持醫資格證書等等都一次通過。

興趣是最好的動力源。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經歷:對某事感興趣,做這事就不覺得累或苦,時間還覺得特快,既使苦,也能在苦中尋得樂趣。反之,你會覺得做某事時間特別漫長,煩躁,疲憊。

學醫的和準備學醫的,最好要是對醫學有興趣,但然也要做好"吃苦"的心理準備。

想做好一件事,哪件事不吃苦呢?





篤山猴


醫生我一直都很尊重,他們擔負著救死扶傷的重任,但是學醫真的好辛苦,我的不少學生都考上醫科大學,最好的已經是主任醫師。他們每逢過年都要來看望我,從中知道他(她)們學醫真的很難,具體情況看下面我的闡述:

1,學制長。

大學一般都是四年制,而醫科大學的臨床醫學專業的學制分為五年制、七年制(本碩連讀)、八年制(本、碩、博連讀),而中醫院校學制則要六年制,因此醫師人才培養週期很長。

2,臨床醫學專業學習的課程太多。

臨床醫學專業主要包括公共基礎課、生物醫學基礎課、臨床醫學課等三部分。

公共基礎課有英語、數學、物理、化學、醫學史等。

生物醫學基礎課有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免疫學、病原學、遺傳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病理解剖學、藥理學、預防醫學、生物醫學實驗等。

臨床醫學課主要有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眼科學、耳鼻喉科學、神經內科學、傳染病學、康復醫學基礎等。

3,畢業後就業難。

醫學本科畢業生與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差距很大,因為這是一個學歷越高越受醫院歡迎的專業,本科生的就業機會很難,因為現在一個較好的公立醫院要求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本科生只能參加二級醫院的招聘考試。所以,學醫真的很苦,真的很難!如果沒有讀到碩士、博士真的很難招聘到大中城市三甲醫院,三甲醫院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很多,如果剛從醫科大學畢業的,跟在他(她)們後面,才能學到具有專業特長的知識,等到若干年後才能成為一個好醫師。


百花亭雜談


首先來簡單瞭解一下醫學,是通過科學或技術的手段處理人體的各種疾病或病變的學科。它是生物學的應用學科,分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目前我們所說的醫學,是個比較通俗的概念,就像上學一樣,只有你到學校了,就會知道,有很多個系,其中每個系裡面有包含很多專業,例如醫學類專業主要有以下:

1.基礎醫學,培養具備自然科學、生命科學和醫學科學基本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能夠在高等醫學院校和醫學科研機構等部門從事基礎醫學各學科的教學、科學研究及基礎與臨床相結合的醫學實驗研究工作的醫學高級專門人才。

2.營養學,通過對醫學基礎理論、臨床醫學概論、食品加工與工藝、食療保健和預防醫學科目的學習,達到畢業後能夠從事臨床營養科的工作,也能夠擔當保健食品開發研究、食品衛生檢驗的工作。

3.麻醉學,培養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麻醉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醫療衛生單位的麻醉科、急診科、急救中心、重症監測治療病房(ICU)、藥物依賴戒斷及疼痛診療等領域從事臨床麻醉、急救和復甦、術後監測、生理機能調控等方面工作的醫學高級人才。

4.醫學影像學,主要學習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受到常規放射學、CT、核磁共振、超聲學、DSA、核醫學影像學等操作技能的基本訓練,具有常見病的影像診斷和介入放射學操作基本能力。

5.放射醫學,學習基礎醫學、臨床醫學、放射醫學的基礎知識;用放射診斷、核素診斷、影像診斷等各種診斷技術進行疾病診斷,並掌握其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放射損傷及放射病的診治技術;放射防護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醫學科學研究的初步能力。

6.眼視力學,培養從事眼病診治和視光學專業工作的高級眼科臨床醫師和視光師。

7.醫學技術,201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通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提出的《新設“醫學技術”一級學科調整建議書》,將醫學技術由臨床醫學下的二級學科調整為醫學類一級學科。

8.口腔醫學,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口腔醫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口腔及頜面部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方面的訓練,具有口腔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修復和預防保健的基本能力。

9.針灸推拿學,培養具備中醫藥理論基礎、針灸推拿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能在各級中醫院、中醫科研機構及綜合性醫院針灸等部門從事針灸、推拿醫療及科學研究工作的醫學高級專門人才。

10.護理學,學習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和醫學基礎、預防保健的基本理論知識,受到護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臨床護理技能的基本訓練,具有對服務對象實施整體護理及社區健康服務的基本能力。

11.藥物製劑,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藥學、生物藥劑學、工業藥劑學、藥物製劑工程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藥物製劑研究和生產技術的基本訓練,具有藥物製劑研究、開發、生產技術改造及質量控制的基本能力。

所以綜上所述,醫學涵蓋內容多,且概念抽象,花費的時間比較多,一般起碼要碩士研究生畢業,才會有不錯的範圍招聘,故雖學習來也比較幸苦,但是醫學是個神奇的學科,也是令人尊重的職業,高考成績一般的也是選不了的專業啦。下面附圖將近幾年排名前20的醫學院發出來,供選擇!如果選擇了,請加油!



踏上希望的路


首先臨床醫學學制時間長。一般的醫科本科讀5年,本碩連讀7年,本碩博連讀8年左右。如果高考成績能夠達到醫學院八年制錄取分數,當然直接報考臨床醫學八年製為好,這樣學習週期相對短,畢業為博士學位,比本科畢業後再考碩士、博士要節省只是1-1.5年的時間。

課程設置繁多、課業任務重。臨床醫學專業課程主要有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藥理學、病理學、預防醫學、免疫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中醫學等。每一個學科的內容都是浩如煙海,真的是學海無涯。

培養目標和要求嚴苛。在任何一個國家,醫學院的高考錄取分數線都是一類線,對大學畢業生培養目標和要求非常嚴苛。因為醫學是關係人類生存和生命質量的重要課題。

醫學專業學費較其他專業高很多。據網友調查,2017年全國一類高校醫學院平均學費7800元/年,而其他專業大約5500元/年。這是因為醫學專業授課老師都是副教授、教授職稱的老師,罕有講師給學生授課的。再就是醫學專業課程設置比較其他專業更多一些。還有更重要一條,選修其他專業的本科生畢業就可以順利找到工作,國內三甲醫院學歷要求都是碩士學歷起步。


古樓老僧


很多人不想學醫的原因有很多,而且我們都知道讀醫學專業都要花費五年的青春,許多人表示根本就耗不起,在大學期間,學醫專業的學生所承受的壓力非常大,很多家長也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去承受這麼大的壓力,果斷報考了其他的專業。

讀過醫學專業的人都知道,醫學專業真的不好讀啊,曾經有人說過,”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這一幽默而又,讓人感覺到很無奈的說法,學醫之苦,無人能懂。

醫學專業涉及許多理論知識的學習,課程的安排也是非常的繁雜,醫學專業所涵蓋的範圍也是非常的廣的,在大學期間,如果不專心學習自己感興趣的一科,那麼畢業出來之後,自己的競爭力就會大打折扣,儘管你是名校畢業的醫學專業學生。

醫學生的畢業之路更是如此艱難,他們一般都要經過一段很長的實習工作時期,很多人在醫學畢業之後,因為受不了,最終還是放棄了自己原來的所學的專業,找到了其他的工作。

學醫之人苦嗎?沒錯,他們是真正的苦。大學畢業之後,如果你沒有五年以上的從業經驗,根本就沒有人敢找你看病,作為醫生的自己有時候生病了還要去找其他醫生看病,真是很無奈!


鏡頭裡的童年


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這年頭高考後還報考醫學院都是腦子不清白的。一個高投入(讀書規培到28歲)高強度(長期晚夜班全年無休)高風險(人體各種意外無法預料)低收入(月薪絕大多數是幾千塊,別看著以前醫生有錢,那是因為那時有大把灰色收入,現在這一塊已經沒有了)的職業。這個職業還經常被打被殺毫無安全可言。


宇宙外的石頭


學醫很辛苦。

首先學習,學醫學制5年,理論學習外加臨床實習。要學的科目很多,解剖,組織胚胎學,生理生化,內外婦兒等,好多科目要求大量背誦,並且要理論聯繫實際用於臨床。

其次就業,現在本科生就業相對較難,三甲醫院都要研究生學歷的才能投檔。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得博士才有留校希望。就業壓力很大。

最後工作,得迅速考取醫師資格證,執業證,然後在臨床倒班。在不同科室輪轉,面對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病情拿出治療方案並且要高度警惕不能出差錯。還要面對不斷的晉級考試,主管部門對醫德醫風,病案質量,抗菌素應用等的檢查。

要做好本職工作,要不斷學習進修,要處理好醫患關係,沒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是絕對不行的,學醫真的不輕鬆。


順其自然LCD


學醫真的特別苦嗎?學醫是需要吃苦耐勞的精神,需要無私奉獻的精神,需要一生不斷學習,不斷進取的精神,需要救死扶傷,濟世救人的精神。但是這個職業相對於其他行業來說比較辛苦,但是也是在常人意志和精神能夠承受的範圍內,並不是特別的特別的艱苦,超出一般人的意志承受的極限,所以,要正確的理解學醫學辛苦的道理。

學習醫學專業一般的學制都年限都比較長,一般的五年,還有的七年,八年。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全神貫注的品質,才能夠一絲不苟的在工作中應用到所學習的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術水平。三的大學學完四年就可以直接出來工作了。所以醫學類的學生學制比較長,必須要有耐得住寂寞的精神,要有敢於吃苦,不斷向上的精神。

其次,醫學類專業的學生在終生的工作實踐中都需要不斷的學習,不斷提升的過程,這也是對一個人意志和毅力的考驗,所以,比較辛苦。

第三,醫學類專業的畢業生經常會遇到突發的手術或者病患,需要經常的加班加點,常常沒有節假日,沒有親人團聚的時候,是非常辛苦的,沒有頑強的精神意志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和高度的責任感,事業心。也是不可能勝任的。在次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武漢前線,祖國各地11912名醫務工作者告別親人,逆向而行,與疫情展開殊死搏鬥,與疫情爭生命,與時間搶生命的高貴精神品質,感動和激勵著全國人民抗擊疫情的鬥志,也必將在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歷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綜上所述,學習醫學專業是一個非常神聖崇高的選擇,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沒有奉獻的精神,沒有不斷學習的能力,是根本不可能勝任的。近年來,醫學類院校及專業已經成為高考所選擇的熱門院校和熱門專業,在全國各地的錄取分數長期保持高位運行,只有品學兼優的學生才能夠被成功錄取。


金牌高考志願填報專家


世界上要學好學精通一點東西……沒有不苦不累的!要不然怎麼說:苦盡甘來……先苦後甜呢?

學西醫容易!學中醫難!西醫醫生靠儀器……吃飯是死搬硬套的!而且不能開中藥!中醫醫生靠:切,聞,望,聽,問。瞭解患者病情來最後下藥,國家規定可以開西藥,叫中西醫結合,藥到病除!學中醫最少也要五年以上才能完成學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