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物資供應“樞紐站”薛鍾慰:連續作戰近1個月,一天接打上百個電話

  與很多身處疫情一線的“逆行者”不同,市工信局行業管理處二級主任科員薛鍾慰的忙碌是看不見的,但正是有了他和同事們的協調,春節期間,我市醫療部門、公共服務部門和社會民生醫療物資供應才更有保障。

  薛鍾慰主要負責調度市級醫藥物資儲備、配送發貨工作,保障臨床治療和社會應急物資供應。從1月19日至昨日,他已經連續作戰近1個月,除了除夕當晚8點多回到家,其他時候幾乎都是深夜12點後才離開辦公室。

  他自稱是“倉管員”

  同事們則說他是“樞紐站”

  春節前,隨著疫情發展,我市的醫療物資逐步緊張起來。“在局領導的指揮下,我們開始行動起來。”薛鍾慰說,首先要摸清“家底”,尤其是口罩儲備量。當時,全市口罩、防護服、測溫儀、消毒水等醫用物資企業都放假了。我市緊急從多家企業的庫存中採購了節前僅剩的最後一批口罩、測溫儀等應急物資,醫療機構和公交、軌道、機場、火車站、口岸等公共服務部門,才有了第一批防控物資的保障。

  “今天能進多少貨,這批合同快完了沒”“好,我馬上安排”“我儘快安排人去拉貨”“好的,我核對一下,馬上通知發貨”……採訪期間,薛鍾慰的手機不斷來電,採訪不得不幾次中斷。市級醫藥物資的協調量之大難以想象。高峰期,他一天要接幾百個電話,不要說吃飯,就連和同事說話的時間都沒有。薛鍾慰笑稱自己是“倉管員”,但同事們則說他是“樞紐站”。

  “每天過來,首先是梳理醫藥物資庫存情況,當天工廠預計出貨量,可能的採購到貨量,接下來就是多個系統的需求協調。”他告訴記者,“常常是一早來埋下頭,一抬頭就到了晚上。”每天晚上分管市領導例會結束後,他都要進行倉庫盤點、數據整理等,基本要凌晨一兩點才到家。

  深夜接到急電

  為了保障物資供應,負責我市儲備任務的國藥控股福建有限公司是24小時發貨的,為確保當天申請當天出貨,薛鍾慰必須24小時在線。有一天深夜12點,市衛健委來急電:杏林醫院防護服、霧化消毒液快沒有了,需要儘快解決!薛鍾慰立刻停下手中的其他工作,緊急報批、協調,當即調撥200桶消毒液和一批防護服到醫院救急。

  醫藥物資緊缺是最大的困難,要協調好供需矛盾真得煞費苦心。薛鍾慰告訴記者,剛開始,有的單位不瞭解情況,常常“獅子大開口”,一次性就要七天、十天的用量,而最終只能先給一兩天的用量。有些人不理解,薛鍾慰便一次次耐心解釋。同事都說:“他很有耐心,從沒見到他在電話裡和誰吵架過。”


<strong>  【人物名片】

醫療物資供應“樞紐站”薛鍾慰:連續作戰近1個月,一天接打上百個電話

高峰期,薛鍾慰一天要接幾百個電話,協調供需雙方。 (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陳毓璇 攝)

  薛鍾慰,1990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2009-2018年在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本科、博士畢業,2018年7月被錄取為選調生分配至市工信局,主要負責機械裝備千億產業鏈推動、市級醫藥儲備等工作,現任市工信局行業管理處二級主任科員。


<strong>  【人物聲音】

  年輕人要敢於站出來挑重擔

  參加工作一年多,第一次碰上這麼大的挑戰。壓力雖大,但也學到平時學不到的“功夫”。年前局領導佈置任務時,作為新人我擔心因經驗不足辜負組織信任,現在回頭來看,我想說,面對困難,只要拼盡全力去做,一路上領導、前輩都會指導你、幫助你,你會飛快成長。所以,年輕人一定要敢於站出來勇挑重擔。

(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李曉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