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A:5G建設引發網絡基礎設施資源整合


GSMA:5G建設引發網絡基礎設施資源整合


2018年11月,GSMA Intelligence研究了運營商之間共享或剝離鐵塔資產的做法,發現兩個明顯的趨勢:一是運營商正在採取全新的5G建網策略,二是運營商與通信基礎設施趨於解耦。

5G建網之所以要採取不同的網絡策略,主要是因為5G網絡與前幾代無線網絡不同,不僅要增加站點、增強回傳能力,還要重新思考整個網絡架構,使之變得敏捷。比如在用戶高度密集的城區、交通樞紐等地,需要部署大量小型基站來彌補宏基站的容量缺口;如何在為公眾服務的同時,面向企業客戶提供專有網絡服務等等。

另一方面,長期以來,通信基站、發射塔等基礎設施都隸屬於各個運營商,由於5G需要投資建設更多的基站,這就使得多個運營商共享基站設施,或者由第三方公司來投資建設和運營基站、多個運營商共同租用變得更為合理、高效。目前來說,這種共享基礎設施的做法越來越常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運營商面臨著巨大的財務和市場壓力。

未來幾年間,各國運營商都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來建設5G。根據GSMA Intelligence在2019年發佈的一份報告,從2019年至2025年,運營商在5G領域的投資會接近1萬億美元。一邊是增長緩慢的收入,另一邊又需要如此巨大的投入,全球電信行業不得不考慮採取有效的成本控制策略。到目前為止,業界討論和研究最多的是自願網絡共享、虛擬化和向Open RAN過渡。與此同時,運營商還需要探索新的運營模式,比如基於同一張網絡,為公眾和高度重視數據安全的政府機構、企業提供不同質量、不同標準的服務。

GSMA Intelligence還給出了幾家運營商的實例。

一是O2捷克公司。2014年,當地私人股本基金PPF Group從Telefonica手中收購了O2捷克公司,並將其持股的Cetin網絡剝離出來。這筆交易不僅讓投資者受益,還大大提高了捷克網絡基礎設施的升級速度。這是因為單純的網絡基礎設施公司客戶明確、收入有保障,因此很容易獲得貸款,進而能夠投入更多資金改善基礎設施,形成良性循環。事實上,Cetin在剝離出來之後,每年的網絡資本支出增加了40%,使得捷克的光纖覆蓋率和寬帶速度都達到了歐洲罕見的水平。

二是印度Reliance Jio公司。Reliance將其通信塔、光纖等電信基礎設施分拆為一家獨立的公司Reliance Jio,新公司在2016年開始建設覆蓋全國的4G網絡。在Reliance先後三百多億美元的投資推動下,Jio部署了遍佈印度全國的4G網絡,覆蓋了印度90%的人口,並通過低價策略,在2019年中期成為了印度用戶數量最多的運營商。在Reliance的運作下,Jio幾乎沒有負債,Reliance正在策劃將Jio推向股市。

三是澳大利亞Telstra。Telstra將其基礎設施資產剝離,成立了一家名為Telstra InfraCo的新公司,管理著大約110億美元的網絡基礎設施資產。在2019財年中,Telstra披露了內部接入費用,這筆資金其實就是支付給Telstra InfraCo的基礎設施使用費。這筆錢和其他收入一起,讓InfraCo的收入增長了51.6%,達到49.5億美元。InfraCo目前是Telstra旗下一個半自治的部門,Telstra目前正計劃將其所有的移動基礎設施都轉移給InfraCo。

四是丹麥運營商TDC。TDC此前被Macquarie領導的財團以高出市場評估34%的價格收購,並進行了結構性分離。

上述網絡分解實例的財務前景都非常看好,不過GSMA Intelligence強調,各家在實際操作細節上存在很多差異,所以將網絡基礎設施打包分拆並不存在什麼統一的模式。運營商在考慮分拆網絡時,需要關注幾個基本因素:設計訪問、控制這些基礎設施的規則;基礎設施的質量和規模情況;基站、光纖和網絡共享等級設計;如何解決實際操作中的靈活性和複雜性問題;出租基礎設施的定價策略。總體來說,這些因素解決得越好,那麼分拆網絡設施就越容易取得成功。

當然,越來越多的運營商啟動5G部署、5G的建設規模不斷加大,分拆基礎設施面臨的問題也會不斷變化,各國運營商很難照搬先行者的成功經驗來解決自己的問題,最終還是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可行的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